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罗华是一种单克隆抗体,是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新方法。本对30例B细胞淋巴瘤的患使用美罗华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详细描述治疗经过,疗效观察以及对出现发热、过敏、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提出护理对策,使30例患都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减少并控制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917例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病人进行观察,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及其症状体征,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917例患中发生不良反应共33例(3.59%),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临床不良反应较少,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加强药物护理,严格药物管理,定期组织学习,以保证用药安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颜剑光 《护理学报》2001,8(6):47-48
笔通过对56例患应用SHP-1型射频治疗仪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护理,认为射频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操作简单、安全,治疗后临床随访观察均无术后出血、感染、复发等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和治疗前后护理对确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丽  谭小孟  叶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49-1349
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患相继出现心理或生理问题、高压氧不良反应,影响高压氧治疗疗程及效果。本作在如何运用护理程序,主动解决患治疗前后的问题,减少不良反应,使患顺利接受治疗的问题上摸索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89锶内放射治疗骨转移瘤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笔报道了对60例骨转移瘤患采用^89锶内放射治疗的护理要点: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患的顾虑;加强放射防护,如妥善保管药物,注意治疗中、给药后的防护;做好骨痛的护理,防止病理性骨折;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不良反应的护理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术(ICE)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12例WM患者进行的76例次PE治疗,观察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对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12例WM患者的76例次PE治疗中,有8例次发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其中枸橼酸盐中毒3例次,过敏反应2例次,低血容量反应3例次。结论PE在WM治疗中是比较安全的,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枸橼酸盐中毒、低血容量反应及过敏反应,积极预防和处理可有效降低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正确地观察和处理开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作对6例开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全部治愈的患作了回顾性分析,认为对此类患的防浩与护理要点在于针对发病诱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病情观察,一般治疗与护理、药物治疗相结合。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150mg/d,根据患耐受情况,逐渐加量.最高达800mg/d。结果lO例患均顺利完成3个月的治疗,60%患有嗜睡、头晕、头昏、便秘、皮疹和周围神经病变等一项或几项轻度至中度的副反应。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对药物的耐受性.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及时处理药物毒副反应,可以减轻患的不良反应.提高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80-718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患肢抬高制动;观察患肢局部情况;药物祛聚、抗凝、溶栓治疗,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防止肺静脉栓塞发生;给予康复护理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患肢肿胀均减轻或消失。住院时间13--23d。1例因肺栓塞死亡。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康复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后部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采用微波治疗鼻后部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经鼻内窥镜应用微波对50例鼻后部出血的患进行治疗。结果:50例患均一次治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在治疗中应针对患不同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掌握适应证及治疗方法,做好术前及术后护理是确保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多功能充气垫在呼吸科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态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血清和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将7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组5只)、创伤对照组(Ⅰ组,23只)、肠内营养组(EN组,23只)和生态营养组(EC组,23只)。分别于创伤喂养后第1,3,5天取标本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检测血清和黏膜中的SOD和MDA含量,计算胃溃疡指数(UI)。结果EN组创伤喂养3,5dUI与Ⅰ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EC组与Ⅰ组相比3个时相点UI均明显下降(P〈0.01)。EC组与EN组相比创伤喂养3,5dUI下降显著(P〈0.05)。EC组、EN组、Ⅰ组与C组相比,血清和胃黏膜SOD都显著下降,EN组和Ⅰ组与C组相比MDA升高明显(P〈0.01)。EC组创伤喂养3,5d血清MDA与C组相比升高不明显(P〉0.05)。EC组、EN组与Ⅰ组比创伤喂养3,5d血清与胃黏膜SOD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EC组在创伤喂养1dSOD、MDA含量与E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2个时相点血液和胃黏膜中SOD活性明显增强、MDA显著下降(P〈0.05)。结论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补充含益生菌的生态营养可显著增强血清和胃黏膜中SOD活性,从而促进清除血清和胃黏膜中MDA的能力,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介入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操作方法、不良反应与防范措施及护理。方法:回顾总结1993年9月~2007年9月以来准介入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的60 000次操作过程及体会。结果:1次穿刺成功56 000次,2次以上穿刺成功3 990次,穿刺失败10次,出现颈部血肿4次,局部硬节15次,抽搐30次,胸闷10次,药物过敏1次,治疗过程中无病情加重及死亡病例。结论: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注意正确技术操作,加强护理,临床应用准介入技术,是治疗脑血管病又一简单、高效、安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行整体护理。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新技术,而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体外扩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供者免疫细胞输注(HDICIs)的不良反应,为如何护理此类患儿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例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共接受92例次HDICIs,观察并记录每位患儿在HDICIs过程中、结束2h及24h内的不良反应,并为患儿提供心理护理,输注前护理,输注过程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输注后出院宣教及随访。结果在92次HDICIs过程中,共出现20例次发热反应,其中有6例次伴畏寒、寒战,1例次伴高热惊厥,对症处理后缓解;共出现5例次轻微情绪改变;其余各例次HDICIs过程中及结束后生命体征均平稳,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水肿、过敏反应等异常反应的发生。每程HDICIs前后,所有患儿的血象及生化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儿童恶性肿瘤患者接受HDICIs行免疫治疗是安全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重视心理护理,输注前的抗过敏治疗,重视体温监测、及时发现高热惊厥的前兆,重视不良反应的对症处理,重视随访和出院宣教对于儿童恶性肿瘤患者接受HDICIs行免疫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俞梅花 《现代护理》2007,13(31):2992-299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狼疮肾炎的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以环磷酰胺为对照药物,观察来氟米特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从中总结出常见并发症的种类、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结果来氟米特组发生不良反应13人次,不良反应主要是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环磷酰胺组发生不良反应17人次,主要为感染和月经不调。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快速处理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来氟米特治疗狼疮肾炎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感染,精心护理对症状改善促进病人康复起着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乙酸消融(PAI)双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行TACE及PAI联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肿块全部缩小,肝功能损害在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对巨块型肝癌患者行TACE及PAI联合治疗并辅以系统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乙酸消融(PAI)双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行TACE及PAI联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28例患者治疗后肿块全部缩小,肝功能损害在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对巨块型肝癌患者行TACE及PAI联合治疗并辅以系统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时辰化疗和常规时间化疗引起毒副反应的差异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用药剂量、治疗周期均相同。观察组根据抗肿瘤药物血药浓度高峰制订用药时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时间化疗。观察两组化疗后出现的毒副反应类型及程度,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耐受化疗的毒副反应,顺利完成化疗周期,但观察组各种类型和程度的毒副反应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辰化疗方法具有毒副反应轻、毒性低等优点,有效、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顺利完成时辰化疗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毒副作用。方法:对本组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维甲酸过程出现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大。本组40例,35例完全缓解,3例死于脑出血,2例放弃治疗,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早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维甲酸应用过程中的情况,减少毒副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期为减轻肿瘤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及延长其生存期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宁波市中医院治疗的23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HG-2000Ⅲ型体外高频热疗仪治疗,温度为41.5~43.5℃,治疗时间为30~40 min,2~3次/周,6次为1个疗程.操作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对热感的反应,随时调整仪器输出功率.结果 230例患者(共1 000余次)治疗过程中仅发生皮下脂肪硬结1例、烫伤1例,均未作处理,7~10 d后自愈.结论 高频热疗治疗过程中,正确掌握热疗前、中、后的护理技能,能有效减少热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