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邵泽 《数学之友》2022,(16):29-32
新时代赋予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要求,由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教育理念是一种专门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其中“三教”指的是“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基于“三教”教育理念,研究旨在优化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为例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强化学生的数学交流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在学生思考数学、体验数学和交流数学的过程中实现培育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论有“意在笔先”一说,意指完成一幅作品,事先有立意:想表达什么意象?借什么具象来表达?怎样构图?怎样使用画语等等.有了这些主观的构和,将之烂熟于胸,再提笔追写,方能得其形神.数学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上课前,我们得深入思考本节课该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哪些数学思维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上能做点什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和体验知识发现的乐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与教获得发展?有了这些认识和思考后,再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和方法,方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陈余  严虹 《数学通讯》2023,(2):1-4+7
本文从“数学语言口头表达”和“数学语言书面表达”入手,分别从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内容数量与位置、主题分布、文体类别、内容类别、功能及价值、素材选取等维度,对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表达”内容进行研究,比较“数学表达”在两版教科书中的编写特色,为“数学表达”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君娣 《中学数学》2007,(11):12-14
[文1]中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处理好六种关系,其中之一就提到了要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有所为”的地方就是该“进”的地方,“有所不为”的地方就是该“退”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还要引导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教是为了不教,“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与“退”的几点思考·1教育理念中树立“进”与“退”的辨证思想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史方园  王中学 《数学通讯》2023,(12):12-14+33
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设置了“阅读与思考”栏目,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探究创新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都有极大的好处.本文基于“孟德尔遗传规律”设计教学案例,谈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学科交叉知识运用的“阅读与思考”栏目的使用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加入了许多与数学史有关的阅读材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探究创新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有极大的好处.本文基于“阅读与思考海伦与秦九韶”设计教学案例,谈谈在HPM视角下高中数学新教材中“阅读与思考”的使用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罗庚”数学实验班实践探索的基于教育数学的“一制三化(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三教两学(即教师、教材、教法,学生、学风)”科教协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教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5章第4节“乘法公式(1)”.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配方法的意义,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陈晓燕 《数学之友》2022,(18):41-43
巧妙追问可以激起数学思考,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长,把握数学的本质和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力,因此巧妙追问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本文通过对“探索中点多边形面积”一课的分析,提出“巧妙追问激起数学思考,让学引思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三角恒等变换”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必修)第三章的内容,放在“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之后,它从编写理念、编排体系、内容要求、课程实施较之大纲教材都有一些明显的变化,下面根据学习人教A版教材的体会并结合编写鄂教版教材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解读,为广大一线教师对此作出更加深入的研究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立志“教好”数学,也都知道为此必须“理解”数学课程内容.笔者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表达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一、关注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 1.关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案例1 在操作中领悟概念 准备:课前学生事先准备好自制的平行四边形的模型. 师:同学们,改变一下模型的形状,观察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众生:是平行四边形. 师:为什么呢? 生1:形状虽然改变了,但是四条边的长度没变,两组对边仍然保持分别平行.  相似文献   

12.
由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非数学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指委、高教出版社和上海交大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联合举办的“深化大学非数学专业类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10月 18日~ 2 0日在上海交大举行 来自全国 5 0余所学校近 10 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高教学会周远请会长在会上做了题为“应对小康社会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报告 ,他从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和思想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思考 上海交大叶取源副校长就“一流的理科 ,强大的工科”办学理念和该校数学系的发展 ,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13.
探究“常态化”即,把探究看成是数学公式、定理一样的知识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去重视、去实践操练和体验;本文通过两个数学例子来阐述如何把探究“常态化”:例1(中学数学解题思想方法技巧(初中第139页例2))若a,c,d是整数,b是正整数,且满足a+b=c,b+c=d,c+d=a那么a+b+c+d的最大值是A.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上述理念,不仅要在新课教学中体现,而且在高三复习课中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  相似文献   

15.
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新认识最主要体现在更加强调了师生双边的活动,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进行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的“数学化”和“再创造”过程.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使得数学的教学活动更需要学习者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过程,并用内心的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会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还要让他们逐步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数学的意识,学会数学地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列亚尔也指出:“如果我们想在数学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数学的创造过程,就必须不仅教学生证明,而且教学生猜测.”所以在习题课教学中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案例:对于实系数一元二次式f(x)=x2+a1x+a2,有结论:|f(1)|、|…  相似文献   

17.
李柏翰  范佳清 《数学通讯》2022,(6):16-18+39
在HPM的视角下对“正弦定理”进行教学设计,以数学史料为主线,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正弦定理证明的演进过程.运用数学史料为学生探究数学、理解数学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体验数学创造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l问题的提出 数学教育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这就是“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教谁?”.但是,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是关于“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的.这些研究通过考察社会需要、数学、培养等若干方面的发展,来论证数学教育的重要性,研究“为什么教数学”;通过考察各级各类数学教育的内容,研究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材编排体系等来研究“教什么”;至于“如何教”呢?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阿波罗尼斯圆的几何性质”教学为例,呈现将“教学生学会思考”的原理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过程.通过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视角研究问题,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体现数学知识之间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素养,最终实现学生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存在“重知识重现,轻系统梳理”、“重教师评讲,轻学生反思”、“重练习数量,轻思维提升”的问题.“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数学阅读、数学思考、数学表达的能力,让数学复习课充满促进学生不断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