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IABP辅助患者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阜外医院单纯CABG使用IABP辅助发生院内死亡及生存出院的患者临资料,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入院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术中及术后情况、IABP辅助情况等临床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年间阜外医院单纯CABG共15 764例,围术期IABP植入共313(0.21%)例,院内死亡44例,死亡率为14.06%。IABP相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56%,无IABP相关死亡。IABP应用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年龄65岁)[OR=2.32,95%可信区间(95%CI):1.096~4.923,P=0.047]、住院时间长(OR=0.941,95%CI:0.873~0.970,P0.001)、呼吸机时间长(OR=1.02,95%CI:1.068~1.451,P=0.041)、并发症(OR=26.929,95%CI:1.240~15.196,P0.001)、同时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OR=5.661,95%CI:9.943~72.93,P0.001)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BP是高危CABG患者有效、安全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IABP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CABG围术期IABP应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同时行ECMO辅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 and Intervention,SCAI)心源性休克分类法预测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CICU)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死亡率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CICU的连续住院患者资料,并对CS患者进行分析。根据SCAI心源性休克分类法将患者分为C组、D组和E组,主要结局指标为院内死亡率。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SCAI 分期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多变量校正。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用于评价SCAI心源性休克分类法对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结果  最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39例CS患者进行研究。SCAI分期C期(经典期)、D期(恶化期)、E期(终末期)各组占比分别为43.3%(363例)、38.7%(325例)和18.0%(151例)。未校正院内死亡率分别为22.9%(83例)、44.0%(143例)、53.6%(81例)(P<0.001);SCAI分期预测CICU心源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40,进行多变量校正后,AUC提高到0.776(P<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全球冠脉事件登记研究评分模型(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预测院内死亡率AUC为0.644,当SCAI 分期联合GRACE评分,AUC提高到0.702(P<0.001)。  结论  CICU心源性休克患者中,SCAI心源性休克分类法可以作为入院时快速评价疾病风险的分层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CS的患者中,SCAI分期联合GRACE评分可提高对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预后指标。方法:对一个地区性心胸医院内1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或择期PCI的患者队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死亡率为51%(58例患者)。不利的预后因素有:心肌梗死病史、年龄超过70岁、心源性休克合并对溶栓治疗无反应(溶栓失败)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3种因素是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OR5.21(95%CI1.85~14.69)、OR4.02(95%CI1.14~14.12)和OR3.78(95%CI1.43~9.96)。结论:大约50%的心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因AMI入住我院并行PCI的275例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入院情况、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等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 P=0.047,OR=2.91)、广泛前壁心肌梗死(P=0.044,OR=3.07)、肾功能不全史(P=0.021,OR=7.98)、发生心源性休克(P=0.008,OR=15.71)、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3级(P=0.016,OR=5.61)、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P=0.043,OR=3.49).结论 影响AMI患者行PCI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置入IABP、术后TIMI血流<3级、肾功能不全史和发生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1ABP支持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左室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同时统计IABP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4.5%±8.2%)和(36.3%士4.7%),(46.7%±5.6%)和(39.1%±4.5%),(46.7%±5.6%)和(39.1%±4.5%),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2/52和25/45)、3个月(15/52和30/45)和6个月(17/52和37/45)的MACE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并发症发生率为23.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7%.结论 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行急诊PCI同时采用IABP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左室功能和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IABP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耐受性、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急诊PCI治疗中,对28例AMI患者,在PCI围术期植入IABP装置,观察介入治疗过程中IABP装置植入前后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有创血压、心率、死亡率等指标变化。结果28例患者植入IABP均成功。25例具有明显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的患者有23例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手术成功率82.1%;有19例能够耐受PCI治疗治愈出院,生存率76%;6例死亡,死亡率24%。结论急诊PCI围术期应用IABP,对已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IC+CCRT)治疗局部进展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等数据库有关IC+CCRT与CCRT治疗鼻咽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事先设置的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提取相关资料并用RevMan5.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0项RCT共9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RT相比:①近期疗效:IC+CCRT即期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提高[OR=2.53,95%CI(1.44,4.44),P=0.001],而鼻咽部肿瘤完全缓解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6,95%CI(0.66,2.40),P=0.16];治疗结束3个月后IC+CCRT鼻咽部肿瘤及颈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均较前者有所提高[RR=1.07,95%CI(1.02,1.14),P=0.01],[RR=1.11,95%CI(1.02,1.21),P=0.01];②远期疗效:2年总生存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CI(0.97,1.12),P=0.25];③安全性:IC+CCRT治疗过程中除Ⅲ°及以上白细胞下降情况明显外[RR=1.57,95%CI(1.24,1.98),P=0.000 2],其余Ⅲ°及以上皮肤反应[RR=1.57,95%CI(0.91,1.96),P=0.14]、口腔黏膜反应[RR=1.13,95%CI(0.95,1.34),P=0.18]和消化道不良反应[RR=0.99,95%CI(0.72,1.37),P=0.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CRT相比,IC+CCRT可以提高近期疗效,但对2年远期总生存率无明显益处,且后者治疗期间白细胞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探讨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该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60 例作为观察组,感染性休克不伴急性肾损伤患者60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为死亡组14 例和存活组46 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应用造影剂、输血史、升血压药≥2 种、肾小球滤过率、中心静脉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血小板、血尿素氮、血pH值、C 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血史[OR=5.431(95%CI:1.892,13.265)]、肾小球滤过率[OR=0.965(95%CI:0.784,0.985)]、APACHE Ⅱ评分[OR=3.896(95%CI:1.576,9.784)]为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高血压、糖尿病、机械通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药物、升压药≥2 种、白蛋白、血 pH 值、C 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OR=3.224(95%CI:1.187,7.856)]、升压药≥2 种[OR=5.365(95%CI:1.535,16.758)]、白蛋白水平[OR=2.904(95%CI:1.102,6.869)]为影响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输血史、肾小球滤过率、APACHE Ⅱ评分为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ACEI 药物、升压药≥2 种、白蛋白水平为影响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5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2015年6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05(1~730)d。随访期间26例患者发生死亡,病死率为4.00%。年龄(OR=1.165,95%CI 1.101~1.233)、吸烟(OR=3.445,95%CI 1.194~9.940)、脑梗死病史(OR=2.975,95%CI 1.095~8.083)、糖尿病(OR=1.117,95%CI 1.022~1.221)、左心室射血分数(OR=1.732,95%CI 1.101~2.72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OR=1.518,95%CI 1.220~1.889)、血清肌酐(OR=4.096,95%CI 1.022~16.416)、空腹血糖(OR=4.630,95%CI=1.101~19.470)、肌酸激酶同工酶(OR=1.867,95%CI 1.127~3.093)、肌钙蛋白T(OR=4.423,95%CI=1.098~17.817)、PCI术中出现并发症(OR=4.544,95%CI 1.203~17.164)、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OR=5.900,95%CI 1.998~17.422)和完全血运重建比例(OR=3.417,95%CI1.922~6.075)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术后死亡独立预测因素(P<0.05或P<0.01)。结论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采取必要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时机对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HR-PCI)术患者近期(术后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IABP辅助治疗的HR-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时机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置入组]46例和B组(PCI术后置入组)34例。比较两组合并疾病、冠心病类型、冠脉病变部位及合并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支架置入个数、无复流率、IABP辅助时间、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病死率等,分析IABP置入时机对HR-PCI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左前降支和左主干病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比例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用比例高于B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IABP辅助时间、再次PCI率、院内病死率及术后30 d病死率均低于或短于B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置入IABP是HR-PCI术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PCI术后置入IABP相比,PCI术前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IABP支持下进行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46例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未应用IABP支持下采用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7 d时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患者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AMI分类、病变位置、病变累及分支及置入支架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ABP时间平均为(84.12±34.74)h,2组术前CRP、TNF-α、IL-6水平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时2组CRP、TNF-α、IL-6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术后2周、3个月时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0.43%vs.56.25%,P<0.05)。结论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在急诊行PCI治疗时联合IABP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术后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CYP2D6基因G4268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YP2D6(cytochromes P450 2D6)基因G4268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肺癌患者和按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正常对照各118例的CYP2D6基因G4268C多态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基因型与肺癌发病危险的关系.结果:肺癌组和对照组人群发生G4268→C的频率可高达69.49%和75.00%;非C4268/C(即G4268/G G4268/C)基因型与肺癌风险升高相关,经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调整OR=1.80(95%CI=1.06~3.06),尤其在腺癌中OR=2.95(95%CI=1.39~6.23);对吸烟情况进行分层分析并经年龄、性别调整后发现,不吸烟者及轻度吸烟者中携带非C4268/C基因型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高,其OR值分别为2.12(95%CI=1.03~4.36)和3.75(95%CI=1.15~12.22).结论:CYP2D6 C4268/C基因型可能是肺腺癌的遗传保护因素,并可降低不吸烟者、轻度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小分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lycoproteinⅡb/Ⅲa inhibitors,GPI)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BM、CNKI、VIP等数据库,检索2012年7月31日前小分子GPI与安慰剂对ACS患者PCI疗效影响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同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s共计9 518例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安慰剂相比,小分子GPI能降低7、30 d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7 d:RR=0.71,95%CI(0.55,0.94),P<0.05;30 d:RR=0.85,95%CI(0.73,0.98),P<0.05;6个月:RR=0.73,95%CI(0.55,0.99),P<0.05];降低30 d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revascularization,TVR)发生率[RR=0.75,95%CI(0.58,0.96),P<0.05]及6个月的再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发生率[RR=0.67,95%CI(0.53,0.83),P<0.01]。但对于30 d死亡率﹑6个月死亡率、30 d MI及6个月血TVR,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 d死亡率:RR=0.65,95%CI(0.41,1.04),P>0.05;6个月死亡率:RR=0.87,95%CI(0.58,1.32),P>0.05;30 d MI:RR=0.80,95%CI(0.65,1.00),P=0.05;6个月血TVR:RR=0.90,95%CI(0.79,1.02),P>0.05]。②与安慰剂相比,小分子GPI伴随更多的轻微出血[RR=1.60,95%CI(1.24,2.07),P<0.01]及严重出血事件[RR=1.44,95%CI(1.09,1.89),P<0.05]。但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RR=1.16,95%CI(0.63,2.14),P>0.05]。结论小分子GPI对于降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MACE发生率具有一定疗效,但也伴随更多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槐耳颗粒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8月国内外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治疗乳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根据考克兰手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应用RevMan 5.3对效应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或优势比(odds ratio,OR)进行Meta分析,并列出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最终纳入23个RCT研究,共包含2 18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 075例、对照组1 1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槐耳颗粒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OR=2.07,95%CI(1.37,3.13),P<0.05)];提高患者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OR=2.043,95%CI(1.16,3.55),P=0.01)]、[OR=1.74,95%CI(1.18,2.57),P=0.005)];降低2、3年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OR=0.28,95%CI(0.16,0.48),P<0.00001)]、[OR=0.21,95%CI(0.13,0.34),P<0.00001)],但对5年的复发转移率没有显著影响(P=0.24);改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对CD3+、CD4+、CD8+、CD4+/CD8+、NK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消化道不良反应[OR=0.69,95%CI(0.51,0.94),P=0.02)]及血液毒性[OR=0.46,95%CI(0.26,0.82),P=0.008)]。[结论] 槐耳颗粒对于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总生存率,降低复发转移率及不良反应,并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按数表法,将80例AMI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PCI治疗,观察组采用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乳酸(LA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CVP更低,MAP与LVEF更高,血清LAC、hs-CRP、BNP水平均更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复发率均更低,患者存活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心源性休克患者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LAC、hs-CRP、BNP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伴门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PVT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VIP、中国知网、万方等中外数据库,收集有关TACE联合3D-CRT与单纯TACE治疗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19年8月1日。两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获取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项研究,包括1,655名患者。汇总结果示,TACE联合3D-CRT(实验组)较单纯TACE治疗(对照组)可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OR=3.11, 95%CI为(2.42, 4.01), P0.001]、2年生存率[OR=3.36, 95%CI为(2.32, 4.87), P0.001],以及肝内肿瘤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OR=2.39, 95%CI为(1.73, 3.31), P0.001]、门脉癌栓ORR [OR=3.80, 95%CI为(2.95, 4.89),P0.001]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下降率[OR=3.53, 95%CI为(2.31, 5.38), P0.001]。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HCC合并PVTT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以来共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均经急诊PCI治疗,再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Ⅱ级血流4例,均给予IABP辅助治疗。IABP使用时间24-72 h,平均36 h。结果12例患者2例死亡,住院总病死率16.7%,出院时彩超、ECT测EF值,平均50.1%,住院期间无再梗死。结论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心功能,尤其对再灌注慢血流患者、休克患者,更应及时应用IABP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92例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MMP-2-1306C/T、-735C/T和TIMP-2-418G/C 3个SNPs的基因型。结果①MMP-2-1306C/T和-735C/T的TT基因型及TIMP-2-418G/C的CG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升高,分别为69.44%、59.82%和48.04%,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105,P=0.297,P=0.203)。②MMP-2-1306C/T、-735C/T和TIMP-2-418G/C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是否骨髓浸润无显著相关(P>0.05)。③年龄≤60岁患者-1306C/T的CC+C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患者,OR值分别为2.257(95%CI=1.031~4.942;P=0.038)和0.461(95%CI=0.260~0.812;P=0.006)。④年龄≤60岁非高危患者-418G/C的GG+CG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高危患者(OR=2.520;95%CI=1.089~5.829;P=0.028),年龄>60岁非高危组患者-1306C/T的T等位基因分布较高危组患者显著增高(OR=0.171;95%CI=0.046~0.634;P=0.005)。⑤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患者的-735C/T的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OR=0.558;95%CI=0.329~0.947;P=0.029)。⑥有B症状的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1306C/T的T等位基因分布较无B症状患者显著增高(OR=1.796;95%CI=1.127~2.861;P=0.013)。⑦肿瘤起源于淋巴结患者-418G/C的GG+CG基因型分布频率较起源于淋巴结外的患者显著增高(OR=0.539;95%CI=0.293~0.991;P=0.046)。⑧MMP-2-1306 C/T、-735C/T和TIMP-2-418G/C 3个SNPs的基因型分布与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的3年总生存无显著相关(Log-rank检验,P>0.05)。结论 MMP-2和TIMP-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79-88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南京明基医院收治的84例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和IABP组,每组42例。PCI组患者接受PCI治疗,IABP组患者接受IABP辅助PCI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 h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蛋白(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MAP、CVP、HR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24 h的MAP、LVEF显著高于术前(P <0. 01),CVP及HR显著低于术前(P <0. 01);术后24 h,IABP组患者的MAP、LVEF显著高于PCI组,CVP及HR显著低于PCI组(P <0. 01)。2组患者术前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 <0. 01);术后24 h,IABP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PCI组(P <0. 01)。PCI组和IABP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47. 6%(20/42)、23. 8%(10/42),IABP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PCI组(χ2=5. 185,P <0. 05)。结论 IABP辅助PCI治疗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汪青  钱胤华  黄昊强  徐锋  陈勇  彭志坚 《重庆医学》2023,(15):2305-2309+2314
目的 调查昆山地区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28 194例昆山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 259例,女18 935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8 194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18(12,23)ng/mL,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59.1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比值比(OR)=2.210,95%置信区间(95%CI):2.082~2.345,P<0.001]、冬季(OR=1.598,95%CI:1.481~1.724,P<0.001),女性(OR=2.042,95%CI:1.932~2.158,P<0.001)、低龄(OR=2.439,95%CI:2.104~2.829,P<0.001)是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 昆山地区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维生素D缺乏比较普遍,尤其在冬春季住院的低年龄段女性患者,应进行维生素D缺乏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