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晋江市某热电厂噪声环境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特点,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5年连续3年对热电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以噪声作业车间工人150人为噪声组,无职业危害作业人员50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比较两组人员听力状况,并对噪声组听力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车间工种噪声属于连续稳态噪声,接噪工人均佩戴耳塞或耳罩,个人防护较好。噪声作业组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28.7%)比对照组(6.0%)高,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16.7%)也比对照组(2.0%)高;接噪各工种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和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龄、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但未检出噪声聋病例。结论该热电厂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应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职业接触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损伤、心血管系统损伤的特点,更好地预防噪声对机体的损害。方法收集2017年南京市噪声作业工人健康检查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内外科常规、胸部X线片、纯音听力检查等。结果本共收集研究对象共37 667人,高频听阈损失异常者2 697人(7.16%),33 896名(89.99%)接噪工人分布于制造业中;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接触噪声工作人员较多,分别为13 567人(36.02%)和12 679人(33.66%);私有经济类型的企业中接噪人数较多,12 787人(33.95%)。男性听阈损失检出率(χ~2=115.11,P0.01);高血压检出率(χ~2=225.10,P0.01);血常规异常检出率(χ~2=223.55,P0.01);尿常规异常检出率(χ~2=1 888.20,P0.01)肝功能异常检出率(χ~2=668.95,P0.0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χ~2=74.98,P0.01)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频听阈损失检出率(χ~2=934.18,P0.01)、高血压检出率(χ~2=2 019.10,P0.01)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高频听阈损失检出率(χ~2=102.95,P0.01)及高血压检出率(χ~2=828.05,P0.01)随接噪工龄增长而增加。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中工人各体检指标异常检出率均较高。结论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较大,除了特异性听力损失方面,还有包括非特异性心血管、代谢等多方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噪声作业企业及劳动者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7—2022年南通市海门区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伤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海门区2017—2022年噪声作业工人在岗、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门区噪声接触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伤率为23.24%,男性为24.30%,女性为21.26%,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听力异常率的危险度是男性的0.70(95%CI:0.59~0.84);<20、20~<30、30~<40、40~<50、50~<60、≥60岁年龄组作业人员,高频听阈损伤率分别为0、11.06%、16.16%、27.42%、34.51%、43.37%,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4,P<0.05),年龄与高频听阈损伤检出率呈正相关(OR=1.55,95%CI:1.43~1.69);工龄<1年、1~5年、5~<10年、10~<15年、≥15年作业人员,高频听阈损伤率分别为17.02%、19.26%、18.35%、31.12%、41.63%,不同工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81,P<0.05),工龄与高频听阈损伤检出率呈正相关(OR=1.25,95%CI:1.16~1.34);大中型企业作业人员高频听阈检出率为19.42%,小企业检出率为23.88%,微型企业检出率为35.61%,不同规模企业作业人员高频听阈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7,P<0.05),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小高频听阈损伤检出率增加(OR=1.26,95%CI:1.01~1.51);内资企业高频听阈损伤检出率为26.72%,外商投资企业为15.1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6,P<0.05);不同行业类别高频听阈损伤率前3位的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2.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3.5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1.84%),不同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8,P<0.05)。结论监督管理部门应对行业类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小微企业噪声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督促企业加强对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噪声对纺织企业挡车作业工健康的影响,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三门峡市接触噪声的挡车女工为噪声接触组和不接触噪声的商场女工为对照组,进行询问调查和五官科、心电图检查、血压测定及听力测试。结果神经衰弱、高频听损和语频听损检出率,噪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接噪工龄>10a的高频听力和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均高于接噪工龄<5a和5~10a的女工。噪声组的高血压和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缓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噪声不仅可引起高频和语频听力损伤,还会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应加强全面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机械加工行业工人听力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企业加强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某机械加工厂9 44例噪声作业者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作为观察组,46 8例同期进行岗前体检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接触过噪声及其他毒物),分析血压、心电图和纯音气导听阈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压增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纯音气导听阈测定结果显示:观察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在26~3 9 d B、观察对象、轻度噪声聋、中度噪声聋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工龄≤20年组中观察对象的检出率与工龄≤10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20年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在26~3 9 d B之间、轻度噪声聋、中度噪声聋的检出率与工龄≤10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压的影响较大;接噪工人听力的损失随接噪工龄增加而加重,但重度聋和全聋的较少,而接噪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在26~3 9d B之间者检出率较高,应予高度重视,建议企业加强噪声危害控制及个人防护,避免发展为职业性噪声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影响情况。方法对漳州市2013年1 253名噪声作业工人岗中职业体检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观察对象218人(17.4%),检出率高于噪声聋(6.3%);男性听力损失率(29.7%)高于女性(14.2%);机械制造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38.4%)高于食品(8.1%)和化工(8.0%)行业;听力损失随接噪工龄增加而升高。结论接噪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随接噪工龄的增加而增高,机械制造业更明显;听力损害以高频为主。应改革生产工艺,加强个人防护,保护职业工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人造宝石加工行业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整改措施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宝石厂磨钻、园磨及熔炉车间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测量车间环境噪声水平。选890例接触噪声人员作噪声组,并选160例非接触噪声人员作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测量每个工人的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标准对听阈作年龄和性别修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比较两组工人听力状况。结果作业现场共测86个噪声点,其中有82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95.35%;噪声强度为70.1 ̄98.6dB(A),平均(89.2±2.8)dB(A);噪声组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罹患率为34.3%,明显高于对照组(12.5%)(P<0.01),且噪声组随接噪工龄增长有增高趋势,工龄5年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明显增高。结论提示人造宝石加工行业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家庭宝石加工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测量噪声水平;对381名接噪者与60名非接噪者测量左右耳气导听阈,比较两组人员听力状况。结果显示,91个作业点噪声强度范围62.9~102.3 dB(A),超标率为28.57%,其中打孔100%、切石52.17%、磨石18.18%;接噪组(n=381)听力损失检出率14.17%,对照组(n=60)听力损失检出率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噪组双耳受损者较多。性别、工种、工龄、噪声强度是听力损失发生的独立危害因素,听力损失检出率切石工高于其他工种、男性高于女性,接噪工龄超过10年以上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性大。提示家庭作坊式宝石加工对加工者的听力系统有影响,应建立家庭作坊式作业的职业健康监护,杜绝噪声聋的发生。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为制订作业工人听力保护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龙岩市2015年《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资料,分析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影响因素。结果 1 216名受检者中,高血压153例(12.6%),心电图异常294例(24.2%),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44例(3.6%);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检出率:小型规模企业高于大、中型规模企业,私有经济类型企业高于国有经济、港澳台经济类型企业,存在噪声和粉尘的企业高于仅有噪声的企业,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工人年龄的增长或接噪工龄的延长,异常检出率存在递增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应针对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特点与职业健康风险,关注重点企业和人群,实施职工听力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在岗噪声作业人员体检听力检查结果,为职业卫生分类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市某镇3040名在岗噪声作业人员的体检结果,按照GBZ188-2014和GBZ49-2014标准对受检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受检者听力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在3040名在岗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提高328名,疑似职业性噪声聋17例。(2)3040名在岗噪声作业人员分布企业以小型企业、私营经济及制造业为主(P<0.05)。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制造业从业者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企业(P<0.05)。(3)不同年龄、工龄、单独接触噪声与接触多种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查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越高、接噪工龄越长、接触的危险因素数量越多,则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越高(P<0.05)。结论 噪声污染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用人单位应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切实减少职业性噪声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与非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的血脂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探索噪声对血脂的影响规律,为预防和减轻噪声作业对工人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测血脂中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的含量水平进行横断面研究,比较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与非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的血脂各指标差异。结果血脂异常检出率观察组为51.18%,对照组为4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P〈0.05);噪声观察组工人血脂成分中TG、CHO、LDL-C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HDL—c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工龄的增加,TG、CHO、LDL—C含量也增高,各工龄之间,TG、CHO、LDL.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龄5-9年组和10年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噪声接触可使工人血脂代谢紊乱,应加强对噪声暴露人员的宣传教育与防治。  相似文献   

12.
低浓度丙烯腈对职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低浓度丙烯腈(AN)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为保护职业接触工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检测4家以AN为原料的化工企业车间空气AN浓度。选取267名接触AN职业工人为暴露组,以342人不接触化学毒物的服务业工人为对照组,进行健康监护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接触低浓度AN对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接触组主诉头疼、头晕、心悸、胸闷、失眠、咽痛、腹痛等自觉症状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男性愤怒状态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女性的愤怒、紧张、忧郁、疲惫状态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的血压、脉压差、白细胞计数及心电图改变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为18.35%,高于对照组的2.63%(P〈0.01);肝脂肪浸润、脂肪肝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畸变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阳性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P〈0.01);且染色体总畸变率、微核率与职业接触工龄呈正相关关系(r1=0.917,r2=0.894,均P〈0.01)。[结论]职业接触低浓度AN对工人健康有一定伤害,应重视控制生产环境空气AN浓度,加强对接触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3.
刘银镖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6-2507
目的了解某水泥厂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健康现状,探讨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以某水泥厂150名(男107名,女43名)粉尘作业工人为观察组,以市企、事业单位职工150人(男100人,女5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职业史、主诉、内科、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B超、胸部X线透视或照片,接尘工龄大于3a的作业工人选做了肺功能项目检查。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气短、咽喉痛、鼻黏膜干燥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四肢麻木以及以尿频、尿急为主要表现的尿不适症状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血压偏高、尿常规异常、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7,P〈0.01),主要表现为观察组肺功能损害特征以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结论该水泥厂粉尘对工人身体危害比较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减少职业危害因素损害作业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唐山市某重工企业苯接触工人及噪声接触工人健康状况及苯、噪声对工人健康影响的特点,为制定健康监护策略及有效的保护工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空气中苯浓度、噪声强度进行监测,对接触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以该企业不接触苯及噪声的工人为内对照组,对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苯接触工人702人,查出各种异常者303人,异常率为43.16%。苯接触工人白细胞下降率(10.26%)与对照组(3.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P0.01)。噪声接触工人815人,查出各种异常者685人,异常率84.05%。噪声接触组高频损伤、语频损伤、神经衰弱、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苯、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有一定影响,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改善劳动环境,加强工人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企业生产性噪声的危害状况,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存在噪声危害的86家企业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对作业场所中897个噪声作业点的生产性噪声强度进行检测,并对1625名噪声接触者和325名对照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噪声防护措施未能完全落实,作业点噪声强度检测合格率较低(59.2%),职业健康检查观察组高频听力损伤、神经衰弱、语频听损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为32.9%,语频听力损失率为3.3%,且检出率随着接触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深圳市企业生产性噪声分布广,强度大,预防、控制生产性噪声危害与提高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防治水平是深圳市当前和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平阴县碳素行业在岗职工的健康状况,分析当前碳素行业职工职业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方法]2011年5~10月对平阴县6家碳素行业在岗职工2353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其他企业2011年1~10月接触高温、噪声、粉尘的3708名岗前健康检查的职工为对照组,进行比较。依据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进行。[结果]合计检查6061人,检出异常者I393人,异常率为22.89%。对照组异常检出率为10.76%(415/3708),接触组异常检出率为41.56%(978/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职工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随工龄及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肺部异常、听力异常以及血压高检出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平阴县碳素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炭黑粉尘(成分为石油焦、煤沥青)、高温和噪声,面临的职业健康问题十分严峻。必须做好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做好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工作,并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人与企业的职业病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7.
谢伟群  康美香  熊俊 《职业与健康》2013,(24):3285-3287
目的探讨噪声对集装箱制造工人听力和血压、心电图的影响。方法2010-2011年选取东莞市某外资集装箱制造企业接触噪声作业的1025名工人,分为噪声组487人,混合噪声组538人,对照组选取该企业不接触噪声的办公室和后勤人员222名,进行血压,心电图和纯音听力测试检查,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血压异常率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室高电压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纯音听力测试异常率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对集装箱作业工人听力、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损害。集装箱制造业工人流动性大,接噪工龄相对较短,有关部门应加强其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管,同时采取措施降低作业环境噪声,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8.
钱青俊 《职业与健康》2014,(17):2390-2391
目的通过比较接触煤矿粉尘和噪声的职业人群与仅接触煤矿粉尘的职业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易感因素之间的差异,探索噪声对心血管疾病易感因素的影响。方法用现况研究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和心血管易感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异常率,以及高血压I级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的噪声接触可对接噪人员心血管易感因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某企业石雕作业工人的疲劳度水平。[方法]现场测定济宁某石雕加工厂职业危害因素,并对石雕作业工人(n=50)及对照组(n=40)进行劳动强度和疲劳度的调查。[结果]石雕作业中产生的粉尘浓度为23.33~125.33mg/m^3,呼吸性粉尘的构成比为66.0%。78.9%,噪声强度为90.0~104.0dB(A)。心率值测定显示石雕作业为中等强度体力劳动。研究组工人疲劳度总得分(18.78±7.02)分,A因子(身体症状)、B因子(精神症状)、C因子(神经感觉症状)得分分别为(7.36±2.66)、(6.46±2.19)、(5.28±2.08)分,疲劳度达到中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企业石雕作业的粉尘及噪声危害较为严重,作业工人的疲劳度均达到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二氯乙烷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市化工企业接触二氯乙烷240名工人(观察组)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同时选择同单位无二氯乙烷接触史220名工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着工龄增加而增高;肝功能异常检出率观察组为17.50%,对照组为7.7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P〈0.01),且观察组肝功能异常率与工龄长短有关。结论长期接触二氯乙烷可对工人神经系统和肝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