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捺印1183名藏族青少年的掌指纹, 分析掌指纹参数,然后与其他56个群体的掌指纹参数进行聚类分析, 进而从肤纹学角度探讨藏族的起源。发现藏族指纹以斗型纹为主(52.89%), 其次为箕型纹(42.95%), 弓形纹出现频率最低(4.16%); 总指嵴线计数为139.01(其中男性为144.75, 女性为133.87); atd角在男性为42.95°, 女性为43.28°。掌指纹参数聚类分析显示: 藏族与汉族和氐羌氏族的后裔(门巴族、普米族、羌族等)等我国北方人群聚在一起。因而从肤纹学角度推断藏族与汉族和氐羌氏族的亲缘关系较近, 而与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十一个少数民族的皮纹研究 Ⅰ.指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中国11个少数民族(12个群体)5013人的指纹花样和指纹脊线数,计算出各项基本参数,比较分析了不同性别、左右侧、不同民族和人种间的差异以及指纹花样和指纹脊线数在不同手指上的分布特点。分析表明,这些民族的指纹具有各自的特点又具有蒙古人种的一般特性。  相似文献   

3.
藏族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振标 《人类学学报》1985,4(3):250-258
本文共调查藏族145人(男105人,女40人)。年龄均在20岁以上。各项测量均值与不同地区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聚类分析和大小距离分析的结果表明,藏族的体质特征与华北、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最接近。作者认为藏族是从西藏地区新石器时代居民发展而来,经华北古代居民的不断迁入和混杂、逐渐形成今日的藏族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4.
西藏1000例藏族肤纹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汪宪平  张海国 《遗传学报》1991,18(5):385-393
本文报道了西藏1000例藏族14项肤纹参数。藏族与汉族的肤纹参数接近,与美国明尼苏达州白人的差异较大;在与12个民族的对比中与哈尼族、汉族的差异较小,与维吾尔族差异较大;在不同的地区,与四川平武地区的藏族差异较小,与甘肃甘南地区的藏族差异较大。本文提示肤纹参数在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甚至同一民族不同地区人群间均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5.
席焕久 《人类学学报》2013,32(3):247-255
藏族生活在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藏族特殊的适应高原缺氧机制,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浓厚的研究兴趣。本文根据国内外数据库的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 从高原适应的角度回顾了30多年藏族人类学研究。回顾显示, 藏族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中, 不仅形态和机能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而且体成分也表现出相应的变化, 体现了形态、机能和体成分的统一。这些变化是长期进化形成的, 与安第斯山人等有明显不同, 就是在同一高原生活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的藏族乃至尼泊尔和印度藏族的体质也表现出地域差异, 这些差异的产生是多种因素所致, 两个关键性的基因是导致两大高原人口高原适应机制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遗传》2020,(6)
藏族为中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少数民族,分为卫藏、康巴、安多和嘉绒等多个支系。然而,对藏族支系人群的遗传结构,特别是各分支人群的父系、母系遗传结构却缺乏深度解析。本研究基于个体水平的常染色体、父系来源的Y染色体和母系来源的线粒体3个类别遗传信息,对西藏地区卫藏藏族、四川甘孜地区康巴藏族、青海地区安多藏族和四川阿坝地区嘉绒藏族共4个藏族群体进行研究,以揭示其遗传亚结构关系。采用微测序技术检测各位点分型,利用PowerPlex~?Y23和DNATyper~(TM)Y26试剂盒检测Y-STRs基因座分型,通过热图和主成分分析、祖先成分分析、单倍群频率统计、网络图及多维尺度分析等探讨其遗传亚结构。结果表明,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遗传标记可将4个藏族人群分为3类:青藏高原的卫藏藏族为一类,高原周边地区的康巴藏族和安多藏族的遗传结构类似分为一类,"藏彝走廊"中嘉绒藏族的遗传结构与其他藏族人群差异显著而为一类。不同藏族分支人群在线粒体遗传信息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上述多类别遗传信息的分析结果为深入了解藏族不同分支人群的遗传亚结构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魔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以魔芋叶片中水溶性氨基酸为标识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魔芋叶片具有相似的指纹图谱;同一品种、不同育龄的叶片及不同品种相应部位叶片的指纹图谱不同。为此,采用该指纹图谱库分析方法,可以鉴别不同品种、育龄的魔芋资源,为魔芋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中药麦冬1H—NMR指纹图谱,为麦冬及其提取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H-NMR建立不同产地麦冬甲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结果:7个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糖、脂肪族、皂苷和高异黄酮的氢信号峰有高度的相似性,但不同麦冬品种、不同产地,1H—NMR指纹图谱有较大的差异,可以此区分。结论:1H-NMR指纹图谱不但可以鉴定不同麦冬品种,还可以区分不同产地的麦冬。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中国彝族、藏族和满族的Kidd、Duffy、Kell、Xg、Rh、Diego和P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分布和血型基因频率。彝族210人全部是Rh(+)个体,藏族人数中有0.5%为Rh(-)个体。满族人数中Rh(-)者占0.95%;Xg(a+)频率明显低于白种人。Jk~a基因频率分别是:彝族0.4144,藏族0.4447,满族0.4262;Xg~a基因频率,藏族0.4030,满族0.3887;Fy~a基因频率在三个民族中都比较高,彝族0.9628,藏族0.9498,满族0.9405;Di~a基因频率则非常低,藏族0.0255,满族0.0168;在藏族中,P_1和K基因频率分别是0.2138和0.0051;满族中P_1基因频率为0.15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中药麦冬1H-NMR指纹图谱,为麦冬及其提取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H-NMR建立不同产地麦冬甲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结果:7个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糖、脂肪族、皂苷和高异黄酮的氢信号峰有高度的相似性,但不同麦冬品种、不同产地,1H-NMR指纹图谱有较大的差异,可以此区分.结论:1H-NMR指纹图谱不但可以鉴定不同麦冬品种,还可以区分不同产地的麦冬.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