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测定了 21例烧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对 PHA的反应性。21例患者分成组Ⅰ(Ⅲ°面积≤10%)、组Ⅱ(Ⅲ°面积>10%)两组。组Ⅰ外周血 MC对PHA反应无显著改变;组Ⅱ在伤后 1~3天、伤后 2周时有显著降低(P<0.05,P<0.05)。去除 MC中的玻璃粘附细胞,两组对PHA反应都有增强趋势。提示烧伤后玻璃粘附的单核细胞可能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组Ⅱ患者的血浆抑制自身MC对PHA的反应性,但不抑制非粘附细胞(LC)的 PHA反应,提示烧伤后玻璃粘附的 MC可能介导自身血浆的免疫抑制作用。将体外分离出的玻璃粘附细胞加回到 LC中,反应无显著改变或反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_1R)通路通过激活蛋白磷酸酶2 A(protein phosphatase 2 A,PP2 A)导致大鼠肠系膜动脉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磷酸化水平下调的机制。方法:采用体重160~180 g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肠系膜动脉。首先明确AngⅡ下调大鼠肠系膜动脉中e NOS(Ser1177)磷酸化的效应,将肠系膜动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和AngⅡ组,AngⅡ组用浓度为1×10~(-7)mol/L、1×10~(-6)mol/L和1×10~(-5)mol/L AngⅡ分别孵育离体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6 h、12 h和24 h;然后进一步探讨AngⅡ使eNOS(Ser1177)发生磷酸化下调的分子机制,将肠系膜动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AngⅡ组和坎地沙坦(candesartan,CAN;AT_1R特异性抑制剂)+AngⅡ组(用1×10~(-5)mol/L CAN预处理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1 h后,再用1×10~(-7)mol/L AngⅡ继续孵育12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系膜动脉中eNOS蛋白表达和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以及PP2Ac的蛋白表达、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PP2A内源性抑制蛋白I~2~(PP2A)的表达水平,并用PP2A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大鼠肠系膜动脉PP2A活性变化。结果:(1)与control组比较,AngⅡ孵育离体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6 h、12 h和24 h后,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12 h组和24 h组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下降均出现明显浓度依赖性,但不同浓度组间eNO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2)与control组比较,1×10~(-7)mol/L AngⅡ孵育肠系膜动脉血管12 h后,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CAN预处理可明显上调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P0.05),且各组间eNO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3)与control组比较,1×10~(-7)mol/L AngⅡ孵育肠系膜动脉血管12 h后,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_2~(PP2A)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CAN预处理可使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PP2A2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但各组间PP2Ac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4)与control组比较,1×10~(-7)mol/L AngⅡ孵育肠系膜动脉血管12 h后,PP2A活性增高(P0.05);CAN预处理可明显抑制AngⅡ对PP2A的激活作用(P0.05)。结论:AngⅡ可通过AT1R通路激活PP2A,从而介导大鼠肠系膜动脉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下调,其分子机制可能与PP2Ac(Tyr307)磷酸化水平和PP2A内源性抑制蛋白I_2~(PP2A)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到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AngⅡ)均可促进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MC)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发现随着AngⅠ和AngⅡ作用时间的延长,对MC的RNA和蛋白质合成的促进作用也逐渐增强,而对其DNA合成的促进作用则有一定的时间界限。此外,还发现在AngⅠ和AngⅡ长期作用下可使MC体积增大。当AngⅠ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同时加入培养基,则无上述结果发生。这提示血管紧张素可能在心肌肥大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而且AngⅠ是通过MC本身的ACE将其转化为AngⅡ后才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讨塞庚啶(Cyp)对心肌细胞内Ca~(2 )状态的调节作用,本文观察了Cyp对犬心肌线粒体、肌质网Ca~( ),Mg~( )-ATP酶活性及钙摄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Cyp(10~(-3)、2×10~(-4)、4×10~(-5)和8×10~(-6)M)  相似文献   

5.
用ε—氨己酰半乳糖胺—琼脂糖和去唾液酰胎儿球蛋白—Sepharose 4B柱层析纯化蓖麻毒蛋白A链,以DE—52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得Ia抗原MAb—HB_(55)5。将二者通过二硫键交联成免疫毒素RTA—HB_(55)。在体外条件下,RTA—HB_(55)对Raji细胞杀伤的IC_(50)为3×10~(-10)M,游离RTA的IC_(50)为10~(-8)M,RTA—HB_(55)对K_(562)细胞的IC_(50)0则为2×10~(-8)M。表明RTA—HB_(55)能选择性地杀伤靶细胞而不杀伤非靶细胞,可望在B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从研制成功的Ⅰ相及Ⅱ相Q热立克次体单克隆抗体(McAbⅠ及McAbⅡ)中,选择1-4B_5(Ⅰ相)及2-2E_5(Ⅱ相)单抗作中和试验和被动保护试验证明,McAbⅠ具有明显的抗Q热立克次体感染的作用。1-4B_5与10~3MID_(50)纯化活立克次体在体外作用后,接种BALB/c小鼠能完全保护小鼠不发生感染。在小鼠腹腔接种10~3MID_(50)Q热立克次体前一小时及以后隔日  相似文献   

7.
单克隆抗体的产生和筛选;作者给12周龄Lewis雌性大鼠经ip和sc注射1.0×10~7培养前-B细胞系70Z/3,进行初次和加强免疫。间隔4个月,再用BALB/c小鼠出生第1天肝细胞7×10~7进行初次和加强免疫,末次注射后4天,取免疫鼠脾淋巴细胞与sP2/0-Mg14细胞,采用Mc Kearn等人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阳性孔细胞在半固体琼脂中进行细胞克隆化。细胞结合放射免疫测定(CRIA)按Longenecker等人方案,细胞单色与双色免疫荧光技术按Loken等人方法进行;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器(FACS Ⅱ)来测定各单个细胞的荧光和光散射信号(0.7°—15°)。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荧光漂白恢复(FPR)方法测定受精未孵育鸡胚细胞(其中绝大多数是成下层细胞)质膜和鸡胚卵黄球膜蛋白质的侧向扩散。得到扩散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2(±0.4)×10~(-2) cm~2/S和10.0(±1.3)×10~(-10)cm~2/S。分析了二者的差别,并与已报道的其它一些膜蛋白质的侧向扩散进行了此较。得到荧光恢复分数平均值(?)分别近似于59%和78%,指出了二者膜上“不动”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 (TSⅡA)对阿霉素(Adriam)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HMCL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SⅡA处理HMCL细胞,确定安全用药范围;将细胞随机分为HMCL组、Adriamycin组、Adriam+TSⅡA(5μM)组、Adriam+TSⅡA(10μM)组和Adriam+TSⅡA(20μM)组。除HMCL组外,其余组均用Adriamycin处理细胞,Adriam+TSⅡA(5,10,20μM)组同时加入5、10、20μM的TSⅡA处理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和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与HMCL组比较,Adriamycin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降低;与Adriamycin组比较,Adriam+TSⅡA (5,10,20μM)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升高;同时,Adriamycin组细胞凋亡率与HMCL组比较明显升高,Adriam+TSⅡA (5,10,20μM)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Adriamycin组;此外,Adriam能显著促进HMCL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TSⅡA能显著减弱Adriam促进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的作用。结论 TSⅡA能通过抑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Adriam诱导的肾小管系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血小板活化因子对硫乙醇酸钠刺激产生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受体结合及产生白细胞介素1的状况。用PAF对~3H-PAF竞争结合实验,测定出对TG-Mφ膜结合的IC50,在20℃为8.5×10~(-9)M,0℃为9.7×10~(-9)M,两者无明显区别;而对TG-Mφ完整细胞的结合。在20℃为6.5×10~(-9)M,0℃为10.5×10~(-9)M,随温度的增高,IC50减小。NaCl有降低~3H-PAF特异结合的能力,IC50为7.5mM。PAF能够刺激TG-Mφ产生白细胞介素1,在10~(-3)M浓度较为明显,和对照组相比,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单核细胞(MC) Fcγ受体(FcγR)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HSP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急性期HSP患儿30例,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1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MC表面活化型受体FcγR Ⅰ和Fc-γRⅢ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活化型FcγRⅡa、抑制型FcγRⅡb、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α)、趋化因子(IP-10、RANTES、iNOS)和BLyS/April mRNA表达;试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浆IL-4、IL-10和TNF-α蛋白浓度.结果 (1)急性期HSP患儿MC FcγR Ⅰ和FcγR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cγRⅡa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FcγR Ⅱb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急性期HSP患儿MC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α)、趋化因子(IP-10、RANTES、iNOS)及BLyS/April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与FcγRⅡa/FcγRⅡb均呈正相关;(3)急性期HSP患儿血浆炎症细胞因子IL-4、IL-10和TNF-α浓度显著增高(P<0.05),其中TNF-α浓度与MC FcγRⅡb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3,P<0.05).结论 急性期HSP出现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和单核细胞活化型/抑制型Fcγ表达失衡.  相似文献   

12.
抗人尿激酶单克隆抗体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高分子量尿激酶(HMW-UK)为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两株阳性杂交瘤细胞(2B8、3A2)。采用葡萄球菌 A 蛋白(SPA)亲和层析或 Water's650快速蛋白分离系统纯化抗 UK 单克隆抗体(McAb).3A2McAb 为 IgG 1亚类,特异地识别 HMW-UK 和低分子量 LMW-UK,抑制 UK 活性,表明3A2McAb 所作用的位点为 UK 的 B 链,即活性中心。EIA 测定3A2McAb 与 UK 的亲和常数为8.43×10~8M~(-1)。2B_8McAb 亦为IgG_(?)亚类,特异地识别 HMW-UK 及其氨基端1~135氨基酸片段(ATF),不抑制活性,EIA 测定2B_8McAb 与UK 的亲和常数为2.8×10~9M~(-1)。2B_8McAb 可用于导向溶栓的研究以及 UK 与其受体间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内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对于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比较气管内及尾静脉移植HUCBMSCs对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取第2代HUCBMSCs培养至4代;60只无特定病原体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Cont组)、博来霉素组(BLM组)、HUCBMSCs移植Ⅰ组(MⅠ组)和HUCBMSCs移植Ⅱ组(MⅡ组),每组15只;后3组小鼠采用气管内插管灌注博来霉素制造肺纤维化模型,24 h后,MⅠ组各小鼠气管内灌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HUCBMSCs,MⅡ组各小鼠尾静脉内注射Brdu标记的HUCBMSCs,分别于模型建造后的第7、14、28天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在肺组织的定位和分布;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的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TGF-β1、α-SMA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两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第7、14、28天均可见Brdu标记的细胞;3个时间点的MⅠ组、Ⅱ组的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均分别较博来霉素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中TGF-β1、α-SMA的表达情况:BLM组MⅠ组、MⅡ组Cont组(P0.05);MⅠ组和Ⅱ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移植HUCBMSCs可以定植于受损的肺组织中,能够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1α,25-(OH)2-D3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CR5 mRNA表达的影响及时间效应,旨在探讨1α,25-(OH)2-D3治疗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浓度(1×10-5、1×10-6、1×10-7 mol/L)1α,25-(OH)2-D3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CR5 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每个浓度作用不同时间(6、12、24、48 h)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CR5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1α,25-(OH)2-D3作用不同时间,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CR5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当浓度为1×10-5 mol/L的1α,25-(OH)2-D3处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48 h后该作用达高峰(P<0.05)。结论 1α,25-(OH)2-D3可在转录水平抑制CCR5表达,这可能是1α,25-(OH)2-D3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不同品系小鼠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方面的差异。所用纯系小鼠包括BALB/C、C3 H/HeCr、C57BL/6、DBA/2、A/J和B10.A/SgSn(B10.A),均为雄性。每组8—10只,经尾静脉注射0.25毫升活BCG(实际含15.5×10~3或15.5×10~4菌落形成单位(CFU)/只)。感染后28天取血,用测定脾脏指数和脾脏菌落形成单位来估价感染的程度,用足垫试验分析迟发超敏感性(DTH),脾脏指数的计算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Ⅱ调节雄性大鼠催乳素和β-内啡肽的释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工作给清醒、自由活动的SD雄性大鼠第三脑室内注射血管紧张素Ⅱ,用放射免疫测定给药前后血浆催乳素(PRL)和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注射ANGⅡ50和500ng,可显著升高血浆PRL和β-EP的含量。静脉注射多巴胺受体阻断剂spiroperidol后,也可显著升高血浆PRL水平,若在此基础上加脑室内注射50ng ANGⅡ,血浆PRL含量与单独静脉注射spiroperidol无显著差别。在体外,ANGⅡ作用于前叶垂体细胞后,可使其培养液中PRL和β-EP含量显著升高。用EGTA络合细胞外Ca~(2+)后,不影响10~(-8)M ANGⅡ所致的PRL升高,但部分抑制其升高β-EP的效应。10~(-8)M的ANGⅡ可使垂体细胞内Ca~(2+)浓度显著升高,但不影响其胞内cAMP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应田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4株抗人血清脂蛋白(α)(LP(a))杂交瘤细胞株(BH6、BH7、BH11和BH21),并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cAb)对其抗原决定簇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分析。Ig亚类测定:BH6为IgG1,BH7、BH11和BH21均为IgG2a,腹水效价为1×10~(-7)。特异性测定:LP(α)McAb与载脂蛋白(apo)AⅠ、AⅡ、B、CⅠ、CⅡ、CⅢ、E,人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溶酶原(pg)没有交叉反应。单抗相加试验和双抗体竞争试验结果证实,BH6和BH21为识别LP(α)上同一抗原决定簇的McAb;BH7和BH11则为针对LP(α)上另一抗原决定簇的McAb。分别利用单株和混合株McAb标记酶建立了可应用于人血清LP(α)含量测定的ELISA双抗体夹心法。  相似文献   

18.
将人血红蛋白(Hb)免疫LOU/M(IgK-1a)大鼠,取脾细胞与IR983F大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了3株大鼠抗Hb单克隆抗体(McAb)2A10、9B5,4F12杂交瘤细胞株。3种McAb腹水效价分别为1:16×10~4、1:3.2×10~4、1:323×10~4。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256、1:16、1:8。亚类测定分别为IgM、IgG2_a、IgG2_4、染色体记数2A10为60±5,9B5为72±6。3种McAb的亲和常数分别为1.28×10~6M~(-1)、6.35×10~7M~(-1),3.64×10~8M~(-1)。特异性检测表明3种McAb与人Hb及人红细胞的亲和力明显高于其它种类动物的红细胞,与无关蛋白无结合活性。用这些McAb检测Hb最低可测到1υg水平,检测人红细胞可检测到4~8个RBC/ml(相当于90~190ngHb/ml)。大大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测定潜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抗温和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制备抗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As)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鉴定。方法以灭活的温和气单胞菌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抗温和气单胞菌mAb。用间接ELISA法对mAb的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温和气单胞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8、2A8、2F11、3C6、3D11、4G2。经测定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及其诱生的腹水mAb效价分别为1×10-2~1×10-3、1×10-5~1×10-6。6株杂交瘤细胞系所分泌的mAb亚类是2A8、2F11为IgG1,1A8、3D11为IgG2a,3C6为IgG2b,4G2为IgG3。其中mAb3C6经交叉反应试验证明,与弧菌属其他几种细菌均不起反应,特异性强。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温和气单胞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为该病的免疫学诊断及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实验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整体血流动力学和离体心脏及血管的作用。TMP给药7周后(7×10~(-5)M/kg/日)导致大鼠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和后半体血流增加而红细胞微粘度下降。急性脉注入TMP(3×10~(-5)M/0.2ml)引起血压短暂下降,在血压回升过程中伴有类似慢性给药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说明NMP的升压作用是由于外周阻力的降低不及心脏功能增加强烈所致。但TMP对离体心脏则有负性变时变力作用,与整体反应比较提示神经系统在此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大鼠主动脉肌条TMP能激活高K~+去极化收缩,但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的收缩反应,对血管紧张素Ⅱ(AⅡ)诱发的收缩无明显影响。TMP对大鼠肠系膜动脉由高K~+引起的收缩无明显影响,对NE和AⅡ引起的收缩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