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目的分析挽救性放疗在食管鳞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区域淋巴结寡复发患者再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6年间确诊的胸段食管鳞癌,首程治疗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根治术后发生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1~3个),病例资料完整可分析者共74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行组间对比。结果复发后全组中位总生存(OS)期9个月(2.5~43个月),复发后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4个月(1~33个月)。挽救性放疗、未放疗分别为47、27例,治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36/47)和30%(8/27)。挽救性放疗组比未放疗组有更好的OS(P=0.042)和PFS(P=0.01)。挽救性放疗患者中累及野放疗和选择野放疗有着相似的OS(P=0.963)和PFS(P=0.599);放疗剂量≥60Gy比<60Gy有着更好的OS(P=0.001)和PFS(P=0.001)。结论对于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的食管鳞癌术后患者,局部挽救性放疗比未放疗有更好的OS和PFS。建议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放疗的作用并规范放疗靶区和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临床完全缓解率(cCR)与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1—2013年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 158例,全组均采用术前同期放化疗联合手术方式,化疗采用以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放疗剂量为40 Gy,2.0 Gy/次,5 次/周。Kaplan-Meier法计算OS和DFS,Logrank法检验并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的pCR率为41.1%。新辅助放化疗后 44例cCR患者中 32例(73%)达pCR,114例非cCR患者中 33例(28.9%)达pCR (P=0.000)。cCR预测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9.2%、87.1%,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71.1%。3年总样本数为 53例。全组 3年OS、DFS分别为53.9%、48.6%,cCR的显著高于非cCR的(P=0.012、P=0.026),pCR的显著高于非pCR的(P=0.000、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放化疗后病理反应和化疗方案是影响OS的因素。最常见≥3级急性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34.2%)。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可获得较高pCR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放化疗后cCR率与pCR率、O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食管鳞癌再程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5年间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后失败的152例胸段食管鳞癌治疗失败后总生存(OS)及不同挽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术后首次复发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0.6(2.0~69.1)个月。复发后的中位OS期为8.0(0.8~43.3)个月。全组患者复发后的1、2、3年OS率分别为36.0%、15.1%、5.2%。单纯局部区域复发、单纯远处转移、局部区域复发合并远处转移患者进展后中位OS期分别为11.3(1.8~43.3)、6.7(1.2~28.6)、5.1(0.8~22.9)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ypTNM分期、复发后综合治疗、局部区域复发与复发食管鳞癌OS相关(P=0.009、0.012、0.000、0.026)。结论 新辅助治疗模式、ypTNM分期、复发模式及复发后治疗模式是是影响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后复发食管鳞癌的预后因素。新辅助治疗后复发食管鳞癌总体预后不佳,复发后应根据复发位置、新辅助治疗模式、患者体力状态等因素采用综合治疗模式以使患者取得最大挽救治疗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食管鳞癌再程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5年间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后失败的152例胸段食管鳞癌治疗失败后总生存(OS)及不同挽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术后首次复发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0.6(2.0~69.1)个月。复发后的中位OS期为8.0(0.8~43.3)个月。全组患者复发后的1、2、3年OS率分别为36.0%、15.1%、5.2%。单纯局部区域复发、单纯远处转移、局部区域复发合并远处转移患者进展后中位OS期分别为11.3(1.8~43.3)、6.7(1.2~28.6)、5.1(0.8~22.9)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ypTNM分期、复发后综合治疗、局部区域复发与复发食管鳞癌OS相关(P=0.009、0.012、0.000、0.026)。结论 新辅助治疗模式、ypTNM分期、复发模式及复发后治疗模式是是影响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后复发食管鳞癌的预后因素。新辅助治疗后复发食管鳞癌总体预后不佳,复发后应根据复发位置、新辅助治疗模式、患者体力状态等因素采用综合治疗模式以使患者取得最大挽救治疗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经长期随访后的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的238例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长期随访后分析全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模式,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全组患者总生存(OS)率、无瘤生存(DFS)率,log-rank法检验生存差异。结果全组238例患者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42.0%。中位随访46.1个月,96例(40.3%)出现肿瘤进展,其中局部区域复发25例(10.5%),远处转移61例(25.6%),同时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0例(4.2%)。中位OS期和DFS期分别为64.7、49.9个月,3、5、7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70.0%、52.8%、36.4%和63.5%、42.5%、30.0%。3、5、7年无局部区域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6.0%、71.4%、61.2%和70.6%、55.9%、43.0%。与非pCR患者相比,pCR患者的总进展率和远处转移率均较低(26.0%∶50.7%和16.0%∶32.6%,P<0.001)。pCR组3、5、7年OS率(83.0%∶60.2%、69.7%∶41.7%、50.4%∶27.7%,P<0.001),3、5、7年DFS率(80.4%∶51.4%、63.9%∶31.2%、45.9%∶20.3%,P<0.001)均显著优于非pCR组。结论远处转移是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后主要失败模式,术后pCR者可获得更好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化疗对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并探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IMRT±化疗的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 30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不同照射方式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其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7%、37.4%、19.3%和59.7%、27.4%、14.4%,中位数分别为26.8个月和15.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化疗为影响全组患者OS的因素(P=0.003、P<0.001、P=0.022);性别、cTNM分期、照射方式为影响全组患者PFS的因素(P=0.016、P<0.001、P=0.008)。倾向得分匹配后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2%、39.3%、20.0%和62.0%、29.3%、15.4%,中位数分别为27.1个月和18.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和化疗为影响其OS的因素(P=0.026、P<0.001、P=0.017);cTNM分期和照射方式为影响其PFS独立性预后因素(P<0.001、P=0.008)。化疗亚组分析显示患者接受 3~4周期化疗为佳。患者不良反应均以 0-2级为主且可以耐受。结论 IMRT±化疗对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治疗有效;ENI可以提高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患者的挽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集2002-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患者 126例,分别接受挽救性手术、挽救性放化疗和姑息治疗。结果 全组 126例患者中 58例接受挽救性手术、52例行挽救性放化疗、16例接受了姑息治疗。接受挽救治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16%、4%,接受姑息治疗者生存期均未达到 1年(P<0.001)。挽救性手术和挽救性放化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20%、7%与51%、11%、3%(P=0.47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肿瘤T分期和挽救治疗方式为局部复发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01)。挽救性手术感染发生率16%,挽救性放化疗的食管气管瘘和食管纵隔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6%。结论 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可带来生存获益,挽救性手术和挽救性放化疗均为可选方法,但应关注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经长期随访后的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的238例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经长期随访后分析全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模式, 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全组患者总生存(OS)率、无瘤生存(DFS)率, log-rank法检验生存差异。结果全组238例患者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42.0%。中位随访46.1个月, 96例(40.3%)出现肿瘤进展, 其中局部区域复发25例(10.5%), 远处转移61例(25.6%), 同时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0例(4.2%)。中位OS期和DFS期分别为64.7、49.9个月, 3、5、7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70.0%、52.8%、36.4%和63.5%、42.5%、30.0%。3、5、7年无局部区域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6.0%、71.4%、61.2%和70.6%、55.9%、43.0%。与非pCR患者相比, pCR患者的总进展率和远处转移率均较低(26.0%∶50.7%和16.0%∶32.6%,...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术后联合放化疗(S+CRT)或术后放疗(S+RT)对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7—2010年间行根治术且术后辅助放疗或放化疗的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215例患者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S+CRT与S+RT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5~0.988)。随访满1、3、5年者分别为203、133、108例。全组患者1、3、5年OS和DFS分别为94.0%、61.4%、49.3%和74.9%、53.5%、46.7%。患者术前CT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中食管病变与周边组织器官粘连程度、病理N分期、脉管瘤栓、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治疗方式均为OS影响因素(P=0.000~0.034),患者术前CT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中食管病变与周边组织器官粘连程度、术后残端是否阳性、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治疗方式均为DFS影响因素(P=0.000~0.049)。S+CRT组OS、DFS均优于S+RT组(P=0.002、0.002)。分层分析显示Ⅱ期患者S+CRT组OS、DFS均高于S+RT组(P=0.041、0.001);N1期患者S+CRT组OS、DFS也均高于S+RT组(P=0.021、0.024)。S+CRT组≥2级放射性胃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均高于S+RT组(P=0.000、0.015)。结论 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接受S+CRT及S+RT均具有较好疗效;S+CRT较S+RT能提高Ⅱ期和N1期患者OS与DFS;S+CRT组不良反应较大但患者均可耐受;但最终结论需前瞻性Ⅲ期随机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TSCC)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预后影响。 方法 对2007—2010年间收治的 480例pT3N0M0期TSCC术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预后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随访满1、3、5年者分别为439、333、278例,1、3、5年OS和DFS分别为90.0%、68.7%、57.9%和82.3%、60.4%、52.3%,中位数分别为87个月(95%CI=74.7~99.4)和71.3个月(95%CI=55.1~87.5)。三组患者部分临床病理资料的构成比有差异,经倾向得分匹配法法配对后每组各 55例患者且各组具有可比性(P均>0.05),倾向得分匹配法配对后单纯手术、术后化疗、术后放化疗/放疗患者的1、3、5年OS和D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6);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和治疗方式为影响患者OS和DFS的因素(P=0.029、0.004、0.000,P=0.009、0.003、0.002),另外病变长度为影响患者DFS的因素(P=0.003)。 结论 pT3N0M0期TSCC术后患者仍有较高的治疗失败率,术后放化疗或放疗可以改善pT3N0M0期TSCC患者的预后,提高术后患者 5年OS和DFS,但最终结论需要前瞻性大宗病例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and upper thorac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radic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with or without chemotherapy, and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elective lymph node irradiation (ENI).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309 patients with cervical and upper thorac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o underwent IMRT with or without chemotherapy in th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ourth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The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analyzed and patients receiving different irradiation methods were assigned into different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toxicity and side effects were analyzed among different groups. Results The 1-, 3-and 5-year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were 76.7%, 37.4%, 19.3% and 59.7%, 27.4% and 14.4%, respectively, with median values of 26.8 and 15.5 months.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cTNM staging and chemotherapy wer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OS (P=0.003, P<0.001, P=0.022), and gender, cTNM stage and radiation mode wer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PFS (P=0.016, P<0.001, P=0.008). After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 the 1-, 3-, and 5-year OS and PFS were 77.2%, 39.3%, 20.0%, and 62.0%, 29.3%, and 15.4%, respectively, with median values of 27.1 and 18.2 months.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cTNM staging and chemotherapy wer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OS (P=0.026, P<0.001, P=0.017);cTNM staging and irradiation mode wer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PFS (P<0.001, P=0.008). A subgroup analysis of chemotherapy showed that patients receiving 3-4 cycles of chemotherapy were preferred. The side effects of the patients were mainly grade 0 to 2, which could be tolerated. Conclusions IMRT combined with or without chemotherapy is an efficacious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ervical and upper thorac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NI can improve the PFS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鳞癌(TESCC)根治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探讨其最佳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间 548例TESCC根治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分析其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情况,并应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对不同治疗方式组患者进行1∶1配比,进一步分析并明确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3、5年OS分别为79.9%、38.1%、28.5%,DFS分别为68.5%、39.8%、32.5%。经PSM配比后单纯手术、PORT、POCT和POCRT组患者均有可比性,1、3、5年OS和D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N1、N2和N3期患者OS和DFS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和N分期均为影响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P=0.001、0.000和0.025、0.016)。结论 TESCC根治术后淋巴结阳性者预后较差且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则预后越差,行术后放化疗可能会提高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或以3DCRT、IMRT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我国10所医疗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2762例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全部患者1、2、3、5年的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中位随访时间60.8个月。全部患者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4%、48.9%、39.3%、30.9%,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5%、41.5%、35.2%、30.0%。中位生存期为2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放疗剂量及治疗模式是影响总生存的因素(P=0.000~0.023),原发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及放疗剂量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因素(P=0.000~0.002)。结论 在应用3DCRT、IMRT新技术和化疗药物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显著提高,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不同辅助性治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为食管癌术后患者寻找最佳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治疗并入组的 863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资料,其中术后放化疗、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患者分别为107、635、121例。应用PSM法进行1∶1倾向性匹配后共 261例(87例/组)。Kaplan-Meier法计算OS、D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1、3、5年样本量分别为123、589、863例。1、3、5年OS和DFS率分别为89.7%、62.1%、51.7%和76.8%、52.1%、44.2%。PSM配对后术后放化疗,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患者1、3、5年OS和DFS率分别为956%、73.3%、61.1%和85.6%、61.1%、54.4%,78.9%、38.9%、31.3%和67.8%、27.8%、20.0%,92.2%、55.6%、44.4%和67.8%、44.4%、36.7%(P均=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炎性黏连程度、pTNM分期和阳性淋巴结个数为PSM法配对后患者OS影响因素(P=0.002、0.000、0.007);饮酒史、pTNM分期和治疗模式为DFS影响因素(P=0.009、0.000、0.012)。 结论 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接受辅助性放(化)疗有较好的疗效,术后辅助性放化疗与术后单纯化疗和放疗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OS和DFS,且为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食管鳞癌患者同期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的疗效并对其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9—2015年间101例食管鳞癌患者接受SIB-IMRT,PTV处方剂量5040 cGy分28次(180 cGy/次),PGTV 6020 cGy分28次(215 cGy/次)或6160 cGy分28次(220 cGy/次),1 次/d,5 次/周,全程放疗时间为5.5周。观察其不良反应、治疗失败方式及LC和OS率。结果 1、3、5年样本数分别为101、84、45例。1、3、5年LC率分别为81.6%、70.4%、68.4%,OS率分别为72.3%、49.4%、45.2%,中位生存期36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临床分期(Ⅰ/Ⅱ/Ⅲ期)、近期疗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为影响OS的因素(P=0.016、0.000、0.005、0.000)。单次分割215 cGy和220 cGy组LC和OS相近(P=0.283、0.951)。全组1、2、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0.9%、2.0%、2.0%,1、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63.4%、10.9%、4.0%,无一发生急性食管穿孔和出血。5例患者出现晚期放射性肺炎(2例死亡),1例晚期食管狭窄,2例食管穿孔并出血,2例单纯食管出血。220 cGy组急性放射性肺炎、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高于215 cGy组(P=0.062、0.024)。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占总治疗失败的62.5%。结论 食管癌SIB-IMRT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疗效较佳,单次分割220 cGy较215 cGy的LC和OS未提高且增加了不良反应。临床分期、近期疗效为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放疗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病变长度对预后的影响和在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全国10所医疗中心(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符合纳入标准的2086例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中位病变长度与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关系,进一步分层分析病变长度对临床分期的影响。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5.6个月和18.2个月。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年龄、临床分期、病变长度为预后影响因素。≤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8.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77.3%、45.0%、36.3%。全组>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1.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69.9%、37.9%、28.1%(P<0.05)。Ⅱ期患者≤5 cm组和>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1个月和38.9个月(P=0.303),Ⅲ期患者的分别为23.9个月和19.3个月(P<0.001),N1期患者的分别为24.1个月和18.4个月(P<0.001)。结论 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病变长度与放疗预后相关,可能对目前临床分期具有补充作用,≤5 cm长度对Ⅲ期、N1期患者能更好的预测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