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使重介悬浮液密度及时适应选煤生产的需要,设计出重介悬浮液密度自动设定系统。根据重介选煤厂实际操作情况,先设计训练精煤灰分预测的BP神经网络,再采用Wincc、Matlab编写程序实现重介悬浮液密度的自动设定。该系统可以对一系列密度数据下的精煤灰分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选择最佳密度设定值,有利于提高精煤灰分的可控性。生产结果表明:在该系统设定的密度值下,精煤灰分在要求的范围内,说明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葛泉矿洗煤厂粗精煤回收过程中易出现的精煤灰分高等问题,进行了技术和设备改造,通过采用新工艺和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对粗精煤的有效脱泥降灰,保证了精煤灰分,同时提高了重介精煤回收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鉴于精煤灰分的测量对煤泥浮选自动化的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燃烧法测量灰分的办法无法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泡沫图像的浮选精煤灰分预测模型。首先对泡沫图像进行去噪声处理,然后用MIV值评价法对影响精煤灰分的特征进行筛选,最后建立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精煤灰分预测模型,并通过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的对比,说明该网络在预测精煤灰分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有源灰分仪在选煤厂精煤灰分在线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无源在线灰分仪的探测原理,分析了无源灰分仪用于精煤灰分检测的可行性,并评价了无源灰分仪在涡北选煤厂精煤灰分在线检测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表明:无源灰分仪的检测结果不受选煤厂重介工艺中残介量的影响,测量精度优于EJ/T1078—1998《γ辐射煤灰分仪》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选煤技术》2022,(2):91-94
为解决生产中灰分化验存在的问题,寨崖底选煤厂采用无源在线灰分仪对原煤灰分和精煤灰分进行了测定,并建设了基于灰分回控的智能密度控制系统。生产实践表明:基于灰分回控的智能密度控制系统应用后,重介系统精煤灰分从9.5%提升至10.0%,精煤产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6.
张龙鑫 《煤炭工程》2014,46(2):22-24
为解决精煤泥两次浮选、双段脱水回收流程处理高灰难浮煤泥二次浮选精煤灰分偏高,重介精煤"背灰"严重的难题,文章提出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二次浮选分选设备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柱能解决重介精煤"背灰"难题,相比于传统浮选机,在精煤产率相当时,浮选柱分选精煤灰分降低3.44%,尾煤灰分提高1.67%,浮选完善指标提高6.54%;在精煤灰分相当时,精煤产率提高10.27%,尾煤灰分提高6.91%,浮选完善指标提高5.14%。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精煤系统,分别从3SNWX1350/950无压重介三产品旋流器分选出的主选块精煤系统、YTMC700/500有压重介三产品旋流器分选出的末精煤系统、两台XJM-S14浮选机选出的浮选精煤系统和TBS粗煤泥分选机分选出的粗精煤,分别进行诊断,调整各精煤组成的比例及灰分,保证产品质量,最大限度提高精煤回收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盘北选煤厂洗选极难选煤时重介精煤和浮选精煤灰分差值大的状况,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控制和调整、加强技术操作等措施,使重介精煤和浮选精煤的灰分差值缩小,提高了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9.
马头洗选厂从优化浮选入料粒度、降低浮选入料浓度两方面入手,对浮选系统进行优化改造,使浮选精煤灰分稳定到11%以下、浮选尾煤灰分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提高了浮选分选效果。在稳定浮选精煤灰分的同时,减少了重介"背灰"现象,提高了重介精煤回收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红阳二矿选煤厂吨原煤介耗高、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精度低的问题,在对生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状况,采取一系列措施对重介分选系统进行优化。通过不断优化后,吨原煤介耗量由3.06 kg下降到1.55 kg,重介精煤灰分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总精煤产率提高2.36个百分点,优化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传统的灰分校正方法中原煤灰分变化而同一理论分选密度下精煤预测灰分不变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精煤灰分在线预测,对东庞洗煤厂多个月份的原煤筛分浮沉资料和精煤资料进行了数据整理与分析,同时充分考虑了浮沉试验过程中灰分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灰分补偿的原煤浮沉灰分校正方法,并结合目标函数最优法,以选煤厂实际生产资料为例给出了具体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土城矿选煤厂由于长期生产以来采用的介质分选密度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提高主洗旋流器和煤泥重介旋流器的分选密度提高了精煤产率和浮选尾煤的灰分,在系统中提前回收部分煤泥。通过干燥系统的改造,使煤泥系统全部回收。  相似文献   

13.
俞海春  任贵涛 《选煤技术》2012,(6):101-103,106
大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下限偏高导致细粒精煤灰分过高,浮选柱分选上限偏低致使部分细粒精煤损失严重,影响精煤产率。为稳定产品指标,提高精煤产率,探索了太西洗煤厂二分区细粒精煤的回收处理工艺和设备。  相似文献   

14.
杨渊 《中州煤炭》2023,(4):222-227
为优化选煤厂选煤质量,设计基于神经网络的选煤厂智能化综合平台。用户可在业务层的移动监管客户端登录平台下达操作指令,感知层采集选煤厂的监控视频数据与生产过程数据,通过传输层的统一数据接口总网关传输至业务层,业务层可针对用户所需处理问题,启动煤泥水浓缩智能加药系统或重介分选过程智能控制系统,2种系统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煤泥水浓缩剂智能添加模型,控制凝聚剂与絮凝剂的添加量,通过基于神经网络的重介分选密度智能控制模型,以期望灰分值为参照,合理设置重介分选密度。实验结果表明,选煤厂选煤时,凝聚剂、絮凝剂、重介分选密度实际值与指定值一致,不存在明显的异常增量,可优化选煤厂选煤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宁东矿区下属洗煤厂分选下限多控制在6mm,对含量超过30%的-6mm粉煤采用干法分选将显著增加企业效益。变径脉动气流技术适用于粉煤干法分选,文章介绍了其中试系统和工艺流程,针对宁东矿区粉煤-1mm粒级含量高且灰分高的特点,设计了分选和分级联合工艺分步脱除其中高灰组分,比较了“分选+分级”和“分级+分选”2种工艺的降灰效果,探究了不同分选风量和分级风量组合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动气流对6~1mm粒级降灰效果明显,恒定气流分级效率高于脉动气流|“分选+分级”联合工艺可以利用细粒级自生介质作用强化分选效果,分选风量为260m/h,分级风量在78~95m/h之间时,粉煤灰分降低幅度超过20%,精煤产率大于50%,所得精煤可用于煤化工,混粉煤仍可做动力煤使用,优化了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研究了2HMCC-500/400与2HMCC-800/650两种规格的旋流器在太西超低灰煤洗选中的效果、动力消耗等问题,通过对比,得出大直径旋流器在超低灰煤洗选中也有良好的分选效果,其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略增的动力消耗。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在重介分选中,重介质的物理性质对分选的影响,特别是介质粒度对分选工艺的主要影响.并通过成庄洗选厂模块式洗末煤车间的生产实践及数据,说明了介质粒度对末煤在重介旋流器的分选过程中影响巨大,将直接影响洗精煤灰分、产率及处理量,这一生产实践在今后的末煤重介分选领域中是值得借鉴的案例和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重介选煤系统研发了一套重介分选过程实时分析与分选效果在线预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选煤厂重介过程的产率和生产效率的实时计算;实现入选原煤密度组成和重介精煤产率、效率以及分选密度等的在线预测。系统采用Delphi与Matlab的交互混合编程来完成参数预测,利用Flash与XML技术完成B/S架构的Web页输出界面。  相似文献   

19.
对河北冀中能源某选煤厂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设计了生产工艺参数实时预测平台。通过增设Logix5000 PLC、单向数据采集模块、输送带秤和灰分仪等设备,采用Ifix4.0上位机组态软件,完成了基于重介旋流器入料压力、合格介质密度、入料原煤、精煤、中煤和矸石数量及灰分等动态测量值的重介分选生产工艺参数实时检测系统的软、硬件系统开发,实现了原煤密度组成、分选密度、介质控制密度和产品质量的实时预测。  相似文献   

20.
大锥角水介质旋流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Ф50mm水介质旋流器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放大,形成大锥角水介质旋流器系列产品并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Ф150mm旋流器用于从原煤中分选低灰精煤,从煤泥中回收精煤,Ф50mm旋流器用于跳汰中煤再选。分选系统运行稳定,分选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