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性指标检测中的 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在免疫学和细胞工程学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微量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本文总结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重金属、过敏原和转基因食品等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评价了该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综述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食品中生物毒素、食品中病原微生物、转基因食品等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根据当前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简单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且就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评述,主要包括ELISA用于食品微生物、食品中的毒素、残留农药和其他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并且就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评述 ,主要包括ELISA用于食品微生物、食品中的毒素、残留农药和其他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需要采用有效手段进行食品检验。基于此,本文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自动化程度高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展开了分析,并对该方法在食品农兽药残留、微生物和毒素检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探讨,可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单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且就其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评述,主要包括ELISA用于乳制品中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和其他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植物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品科学》2006,27(12):920-923
文章概述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详述了其在植物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方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作为先进的免疫化学检测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沙门氏菌检测中.文中介绍了沙门氏菌的特性及其主要危害,阐述了ELISA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了目前ELISA法在沙门氏菌检测中几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ELISA法、竞争ELISA法、Dot-ELISA法、LPS-ELISA法和PCR-ELISA法,从而表明了在沙门氏菌检测中ELISA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免疫学检测肉类制品掺假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由于价格、原料、过敏原和宗教等原因,市场上肉类掺假的现象非常普遍.针对这种肉类掺假产生了多种检测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以ELISA为主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分析的原理及方法,并就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肉制品中猪、鸭和羊源性成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对市售羊肉片、羊肉卷、羊肉串进行猪、鸭和羊源性成分检测分析。方法针对猪、鸭和羊线粒体Cytb基因分别设计2条外引物、2条内引物和2条环引物,优化LAMP反应条件,对猪、鸭和羊源性成分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对羊肉制品进行上述动物源性成分监测。结果在0.2μmol/L外引物(F3和B3)、1.6μmol/L内引物(FIP和BIP)、0.8μmol/L环引物(FLP和BLP)、1 mol/L甜菜碱、6 mmol/L Mg SO4、1.6 mmol/L d NTP等参数的优化条件下,LAMP法对肉制品中猪、鸭和羊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达0.5%。SYTO-9荧光染料的荧光实时检测结果与SYBR Green I染料肉眼观察结果一致。调查发现,该批市售羊肉及制品中存在掺假现象,掺假率为34.5%。结论 LAMP法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的特点,能有效地对肉制品中的猪、鸭和羊源性成分进行检测,可作为羊肉制品掺假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被测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并使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挖掘被测样品指标和光谱信息之间定性定量关系的一种无损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构建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数学模型,可在不破坏样品完整性和无需样品前处理的前提下获取被测样品信息,实现肉品掺假成分及掺假量的快速预测,目前在肉品掺假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且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主要综述了2010年至今NIRS用于肉品掺假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可为后续研发肉品掺假无损快检设备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要求的提高,对快速、可靠的肉类掺假鉴别需求也不断增加。拉曼光谱技术是基于非弹性散射原理建立起来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该技术能检测出官能团分子的化学结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具有快速、无损、无污染、简单、可重复等优点,在肉品掺假检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研究结果,应用潜力巨大。本文对近年来拉曼光谱技术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The worldwide consumption of meat is increasing,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ny studies have correlated a diet characterised by high intake of processed red meats with a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strok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and diabetes. Moreove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meat products may be compromised by several admitted and not admitted procedures (i.e. addition of food additives and/or foreign proteins). For these reasons, the topic ‘meat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has gained much in importance during last few years. In this review,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analytical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at adulteration due to the addition of foreign proteins and food additives are reported, compared and critically evaluated. Moreover,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monitoring practices, developed worldwide, related to meats adulteration a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拉曼光谱技术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要求的提高,对快速、可靠的肉类掺假鉴别需求也不断增加。拉曼光谱技术是基于非弹性散射原理建立起来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该技术能检测出官能团分子的化学结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具有快速、无损、无污染、简单、可重复等优点,在肉品掺假检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研究结果,应用潜力巨大。本文对近年来拉曼光谱技术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DN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制品主要成分标识的真实性是全球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特别是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掺假和标识问题已引发全球关注。如何对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进行鉴定和标识已成为产品真实性鉴定的热点。基于DNA分子稳定性强的优点,DNA检测技术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诸多领域,体现出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本文重点从动物源性检测的靶序列DNA选择和DNA分析技术研究2个方面,阐述了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讨论动物源性成分定量分析的可能性,为我国实施动物源性成分量化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利益的驱动下,肉制品掺假行为屡禁不止,因此肉制品鉴伪技术逐步发展。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常见的基于DNA检测的肉制品鉴伪技术,包括经典的PCR、qPCR、DNA条码技术,新兴技术如下一代测序技术、极灵敏的HRM、用于基因诊断的LAMP,经典DNA标记如微卫星技术、RAPD、AFLP、RFLP、序列特征扩增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为肉制品掺假鉴伪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动的食品掺假和欺诈事件频发,因而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行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美国是最早提出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EMA)概念的国家,并针对EMA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本文梳理分析了美国关于EMA和食品欺诈的定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应对食品欺诈的措施,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美国应对食品欺诈的经验,分析总结我国食品欺诈现状,对我国应对经济利益型掺假和食品欺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肉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成为广大消费者饮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肉及肉制品的加工生产中掺假问题频繁发生。因此开发出能够对肉及肉制品的掺假进行有效鉴别的技术与方法对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和消费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对掺假鉴别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对相应掺假鉴别技术的要求也不同。本文阐述了目前用于肉及肉制品掺假检测的常见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免疫和质谱技术,基于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以及基于无损检测的传感器和光谱技术。同时也对目前已知方法所存在的鉴别盲区和新的掺假鉴别技术的开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肉类及其加工制品掺假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