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没有彻底阐明。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230~270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措施: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2只和对照组3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流2,6,12,24h,2,3,7,14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VEGF阳性表达。对照组在皮层区和纹状体区VEGF在脑缺血再灌注2h开始表达,12h达高峰,持续24h,随即迅速降低。VEGF阳性细胞主要位于Ⅱ,Ⅲ,Ⅳ层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神经细胞核周细胞浆和树突染色最深。肌苷治疗组VEGF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h~2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22.62,P<0.01)。结论:肌苷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Fos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电针对大鼠海马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只,体质量250~280g,雌雄不限。动物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频率2~20Hz,强度2.0A,持续30min,4h后观察海马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能明显加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各区Fos蛋白的表达: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海马各区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CA1区(236&;#177;26.126&;#177;19.P&;lt;0.05);CA3(328&;#177;80,212&;#177;55.P&;lt;0.05):CA4(594&;#177;104.381&;#177;92、P&;lt;0.01):DG(621&;#177;111,341&;#177;89.P&;lt;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海马Fos蛋白的显著表达,电针可增强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海马及大脑皮质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改良的Ellman法测定AChE。每日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30min 7和14d,疏-密渡频率:2~20Hz,强度2.0A。结果:实验后第7天.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内的AChE活性在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234.4&;#177;36.2),(318.9&;#177;39.O)nmol/s,P&;lt;0.01:(217.9&;#177;41.8),(269.4&;#177;39.0)nmol/s.P&;lt;0.05)],而其电针组的AChE活性则基本恢复。第14天,缺血再灌注及其电针组的大脑皮质AChE活性恢复;海马AChE活性在缺血再灌注组仍低于假手术组[(2507&;#177;38.8),(302.1&;#177;35.5)nmol/L,P&;lt;0.05)],电针组的AChE活性恢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可能与脑内AChE的活性有关;电针能提高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内的AChE活性,从而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颈静脉血糖和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颈静脉血糖和乳酸的变化,以及电针对大鼠颈静脉血糖和乳酸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及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CI/R+EA),每组8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流开始后,CI/R+EA组电针"百会""命门"和"足三里"穴,电针参数:频率3 0~5 0 Hz,间断疏密波,电流强度1 mA,以局部肌肉轻微震颤为度,时间2 0 min。在缺血后2 4 h,从右颈静脉抽取0.5 mL血样,进行血糖和乳酸测定。结果CI/R组大鼠脑静脉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 5),乳酸值显著降低(P0.05);电针治疗后,CI/R+EA组脑静脉血糖明显降低,乳酸水平升高,与C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糖代谢,增加脑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研究电针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将大鼠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将大鼠造模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第12,24,48小时分别将各组大鼠留取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骨髓和外周血中EPCs的百分比变化。用ELISA法检测骨髓和血清中VEGF的浓度。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较正常大鼠的骨髓和外周血中EPCs和VEGF的含量增加。电针预处理过的脑缺血再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海马及大脑皮质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改良的Ellman法测定AChE。每日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30min7和14d,疏-密波频率:2~20Hz,强度2.0A。结果:实验后第7天,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内的AChE活性在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234.4±36.2),(318.9±39.0)nmol/s,P<0.01;(217.9±41.8),(269.4±39.0)nmol/s,P<0.05),而其电针组的AChE活性则基本恢复。第14天,缺血再灌注及其电针组的大脑皮质AChE活性恢复;海马AChE活性在缺血再灌注组仍低于假手术组(250.7±38.8),(302.1±35.5)nmol/L,P<0.05),电针组的AChE活性恢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可能与脑内AChE的活性有关;电针能提高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内的AChE活性,从而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归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当归注射液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察VEGF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均在24 h达到高峰后减弱;RT-PCR显示缺血损伤组VEGF mRNA在3 h开始表达增强,6 h达到高峰,后很快降低,至第7天恢复到基线水平;当归治疗组VEGF mRNA在3 d达到高峰后缓慢降低,至第7天仍有大量表达,且各时间点VEGF的表达比缺血损伤组明显增加.结论当归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没有彻底阐明.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230~270 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措施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2只和对照组3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流2,6,12,24 h,2,3,7,14 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VEGF阳性表达.对照组在皮层区和纹状体区VEGF在脑缺血再灌注2 h开始表达,12 h达高峰,持续24 h,随即迅速降低.VEGF阳性细胞主要位于Ⅱ,Ⅲ,Ⅳ层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神经细胞核周细胞浆和树突染色最深.肌苷治疗组VEGF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 h~2 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22.62,P<0.01).结论肌苷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能否促进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功能恢复,并观察电针对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促进功能恢复的内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电针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造模24h后,电针组给予针刺百会、曲池、足三里,每天30min,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以相同的方法予以抓取和固定。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法从蛋白水平观察Ang-1、2,Tie-2的表达情况。结果:2周后,电针治疗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低于假手术组(P〈0.05);Ang-1、Ang-2及Tie-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这种改变可能与Ang/Tie-2通路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大鼠早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选用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32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h后开始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各组于术后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及逆转录PCR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BDNF的变化。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且脑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下降;模型组与电针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较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下降,但电针组较模型组有进一步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可抑制脑组织中Bax的表达,提高Bcl-2,BDNF的作用,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达到加速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分别应用TUNEL染色法、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电针对大鼠缺血脑组织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IGF-1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IGF-1阳性表达数目少量增加,胞浆染色呈轻-中度阳性(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5),电针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减少,IGF-1的阳性表达数目增加,胞浆染色呈中-强阳性(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 电针可降低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增强IGF-1的阳性表达;早期电针治疗对脑缺血损害的有效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IGF-1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3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 11只。复制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电针组针刺百会和水沟穴 ,每天 1次 ,共 6次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k 1的表达 ;采用中医传感针测定脑组织细胞外钙离子的浓度。结果 :模型组梗死灶周围VEGF和Flk 1表达增强 (P <0 .0 5 ) ,脑组织局部细胞外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 (P <0 .0 1) ;电针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 ,VEGF和Flk 1表达增强 (P <0 .0 5 ) ,而脑组织局部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升高 (P <0 .0 5 )。结论 :电针可以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VEGF、Flk 1的表达和升高局部细胞外钙离子浓度 ,从而减轻缺血后脑损伤 ,促进脑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神庭、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模型组(n=15)和电针组(n=15)。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共7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左侧海马Rho 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Rho A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 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颈静脉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不同麻醉下电针对大鼠颈静脉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水合氯醛+脑缺血再灌注组(CL+CI/R)、水合氯醛+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CL+CI/R+EA)、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组(P+CI/R)、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P+CI/R+EA),每组8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流开始后,CI/R+EA组电针"百会""命门"和"足三里"穴,电针参数:频率30~50 Hz,间断疏密波,电流强度1 mA,以局部肌肉轻微震颤为度,时间20 min。在缺血后24 h,从右颈静脉抽取0.5 mL血样,进行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结果CL+CI/R组大鼠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SH组(P0.01),乳酸值则低于SH组(P0.01),P+CI/R组大鼠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SH组(P0.05),乳酸值则显著低于SH组(P0.01);与CL+CI/R组相比,CL+CI/R+EA组和P+CI/R+EA组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1),而乳酸值则显著升高(P0.01);与P+CI/R组相比,实施电针治疗的P+CI/R+EA组的颈静脉血糖显著降低(P0.01),而乳酸值则明显升高(P0.05);P+CI/R组的颈静脉血糖明显低于CL+CI/R组的血糖(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糖代谢,增加脑细胞对葡萄糖和氧的摄取和利用,不同的静脉麻醉药物对电针治疗效果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侧皮层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乙酰谷酰胺组(n=6)、红花注射液组(n=6)和谷红注射液组(n=6)。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2 h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4 d。治疗后,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皮层区VEGF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VEGF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乙酰谷酰胺组和谷红注射液组VEGF的表达提高(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能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区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颈静脉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不同麻醉下电针对大鼠颈静脉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水合氯醛+脑缺血再灌注组(CL+CI/R)、水合氯醛+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CL+CI/R+EA)、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组(P+CI/R)、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P+CI/R+EA),每组8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流开始后,CI/R+EA组电针"百会""命门"和"足三里"穴,电针参数:频率30~50 Hz,间断疏密波,电流强度1 mA,以局部肌肉轻微震颤为度,时间20 min。在缺血后24 h,从右颈静脉抽取0.5 mL血样,进行血糖、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结果CL+CI/R组大鼠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SH组(P〈0.01),乳酸值则低于SH组(P〈0.01),P+CI/R组大鼠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SH组(P〈0.05),乳酸值则显著低于SH组(P〈0.01);与CL+CI/R组相比,CL+CI/R+EA组和P+CI/R+EA组的颈静脉血糖和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1),而乳酸值则显著升高(P〈0.01);与P+CI/R组相比,实施电针治疗的P+CI/R+EA组的颈静脉血糖显著降低(P〈0.01),而乳酸值则明显升高(P〈0.05);P+CI/R组的颈静脉血糖明显低于CL+CI/R组的血糖(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糖代谢,增加脑细胞对葡萄糖和氧的摄取和利用,不同的静脉麻醉药物对电针治疗效果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EA)对脑缺血再灌注认知障碍模型大鼠脑组织中Beclin-1的影响,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机制。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105只,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5只;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改良线栓法栓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制备。电针"神庭穴"、"百会穴"各30min,1次/日,从术后第1天至第10天动物处死。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测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Beclin-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的第4到第8天,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长(P0.05),EA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及左侧大脑皮质中Beclin-1蛋白的电泳条带与假手术组相比,电针组条带灰度值较假手术组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eclin-1蛋白电泳条带灰度较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的Beclin-1基因表达的2~(-△△)Ct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明显,均升高(P0.05)。但电针组Beclin-1基因表达的2~(-△△)Ct明显较模型组高(P0.05)结论:(1)电针神庭、百会可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障碍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的恢复;(2)电针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Beclin-1表达。Beclin-1是一种自噬相关蛋白,直接执行自噬的过程,被作为自噬发生的标志物。对自噬网络系统的调控可能是电针能够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机体器官缺血一定时间后再恢复血流灌注,组织损伤反而进行性加重,可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表明电针刺激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尚少,为此我们应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电针对神经元细胞凋亡及BCL-2和BAY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大鼠脑缺血后早期半暗带区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及电针组。采用手术方法将造模组及电针组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相同处理,但不梗塞大脑中动脉。分别于脑缺血后24 h,48 h及72 h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缺血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偶见Caspase-3阳性细胞,造模组和电针组大鼠缺血侧半暗带区在各观察时间点均可见大量Caspase-3阳性细胞,且阳性细胞数量均以脑缺血24 h时最多;造模组、电针组缺血侧半暗带区阳性细胞数量在各观察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造模组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在缺血24 h、48 h时均较电针组明显增多(P<0.05);在缺血72 h时,发现造模组、电针组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实验大鼠脑缺血后半暗带区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存在时间规律性,电针刺激可有效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