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电针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CXC类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轴的影响。 方法选取SD大鼠9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50只)和电针组(40只),根据造模后观察时间点的不同,将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细分为第1、3、7、14、21天5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对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进行造模,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电针组大鼠双侧合谷穴采用电针刺激,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作特殊处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CXCR4阳性细胞的数目,第3、7、14天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法(RT-PCR)检测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SDF-1α mRNA及CXCR4 mRNA的表达量。 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缺血区大脑皮质SDF-1α mRNA的表达水平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单峰样增加,造模后3d(0.971±0.058)明显升高,7d(1.057±0.054)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P<0.05)。造模后3d、7d、14d,电针组大鼠SDF-1α mRNA表达亦呈单峰样变化,造模后7d达峰值(P<0.05),且电针组大鼠SDF-1α mRNA水平较模型组同时间点高(P<0.05)。模型组与电针组造模后7d、14d的CXCR4 mRNA相对值均高于组内造模后3d(P<0.05),造模后14d时的CXCR4 mRNA相对值亦高于组内造模后7d(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电针组大鼠CXCR4 mRNA相对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CXCR4阳性细胞于造模后1d[(5.60±1.18)个/HP]开始增加,7d[(18.93±1.38)个/HP]达峰值,14d[(8.20±1.08)个/HP]开始回落,21d[(5.80±1.01)个/HP]的表达量仍然较高(P<0.05)。电针组大鼠CXCR4阳性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似,但电针组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P<0.05)。 结论穴位电针刺激可激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大脑皮质的SDF-1α/CXCR4信号轴,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再灌注12h即可见,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72h仍具有较高水平[(55.87&;#177;10.68)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24h为高峰[(20.84&;#177;5.93)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③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19.44&;#177;5.55)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及上调热休克蛋白70mRNA、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有关,其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再灌注12h即可见,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72h仍具有较高水平[(55.87±10.68)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24h为高峰[(20.84±5.93)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③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19.44±5.55)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及上调热休克蛋白70mRNA、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有关,其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4.
梁珊  李灼日  杨竹林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199-2201,2205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内的表达,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3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高压氧处理组(HBO组),以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I/R组和HBO组按再灌注的时间不同分为四个亚组,每组15只,即动物缺血20min后分别再灌注6h、24h、3d和5d,HBO各亚组在再灌注后分别行不同次数的高压氧处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4的表达。同时观察HB0对脑水肿和AQP4表达的影响。【结果]Sham组AQP4表达较低,在缺血损伤后表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增加,给予HB0后AQP4的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结论】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AQP4表达上升,脑水肿明显,给予HB0可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5.
背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具有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保护血管内皮和脑组织的作用。目的:观察电针水沟、内关、足三里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及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学实验室和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完成。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0只。用双肾双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栓线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取水沟(唇裂鼻尖下1mm正中处,向上斜刺1mm)、双侧内关(前肢内侧,离腕关节约3mm处的尺桡骨缝间,直刺1mm)、双侧足三里(膝关节下侧,在腓骨小头下约5mm处,直刺7mm)水沟穴与右耳根部皮肤、内关与足三里接G6805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120次/min,强度1mA,留针30min。缺血后即时治疗1次,再灌注后每12h治疗1次。所有动物于再灌注后24h断头处死,取出脑组织,分离海马,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位技术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结果:40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①模型组明显高于电针治疗组{[(4.85&;#177;1.29)&;#215;1000,(3.19&;#177;1.38)&;#215;1000]拷贝,(t=2.77,P〈0.05));②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85&;#177;1.29)&;#215;1000,(4.93&;#177;2.17)&;#215;10]拷贝,(t=97.38,P〈0.01));③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4.85&;#177;1.29)&;#215;1000,(3.13&;#177;1.68)&;#215;10]拷贝。(t=11.81,P〈0.01)}。结论:电针可以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从而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脊髓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经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后,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坐骨神经相应脊髓节段GAP-43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组第1天阳性细胞数增多(23.5&;#177;4.1)个/mm^2,3d达高峰(46.8&;#177;6.8)个/mm^2,14d后明显减少(9.7&;#177;3.6)个/mm^2,28d后基本未见阳性细胞存在(1.O&;#177;1.2)个/mm^2;模型组第1天(16.3&;#177;2.9)个/mm^2至第7天(20.1&;#177;2.5)个/mm^2持续阳性细胞数增多,14d略减少(19.1&;#177;3.2)个/mm^2,28d后仍可见阳性细胞存在(8.5&;#177;2.O)个/mm^2。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6~4.25,P&;lt;O.05)。结论:穴位电针能增强并缩短GAP-43mRNA表达时间,有利于突触重建。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介入时间的高压氧(HBO)治疗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出血(ICH)灶周围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胶原酶诱导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8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60只)、脑出血对照组(60只)和高压氧治疗组(60只),高压氧治疗组按高压氧介入时间不同分为6h介入组、1d介入组、2d介入组和3d介入组4个亚组,每组15只,再按不同的治疗次数分为高压氧治疗后1d、3d、5d组,每个时间点各5只鼠,高压氧治疗压力2.0ATA,稳压吸氧60min,1次/d,与末次高压氧治疗结束后24h处死。所有大鼠饲养在相同环境中,正常组饲养3d后处死,脑出血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任何治疗,参照高压氧治疗组进行分组,并于相应时间点断头取脑,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的水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AQP4的表达。 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及脑出血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的水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5);高压氧治疗组较脑出血对照组大鼠脑水含量减少(P<0.05);高压氧治疗组间比较6h介入组较其他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高压氧治疗组及脑出血对照组大鼠出血灶周围AQP4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5);高压氧治疗组较脑出血对照组大鼠出血灶周围AQP4表达减少(P<0.05),高压氧治疗组间比较6h介入组较其他组减少明显(P<0.05)。 结论: HBO治疗可减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水含量及AQP4表达,介入治疗时间以6h为最优。  相似文献   

8.
针刺预处理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33.65&;#177;9.57),(34.56&;#177;12.64),(17.89&;#177;5.96)个/mm^2;(39.14&;#177;9.11).(38.69&;#177;10.54),(23.35&;#177;7.68)个/mm^2;(40.65&;#177;10.53),(38.99&;#177;9.34),(15.87&;#177;4.67)个/mm^2,〈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72h为高峰,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42.64&;#177;9.57),(44.66&;#177;11.61),(20.8&;#177;5.97);(45.14&;#177;8.12).(46.68&;#177;11.54),(27.39&;#177;6.55);(50.65&;#177;10.53),(52.19&;#177;9.33),(20.87&;#177;6.67);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 结论:针刺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B细胞淋巴瘤2mRNA和蛋白表达而减轻严重缺血后细胞凋亡并促成脑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FNS组及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将FNS组及模型组大鼠制成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FNS组大鼠于制模3h后给予FNS治疗,模型组仅将针电极置于大鼠小脑顶核部位,但不给予电刺激。分别于制模1d、3d及7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部位GAP-43 mRNA表达。 结果制模后1d、3d及7d时模型组与FNS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均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延长(均P<0.05);FNS组大鼠上述时间点逃避潜伏期[分别为(25.72±0.42)s,(24.27±0.55)s和(23.82±0.63)s]则较模型组显著缩短(均P<0.05)。在制模后1d、3d及7d时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仅存在少量GAP-43 mRNA表达;模型组及FNS组GAP-43 mRNA表达在上述时间点均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多(均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FNS组GAP-43 mRNA表达[分别为(1.54±0.34),(2.03±0.56)和(2.78±0.81)]亦显著强于模型组(均P<0.05)。 结论FNS干预有助于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脑梗死部位神经元GAP-43 mRNA表达、从而促进脑梗死灶周围神经轴突再生及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脊髓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经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后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坐骨神经相应脊髓节段GAP-43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组第1天阳性细胞数增多(23.5±4.1)个/mm2,3d达高峰(46.8±6.8)个/mm2,14d后明显减少(9.7±3.6)个/mm2,28d后基本未见阳性细胞存在(1.0±1.2)个/mm2;模型组第1天(16.3±2.9)个/mm2至第7天(20.1±2.5)个/mm2持续阳性细胞数增多,1d略减少(19.1±3.2)个/mm2,28d后仍可见阳性细胞存在(8.5±2.0)个/mm2。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6~4.25,P0.05)。结论:穴位电针能增强并缩短GAP-43mRNA表达时间,有利于突触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4水平的变化对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寻找防治血脑屏障损伤的新靶点。方法:应用自行构建的含AQP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在大鼠脑内进行预先转染,正向调控大鼠脑内AQP4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正常大鼠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对伊文思蓝(EB)的通透率和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分正常健康组、AQP4基因干预(实验质粒)组和基因干预对照(对照质粒)组。结果:①AQP4水平的升高并不影响正常大鼠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以及ZO-1的表达水平。②预先升高AQP4水平可明显加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再灌注12h实验质粒组的伤侧皮质及皮质下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分别为(74.10±9.64),(100.72±7.63)μg/g,对照质粒组相应部位的通透率分别为(48.11±7.34),(66.72±7.70)μg/g,再灌注24h实验质粒组的伤侧皮质及皮质下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分别为(100.90±2.63),(127.71±7.80)μg/g,对照质粒组相应部位的通透率分别为(60.39±2.54)μg/g,(99.71±5.10)μg/g;同时降低ZO-1的表达水平,再灌注12,24h实验质粒组伤侧半球ZO-1表达评分分别为2.13±0.69,0.33±0.24,对照质粒组相应时间相应部位的评分分别为2.60±0.49,1.00±0.33。结论:①正常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孙忠人  唐伟  王威  范越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125-127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5—02/0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120只.雄性,体质量(250&;#177;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干预。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②每组分别于术后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1区c-fos mRNA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Newman-Keuls q检验。 结果:1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CA1区c-Fos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术后48h为高峰[(23.35&;#177;7.68)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术后24,48,72h比较,差异不明显,但均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5)。②脑海马CA1区c-fos 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术后72h为高峰[(20.87&;#177;6.67)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术后24,48,72h比较,差异不明显,但均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5)。 结论:针刺预处理和脑缺血预处理均可能通过上调c-fos mRNA表达而减轻严重缺血后细胞凋亡,促成脑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和γ-羟基丁酸(GHBA)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缺血组、缺血预处理组、预处理后GHBA干预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 h、1 d、2 d、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四个亚组.用二次线栓法制成局灶性脑缺血耐受动物模型.分别观察比较三组动物脑组织含水量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 在缺血后相同时间点,预处理组较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IL-6水平及AQP4表达均有明显降低,在此基础上,干预组较预处理组又有进一步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与炎症细胞因子及AQP4表达降低有关,缺血预处理后预防性使用GHBA可以对再次严重缺血脑损伤产生更明显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43(NCAM)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表达在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脑缺血90min再灌注2h、12h、1d、2d、3d、7d和14d等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CAM mRNA和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于再灌注2d开始降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脑缺血侧GAP-43 mRNA表达于再灌注12h和2d出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至14d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皮质区NCAM 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2h后开始增强,12h后达高峰;纹状体区NCAM 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后2h时开始增强,1d后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14d降至基础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NCAM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脑细胞的修复过程,GAP-43 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与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电针对大鼠海马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只,体质量250~280g,雌雄不限。动物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频率2~20Hz,强度2.0A,持续30min,4h后观察海马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能明显加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各区Fos蛋白的表达。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海马各区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CA1区(236±26,126±19,P<0.05);CA3(328±80,212±55,P<0.05);CA4(594±104,381±92,P<0.01);DG(621±111,341±89,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可诱导海马Fos蛋白的显著表达,电针可增强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姜黄素联合电针治疗对大鼠缺血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线栓法将其制成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制模成功大鼠分成4组,分别是对照组、电针组、姜黄素组及电针+姜黄素组(简称观察组),每组15只。姜黄素组及电针组大鼠于制模后分别给予姜黄素腹腔注射或电针治疗,观察组大鼠于制模后则联合给予姜黄素腹腔注射及电针治疗,对照组大鼠制模后未给予特殊处理。于制模后14d时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各组大鼠分别取脑梗死区脑组织制成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区BDNF及NGF阳性细胞表达情况。 结果制模后14d时发现观察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7±0.59)分]明显低于电针组、姜黄素组及对照组评分[分别为(1.59±0.38)分、(1.68±1.06)分和(1.98±0.26)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大鼠脑梗死区BDNF及NGF阳性细胞表达均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强,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姜黄素联合电针治疗可促进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脑缺血组织BDNF及NGF表达,并可能通过该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A组)、运动训练组(B组)和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组(c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lh,再灌注7,14和21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和对侧海马齿状回区巢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组大鼠均表现为7d时的海马区阳性细胞最多。而且在各时间点的缺血侧海马DG区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侧DG区(P〈0.01)。7,14和21d时,c组和B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巢蛋白阳性细胞较A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d和14d时,c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巢蛋白阳性细胞较B组亦明显增多(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增多存在时间规律及原位增殖特性,运动训练和电针治疗可显著增加巢蛋白阳性表达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I/R)后早期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I/R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三化汤组,每组再按I/R后6、12、24、48和72 h分为5个亚组。用湿/干重比值反映脑含水量,用伊文思蓝(EB)含量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测定AQP4蛋白和AQP4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I/R后各时间点脑含水量、EB含量及AQP4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化汤组I/R后各时间点脑含水量、EB含量及AQP4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三化汤能减轻脑I/R后早期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下调AQP4的表达,从而减少水向细胞内的转运可能是其改善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电针治疗对其Bcl-2 mRNA转录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根据术后干预时间点再分为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共5个亚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各亚组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电针治疗,其它3组各亚组均于相同时间点进行捆扎,不给予电针治疗。各组大鼠均于治疗14 d后取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梗死侧Bcl-2 mRNA的转录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梗死侧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组各亚组Bcl-2 mRNA转录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它3组相同时间点各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各亚组间Bcl-2 mRNA转录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12 h亚组Bcl-2 mRNA转录水平较高,24 h亚组caspase-3表达水平较低。结论:脑缺血再灌注12 h~24 h内给予电针治疗,能促进脑梗死大鼠Bcl-2 mRNA转录并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背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具有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保护血管内皮和脑组织的作用.目的观察电针水沟、内关、足三里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及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学实验室和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完成.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0只.用双肾双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栓线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取水沟(唇裂鼻尖下1 mm正中处,向上斜刺1 mm)、双侧内关(前肢内侧,离腕关节约3 mm处的尺桡骨缝间,直刺1 mm)、双侧足三里(膝关节下侧,在腓骨小头下约5 mm处,直刺7 mm)水沟穴与右耳根部皮肤、内关与足三里接G6805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120次/min,强度1 mA,留针30 min.缺血后即时治疗1次,再灌注后每12 h治疗1次.所有动物于再灌注后24h断头处死,取出脑组织,分离海马,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结果40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1]模型组明显高于电针治疗组{[(4.85±1.29)×1 000,(3.19±1.38)×1 000]拷贝,(t=2.77,P<0.05)};[2]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85±1.29)×1 000,(4.93±2.17)×10]拷贝,(t=97.38,P<0.01)};[3]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4.85±1.29)×1 000,(3.13±1.68)×10]拷贝,(t=11.81,P<0.01)}.结论电针可以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从而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