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预防或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率及发生SSI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LC患者1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3例)术前使用抗生素并且使用时间不超过24 h;对照组(92例)术前、术中、术后均不使用抗生素。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结果:5例中转开腹(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不再纳入研究的范围,其余均顺利完成LC手术。两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3.33%),分别为手术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观察组发生感染2例(2.22%),均为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全身感染1例(1.11%),观察组无全身感染发生。两组SSI与全身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ACC的LC手术中,术前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没有增加患者术后的感染率;术后出现感染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体质、胆囊坏疽破裂或取出困难、术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病情复杂多变,病理进展迥异,继发感染时病死率可达20%~30%。目前对于ANP的治疗主要是早期给予禁食、补液、镇痛、抑酸、抑酶等对症治疗,后期形成并发症时,进行外科干预的升阶梯治疗。而ANP后期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相关研究表明,胰管高压和胰管梗阻在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P合并胰液渗漏的概率可高达90%以上。因此,本研究探讨早期胰管支架置入治疗AN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1日—2021年12月30日期间入院后48 h之内行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AN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57例患者,其中中度重症34例,重症23例。所有患者入院到手术等待时间为8(3~21)h,均成功完成胰管支架置入。18例患者在手术中可见胰管蛋白栓,其中中度重症8例(23.53%)、重症10例(43.48%)。患者手术后腹痛、腹胀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入院48 h后,白细胞、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血糖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均P<0.05)。患者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72(48~144)h和9(6~16.5)d。进一步分析显示,中度重症转入ICU患者数量、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CT严重程度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重症患者(均P<0.05)。大部分患者入院时有严重的胰周渗出,胰管支架置入后,胰周渗出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无严重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后期形成感染性坏死8例、包裹性坏死7例,其中5例通过胰管支架引流后治愈,其余10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未进行开腹清创等其他外科干预。结论 早期胰管支架置入治疗ANP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降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后期反复的外科干预,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AC)患者进行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序贯治疗的疗效与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8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82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6例直接行LC(LC组),126例经PTGBD治疗后行LC(序贯治疗组)。根据起病至手术的时间将患者分为初期AC患者(≤7 d)和后期AC患者(7 d),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共115对病例,其中初期AC患者62对,后期AC患者53对。分别比较LC组与序贯治疗组早期与晚期AC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初期AC患者中,LC组较序贯治疗组术中出血少,住院费用低,手术时间短(均P0.05),而两组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期AC患者中,LC组较序贯治疗组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中转开腹率高,但住院费用低(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起病至手术≤7 d的AC患者,单纯行LC的疗效优于PTGBD联合LC序贯治疗,而对于起病至手术7 d的AC患者,PTGBD联合LC序贯治疗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脏大神经切断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 方法:2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ANP模型组(模型组,n=8);ANP模型+双侧内脏大神经阻断组(内脏大神经阻断组,n=8)。ANP模型采用胰管内注射5%牛黄胆酸钠及胰蛋白酶法诱导,内脏大神经阻断组于造模后即行双侧内脏大神经切断。术后动态监测各组血清胰淀粉酶(AMY),血清钙,超敏C反应蛋白(H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7 d后处死全部动物行病理观察。 结果:重复测量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内脏神经阻断组术后AMY明显升高,血清钙水平明显下降,HCRP,TNF-α,IL-10均明显升高(均P<0.01);模型组与内脏大神经阻断组间AM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内脏神经阻断组HCRP,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血清钙和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大体与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与内脏神经阻断组均有典型ANP病理改变,但内脏大神经阻断组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 结论:切断内脏大神经能减缓犬ANP病理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内镜治疗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行开放手术治疗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白细胞(WBC)、血清淀粉酶(AMY)、谷草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病死率等。 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白细胞(WBC)、血清淀粉酶(AMY)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创伤小、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用灯盏花素选择性动脉介入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老年SAP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奥曲肽与抗生素持续性胰腺区域动脉灌注,观察组采用以上灌注药物加用灯盏花素持续性胰腺区域动脉灌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7 d后,两组APACHE I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观察组的APACHE 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但观察组两者的下降程度大于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38% vs. 60.71%,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12.5% vs. 21.5%;9.38% vs. 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联用灯盏花素选择性动脉介入治疗老年SAP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目前,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理念已从以往的早期开腹手术向延期、微创、创伤递进式、通畅引流式的手术方式过渡。本研究按照这一新理念,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SAP合并IPN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SAP合并IPN患者共53例患者资料,其中26例行经腹膜后入路肾镜胰周脓肿清创治疗(经皮肾镜组),27例行腹腔镜清创(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主要疗效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相关感染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经皮肾镜组中5例患者术后2周床旁局麻下二次经窦道探查清理,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经皮肾镜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前者平均手术时间(51.8 min vs.57.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2 mL vs.65.8 mL)、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1.6 h vs.22.7 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8.5 d vs.51.2 d)、平均住院费用(8.2万元vs.10.6万元)均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7 d引流量较术前均增加,而体温、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胰腺炎CT严重指数(CTSI)评分等感染指标均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较术前下降(部分P0.05),而两组间以上指标在相同时间点无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经皮肾镜组与腹腔镜组术后肠瘘、胰瘘、出血、肺炎、假性囊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6% vs.37%,P0.05)。结论:SAP合并IPN患者经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后,感染中毒症状均可得到改善,效果明确。与腹腔镜手术比较,经皮肾镜治疗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及费用方面更具优势,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营养状况、肠道屏障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AP患者随机均分3组,分别行为肠内免疫营养(IN组)、肠内要素营养(EN组)及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组)各4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7、14d各项营养指标、外周血内毒素以及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指标。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前,3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随时间逐步提高(均P0.05)。各组间比较显示,EIN组治疗后7、14d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以及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IN组及EN组,而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IN组和EN组(均P0.05);IN组和EN组各项指标在同时间点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能有效改善SAP患者营养状况,保护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减少氧自由基与血清内毒素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轻中度急性胰腺炎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21例胆囊结石伴轻中度胰腺炎在确诊后经保守治疗病情平稳,发病48 h内行LC术(早期LC组),并与58例延期LC组的临床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 LC手术均获成功;早期LC组术后1,3,5,7 d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与保守延期手术组入院治疗第1,3,5,7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复发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明确排除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轻中度急性胰腺炎在发病48 h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急性胰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严重的脓毒症和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随着急性胰腺炎治疗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IPN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IPN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仍十分困难,IPN的干预时机、干预方式和干预策略仍有较多争议。并且,由于IPN的诊治往往涉及多学科合作,因此,统一认识、充分发挥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优势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并充分结合本单位的实践经验,就IPN的诊断、病原学变化及治疗进展等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1.
1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伴发急性阑尾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科收治急性白血病伴发急性阑尾炎患儿共12例,其中11例采用外科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12岁。全部患儿均经儿内科血液组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1993年以来采用腹膜透析治疗1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 患者女,40岁,因“右下腹疼痛12h”于2009年4月13日入院。入院前半天,患者无明确诱因出现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疼痛时不向他处放射,感恶心,伴呕吐3次(胃内容物),无腹胀、腹泻,无腰痛,无畏寒发热,自服消炎药后无任何缓解  相似文献   

14.
对1例急性会厌炎并急性肺水肿患者采取正压吸氧,半卧位,解除喉水肿,吸入泡沫消除剂,扩张肺血管,给予强心剂、脱水剂,纠正酸中毒,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等急救措施,结果患者7 d治愈出院.提示解除喉水肿和消除肺水肿的同时进行积极、稳妥的急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液体复苏联合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治疗的意义。
方法:将收治的符合标准的3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即晶胶联合组(A组)和晶胶联合大黄组(B组)。观察不同复苏方案对红细胞压积(HCT),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胃黏膜pH值(pHi),血乳酸,液体滞留总量,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D1),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治疗后B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A组(均P<005)。B组治疗后的HCT为(30.5±6.9)%,ScvO2为(81.0±15.8)%,pHi为(7.9±1.5),血乳酸为(1.3±0.7)mmol/L,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70.0±16.8)h,液体滞留总量(425.5±90.5)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0.8)d,病死率为6.7%,MODS发生率为20%(P<0.05)。
结论:SAP早期,以晶、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同时联合应用大黄,可有效恢复循环血容量,缩短正平衡持续时间,增加组织灌注和氧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维护重要脏器功能,从而显著改善S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方法 2010-07—2013-12间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7例,于入院时采集患者血液,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测定血清样本中IL-6、IL-8、TNF-a的浓度。随机选择20例体检健康者抽取血液进行对照。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IL-6、IL-8和TNF-a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肺损伤组比较,肺损伤组细胞因子含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及TNF-a的急剧增加可成为患者疾病严重很好的示警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tarction,AMI)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该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防治策略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病人,男性,76岁,因重症急性胰腺炎入院,病人住院期间因胰腺坏死感染行经皮置管引流以及外科手术清创。病人经外科清创后感染明显改善,但在术后5周时出现出现胸闷症状,心电图提示前壁V1-V3导联ST段抬高,并伴有肌钙蛋白T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中段明显狭窄,诊断为AMI。对罪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以及药物球囊处理,复查造影未见明显残余狭窄,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AMI是急性胰腺炎的罕见并发症,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这一潜在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并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度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青海省交通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03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国际AP专题研讨会最新修订的诊断和分类标准(2012年,美国亚特兰大)诊断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AP)61例、中度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25例、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7例,对比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局部并发症发生此例、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比例、入住ICU比例和天数、干预措施、住院天数、病死率。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因学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MSAP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MAP组,同时低于SAP组(均P〈0.05)。MAP、MSAP和SAP三组出现局部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0、92.0%(23125)和76.5%(13/17)(P〈0.05)。MAP组无器官功能表竭发生,MSAP组5例出现一过性(〈48h)器官功能表竭,SAP组均出观特续性(〉48h)器官功能衰竭,SAP组器官功能衰竭比例显著高于MSAP组(P〈0.05)。MAP组无入住ICU病例,均无需介入、内镜或外科干预,无死亡病例。MSAP组入住ICU此例、ICU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显著低于SAP组(P〈0.05)。结论中度急性胰腺炎为有别于轻度和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独立类型,伴有局部并发症或一过性(48h内)器官功能表竭,但病死率较低,预后明显好于重度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自196 7年Ashbaugh等[1] 报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以来,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对ARDS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表现在对ARDS的命名、定义逐渐规范,对其发病机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提出了便于临床使用的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急性ARDS诊断标准,积累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治疗经验和措施,使ALI/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下降趋势。本文主要就ALI/ARDS的临床研究作简要阐述。一、命名与定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Pasteur描述士兵因胸部受伤而发生大面积肺不张时,命名为…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高通透性肺水肿是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其程度与ALI/ARDS的预后密切相关.目的 对ALI/ARDS患者合理的液体管理,有助于改善ALI/ARDS患者的肺水肿,降低该病病死率.内容 回顾了ALI/ARDS液体治疗策略探索过程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如限制性或开放性的液体治疗策略及治疗液体种类的选择),总结了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如ALI/ARDS病程不同阶段的差异化治疗及液体治疗的监测指标).趋向 今后将进一步探索该病在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下特异性的液体治疗方法,寻求高效敏感的监测指标,指导液体治疗策略的选择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