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微蜂窝通信中场强预测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基于几何光学和统一绕射理论城市微蜂窝通信中的信号传播模型,使用射线跟踪技术,考察了跟踪过程中射线在墙面和地面的反射及射线在建筑物拐角处的绕射,反射线和绕射线的场强在本地射线基坐标系下计算,得出接收点收信号的总场强和路径损耗,将模型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上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路径损耗的计算误差在10dB以内。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手套技术,搭建了虚拟手势交互系统,实现人手到虚拟手的映射. 对双目视觉中空间点定位模型进行了修改,提出一种基于两垂直摄像头的空间点定位模型,实现了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运动目标位置与姿态跟踪;通过对CamShift算法的改进,提高了运动目标跟踪系统的准确性和自动性,解决了柔性物体的空间姿态捕捉问题. 在VS2008平台上,用VC++和双摄像头搭建了一个虚拟手势交互平台,通过实验,获取了图像及相应的角度与位置信息对照,将虚拟手的位置和姿态与图片相对照,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超像素跟踪方法中建模速度慢、目标遮挡易漂移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利用超像素分割,获得大量目标前景和背景的超像素训练数据,通过训练超限学习机,并结合k-d树聚类快速构建目标前景和背景的判别式模型.在跟踪过程中,利用构建的模型和粒子滤波估计目标中心位置.最后结合相关滤波估计目标尺度,实现对目标的鲁棒性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可靠的跟踪精确度和较快的跟踪速度.  相似文献   

4.
几何绕射理论应用中的后向射线跟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几何绕射理论应用中后向射线跟踪问题,给出陕面反射射线、曲面绕射射线、边缘射射线、曲面绕射-平面反射射线和曲面绕射-边缘绕射射线的跟踪方法,讨论了相关射线的遮挡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靶场钻地弹爆炸位置探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化检测的位置探测方法.首先,利用可重复触发的爆炸源和4个同步地震检波器对靶场地下应力波进行检测,通过比较打弹实验前后应力波的变化扣除地层背景干扰,获得钻地弹爆炸腔的反射信号.然后,根据波程建立以爆炸源和地震检波器为焦点的4个椭球面方程.最后,利用改进的Chan算法估计出椭球模型的交点,亦即钻地弹爆炸腔位置.仿真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对靶场钻地弹实验测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在复合轴伺服系统有关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针对无快速反射镜装置的普通光电跟踪平台机动目标跟踪问题,提出虚拟跟踪平台和虚拟跟踪探测器概念,与实际跟踪平台构成虚拟复合轴伺服系统,其系统结构与复合轴伺服系统完全相同.解决了虚拟跟踪探测器算法、虚拟平台对象特性、系统实现问题,从而将虚拟复合轴伺服系统转化为一种等效复合控制方法.采...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源相参雷达系统多个高速机动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一种扩展的多模型概率假设密度滤波器的粒子滤波实现方法. 传统的多模型概率假设密度滤波器假定新生目标的强度函数先验已知,但是无源雷达背景下新生目标可在监视区域任意位置出现,且速度取值范围大,此时传统方法失效. 基于传统多模型概率假设密度滤波器,利用各时刻远离多目标状态估计的定位结果,自适应初始化各时刻新出现的目标,有效跟踪多个高速机动目标. 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将模型跟踪综合技术用于单轴液压速度转台综合设计的四种方法。文中在用“实模型跟踪”法时。采用了一种能较好地逼近模型的结构型式。为了使综合出的系统的对象闭环回路的所有极点都能满足要求,文中提出了“改进加权矩阵选法的实模型跟踪”和“改进加权矩阵选法的O—型完全模型跟踪”。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运动学模型描述的具有非完整特性的深海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提出了一种变结构的控制算法, 通过使用后退算法和虚拟反馈参数设计了一种变结构跟踪控制器, 运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变结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仿真实验结果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计算粗糙集的一个属性约简与核,提出一种基于属性-值树模型的改进约简与求核算法,并证明了算法的完备性.该算法充分利用树型结构,引进树的合并方法,使得计算复杂度从O(|U||C|2)降低为O(|U||C|),提高了计算效率(其中|U|和|C|分别代表对象个数和属性个数).  相似文献   

11.
Fermat原理求解柱-锥系统二阶反射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圆柱和圆锥二阶系统的反射寻迹为例,结合费马原理和反射定律,推导出各反射点Z坐标的解析表达式,从而减少了寻迹方程中未知数个数,使计算时间显著缩短,也提高了结果精度,文中给出了应用实例.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解决其他类型的二阶反射寻迹问题,也对高阶反射问题求解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光线与虚拟场景几何面片求交的计算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的空间加速结构。该方法改进传统的层次包围盒,把细分层次包围盒与空间均匀网格划分相结合,实现了可并行的混合空间加速设计。此外,把帧间可重用的数据抽取至数据缓存,建立多几何群组的加速结构共享,实现了光线跟踪算法的并行优化。实验证明,该混合加速结构能有效加快光线跟踪的光线场景求交判断速度,快速实现光线跟踪并行化计算。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二维复杂速度结构中的射线追踪,给出模型参数和追踪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精确地描述复杂的二维地质形体及地质构造的分界面特征,并且能够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的情形;对不同的地层或地质体,根据其速度分布特征,采用局部网格化对其进行描述,减小了复杂地质结构在描述速度时计算机所需要的内存量,进一步提高了计算速度.本射线追踪方法不仅可以对复杂模型的反射波及回折波进行追踪,而且可以利用“微折射”方法对目标界面的首波进行追踪.  相似文献   

14.
概括了LED在照明领域中的应用,根据光度学原理和LED发光特性在CAD软件中建模了三维多圆环LED阵列,实现了均匀发光的球面光源并建模了旋转圆锥反射灯罩模型.导入TraeePro中进行光线追迹,得到照度分布图,符合照明要求.该设计结构简单,节省了设计时间与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和比较各种光线跟踪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投影包围盒的光线跟踪算法。采用二叉树构造实体几何(constructivesolidgeometry,CSG)实现数据保存并构造CSG树,同时在CSG树的每个节点建立投影包围盒,每个CSG树的投影包围盒由其左右子树的布尔操作来完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缩短渲染时间,提高CSG体的渲染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激光雷达场景的仿真逼真度,采用光线跟踪的方法构建了以激光成像模型为基础的激光成像模拟仿真系统.结合激光散射定律,对计算机图形学中基本光照模型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得到了简化的用于高真实感场景仿真的激光成像模型,具体的改进如下:1加入激光光源的直接反射分量;2将多光源光亮度模型改变为多次反射的功率模型;3在模型中引入探测器噪声项.对典型场景进行了激光雷达场景成像计算,用采集到的激光雷达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采图像在基本特征上是相似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图像与实采图像在主要特征上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7.
三维多步FMM(Fast Marching Method)是一种基于网格追踪多个反射和透射相位的数值算法,通过有限差分法解程函方程来获取地震波走时后,从接收器开始反向沿着射线路径对走时场进行积分来获取射线路径,以精度高、速度快、适应性强、无条件稳定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和研究。三维多步FMM不仅可以解决复杂介质反射波和多次波的射线追踪问题,还可以实现三维各向异性层状介质的多次波射线追踪和波前模拟。为了验证三维多步FMM在复杂模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设计了随机正态分布速度地层模型,结果表明,三维多步FMM在正态分布地层模型中进行射线追踪时不仅保留着速度快、精确性高、无条件性稳定的特点,还能在速度界面处进行P波和S波的相位转换,表明了三维多步FMM是一种研究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传播规律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虚拟现实场景中物体间的实时碰撞检测,结合层次包围盒和光线追踪算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两步法碰撞检测技术.利用层次包围盒法进行预处理优化,快速排除不相交的包围盒,将预处理结果直接传递给后续精确检测模型.采用光线追踪法在一维空间迅速搜索到具体碰撞点对,并返回点对间的距离和表面法向量等碰撞响应所需的量.预处理阶段和精确碰撞检测过程中的输入都存储在相同的数据结构,即八叉树中,减少了冗余的计算量.仿真实验表明,两步法碰撞检测技术对点对间的碰撞检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设计是一种替代虚拟交换机的虚拟交换方案,旨在与弥补虚拟交换机在虚拟机通信安全方面设计上的不足。其运用VEPA交挟技术,通过反射数据帧,修改了生成树协议、重用Q-in-Q等技术有效的实现了监控虚拟机通信,同时降低了高度虚拟化部署的复杂性,有效的保证了云数据中心资源的最优使用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室内声场存在障碍物时,如何用数值方法对其进行模拟计算的问题,提出了根据障碍物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然后利用声线跟踪法和统计学思想,设计了屏风、隔墙、大量无规则分布的小障碍物3种情况下的室内声场模拟算法,在这些算法中,对镜面反射、扩散反射、散射和透射等现象作了不同程度的考虑。以一个复杂声场模型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理论分析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些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