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11月杭州艾玛妇产医院收治的329例妊娠梅毒患者,其中治疗组200例,未治疗组129例,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①与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的足月妊娠率达93.5%,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0.01);治疗组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低体质量儿和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②治疗前和分娩前母血TRUST滴度≥1∶8时,会导致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③孕周小于16周开始接受治疗效果最好,正常新生儿的出生率可达92.9%,显著高于治疗时孕周在16周以后的患者(P<0.01).结论:妊娠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情况,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筛查梅毒,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探索降低孕产妇发病率及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梅毒105例,占住院分娩总病例的6.66‰;其中潜伏期梅毒70例(66.67%),一期梅毒30例(28.57%),二期梅毒5例(4.76%)。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2.864,P=0.05);外地、无固定职业、文化水平低的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有固定职业、文化水平高者(χ2值分别为14.404、25.259、20.662,均P<0.01);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经过比较,足月产、流产、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136、7.613、29.406,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以潜伏期梅毒为主,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的梅毒筛查,早期发现梅毒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可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梅毒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刘敏  王芳  张新鑫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87-4089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对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影响及驱梅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将12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梅毒孕妇,分为治疗组(92例)及未治疗组(2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抗梅毒药物治疗与先天梅毒的关系。结果:①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92.4%,未治疗组仅为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与死胎、死产、流产发生率分别为6.5%和1.1%,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31.0%和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产儿预后: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79.1%,未治疗组仅占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孕周与用药的关系显示,开始治疗的孕周越早,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越低(P<0.05)。③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应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者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5.2%,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者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治疗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66.7%,与其他两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梅毒的患者,采取有效地、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关键;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按首次筛查时的孕周(是否>孕28周)、分娩时的血清TRUST滴度(是否<1∶8)及有无进行规范治疗进行分组,分析梅毒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①筛查孕周<28周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5.36%(3/56);孕周≥28周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35.71%(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娩时孕母的血清TRUST滴度<1∶8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2.04%(1/49);滴度≥1∶8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53.85%(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规范治疗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占5.00%(2/40),未治疗组占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40)和23.33%(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孕产妇未早期筛查、分娩时血清学TRUST滴度高(滴度≥1∶8)及未规范治疗是发生先天梅毒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马孝兰  顾庆成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35-2936
目的:了解徐汇区的各产科及早孕建册门诊中筛查出的妊娠梅毒情况,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做到妊娠梅毒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减少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全区4所医院产科门诊及区妇幼保健所性病门诊上报的个案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筛查出妊娠梅毒68例,接受治疗中除1例自然流产,2例死胎外均正常分娩。结论:婚前检查和孕12周建册初查是降低妊娠梅毒发生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梅毒的流行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梅毒筛查 ,分析妊娠合并梅毒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探索降低对孕妇和围产儿危害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血浆反应试验 (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HA)筛查 ,对妊娠合并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梅毒 5 4例 ,占住院分娩病例总数的 6 .2‰ ,潜伏期梅毒 5 1例 ,占 94 .4 %。在孕 2 0周内确诊 33例 ,占 6 1.1%。未治疗组中流产 8.0 % ,死胎 2 0 .0 % ,畸胎 8.0 % ,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以潜伏梅毒为主 ,早期、规则、全程治疗是降低围产儿死亡及防止感染先天性梅毒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产前治疗情况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8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分为两组,以孕<24周诊断并规范抗梅毒治疗2个疗程的37例为治疗组,孕≥24周诊断并规范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的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活产率为62.07%,对照组仅为3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胎/流产发生率为1.72%,对照组死胎/流产发生率为3.42%;治疗组无新生儿死亡,对照组新生儿死亡率均为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72%,对照组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5.18%,两组死胎/流产及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对所有孕妇均应在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梅毒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及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8.
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梅毒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可导致严重的妊娠不良结局。通过适当的产前检查,识别感染梅毒的高危孕妇和婴儿,给予合理的治疗和足够的随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梅毒的传播。该文重点对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流行病学现状、筛查和治疗进展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抗梅毒治疗后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74例妊娠合并梅毒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是否抗梅毒治疗将65例妊娠合并梅毒分为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治疗组30例,未治疗组35例,应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未治疗组流产4例,死胎11例,早产9例,死产5例,先天梅毒11例;治疗组流产、死胎为0,死产1例,早产7例,先天梅毒2例.结论妊娠期梅毒对妊娠结局将产生严重影响,长效青霉素治疗能改善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及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嘉兴市秀洲区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秀洲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2011-2012年的125例妊娠梅毒患者,其中首次诊断孕周<28周且有2次规范抗梅毒治疗的72例为治疗组,首次诊断孕周≥28周并进行1次或2次抗梅毒治疗的53例为对照组。再根据分娩时孕产妇血清非梅毒螺旋体抗体(TRUST)滴度是否≥1∶4分组,分析梅毒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94%,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39%(1/72);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8.87%,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9.43%(5/53);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5.97%,TRUST 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妊娠梅毒患者及早进行规范驱梅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孕妇血清 TRUST 滴度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产妇梅毒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孕产妇梅毒、先天梅毒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孕产妇梅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分析孕产妇梅毒、先天梅毒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孕产妇梅毒阳性率为0.55%,先天梅毒发生率为18/10万;影响孕产妇梅毒的危险因素包括初中以下文化程度(OR=2.499)、20~30岁年龄组(OR=3.452)、流动或暂住人口(OR=4.397)、娱乐服务业或无业(OR=6.910)、性病史(OR=3.010)、既往不良妊娠结局史(OR=8.415)、近5年性伴数(OR=11.989);影响先天梅毒的因素包括确诊孕周(OR=1.296)、确诊时TRUST滴度(OR=2.096)、妊娠结束时TRUST滴度(OR=3.028)、妊娠期治疗(OR=0.121)。结论孕产妇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感染率仍然较高,预防孕产妇梅毒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而先天梅毒应重视早诊断、早干预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贵州省口岸性传播疾病(以下称性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2年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对各类出入境人员进行性病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年检测人数1721人次,检出梅毒2例,检出率0.12%.2002检测人数1491人次,检出梅毒11例,检出率0.74%.以上均为隐性感染者.结论梅毒感染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应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的治疗措施,了解其妊娠结局。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2400万单位/d静脉滴注(400万单位/次,1次/4 h),连续14 d规则抗梅治疗。结果 RPR滴度无增高,均无梅毒疹发生,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妊娠结局:足月分娩率95.65%,早产1例(4.35%),出生体重2.9~4.1 kg,体检发育未见异常;TPPA(+)RPR(+)者3例(13.04%),TPPA(+)RPR(-)19例(82.61%),TPPA(-)RPR(-)1例(4.35%),无早期显性先天梅毒儿;随访:RPR均于出生后6个月转阴,TPPA均于出生后9个月转阴;随访2~3年,23例婴幼儿体格发育与智力发育无异常。结论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梅毒血清固定孕妇安全、有效,能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一种高危妊娠 ,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均可增加并发症 ,故需加强孕期保健和产时监护 ,以减少对母婴健康的危害。本文对我院近 2年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5 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998~ 2 0 0 0年我院产科分娩总数 6 86 0人次。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5 8例 ,占 0 8% ,年龄最大 4 0岁 ,最小2 4岁 ,平均 2 9岁 ;孕周 34+ 2 ~ 4 0 + 3 ;足月产 4 8例 ,早产10例 ,初产妇 5 5例 ,经产妇 3例。孕前已确诊患有子宫肌瘤的 2 8例 ,孕期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2 2例 ,临产时发现合并子宫肌瘤 8例。分娩方式为平产 18例 ,…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5,(7):956-957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孕妇梅毒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3年佛山地区11 448例孕妇梅毒感染情况。结果 11 448例孕妇中梅毒感染者68例,阳性率为0.59%;以21~40岁年龄段感染者居多,占阳性总数的88.24%;以大专文化水平以下及外地户籍者居多,分别占阳性总数的82.35%、72.06%。结论佛山地区孕妇梅毒感染率逐年上升,尽早进行血清学检测并接受规范治疗对保护孕妇和胎儿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妇幼保健院住院患者梅毒的筛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1~2004年问住院患者中梅毒的发病情况,探讨预防医院中梅毒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间住院患者中筛查出梅毒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955例住院患者中筛查出梅毒患者44例,梅毒患者占筛查人数0.23%,其中显性梅毒5例,潜伏梅毒32例,先天梅毒7例;住院患者中梅毒患病人数逐年增多;显性梅毒和潜伏梅毒在20-40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先天梅毒分布于儿科,显性梅毒主要分布于妇科,潜伏梅毒大部分分布于产科。结论住院患者中梅毒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主要为潜伏梅毒;因此,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梅毒筛查,是及早发现潜伏梅毒并防止其传播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1~2004年院内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对我院确诊的梅毒患者流行特征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对2001~2004年间梅毒患者的电脑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1~2004年间共监测门诊病例3 308例,阳性495例,阳性率15.0%;住院病例14 452例,阳性136例,阳性率0.94%;梅毒年患病率逐年增长,年均增长38.3%;女性比例逐年提高,性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9.06,P〈0.01);男性31~40岁,女性21~30岁为患病高峰;显性梅毒以21~40岁为患病高峰;潜伏梅毒>20岁均多见,>60岁占有较高的比例(26.8%);显性梅毒主要分布于皮肤科、泌尿科、妇产科门诊;潜伏梅毒分布于妇科、血液科、泌尿科等15个科室,妇科为潜伏梅毒的高发科室.结论 近年来梅毒患者增长速度较快,女性更明显;显性梅毒好发年龄较宽;潜伏梅毒在老年人占有较高的比例,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应常规进行梅毒检查,以便发现潜伏梅毒并控制其传播.  相似文献   

18.
292名孕妇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92份母婴血清用ELISA法检测HCMVIgG与IgM抗体,拟了解孕妇激活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上海市孕妇与婴儿感染率与激活感染率各为98.97%、3.77%与96.92%、1.71%。孕妇文化程度在中学以上其分娩婴儿的IgM抗体阳性率仅为低于此水平的1/2.8。孕妇怀孕胎次≥3次的RR(相对危险度)是怀1胎的5.67倍,其分娩婴儿IgM阳性率的RR为1.89倍。孕妇有病理性生产史者IgM阳性率的RR是正常或无生产史者的3.59倍,其婴儿的RR为1.59倍。孕妇的年龄、初潮年龄、职业与IgM抗体关系有待研究。根据母婴间血清IgM分布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93,提示HCMV存在母婴间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HIV感染孕产妇配偶的相关情况,为制订综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专门的调查表对云南省6家妇幼保健机构2005年5月-2006年10月管理的191例HIV感染孕产妇的丈夫进行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84份.结果 HIV感染孕产妇的丈夫平均年龄29岁,70%以上是初中和小学文化,60%以上是农民,29.2%HIV抗体检测为阴性,60%以上有生育孩子的愿望,HIV感染丈夫的生育欲望强于非感染者,丈夫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结论 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对HIV感染孕产妇的配偶进行HIV抗体检测和咨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患者男,19岁,汉族,在校应届生。2008年7月因出国留学在新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查体时发现生殖器红肿,包皮静脉曲张,无皮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