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丽 《实用全科医学》2006,4(3):369-369
目的探讨合并有严重出血倾向及围手术期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透析治疗。方法应用血仿膜透析器吸附法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利用带正电荷的血仿膜可以吸附带有阴离子的抗凝剂—肝素的特点,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结果透析前后的活化全血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观察表明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不影响患者的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吸附法无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常规血液透析抗凝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61例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用吸附法无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透析器和透析管道的凝血状态,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透析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两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4h的透析,透析器和透析管道凝血程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APTT在吸附法无肝素组透析前和透析后没有变化,而普通肝素组透析后比透析前明显延长(P〈0.001)SUN、SCr两组透析后比透析前明显降低,而两组间的变化。结论吸附法无肝素透析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中能安全,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在高危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对48例高危出血患者行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观察有无出血加重及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未发生出血加重及透析器严重凝血。结论对有出血倾向的,尤其是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观察吸附法结合小剂量肝素在高凝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器凝血情况及疗效,得出结论:吸附法结合肝素用于高凝血液透析患者能有效地减少了透析器及透析管路的凝血,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同时减少病人因增加肝素剂量而带来出血风险和减少长期使用抗凝剂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6.
血仿膜吸附法无肝素透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在血仿膜吸附法无肝素透析临床应用基础上,进一步证明血仿膜对肝素的吸附,明确吸附剂量,探讨影响吸附剂量的相关因素。方法以肝素溶液1L(200mg/L)循环冲洗血仿膜透析器25分钟,浓缩液排空,再用0.5L蒸馏水冲洗,分别留样。透析器自然干燥后,对其膜取材样品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循环吸附前后的肝素溶液及冲洗液样品进行对比检测。观察吸附剂量的变化。结果实验后血仿膜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出现特征性硫元素峰,而未使用过的对照样品则没有,直接证明了血仿膜对肝素的良好吸附。肝素平均吸附量:新透析器为31.9mg,复用1~2次后为40.6mg。吸附量随肝素量的增加和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及可行,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前在血液透析(hemodiaalysis,HD)治疗中直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是肝素.但常规肝素抗凝法对于并发出血、存在严重出血倾向及围手术期的患.可引起严重出血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我们根据国内有关资料.自1997年以来.开展了血仿膜肝素吸附抗凝血液透析技术(HFHD).已成功地对15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进行了104例次HFHD.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肾功能衰竭伴有活动性出血或伴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HD),应用普通肝素常规抗凝有加重出血的倾向,对此我们应用血仿膜肝素吸附法联合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无肝素血液透析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范幻新  孟建中 《医学综述》2001,7(3):156-156
常规血液透析需应用肝素抗凝建立体外循环 ,但对高危出血的患者却有加重出血的危险。低分子肝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的倾向 ,且价格太高 ,国内难于推广 ,理论上最理想的方法是无肝素透析 ,这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现将无肝素血液透析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1 血液透析的条件1 1 透析器的选择[1 ,2 ]  选择抗凝性能良好的透析器是无肝素透析的重要条件。目前认为血仿膜透析器抗凝效果较好 ,此外 ,尚可选择高通量膜的透析器以加强超滤 ,排除进入体内的大量生理盐水。1 2 血管通道[3 ]  内瘘、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插管 ,血管…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蒋文功,刘岩(诊断学教研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科)关键词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肝素化中国号R459.5血液透析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人类因肾衰而靠持续透析以维持生命的人数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2.
肝素吸附法在血液灌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肝素抗凝方法对19例急性中毒病人进行血液灌流治疗,以探讨肝素吸附法的抗凝疗效。结果显示肝素吸附法体内肝素用量明显减少,而抗凝效果理想,副作用小。表明肝素吸附法为血液灌流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 ,常采用局部肝素化、低分子肝素 ,但应用中常有一定危险性。我们对 8例有高危出血患者采用一种不进行体内肝素化 ,透析过程中不追加肝素 ,并在透析过程中不用盐水冲洗管路的透析方法 ,共进行透析 17次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透析器的选择 应选用组织相容性好的膜的透析器 ,如血仿膜、聚砜膜、聚丙烯腈等材料的透析器 ,这些都具有较好的抗凝能力。1.2 血路透析器的准备 将血路及透析器的消毒液排尽 ,用常规生理盐水冲洗 ,然后采用高浓度肝素盐水 (生理盐水5 0 0 ml+肝素 10 0 m g)充满透析…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建立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和各种塑料表面接触,引起血小板粘附、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引起血栓形成[1].多数透析过程需要抗凝,一般使用肝素,也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前列环素、枸橼酸和肝素一鱼精蛋白局部抗凝.但伴有活动性出血或禁忌使用抗凝剂的患者需采用无抗凝剂透析,也称无肝素透析.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无肝素透析84例,共透析288例次,在完成透析治疗的同时无一例发生出血现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无肝素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南娇  吴映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496-496,517
目的 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对于高危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16例合并不同器官出血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无肝素血透组,每周3次无肝素血透3-4h;另16例条件相似患者设为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作为对照。结果 无肝素血透组患者出血很快控制,症状明显好转,测定透析前后尿素氮及两组透析器残余容量,提示无肝素血透组透析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合并出血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应采用无肝素血透,在改善尿毒症同时,降低继续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重症急、慢性肾衰竭合并活动性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脑出血等)常危及病人的生命,需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目前采用的无肝素血液透析是在透析过程中每隔20~30min用生理盐水200~250ml冲洗透析器[1],或用血仿膜透析器每隔15~20min用生理盐水100~200ml冲洗透析器[2,3],或血液透析前用白蛋白涂布透析膜在透析过程中每隔60~90min用生理盐水200ml冲选透析器[4]。前两者在透析中增加病人水负荷,约多超滤1500~2000ml,这对心力衰竭、水肿较重的病人是不合适的,有时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无肝素血液透析技术的发明和开展,小剂量肝素透析和局部肝素化透析逐步淘汰不用,临床上对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的病例首选无肝素透析,我院自1997-2001共进行260次无肝素透析,未出现出血症状加重及新鲜出血,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1997-2001在我院肾内科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合并有出血症状并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在25-68岁,临床上均表现少尿或无尿,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占8例,脑出血2例,鼻咽部出血4例,皮肤大面积瘀斑2例,该组患者血透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的最佳效果。方法 :对比使用肝素与使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 ,透析效果及其副作用。结果 :发现两种抗凝剂的抗凝效果及透析效果无明显差异。副作用 :使用肝素组 5 0例 ,其中血小板减少 2 1例 ,自发性出血 38例 ;使用低分子肝素组 5 0例 ,均未发现血小板减少及自发性出血现象。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明显优于肝素  相似文献   

20.
杨莉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406-140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最佳效果.方法:对比使用肝素与使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透析效果及其副作用.结果:发现两种抗凝剂的抗凝效果及透析效果无明显差异.副作用:使用肝素组50例,其中血小板减少21例,自发性出血38例;使用低分子肝素组50例,均未发现血小板减少及自发性出血现象.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明显优于肝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