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2013年4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469例,其中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95例,通过SPSS17.0对患者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469例患者中共有95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9.15%,造成老年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高龄(>75岁),吸烟史,高血压,贫血、糖尿病及化疗周期,治疗方法等因素。95例真菌感染者共分离出真菌122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71株,占58.20%;光滑假丝酵母菌11株,占9.02%;克柔假丝酵母菌12株,占9.84%;热带假丝酵母菌24株,占19.67%;曲霉菌属和毛霉菌属各2株,均占1.64%。122株真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氟康唑耐药率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为8.45%、9.86%和9.86%,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为27.27%、27.27%和36.36%,克柔假丝酵母菌均为50.00%,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为20.83%、8.33%和8.33%,曲霉菌属和毛霉菌属均为100.00%。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多见,高龄(>75岁),基础性疾病等为易感因素。肺部感染真菌大多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因此应加强对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监测,对易感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并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2013年4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469例,其中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95例,通过SPSS17.0对患者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469例患者中共有95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9.15%,造成老年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高龄(75岁),吸烟史,高血压,贫血、糖尿病及化疗周期,治疗方法等因素。95例真菌感染者共分离出真菌122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71株,占58.20%;光滑假丝酵母菌11株,占9.02%;克柔假丝酵母菌12株,占9.84%;热带假丝酵母菌24株,占19.67%;曲霉菌属和毛霉菌属各2株,均占1.64%。122株真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氟康唑耐药率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为8.45%、9.86%和9.86%,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为27.27%、27.27%和36.36%,克柔假丝酵母菌均为50.00%,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为20.83%、8.33%和8.33%,曲霉菌属和毛霉菌属均为100.00%。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多见,高龄(75岁),基础性疾病等为易感因素。肺部感染真菌大多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因此应加强对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监测,对易感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并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探讨重症肾脏疾病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重症肾脏病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及影像学依据确诊肺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给予抗真菌治疗. 结果:本组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平均52.1 ±16.5岁(21~76岁);其中狼疮性肾炎6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糖尿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流行性出血热各1例.最常见的感染病原是白色假丝酵母菌(13例,52%),其次是曲霉菌(8例,32%),另有热带假丝酵母菌2例(8%),光滑假丝酵母菌和新型隐球菌各1例(4%).19例(76%)患者在感染前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易感因素包括高龄,应用免疫抑制剂,贫血,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异常及合并糖尿病等. 结论:重症肾脏疾病行免疫抑制治疗患者易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控制易感因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预防及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132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7.05岁,均有基础疾病,均用过抗菌药物,部分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化疗。真菌菌种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7.12%,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6.44%,光滑假丝酵母菌占8.22%。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氟尿嘧啶(5-Fu)、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100%敏感;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5-Fu敏感率较高,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次之(其耐药率分别为4.44%、24.44%)。结论呼吸道真菌感染多见于老年、伴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患者。白色假丝酵母菌是呼吸道主要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率高;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机会致病菌假丝酵母菌导致的一种常见的妇科炎症性疾病~([1])。本研究将黄连煎剂应用于治疗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2014年3月只2016年1月本院治疗的VVC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54(35±4.3)岁,病程1~14(8±1.5)月;观察组患者年龄25~55(35±3.8)岁,病程2~13(7±2.7)。两组患者均为非哺乳期及  相似文献   

6.
<正>假丝酵母菌是临床下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深部真菌,耐药率逐年增加〔1〕。本文对比分析老年与中青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假丝酵母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我院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确诊患者。老年组1 616例,年龄60~99(平均74.9)岁;中青年组627例,年龄20~59(平均44.9)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呼吸内科近3年来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感染的真菌种类以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来,共有42例患者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其中,肺孢子菌感染16例(38.10%),白色假丝酵母菌12例(28.57%),曲霉菌感染9例(21.43%),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2.38%),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2.38%),光滑念珠菌1例(2.38%),奴卡菌1例(2.3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例(2.38%)。患者免疫缺陷或机体免疫力低下占32例(76.20%)。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本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常见真菌为肺孢子菌,治疗效果与患者基础疾病及免疫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5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影像学诊断以及病原学检查。采用K-B法分析真菌耐药性。结果 65例肿瘤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CT影像学特征为结节或肿块影、空洞、晕征、新月征、洞中球征、淋巴结肿大、肺气腔实变、炎性浸润、胸腔积液的患者数分别为17、14、10、8、6、4、3、2和1例。共分离74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属、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隐球酵母菌属、其他真菌数分别为36、13、11、7、3、1和3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卡帕芬净的耐药率分别为2.78%、5.56%、2.78%、2.78%和0.00%;热带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分别为7.69%、23.08%、7.69%、15.38%和0.00%;曲霉菌属耐药率分别为100.00%、18.18%、9.09%、9.09%和0.00%。咳嗽患者41例(63.08%),发热患者34例(52.31%),咳痰患者22例(33.85%),咯血患者16例(24.62%),呼吸困难患者18例(27.69%)。8例(12.31%)没有上述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发现肺内单发结节。10例(15.38%)患者发生肺内湿啰音,2例(3.08%)发生干啰音。结论肿瘤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类型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CT影像学特征常见结节或肿块影。患者常见临床特征为咳嗽、发热、咳痰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假丝酵母菌老年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该院ICU病房收治的47例假丝酵母菌感染老年患者及5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老年人,均采集静脉血检测1,3-β-D-葡聚糖及PCT水平。结果假丝酵母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假丝酵母菌组1,3-β-D-葡聚糖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针对老年患者,1,3-β-D-葡聚糖最佳cut-off值为24.2 pg/ml,此时诊断敏感度为93.9%、特异性为81.6%、此时Youden指数为0.755,优于cut-off值为20 pg/ml。假丝酵母菌组PCT诊断ROC AUC为0.832,PCT最佳cut-off值为0.55 ng/L,此时诊断敏感度为82.7%,特异性为80.9%,Youden指数为0.636。1,3-β-D-葡聚糖诊断效能大于PCT指标(Z=2.723,P<0.05)。针对老年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PCT最佳cut-off值设定在0.55 ng/L最合适。假丝酵母菌组1,3-β-D-葡聚糖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PCT阳性检出率(χ2=16.000,P<0.05)。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PCT水平可辅助早期诊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还可用来监测治疗效果,作为抗生素使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CT用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60例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HIV肺部感染患者资料,对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分组诊断,对照组(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CT检查);结合诊断结果,对比2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阳性率,对真菌感染者提出科学的治疗方案。结果本次6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真菌培养100%阳性,2组诊断结果中,观察组43例阳性,阳性率71.7%,对照组6例阳性,阳性率10%;CT检查明显优越X线平片检查。从真菌分布来看,本次检出60珠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42例,占70%,热带假丝酵母菌10例、光滑假丝酵母菌6例、毛霉菌属1例、曲霉菌属1例。结论 CT检查用于HIV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效果更高,为感染症状治疗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和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肺部肿瘤放化疗后真菌感染患者45例,选取同期肺部肿瘤放化疗后无真菌感染患者135例,分析真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及真菌感染和无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45例真菌感染者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30例(66.67%),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6例(13.33%)。真菌感染部位中,以呼吸道和血液感染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耐药率高,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低。真菌感染患者年龄≥60岁、有糖尿病、TNM分期Ⅲ~Ⅳ、KPS评分≤80分、血清白蛋白≤30 g/L,高于无真菌感染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TNM分期、KPS评分和血清白蛋白是发生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肺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普遍抗真菌药物敏感,真菌感染受患者年龄、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复发性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RVVC)病人假丝酵母菌菌型分布情况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了解RVVC患者Uu和Mh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RVVC患者阴道内分离到的假丝酵母菌菌株进行分型鉴定和药敏分析;对上述80例RVVC患者及80例非阴道炎症者(正常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Mh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RVVC患者标本分离出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5.0%,非白假丝酵母菌占25.0%,假丝酵母菌体外药敏试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制霉菌素97.6%,两性霉素94.6%,5-氟胞嘧啶91.4%;Uu阳性45例(56.3%),Mh阳性2例(2.5%),Uu+Mh阳性11例(13.8%)。对照组Uu阳性25例(31.3%),Uu+Mh阳性2例(2.5%)。RVVC组支原体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Uu和Mh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等敏感。结论RVVC患者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并对部分抗真菌药物产生抗性;易合并支原体感染,并对部分抗支原体药物产生耐药性。对RVVC患者应进行支原体检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药物敏感性(药敏)情况,为该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79例,按真菌感染情况分为非真菌感染组(108例)和真菌感染组(71例)。分析2组的临床特点,采用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判断菌种,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继发性肺结核、复治、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以及合并基础疾病(OR均≥2)。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真菌为假丝酵母菌(87.32%),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率低,只有7株对5-氟胞嘧啶耐药;10株热带假丝酵母菌中各有2株对益康唑和两性霉素B耐药;光滑假丝酵母菌只对伊曲康唑敏感。结论①对继发性肺结核、复治、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的肺结核患者要注意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治疗;②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可作为早期诊断敏感指标;③对已感染真菌的肺结核患者要行药敏试验,选取最佳抗真菌药物,对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白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以及氟康唑耐药与白假丝酵母菌CAP1基因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45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白假丝酵母菌CAP1基因mRNA(CAP1-mRNA)及其表达产物Cap1p。采用氟康唑浓度递增(4~64 μg/mL)的YPD培养液连续培养法了解氟康唑诱导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的作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确定CAP1基因与氟康唑耐药性形成的关系。结果 134株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MIC≤8 μg/mL)、36株剂量依赖敏感(16~32 μg/mL)、75株耐药(≥64 μg/mL),耐药率为30.6%(75/245)。氟康唑耐药白假丝酵母菌株CAP1-mRNA和Cap1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氟康唑敏感菌株(P<0.05)。氟康唑能诱导氟康唑敏感菌株产生耐药性(MIC≥64 μg/mL),其CAP1-mRNA和Cap1p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对氟康唑有较高的耐药率。氟康唑能诱导氟康唑敏感白假丝酵母菌株产生耐药性。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性与CAP1基因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崔恩博  曲芬 《传染病信息》2003,16(4):158-158
引起侵袭性感染的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因地区而异,特别是白色假丝酵母菌以外的假丝酵母菌引起的感染普遍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有效率因病原的种类及地区而不同。为此研究者对在全球范围内的20个国家56个地区的224例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观察不同种类的假丝酵母菌的感染频率、地区的分布特点及Caspofungin和两性霉素B治疗的效果。假丝酵母菌用快速鉴定卡鉴定到种。治疗方法为Caspofungin,50mg/d,两性霉素B,0.7~1.0mg/(kg·d),疗程14d,如果临床效果明显,复查培养阴性,改为氟康唑,口服10d,巩固疗效。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在所有地区的比率最高,占45%,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及其他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1%、19%、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20,(7)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后机体内白色假丝酵母菌定植水平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n=103),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合格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103)。分别采集观察组患者粪便、痰液标本,采集对照组粪便、痰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观察两组粪便、痰液标本中各类型真菌定植水平。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肝硬化患者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粪便与痰液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布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粪便与痰液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布比例明显高于本组光滑念珠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及其他真菌(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14 d、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或C级及血清白蛋白≤25 g/L均是观察组患者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肝硬化真菌感染患者消化道、呼吸道中定植的主要真菌。住院天数≥14 d、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或C级及血清白蛋白≤25 g/L均可作为肝硬化患者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高危因素,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临床应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以避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住院病人口腔假丝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将住院病人口腔拭子先保存在含有抗生素的YEPD液体培养基中,然后接种到YEPD平板上分离培养,37℃培养2 d后观察。结果每天观察直到14 d,分离到的酵母菌通过菌落形态、制片革兰染色、乳酸酚棉蓝染色、显色培养基作初步鉴定、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及假菌丝生成试验作实验室诊断菌种鉴定。结果 199例标本中,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43.72%(87/199)。分离出的87株假丝酵母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最高(64.37%,56/87),显著高于其他菌种总检出率(35.63%,31/87)(χ2=14.37;P0.01)。71岁以上患者检出率最高(66%,33/50),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平均检出率(36.24%,54/149)(χ2=13.47;P0.01)。内科患者的检出率最高(54.43%,43/79),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平均检出率(36.66%,44/120)(χ2=6.12;P=0.01)。结论对于71岁及以上年龄段及内科患者应加强真菌培养鉴定,以合理用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早期肝硬化(CL),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02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CHB 70例,LC 32例,男72例,女30例,年龄12~60岁,平均36·0岁,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19.
统计分析24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真菌培养结果。结果:246例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6.9%),泌尿道次之(21.4%),246例患者标本共培养出真菌246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占第1位(58.1%),热带假丝酵母菌占第2位(24.8%)。提示发生真菌医院感染的病因与原发肿瘤疾病、年龄、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1月以来,我院将德国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HRT-Ⅱ)青光眼早期诊断随访仪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l 临床资料 本文早、中期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6例(50眼),男15例,女11例;年龄16~31岁,平均25.5岁。可疑青光眼(视杯大、双侧视杯不对称、高眼压)59例(118眼),男27例,女32例;年龄13~42岁,平均31.3岁。1.2 检查方法 HRT-Ⅱ青光眼早期诊断随访仪采用670nm激光光源,对视网膜进行256×256像素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