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胰头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回顾 1994年4月~ 2 0 0 1年 3月多家协作医院 4 4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资料。本组 4 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全组均联合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切除 ,其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切除重建者分别为 4例和 2例。 1例胰头癌因与下腔静脉前壁粘紧不能分开则合并下腔静脉前壁部分切除修复。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死亡 3例 (7% )。无胆、胰瘘及人工血管感染发生。病理检查结果 :胰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 1例 ,其余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边缘均无肿瘤侵润。本组失访 2例。随访时间 3~ 87个月 ,7例死于术后 7个月至 3年 ,其中 6例为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切除重建者。存活超过 3年者 2 1例 ,超过 5年者 6例 ,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在选择适宜的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其切除率 ,延长存活时间 ,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手术仍是唯一可能根治胰腺癌的有效方法.但临床确诊时,多已达晚期,屡因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po-ral vein,SMV/PV)而放弃手术,其切除率仅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3.
The majority of the pancreatic cancer was diagnosed at advanced stage.The tumor may invade portal vein and/or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Moore et al.firstly repor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combined with...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在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的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的58例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术前薄层CT检查均显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或受压,均行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在处理胰头部静脉血管之前优先离断胰头部的所有动脉供血,即三大动脉血管的分支,主要步骤包括:在十二指肠水平部或横结肠系膜根部暴露和悬吊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肝总动脉从而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同时沿肝总动脉根部解剖腹腔动脉干上方;离断胰腺和脾动脉的胰头分支;沿暴露的肠系膜上动脉前方、右侧和后方解剖,完全离断胰头钩突部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干间的神经结缔组织,与腹腔动脉干的上方贯通,此时可清楚地显示腹主动脉前方;最后通过预置的静脉血管阻断带安全剥离、切除或重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判断局部肿瘤可切除患者37例,可能切除患者21例。58例患者均顺利施行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5~8.1h,术中出血量为200—900mL,术中及术后胰腺钩突部无出血。行肠系膜上静脉侧壁部分切除修补术21例,肠系膜上静脉受累段切除端端吻合术10例,血管受压迫成功将肿瘤从血管上剥离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7例。术后患者出血、胰液漏和胆汁漏的发生率分别为5.2%(3/58)、6.9%(4/58)和1.7%(1/58)。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结论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方式能保障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或受压的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历史回顾 十九世纪末,对壶腹癌的治疗还是采用姑息性胆囊空肠吻合术,但外科医生也开始尝试一些根治性的手术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就是从这时起步的。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8~ 1998年间连续施行的 6 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总结其经验与教训。结果 本组 6 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 18例 (30 % ) ,其中胰瘘 8例。住院期死亡 2例(3 3% )。采用单层吻合技术进行胰肠、胆肠重建的 14例无 1例术后并发胰瘘及胆瘘 ,亦无手术死亡。结论 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外科手术操作的精细及积极的围术期处理。单层吻合技术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胆肠重建是降低术后胰瘘、胆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属高难度大手术,手术成功率很低。提高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成功率一直是胰腺外科学同仁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普通外科界也有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意义和价值、根治切除的意义、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方法等问题。笔者就上述三个方面的争议焦点,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9.
1809年德国Kausch成功地完成了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912年报道),但由于手术死亡率高,这种术式并没有被大多数外科医生立即接受.在Kausch报告后的20年中,外科医生仍然未将胰十二指肠切除作为壶腹部周围肿瘤的手术方式.较普遍开展该手术是在1935年Whipple报道了3例成功的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后.为了纪念这位一生中共进行了37例胰腺切除的外科医生,将胰十二指肠切除称之为Whipple术.至今该术式仍是胰头癌、壶腹部癌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经典手术方式.虽然该术式已在国内外较大医院普遍开展,但有关该手术的诸多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范围、肿瘤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等.因此,有关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癌、壶腹部癌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效果差异较大.所以,我们认为,在外科手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探索和制定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规范细则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Radical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 of pancreatic head.Safe and complete resection of the uncinate process of the pancreas is the most diff...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联合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72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40例肿瘤未累及肝总动脉、SMV、PV也无转移的患者行单纯PD术(PD组),32例单纯性累及PV/SVM的患者行联合PV/SMV切除的PD术(PV/SMV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情况。结果:与PD组比较,PV/SMV组的手术时间(357.4min vs.289.3min)、术中出血量(851.2m L vs.641.5m L)均明显增加(均P0.05),但输血量(700.0m L vs.650.5m 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8.75%vs.20.00%),1、2、3年生存率(50.00%vs.57.50%、31.25%vs.37.50%、21.86%vs.25.00%)以及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vs.18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胰头癌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联合PV/SMV切除的PD治疗单纯性累及PV/SVM的胰头癌临床效果可靠,术后远期预后与PD手术适应证者相当。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1989~1995年间收治的28例I、II期胰头癌患者中,对肿瘤侵及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难以采用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的15例施行了含SMPV在内的胰十二指肠整块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3%,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4例中已死亡7例,中位生存期17.1个月。与在此以前因癌肿侵及SMPV而放弃根治切除17例的中位生存期3.8个月进行比较,两组生存期有显著差异(t=8.01,P<0.001)。作者对手术方法和步骤作了介绍,并对本术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对于I、II期胰头癌病例,如术中发现SMPV受侵而无其他手术禁忌时,施行含SMPV在内的扩大根治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入路原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5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4例,女121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40~76岁。285例患者中,196例行前入路原位PD,设为前入路组;89例行传统入路PD,设为传统入路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2~3个月门诊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随访次要终点为肿瘤复发或转移。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2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前入路组患者保留幽门,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对端吻合、人工血管置换、侧壁切除吻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8例,37例(17、11、9例),(303±107)min,350 mL(100~750 mL);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8例,9例(7、1、1例),(335±103)min,400 mL(100~900 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3.474,t=0.722,Z=1.729,P>0.05)。(2)术后情况:前入路组患者R0切除率、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神经侵犯率、脉管侵犯率、严重并发症、围术期死亡、术后化疗分别为93.88%(184/196)、12枚(5~19枚)、4枚(0~15枚)、45.41%(89/196)、31.12%(61/196)、28例、3例、69例;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5.39%(76/89)、7枚(4~17枚)、5枚(0~13枚)、32.58%(29/89)、23.60%(21/89)、11例、2例、41例,两组患者R0切除率、淋巴结清扫数目、神经侵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06,Z=4.637,χ2=4.149,P<0.05);两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脉管侵犯率、严重并发症、围术期死亡、术后化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052,χ2=1.962,0.192,0.001,3.048,P>0.05)。(3)随访情况:285例患者中,252例完成次要终点随访,228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为35个月(6~58个月)。196例前入路组患者中,181例完成次要终点随访,176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为38个月(6~58个月);89例传统入路组患者中,71例完成次要终点随访,52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为33个月(7~53个月)。前入路组患者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31个月、37个月,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个月、3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6,P<0.05),术后总体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5,P>0.05)。结论前入路原位PD治疗胰头癌安全、可行,能提高手术R0切除率,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侵犯门静脉(PV)的胰腺癌的切除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2例胰腺癌患者在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部切除时清扫区域淋巴结,并联合切除受侵犯的一段PV或肠系膜上静脉(SMV)。结果 行PV或SMV楔形切除修补者6例,节段切除者8例,其中5例行端端吻合,2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例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转流。平均手术时间7.,平均术中输血600ml,无围手术期死亡。2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存活6个月1例,12个月3例,18个月6例,24个月8例,36个月4例。结信纸 侵犯PV和(或)SMV的胰腺癌切除加广泛淋巴清扫是安全可行的,且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10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 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310例患者中1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胰瘘发生率为33.23%(103/310),胰瘘患者中合并其他并发症者4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术前TBil、胰管直径及术后Alb 4个因素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x2=4.543,6.087,6.265,5.3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Bil ≥34.2 μmol/L、胰管直径<3 mm及术后Alb< 28 g/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6,1.936,1.780;95%可信区间:1.107 ~2.948,1.170 ~3.206,1.002~3.165,P<0.05).结论 术前显性黄疸(TBil≥34.2 μmol/L),胰管直径过小(<3 mm)和术后营养情况不良(Alb <28 g/L)预示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高的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癌联合门静脉区域切除的临床价值,及评价区域切除术中肿瘤侵犯门静脉后以颈内静脉替代门静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例行胰头癌联合门静脉切除并用颈内静脉替代门静脉修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行胰头癌联合门静脉切除并用颈内静脉替代门静脉修复,术后病理均证实肿瘤侵犯累及门静脉和/或肠系膜上静脉,术后生存时间17~49个月,平均23.2个月,其中2例存活超过3年,最长的1例术后无瘤生存达4年1个月。结论对于胰头癌局部浸润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但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应积极行手术切除。胰腺癌联合门静脉切除后,行颈内静脉替代门静脉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颈切缘阳性的胰头腺癌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5例胰颈切缘阳性的胰头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先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颈切缘及胰腺远端1 cm切缘术中病理学检查为阳性,则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8月.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0~10.0 h,平均手术时间为6.5h,出血量为300~2 000 mL,平均出血量为8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13.0 ~35.0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22.3 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低血糖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胆汁漏、胃肠吻合口瘘等.术后予胰岛素、胰酶替代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无腹痛、脂肪泻等不适,无营养不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3个月至5年).生存时间<1年3例、1~2年2例、>2年5例、>5年1例,4例随访<6个月仍生存至随访截止时间.其中5例术后6个月内发生肝转移.结论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颈切缘阳性的胰头腺癌达到R0切除的必要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