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是我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在水资源匮乏的今天,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已尤为重要。从大连市水资源现状及屋面雨水利用情况入手,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屋面雨水水质差异;初次降雨及初期径流雨水水质情况;大连市与其他地区屋面雨水水质比较。为开发利用雨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贠汶  ;曲鹏飞 《当代化工》2014,(7):1286-1289
掌握城区雨水径流水质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有效地利用城区雨水资源和控制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基础。对长沙城区不同下垫面的雨水径流进行监测,分析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水质的变化规律及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径流初期下垫面的雨水污染较严重,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径流时间的持续,各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且径流中的COD、TP、TN与SS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中心城点源污染治理率已达95%,初期雨水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结合环保部门的污染源调查数据,利用河网水质水量模型对全市及中心城区河道的纳污能力进行研究。在对初期雨水放江水质和降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截流雨量与污染物削减效率分析,对水环境允许纳污能力进行复核,制订了初期雨水治理的截流标准,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彭清涛  张光友 《广东化工》2012,39(2):137-138,122
城市雨水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正日渐突出,严重制约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介绍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特点、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着重论述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12):3265-3269
针对现有城市工业区建筑屋面雨水径流污染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前池雨水花园系统,并进行了人工降雨模式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条件为重现期一年,降雨历时为60 min下,系统对径流中COD、SS、TN、TP、Cu、Zn、Pb、Cd和石油类的去除主要靠植物渗滤吸收和土壤颗粒吸附等过程,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40%,93.09%,56.20%,72.55%,98.03%,92.83%,86.05%,82.50%,83.24%;前池部分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初期去除,尤其是对SS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率高达50%以上,对去除效果不稳定的Cu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因此,在雨水花园系统中增设前池,能显著提高对雨水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雨水的利用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发展很不平衡。总结了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现状;城市雨水径流水质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了雨水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方式的特点;并通过实例说明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关键,最后对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和截留量,对某汇水区的雨水径流污染指标(COD、 SS、 NH4+-N、 TN、TP)进行监测,分析各污染指标随降雨时间的变化特征,并通过无量纲曲线和质量比率曲线判断降雨对该区域的冲刷效应,最后根据无量纲曲线分析结果确定截流量。研究结果表明,初期雨水径流污染与降雨强度和雨前晴天数有关,降雨强度越大,雨前晴天数越多,初期雨水所产生的污染越严重;降雨对于该区域的冲刷效应不仅与降雨强度有关,还受降雨雨型密切影响;经过无量纲曲线分析,确定其截流量为雨水径流体积的45%~50%。  相似文献   

8.
城市雨水径流的污染迄今仍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它所带来的面源污染的研究和控制还非常薄弱.本文综述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研究状况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道径流污染是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北京城区机动车道径流进行调研,对径流水质状况及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路面径流中常规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水体标准,各污染物与ss的相关性较好,径流可生物降解性较差,沉淀性较好;降雨特性、交通流量、道路周围土地利用类型及环境特征对径流水质存在影响;污染物的浓度初期效应明显;污染负荷排放的初期效应程度较小,且易溶性污染物更易产生。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路面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实施及路面径流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主要有两种:常规和绿色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基于常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屋面雨水的收集、处理和回用方法,提出了虹吸雨水系统应用于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所具有的特点、难点及对策。基于绿色屋面收集利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阐述了绿色屋面作为雨水处理环节的预处理单元所具有的削减洪峰流量和净化水质的潜能,并结合绿色屋面的功能和局限性,提出绿色屋面的价值应综合其生态、能源、美学、商业效益来考量。归纳了常规和绿色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结构、屋面雨水处理效果、应用方面的特性,对比了二者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