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小河流水源水质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枝江流域多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西枝江水质现状特点,水质时空变化特点,并进行水质评价与污染原因分析;预测西枝江水源水质发展趋势;提出保护西枝江水源水质的措施,即实施中持续发展战略,确立西枝江流域水环境目标和划定水源保护区,实施水物总量控制,合理调整流域经济生产布局,建设污水处理厂,保护西枝江两岸水源林和护岸林,加强西枝江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2.
西枝江为东江第一大支流,其中游水质尚能保持在Ⅱ类水质,但在下游由于淡水河汇入造成水质下降为超Ⅴ类。淡水河是直接影响西枝江下游水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东江水质。该文运用多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对西枝江流域的水质现状、水质变化趋势等进行评价,得出西枝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结合西枝江流域的污染情况,提出了今后对西枝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深圳境外水源西枝江水体进行监测,并采用单项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枝江深圳境外引水工程取水口段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是水质多项指标呈恶化趋势,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轻,有机物污染和氮污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冯家山水库水源保护工作情况,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环境、资金、机制体制和管理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修改完善管理办法、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环保产业、严格建设项目许可、加强库区环境整治以及强化水质监测和水源地执法管理等建议,有助于科学开展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远距离引水已经成为大中型城市解决供水水源不足的主要途径,但远距离引水存在着水质风险。本论文主要研究原水在远距离传输工程中的变化规律,为从源头控制水质变化风险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10月、2005年10~11月对深圳东江水源工程沿程东江泵站、西枝江、永湖泵站、獭湖泵站、西丽水库的污损生物沼蛤、藻类、沉积泥沙、微生物膜进行了调查研究;2004年4月~2005年12月对梅林水厂集水井污损生物沼蛤进行了监测调查;2003年11月~2005年12月对东江水源工程沿程东江泵站、西枝江、永湖泵站、獭湖泵站、西丽水库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主要研究了污损生…  相似文献   

6.
石头河水库水质良好,是目前西安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通过对石头河库区及上游流域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和威胁水库水质潜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保护水源的合理化措施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降水、蒸发、水资源量、水资源供需关系等方面论述盐城市的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根据水质监测资料对区域水环境进行总体评价。通过对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几点建议:增加水源工程建设和河道整治,不断开辟新水源,增强河湖调蓄能力;大力推行计划用水、科学节水;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保护好现有水质,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饮用水源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密云、怀柔水库是北京市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本文通过分析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经济条件,回顾总结了北京市在实施饮用水源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①统一规划,科学防治;②多部门协调,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饮用水源保护的积极性;③搞好示范,以点带面;④依法保护饮用水源;⑤积极探索利用外资保护饮用水源。由于措施得力,使密云、怀柔水库饮用水源水质一直保持在二级饮用水以上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付青  昌盛  杨光 《中国水利》2022,(3):15-17,4
依据国家针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的调查评估成果,分析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规范化建设与监管现状,剖析了当前农村集中式水源在水质安全、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风险防控、监测监控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规划要求,从水质改善、规范化建设、风险防控、监测监管、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农村集中式...  相似文献   

10.
运用近年水质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结合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库供水、河流水系分布概况,分析汾河水库及其上游饮用水功能区水环境状况及来自点源、面源的污染因素,指出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在污染控制、水源保护、流域水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实现该区域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关键,提出了节水减排、执法监督、污染源治理、水质监控等水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延庆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效果,以西沟里小流域为例,进行为期4年(2010-2013年)沟道断面的水质指标监测,对比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期间水质的CODMn、BOD5、TP、TN、DO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对保护流域内水源和净化水质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模式的特点,梳理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基础建设、新技术的应用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水资源保护监控实践经验。松辽流域从水资源监测能力、信息系统、水生态文明方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基础建设,利用"3S"技术、贝叶斯技术、松花江干流水质模型对松辽流域重点水功能区、省界缓冲区和入河排污口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理,并建立良好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白溪水库的主要功能是向宁波市供水,因而对水库水质的要求较高。为此,白溪水库建设指挥部提出了保护水库水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依法保护水源,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水土保持;全面规划布局,有计划地进行污水处理;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等。水库建设指挥部和运行管理机构都严格按照水源保护的有关法规,对库污染源进行控制、治理,做好清库工作,以利于长期、科学、有效地保护水库水质。  相似文献   

14.
《西北水电》2001,(1):56
为了为国家进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我国已正式开展新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这一工作将于明年底完成。 新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把我国各个流域的水资源划分为4个功能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以此在宏观上对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总体控制,协调地区间用水关系,合理解决有关用水矛盾。新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明确了水资源保护的目标:近期目标是通过水功能划分,设置水源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实施水域纳污总量控制等措施,力争使集中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逐步改善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远期目标是通过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加强水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配置,使生活用水水源地得到保护,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用水标准,其他供水的质量基本满足用水部门的要求。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和污染,初步遏制水环境恶化。 (《四川水力发电》编辑部李燕辉供稿)  相似文献   

15.
松花江、辽河水质评价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松辽流域排污口调查及多年系列监测结果对松花江、辽河水质现状作出了客观评价;从实际出发,对松辽流域水质保护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科学对策。这对保护水资源、迎接水荒的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面地阐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十五”规划的编制背景、技术思路、规划目标和对策措施;依据水质、水量并重,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分别制定了水质、水量保护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的水源涵养、水库保护和供水水源地保护措施,以及水污染防治、水质监测站网建设和流域机构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开展西枝江河流健康评估研究,旨在通过采用科学的、定量的评估方法,对惠州市西枝江健康状况进行"体检",全面系统地、准确地摸清惠州市西枝江健康状况,为制定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高效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该文从物理形态、水文水资源情势、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状况和社会服务功能等五个方面建立了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对西枝江进行了健康评估。西枝江总体健康水平为健康等级,河流整体生态完整性和社会服务功能均为健康等级,但西枝江中上游物理形态和水文水资源情势、西枝江下游水质状况和水生生物状况为亚健康或不健康等级。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西枝江健康问题,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西枝江健康保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市陡河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水质监测系统总体架构,由信息采集及应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概述了水质监测系统业务流程,包括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分析评价及示警、会商支持、水质信息发布及查询、水质资料整编等,提出了陡河水质监测系统设计特点,兼顾水务信息平台建设、结合水利资源数据库建设、统筹系统设计与分步实施等。水质监测系统设计为水库水资源管理及保护提供全面、准确、详实的水质信息服务,对河北省其他流域水质监测系统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潭江流域近5年的监测资料,对不同时段、不同监测点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潭江流域地表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上,潭江流域沿程水质呈现明显的分片性,流域上游水质基本保持稳定,满足地表水Ⅱ类标准要求,中游不能满足相应的水质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在时间上,从1998~2003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但局部河段出现超标,原因主要为禽畜养殖和生活污染物大量排放。在此基础上提出流域水质保护对策。   相似文献   

20.
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论述丹江口水库上游水质现状,并以此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水污染产生的原因,然后从水资源保护的角度探讨分析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的对策及其实施后产生的效益,进一步明确了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其上游水资源,才能保证丹江口水库水源达到国家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对其水质标准的要求,以确保流域内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