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淮南猪经过多组合杂交试验,筛选出导入一定比例的杜洛克猪血缘为最佳组合,经扩繁和建立育种核心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淮南猪新品系,历经5年4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主选性状进展明显,其中公猪平均日增重由选育初期的481.23g提高到四世代的535.51g,每世代平均改进13.57g,母猪分别为465.15g,535.03g和17.47g;在生长速度改进的同时公母猪的体尺变化也较明显,其中公猪体长增加了10.27cm,母猪体长增加了14.57cm;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母猪6月龄的体重与体长、平均日增重、胸围呈强的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体高、臀围呈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辽宁黑猪两次导入杜洛克血缘,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进行辽宁黑猪瘦肉系选育,历时3年完成了0-2世代的选育。选育群种猪活重达90kg的日龄为143天.料重比为2.96;胴体瘦肉率为63.09%,肌内脂肪含量为4.11%,肉质良好;母猪产仔数为12.80头,35日龄断奶窝重为124.61kg,全面达到了预期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3.
滇陆新品系猪 (N1系 ) ,选择D1系 (长白、太湖猪各半血 )公猪和约乌二元杂母猪组成基础群 ,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历时 7年 ,完成了 0~ 5世代六个世代的选育。五世代核心群参配母猪 99头 ,2 4天内受胎 97头 ,情期受胎率 97 97%。初产仔 1 1 0 0± 2 1 1头 ,产活仔 1 0 1 8± 2 2 5头 ,经产 1 2 54± 2 83头。同胞育肥猪达 90kg体重日龄 1 84天 ,料重比 3 2 5,胴体瘦肉率 51 2 5%。与英系大约克杂交 ,杂种优势显著 ,杂优猪 1 51日龄体重 90kg ,料重比 3 2 1 ,日增重 84 2 g ,杂种优势率 3 6 2 5%,胴体瘦肉率 57 45%。产仔数和瘦肉率主选性状遗传性基本稳定 ,体型外貌基本一致。已全面完成合同规定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4.
大汉梅猪母本系选育,完成4个世纪,母猪窝均产仔数,初产10.66头,经产12.7头,35天断乳窝均10.13头,窝均重79.39千克,同胞肥育日增重632克,料重比3.23,胴体瘦肉率56.94%。  相似文献   

5.
选用80~85日龄体重相近的PIC育肥猪60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0头,对照组30头。试验组注射生长抑素(ss)基因工程疫苗,观察猪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0~4周平均净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8周平均净增重31.50kg,比对照组提高24.46%,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全期试验组料重比为3.58,对照组为3.70,试验组较对照组饲料利用率提高3.24%。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以姜曲海瘦肉型品系零世代母猪及亲本为试验材料,用前腔静脉连续采血方法,在初生,15,30,45,60,75日龄时,对其体内5种生殖激素浓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初生时,各生殖激素浓度均处于高浓度水平;0~75日龄阶段血清LH(75日龄除外)、FSH(30日龄除外)和E2(初生时除外)平均水平零世代极显著低于亲本(P<0.01),而P(初生时除外)和T(30,45日龄除外)平均水平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60~75日龄囊状卵泡出现前的阶段,LH、FSH和E2浓度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选择同一胎次长大母猪18头与杜洛克公猪杂交产生18窝仔猪,共分3组,每组6窝,分别于21、28、35日龄断奶。各阶段分别饲喂妊娠母猪料(配种~21天,1.8千克/天;22~84天,2.2千克/天;85~108天,2.8千克/天)、哺乳母猪料(配种后的108天至仔猪断奶,3千克/天)、乳猪颗粒料。结果统计各项指标如表1。不同断奶日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但断奶~60日龄育成率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与28日龄组相比,繁殖周期缩短6.5天,每年可提高0.12胎次;21日龄与35日龄断奶相比,繁殖周期缩短13.2天,每年可提高0.23胎次。可见正确实施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此研究采用2种蛋白质、2种赖氨酸的2×2因子试验设计,研究提高初产母猪泌乳期饲粮中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以此来提高母猪蛋白质和赖氨酸摄入量对哺育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和分娩日期相近的大约克初产母猪2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头,母猪分娩后,每组择优选4头作为试验哺乳母猪,通过调整均带仔10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分别饲喂4种泌乳期饲粮:18%CP(A)、16%CP(B)、18%CP 0.2%Lys(C)、16%CP 0.2%Lys(D)。哺乳母猪自由采食。结果表明,提高初产母猪泌乳期饲粮的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可以增加母猪的蛋白质和赖氨酸摄入量(P<0.01),同时,提高了仔猪断奶成活率、断奶窝重(P<0.05)和平均日增重(P<0.01);母猪泌乳期体重损失减少,断奶至发情间隔缩短(P<0.05)。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长白猪与枫泾猪杂交,产生长×(长×枫)杂交猪,组建品系选育基础群。横交固定,形成育种核心群。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品系主要性能指标:产仔数13.71头,产活仔数12.87头,平均日增重615克,料重比3.18,体重达90千克日龄178.9天,背膘厚17.09毫米,胴体瘦肉率59.65%,肉质优良,无PSE和DFD肉。经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大×中组合,窝产瘦肉量476千克。研究结果表明,选育中的母系具有产仔多、生长快、瘦肉率高、肉质好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方法于1986年9月从大群分娩母猪中,选择血统、体重、产期相近的3头母猪,由每窝选择体重相近的仔猪12头(基本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4头/窝×3窝)。A组初生重1.16±0.17千克,于3日龄每头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一次,注铁量为100毫克/头;B组初生重1.18±0.14千克,于  相似文献   

11.
嘉兴黑猪新品系是以优良地方品种嘉兴黑猪为基本育种素材,导入18.75%外来瘦肉型公猪血缘,采用现代遗传育种学原理,经过10多年的精心培育而成.尤其是经过"九五"期间6年5个世代系统严格选育,其主要经济性状均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初产母猪头胎平均产仔数11.27头,产活仔10.86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达14.36头;纯种猪肥育期(25~75kg)日增重493 g,料重比3.36;75 kg屠宰胴体瘦肉率52.1%,平均背膘厚2.75 cm.以新品系猪为母本,用长白公猪、大约克公猪、皮特兰公猪进行二元杂交,3个杂交组合肥育期(25~90 kg)平均日增重587 g,料重比为3.29;90kg屠宰平均胴体瘦肉率为55.5%,屠宰率72.17%,平均背膘厚为3.04 cm,其生产水平达到了"二洋一土"杜长嘉三元杂种猪的水平.筛选出的最优杂交组合长白猪×新品系,日增重634 g,料重比3.07,胴体瘦肉率55.4%,是一个较理想的高产、优质杂交组合,值得生产上大力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2.
18头长大母猪分3组,研究从泌乳开始(即分娩后)至下一胎妊娠30天内在饲粮中按200μg/kg添加烟酸铬和酵母铬(以铬元素计)对仔猪生长和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哺乳期母猪饲粮添加烟酸铬和酵母铬,其仔猪发病率比对照组下降12.4%和16.9%(P<0.05),仔猪死亡率比对照组下降3.7%和1.8%(P<0.05);断奶个体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74kg和0.52kg,添加烟酸铬和酵母铬的母猪繁殖周期比对照组分别缩短了4.4d和4.1d,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83头和0.66头,初生窝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72kg和1.3kg;发情配种时血清LH的水平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3.6%和11.8%.这表明在母猪饲粮中添加有机铬对繁殖性能有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选择长白初产母猪140头(其中A、B两品系各70头),分别饲喂5种不同营养水平的试验日粮,以分析不同品系、日粮及4个性状(仔猪断奶窝重、母猪采食量、母猪失重、母猪断奶重)对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即损失天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初产母猪两品系在损失天数上差异显著(P<0.05),A优于B;母猪断奶体重与损失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仔猪断奶窝重与损失天数呈弱正相关(P<0.05);而母猪失重、母猪采食量与损失天数相关不显著(P>0.05)。由此可以说明,就初产母猪而言,母猪断奶时体重是影响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78头长大母猪用于全繁殖周期各阶段能量分配饲养方案的研究,充分利用青粗饲料,经产母猪妊娠期给予低能高纤维日粮料),按母猪体重、背膘厚度、妊娠阶段确定每头母猪饲喂量,实行“前低后高”饲养方式,S料组估算母猪妊娠总增重50.2kg,产活仔10.5头,窝重14.24kg,泌乳期供应3种高能量浓度日粮泌乳28d平均日摄入消化能约67MJ,均使母猪泌乳性能比原场生产水平有明显提高;最佳为加猪油处理组,仔猪窝增重57.57kg,育成率96.89%,分析妊娠、泌乳日粮处理对母猪性能和全繁殖周期能量利用影响,讨论母猪体组织在保证繁殖所需能量的动态平衡中起到的重要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每月随机选择750头PIC父母代妊娠猪和150头PIC父母代哺乳母猪,测定1年中不同月份和季节母猪的日采食量。结果显示,(1)妊娠猪全年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2.16~2.59kg(平均为2.39kg),8月份的最低(2.16kg),9月份和11月份的最高(2.59kg)。但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哺乳母猪全年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3.66~4.98kg(平均为4.50kg),8月份的最低(3.66kg),4月份和11月份的最高(约5.0kg)。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存在较大差异。(3)妊娠猪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与平均舍温相关不显著(P>0.05)。哺乳母猪不同月份的日采食量与平均舍温呈显著负相关(r=-0.6622,P<0.05)。  相似文献   

16.
苏钟猪是以太湖猪和外来良种为亲本,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及先进的育种手段,历时10余年精心培育的优质高产瘦肉猪母系品种,2001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该猪全身被毛白色,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4.25~14.35头,乳头数7~8对,达90 kg体重日龄为175~177天,胴体瘦肉率54.32%~54.49%;以苏钟猪为母本的二元(大约克×苏钟)杂优猪,育肥性能好,达90 kg体重日龄为160~163天,日增重702.67~727.23 g,料重比3.11,胴体瘦肉率58.79%~58.90%.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RFLP对南昌白猪(117头)和大约克夏猪(361头)的GH1基因的-119bp~+486bp进行了扩增,并用HhaⅠ酶切,产生4个等位基因:C1(605bp)、C2(498bp+107bp)、C3(449bp+156bp)和C4(449bp+107bp+49bp)。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平均初生重、2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料重比、校正背膘厚、平均背膘厚和瘦肉率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昌白猪中,C2C2基因型猪的2月龄体重比C1C1基因型猪的大,差异显著(P<0.05)。在大约克夏猪中,C3C3基因型猪的初生重最小,与C2C4基因型猪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C2C4基因型猪的6月龄体重最大,与C2C3和C3C3基因型猪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应用PCR-RFLP方法对金华猪Ⅰ系(164头)、金华猪Ⅱ系(41头)和金华猪Ⅲ系(52头)的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的1125~1817bp和1401~2216bp段进行扩增,并用HinfⅠ、HaeⅢ和MspⅠ酶分别酶切,结果表明只有HinfⅠ存在RFLP。分析不同基因型对金华猪死产数和母仔猪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H-FABP基因对经产母猪的死产数影响接近极显著(P=0.015),对头胎母仔猪初生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经产及所有胎次的母仔猪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大约克夏猪繁殖利用率,2001年春在怀化市外贸种猪场对大约克夏13头公猪、33头母猪进行了生殖行为观测。结果发现,大约克夏公猪225日龄、体重110~115kg时达到性成熟,精液中始有正常精子,射精量为200~300mL。大约克夏母猪初情期在(192.90±11.74)日龄,发情持续时间为(4.17±0.64)d,发情周期为(19.70±2.28)d。  相似文献   

20.
于2001年从美国引进杜洛克原种第二代种猪群中随机抽取28日龄48头杜洛克母猪,并保育至70日龄,体重达33kg,在生长到肥育阶段饲喂含DE 13.39 MJ/kg,CP 18%~16%的饲粮.分别在100kg、120 kg、150 kg体重级别从48头母猪中随机选择12头(4×3,每个体重级别4头)进行屠宰,检测体重和日龄对胴体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重从100kg增至150 kg时,瘦肉率从66.8%显著降至62.4%,即使在150kg体重,瘦肉率也完全符合市场需求.然而,板油和花油的增加值得注意.此外,肌内脂肪,体重120kg、150kg(3.32%、3.69%)高于100 kg(2.86%).这个结果提示,随着体重增大肌内脂肪提高而改善肉质,但嫩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