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LC与EST联合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刚  李华  杨晓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22-102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例病人术前常规行B超或CT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后,3例先行LC治疗,1个月后行ERCP检查,再行EST治疗。5例先行B超、ERCP检查及EST治疗,1周后行LC.结果:全组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LC、和EST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切实可行,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EST和ENBD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鼻胆导管引流术(Endoscopic nosalbiliary drainage,ENBD)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内镜治疗组37例及对照组40例.内镜治疗组入院后24h内行急诊床旁EST和ENBD,对照组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入院后及入院后48h查血清淀粉酶,并观察入院后腹痛缓解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住院天数.结果:内镜组入院后48h血清淀粉酶为982±24μmol/L,低于对照组1576±31μmol/L(P<0.05);内镜治疗患者腹痛缓解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EST和ENB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行EST和ENBD时机应在发病72h内,重症胰腺炎均主张行EST和ENBD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腹腔镜术后出现胆汁漏的疗效。方法确认腹腔镜胆系手术后并发胆汁漏患者22例,分别应用ENBD和开腹探查手术,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ENBD治疗组在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上均明显减少,83%病例于术后3d体温下降至正常,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可通过微创方式引流胆汁,减少进一步腹腔感染,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是治疗腹腔镜术后胆汁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艳龙  李明 《当代医学》2021,27(7):128-130
目的 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行LC术后胆漏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33).对照组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ENBD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王恺 《医学研究杂志》2010,39(5):108-10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ST,然后行LC。结果2例因EST取石失败而改开腹手术,其余60例获得成功,无肠穿孔、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8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4例出现肠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LC)术共 61 2例 ,术后发现胆管结石残留 6例 ,均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术治疗痊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6例患者 ,男性 2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9-62岁 ,平均 42岁。肝外胆管残余结石 5例 ,肝内胆管残留结石 1例。1 .2 治疗方法对患者先行逆行性胆胰管造影 (ERCP) ,显示结石部位、大小及数量 ,后行EST术 ,以网篮取石为主 ,配合机械碎石 ,取石术后常规放置鼻胆管引流 ,并使用利胆中药。1 .3 结果6例病人 5例 1次取石成功 ,1例经 2次取石取净。2…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超声应用价值探讨王文1米成嵘1范志明2邵学清2叶秀芳1赵国忠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总结我院自1993年以来经LC切除胆囊520例,回顾术前B超检查结果,探讨B超在LC术前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  相似文献   

9.
朱耀虹  代国华  朱耀明  韩振华  简红 《重庆医学》2007,36(14):1422-1423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 6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肝外胆管损伤12例,分别行胆总管端端吻合、胆总管修补,T管支撑引流术;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术;胆囊管结扎、腹腔引流术.结论 忽视术前准备、过分自信是胆管损伤常见的原因,强调手术应规范操作,适时中转.  相似文献   

10.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的疗效.方法对8例经ENBD治疗的LC术后胆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8例LC术后胆漏患者经ENBD后全部痊愈出院,胆漏愈合时间为6~12 d,平均8.5 d.结论 ENBD是治疗术后胆漏的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联合术中十二指肠纤维镜括约肌切开术(intra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IOEST)治疗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LC联合IOEST治疗18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疾病临床效果.结果 LC联合IOEST治疗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疾病手术成功率为94.44%(17/18),取净结石率88.89%(16/18).因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无法插入乳切刀致失败1例,术中转剖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并发症:术后因胆总管残石再次行EST取石2例(11.12%)、轻度急性胰腺炎1例(5.56%)、漏诊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5.56%)、胃潴留1例(5.56%).手术时间110~200(141.66±26.40)min;术后住院时间1~9(2.66±1.14)d.结论 LC联合IOEST可安全、有效治疗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总管炎、胆总管结石疾病,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胆管引流术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意义及其引流时间.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4年该院2 856例成功行ERCP患者,其中ERCP术后未安置鼻胆管引流954例为对照组,ERCP术后安置鼻胆管引流1 902例分为常规安置鼻胆管1 663例(常规组)和胰腺炎或胆管炎安置鼻胆管239例(炎症组).结果 常规组与对照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8%(319例)、48.00%(458例),胰腺炎的发生率为2.76%(46例)、8.38%(80例),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02%(17例)、4.61%(4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炎症组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的引流时间分别为3、5d.结论 经内经鼻胆管引流术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同时推荐ERCP术后安置鼻胆管3~5 d.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2例拟行LC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引流组(n=158)术后未行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引流组(n=154)术后行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观察两组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非引流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引流组患者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严格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一般行LC治疗患者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EST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附73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患者常规行内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即行EST+网篮取石。根据EST术后并发症治愈的情况再行LC。结果全部病例EST均获成功,结石全部取出,术后出现胰腺炎1例,胆管炎2例,治疗1周痊愈后行LC术。结论EST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该微创治疗方法扩大了LC的指征,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的诊断价值,为LC提供全面选择依据,减少避免了LC的困难及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LC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结果,综合五个方面情况将LC分为适合组,不适合组,相对适合组。结果834例行LC者,其中适合组650例LC均成功。相对适合组中163例中1例因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而中转开腹,不适合组21例8例中转开腹,3例为胆囊明显水肿且与周围组织粘连,5例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而中转开腹。结论 LC成功与否,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是关键,术前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胆囊大小、囊壁情况.且可明确肝内外胆管有无结石或梗阻,能预先估计LC术中难易程度,为手术方式和病例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急诊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36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内镜组20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e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照组16例,行保守或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内镜组治疗成功率95.00%,术后清醒、腹痛缓解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急诊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迅速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有效缩短病程,该法微创、安全,麻醉后复苏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om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在老龄胆囊切除术后多发肝外胆管结石中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10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龄胆囊切除术后多发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和ERC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CBDE治疗组结石最大直径[(13.78±2.52) mm vs (9.38±2.82) mm]及胆总管直径[(14.96±2.50) mm vs (10.86±2.75) mm]均明显大于ERCP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LCBDE治疗组中术后发生A级胆漏1例,2个月后行胆道镜检查结石残留2例,行胆道镜下取石治疗;ERCP治疗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3例,B级胰腺炎1例;LCBDE治疗组手术时间[(123.74±26.14) min vs (24.86±5.55)] min、术后肛门通气时间[(62.60±15.71) h vs (24.72±6.46) h]、术后住院时间[(9.40±1.44) d vs (3.55±1.84]) d均明显长于ERCP治疗组;两组术前生化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LCBDE治疗组术后第1天WBC[(12.29±2.64)×109/L vs (10.11±2.91)×109/L]、术后第1天CRP[(51.96±14.70) mg/L vs (36.17±14.04)] mg/L、术后第3天CRP[(23.30±8.20) mg/L vs (15.10±5.85) mg/L]均明显高于ERCP治疗组, 两组TBIL、DBIL、AL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于老龄胆囊切除术后多发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采用LCBDE与ERCP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ERCP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良快,对小直径胆管结石是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术治疗成功率、治愈率,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内镜下治疗急性化脓性...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超声在4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4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Sharplan腹腔镜超声设备对病人肝、胆囊、胆管、胰腺进行腹腔镜超声检查。结果 胆道畸形率3.5%,术前诊断改变率4.4%,术前末预期疾病发现率2.4%,胆道损伤率及残留结石率为零。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腹腔镜超声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