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采矿方法选择的系统性难题,引用灰色和层次性系统分析理论,从安全性能、环境保护和技术指标3方面考虑,建立采矿方法优选的灰色层次性综合评判模型模式。通过层次性方法确定其权重、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间的关联度,结合评判模式得出采矿方法的优劣顺序。并以黄金洞金矿采矿方法优选为例,经优选分析,黄金洞金矿采用了无底柱上向干式充填采矿法。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作业人员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证实灰色层次理论采矿方法优选模式的评价结果可靠,优选模式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分析和灰色理论的海底采矿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底开采复杂技术条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安全、效率因素,建立了海底开采采矿方法优选的灰色多层次决策关联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中相关因素的权重,通过计算各海底开采采矿方法的最终关联度来综合评价其优劣,并以三山岛金矿海底开采为例,进行了综合评判检验,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选择出的采矿方法能最大程度实现了安全、高效、低耗采矿的目的,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择采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应用于采矿方法的选择,提出了采矿方法优劣评判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这种方法能够把相互间互补的、不可比的技术经济指标变成可比的、可量化的。特别是对于多评价指标的方案决策,提供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目标灰色决策在采矿方法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采矿方法优劣评判的灰色决策法。对多评价指标的方案决策,提供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贺坤  李欢  刘剑  聂都超 《采矿技术》2021,21(4):10-13,17
以采矿方法决策为目的,针对10个选择采矿方法的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值综合评判法确定其影响比重,利用模糊数学法对采矿方法进行优化,并以某金矿为研究背景,提出了2种采矿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模糊决策法优选的采矿方法与会议专家讨论结果一致,得出了数量级的评判因素,从而验证了多目标模糊决策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地下采矿方法选择是一个多目标多属性的决策问题,采用灰色方案决策方法对蒙阴戴蒙金刚石矿采矿方法选择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合理地确定出各方案的相对优势比,决策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粗糙模糊集理论的采矿方法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值确定的主观性是制约模糊数学选择采矿方法的关键因素,而粗糙集理论以数据驱动来进行分类,数学上十分严密,更具客观性.提出用粗糙模糊集理论选择采矿方法,利用粗糙集理论确定影响采矿方法优劣的各属性权值、模糊集理论对各采矿方法进行综合评判.通过实例,证明了粗糙模糊集理论在优化选择采矿方法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以某硅石矿体为开采对象,对其采矿方法进行选择,通过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指标,采用模糊数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算,确定了最佳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变权法的采矿方法模糊综合评判选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矿方法选择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的复杂决策问题.目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选择采矿方法使用的均是常权法.提出使用变权法进行采矿方法选择.在确定基础权向量时,则使用了层次分析法.最后举例说明了变权法在实际工程采矿方法优选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深部资源开采所面临的"三高一扰动"复杂环境,以及采矿方法选择中的多方面影响因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综合考虑生产能力、损失率、贫化率、采矿成本等12个评价指标因素,建立某矿深部开采采矿方法优选的灰色多层次决策关联模型,计算确定各初选采矿方法的最终关联度,从而最终确定单阶段空场嗣后胶结充填法为最优采矿方法,为矿山开采选用适宜的采矿方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腾  鄂玉强 《现代矿业》2022,(2):96-100
针对某矿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初选了4种采矿方法,从技术、经济和安全3个方面选取影响采矿方法的10个评价指标,运用AHP-FUZZY法对4个初选方案的优越度进行综合评判.最终确定最优的采矿方法为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并针对该采矿方法的矿块结构参数、工程布置、回采工艺的确定开展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采矿方法对倾斜中厚矿...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经验类比法"确定采矿方法过分依赖采矿人员的经验,无法定量分析等问题,以四方金矿为工程背景,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建立AHP-TOPSIS采矿方法优选模型,对初选的4种采矿方法进行综合评判,4种采矿方法与理想解的贴进度分别为0.266,0.479,0.421,0.533,确定第4种采矿方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最优。评判结果与矿山目前采用的采矿方法一致,表明AHP-TOPSIS采矿方法优选模型能有效地用于工程实践,同时也表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高价值矿种也是合适的,拓展了此采矿方法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王青元  朱万成  刘凯  侯晨 《金属矿山》2015,44(12):24-28
新城金矿Ⅴ#矿体-580 m中段顶柱矿石品位高,但地质条件复杂,回采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确定适合新城金矿顶底柱回采的最优采矿方法,引入突变理论对采矿方法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利用突变数学和模糊数学结合引出的突变级数法建立采矿方法综合优越度评判模型。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边坡稳定性评判法综合考虑了采矿方法选择的不同影响因素(安全、生产能力、经济技术),根据归一公式作量化递归运算,得到3种采矿方法的突变级数分别为0.972、0.969、0.956,从而确定了方法I最优。井下工业性试验结果显示,该采矿方法是合理的,表明将突变级数法应用到采矿方法的优选当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钢集团山东矿业有限公司苍山铁矿的矿床赋存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周边环境要求,采用经验类比法进行采矿方法的初步选择,并对各采矿方法作经济技术分析,进而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进行各采矿方法影响因素的模糊评判,将影响因素进行隶属度和权重值的量化分析,确定了该矿经济合理的采矿方法,为其他类似矿山采矿方法的量化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庆林 《中国矿业》2002,11(3):61-64
灰色聚类,即区分聚类元素在聚类指标下的所属类别.铀矿井通风系统合理性的综合评判是一个外延确定而内涵不确定的问题,它属于灰色系统的范畴.本文提出了应用灰色聚类评判铀矿井通风系统合理性的一种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对抚州铀矿某矿井调整前后的通风系统合理性进行了评判.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采矿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灰色方案决策理论对采矿方法进行选择,能够避免采矿方法选择的主观性。针对铜坑矿92号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初选确定了深孔房柱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垂直连续采矿法3种方案,利用模糊灰色理论,选择了11个技术指标综合比对3种采矿方法,确定了在该矿选用垂直深孔连续采矿法开采。  相似文献   

17.
结合青海某矿的工程实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权重,多目标决策密切值法对采矿方法进行优选,最终确定了最优采矿方法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该综合评判方法有效减少了主观性,使得优选出的采矿方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采矿方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根据矿山生产实际经验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取损失率、贫化率、生产能力、采切比、采矿工效、采矿成本、安全性、通风条件、工艺复杂性、适应性、炸药单耗、施工难易性、机械化程度、劳动强度等14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以属性区间识别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采矿方法综合评价的属性区间识别模型,采用均化系数将属性测度区间转化为综合属性测度;然后采用乘法合成法将主客观权有机结合得到了理想的组合权重;最后分别根据置信度准则、灰色接近度和评分准则进行采矿方法等级识别和比较排序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矿采矿方法选择中,应用案例计算的各采矿方案的采矿方法综合优越度分别为1.766 3、2.125 9、2.506 1、1.662 8、1.503 0,确定多层条带开采嗣后充填法为最优的开采方案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简单方便、合理有效,为采矿方法优选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某金矿采矿方法选择为背景,首先将灰色关联分析用于采矿方法方案的初选,定量地表示各采矿方法对开采技术条件的适应性。根据层次分析技术,建立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分析模型,对各因素的指标重要性程度进行分析与计算。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适合某金矿的几种采矿方法方案,最终再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几种方案进行优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的采矿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必勇  龚正国 《现代矿业》2009,25(10):34-37
将三角模糊数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应用到采矿方法选择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建立采矿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客观地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有力的克服了传统选择法的局限性,可以充分考虑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众多复杂因素,从而确定最优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