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岩 《首都医药》2003,10(10):37-39
抗病毒免疫基础 人类机体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病原体的威胁,包括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等.抵御微生物或其他异物入侵机体的首要屏障是人体的皮肤和粘膜,但更重要的是体内免疫系统对突破体表防御机制、侵入机体的微生物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抗菌素或称抗微生物素(Artimicrobial agerts)是微生物生物合成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浓度下(通常均较低)对某些微生物如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和病毒,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且在体内亦能消灭,或帮助机体消灭侵入的微生物。但需毒性很低,对机体无害,始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人类疾病,除单基因遗传病外,许多常见疾病,如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发生,都是环境因子如化学物质、病毒或其安微生物、营养以及体内的各种因素,包括精神因素、激素、代谢或中间产物等内外因素作用于人体基因的最终结果.至于传染病,是由外源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及其它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而这些病原体是通过它们的遗传物质及其表达产物作用于人体而致病.同时,这些病原体的遗传物质还可在人体内不断复制.所以,人的疾病的发生都是人细胞本身的基因改变或由外源病原体的基因及产物对人体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村医药》2009,16(10):24-24
发热,也称发烧,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之一。体温适度升高能促进人体机能旺盛,加速机体的生物代谢或解毒、排毒过程,同时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也得到充分发挥,体内抗体水平增高、白细胞吞噬消除病原体的能力得到加强等,有利于人体对侵入体内的病原体的清除和促进机体的康复。但是,过度的发热会使人体机能发生障碍,导致惊厥、昏迷等严重反应,发热过久还可造成人体消耗增加、营养供给不足而引发其他病症。因此,发热时要适当应用退热药。  相似文献   

5.
叶凤珍  潘珊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97-1898
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血循环,并在其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或中毒症状.肿瘤患者在应用大剂量化疗后,造成白细胞和机体免疫功能急剧下降,使机体易发生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严重者可导致全身感染、败血症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6.
崔永虹  巩路 《天津医药》2008,36(7):562-564
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是宿主防御过程中不同而又相互补充的2个方面。机体接触致病微生物后,宿主必须对病原微生物及时识别并作出快速(天然免疫)而持续(继发免疫)的反应。天然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1道防线,细菌感染通过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与模式识别受体(PRRs)的相互作用来激活天然免疫[1]。  相似文献   

7.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在医院外发生的或在人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其年纪大,体内代谢紊乱及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容易并发各种感染。  相似文献   

8.
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有普遍性的重要防御机制,是机体中最早对外来微生物产生应答的机制。常见的微生物结构成分如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LPS、肽聚糖、脂磷壁酸(LTA)、脂蛋白、脂肽及细菌DNA等都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现在把这些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微生物结构成分统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天然免疫系统的细胞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某些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PAMPs,  相似文献   

9.
正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是因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恢复,产生了针对体内潜伏病原体或已治疗过的病原体抗原成分的过度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加重的综合征。结核患者终止妊娠后反应免疫恢复性疾病较为罕见,2012年5月5日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住1例结核患者终止妊娠后反生免疫恢复性疾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到目前为止,由于病原体没有分离出来,尚不能通过实验感染来研究发病机制。在发病早期体内病原体存在时,难以得到形态学材料可助分析,尸检都是属于重症中后期病例,形态学的改变不能反映机体功能状态,不能代表普遍规律。因此出血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提高药物的选择性作用是当前药物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可以分为对病原体和宿主的选择性作用和对体内各种功能的选择性作用。对于治疗由病原体所致的各种疾病的药物,希望它对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和癌细胞等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而对宿主则没有或只有很微弱的毒副作用。对于调节或恢复体内各种机能的药物,则希望它只对  相似文献   

12.
胥静  丁力  张俊平 《药学实践杂志》2014,32(5):324-328,400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的一类重要蛋白分子,也是连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桥梁。TLRs是一类单次跨膜非催化性的蛋白,可以识别来源于微生物上具有保守结构的分子。当微生物突破机体的物理屏障,如皮肤、黏膜等时,TLRs可以通过识别这些微生物来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除此之外,机体还具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分子识别模式受体,包括C型凝集素样受体、NOD样受体、视黄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这些受体都参与了机体免疫调节,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使之形成一张极为复杂而精密的网络体系。该综述主要阐明TLRs在机体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分子识别受体在对病原体识别过程中的交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孩十病九烧。很多家长知道孩子低烧时,先给他物理降温,但可能不知道的是,错误的物理降温可能要命。发热既是一种疾病症状,又是机体抗感染的保护性反应。当机体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或体内某些物质释放增加,产生发热效应时,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血液循环加快、骨骼肌收  相似文献   

14.
<正>临床上,严重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后,常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现象~([1])。感染性休克主要是由于致病微生物或其他毒素等物质侵入体内所造成的脓毒病综合征,并伴有休克症状的疾病~([2])。感染性病灶中的毒素、微生物、胞壁产物等多种有毒物质入侵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激活机体内的各个细胞或体液系统,使之产生内源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并作用于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导致患者出现代谢障碍、组织缺血缺氧等状况,严重者甚至  相似文献   

15.
一、传染与抗传染性免疫的概念传染(又称感染)即是传染因子(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对机体的侵袭过程;而抗传染性免疫则是机体对传染因子侵袭的一系列防卫过程。病原体与机体斗争的结果,决定着传染与免疫的发生、发展。当病原体的侵袭力大于机体防御力量时,病原体侵入后即迅速大量繁殖,在毒素和酶等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使组织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关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抗感染药物的临床疗效在过去的20年里,却是不断下降,同时耐药性、二重感染、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不良后果日益严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确保抗菌药物安全、有效,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已势在必行。1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1病原体、机体、抗菌药物三者关系分析不明,盲目给药。抗菌药物是化学治疗药的一类,应用时必须注意机体、药物和病原体三者的关系。病原体可使机体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又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药物可通过杀灭或抑制病原体发挥治…  相似文献   

17.
抗菌素是由某些微生物(或人工)合成的,或半合成的化学物质。由于抗菌素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而不影响或较小影响机体组织,因而临床上常用以防治备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外科应用抗菌素的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治疗外科感染,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小并发症,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治愈率。抗菌素在机体内的抗菌作用是由抗菌素机体与微生物之间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其中主要决定于机体的状态。因此抗菌素不能代替外科治疗中的基本原则,如严格的无菌操作、彻底地清创、脓肿切开引流、患肢的休息与全身抵抗力的增强等。只有在正确执行这些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合理应用抗菌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拉曼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拉曼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基本理论以及在医学上的应用。拉曼光谱已经应用于各种医学组织的体内和体外检测,诸如:癌症的早期诊断、医学生物材料与药材的无损分析、皮肤各层组织的分子浓度分布和药物分子对其渗透作用的体内无损检测、病原体微生物的快速鉴定等。  相似文献   

19.
李益星  陆二梅  杨勇  陈真 《药学研究》2016,35(5):290-294
脓毒症是病人对严重感染的反应,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理想状态下,病原体第一次进入体内,炎症系统就会清除该病原体,使宿主恢复稳态。但脓毒症患者机体的调节机制失常,中性粒细胞、单核/单核巨噬细胞等的持续激活,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延迟、细胞/组织等坏死的增加,影响了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都会影响脓毒症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或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体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消毒灭菌一直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