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LR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LRH患者52例,随机分成2组,行BIS监测,对照组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患者血压、血氧、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T1、T2、T3时两组心率、平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机体应激反应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辅用镇痛药物的不同,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舒芬太尼(S)组、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分别于诱导前(T,基础值)、插管前即刻(T0)、插管后1?min(T1)、3?min(T2)、5?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并在各时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浓度。结果:T0时三组的MAP、HR和T时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R组下降幅度高于F、S组。F组:T1时的MAP、HR明显高于T时,亦高于相同时点的R、S组(P<0.01),于T2、T3时刻恢复至基础水平。R组:T1时的MAP、HR与T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T1 到T3 MAP、HR呈持续下降趋势,至T2、T3时已明显低于T时,有2例HR达55次/分。S组MAP、HR在T、T1、T2、T3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和E浓度除F组在T1、T2时高于基础值(P<0.05或P<0.01),其余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同时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全麻诱导对心率变异性(HRV)、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麻患者60例,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每组中根据麻醉诱导时给药剂量的不同又分为3个亚组,每组10例。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剂量分别是R1(F1)1μg/kg、R2(F2)1.5μg/kg、R3(F3)2.0μg/kg;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电图(ECG)、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双频谱指数(BIS)。记录麻醉前(T0),诱导时(T1),插管即刻(T2)及气管插管后1min(T3),5min(T4),10min(T5)各时间点、HR、HRV、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结果①F1、2、3组心率与麻醉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R1、2、3组于麻醉前比较心律变化平稳(P>0.05)。②心率变异性R 3个剂量组T2、T3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于各时段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6组病人BIS值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2、T3、T5时间点F1、2、3组与同剂量瑞芬太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平稳,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状态指数的影响并寻找其在全麻诱导中的合理剂量.方法:44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丙泊酚初始靶浓度设为1.5 mg/L,每4min增加0.5 mg/L,待MOAA/S为1分时1组输注生理盐水,2、3、4组泵注瑞芬太尼,泵入剂量分别为0.1 μ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老年全麻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全麻手术老年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并进行瑞芬太尼的静脉注射,其中A组输注剂量为1.0μg/kg,B组为2.0μg/kg,C组为3.0μg/kg。比较三组患者T0~T3时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T0、T2和T3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MAP在T0、T1、T2和T3时,明显高于A组同时间点(P<0.05)。C组在T1、T2和T3时的MAP均明显高于A组同时间点(P<0.05),在T1、T2时的RR明显高于A组同时间点(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T2  相似文献   

7.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时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的影响,及用于气管插管的最佳剂量。方法36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R2组(瑞芬太尼2ng/ml,n=12),R4组(瑞芬太尼4ng/ml,n=12),R6组(瑞芬太尼6ng/ml,n=12)全麻诱导时给予靶控异丙酚血浆浓度3.5μg/ml,5min后依分组情况给予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3min后行气管插管,并记录每分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变异性功率谱(HF、LF、HF/LF),并将病人人室后(T0),给瑞芬太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最大值(T3),切皮前(T4)以及切皮后5min内的最大值(L)纳入统计分析。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后三组BP、HF、LF均显著降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后,R6组HF显著高于R2组,R6组BP低于R2组,R4组、R6组HR较R2组显著降低,插管后、切皮后R2组BP、HR、LF均显著升高。R4组、R6组与插管前相比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较高靶浓度瑞芬太尼对迷走神经有兴奋作用。在靶控输注异丙酚浓度3.5μg/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ng/ml可以制止插管心交感张力的增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应激刺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麻醉趋势指数(N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拟于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3组,均利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靶控输注麻醉,其中对照组28例常规操作,NI组与BIS组各30例均根据相应说明书进行操作,对比3组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效果。结果:3组患者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组与BIS组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组与BIS组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时,利用NI与BIS进行监测可减少麻醉用药剂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麻诱导插管前预先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对抑制插管反应的作用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拟全麻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组(R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并记录患者各时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振数(BIS)值,测量麻醉诱导前和插管后1 min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比较气管插管前预先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对插管反应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组患者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的心率和BIS减低,气管插管后1 min血浆儿茶酚胺浓度降低(P<0.05).结论 在插管前2 min以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5 μg/(kg·h)]能较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的反馈控制变量复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的应用。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拟需全身麻醉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闭环靶控输注组(闭环组)和靶控输注组(靶控组),每组30例。两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3.0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4.0ng/ml。术中闭环组丙泊酚浓度根据BIS反馈值50调节。记录两组在麻醉前,插管后3min,切皮,术中探查,切除肿瘤时,缝皮等时间点的MAP,HR,BIS变化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两组在插管后3min,切皮,术中探查,切除肿瘤, 缝皮等时间点的MAP和HR 下降明显(P<0.05),靶控组MAP和HR变化幅度大于闭环组(P<0.05),靶控组BIS值波动范围也大于闭环组 (P<0.05),闭环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靶控组(P<0.01)。结论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以BIS为反馈值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具有麻醉深度易维持,安全有效,节约费用的优点。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反馈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膀胱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位择期行膀胱镜检查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分为2组(L和H组),2组均无术前用药。常规监护后进行效应室靶控输注瑞芬太尼,L组浓度为2μg/L,H组浓度为4μg/L,待到达靶浓度后开始手术操作。术中患者主诉疼痛或出现体动时以1μg/L为单位提高瑞芬太尼靶浓度,最高不超过6μg/L。若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则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在麻醉中观察并记录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合并症发生率(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咳嗽和躁动)以及瑞芬太尼用药总量、追加次数、最高靶浓度,并在2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VAS评分均可达2~4分,L和H组平均BIS值分别为89±10和86±13(P>0.05)。2组患者靶控至预定浓度后血压有明显下降,进镜时收缩压、心率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与H组辅助呼吸发生率为2/15和8/15(P=0.02)。L和H组术中轻微体动的发生率分别为5/15和1/15(P=0.08)。瑞芬太尼总用药量分别为(125.5±77.7)μg和(242.5±72.6)μg。结论本实验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于膀胱镜检能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靶浓度为2~4μg/L时可提供适合的镇痛强度,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再造的护理体会。方法应用乳房假体对5例Ⅰ-Ⅱb期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即时乳房再造。结果本组术后随诊4个月-2年,无排斥反应,美容效果好,无局部疼痛及不适。乳头血运良好,无挛缩。结论本手术方法简单,损伤小,不影响术后放疗及化疗.与二期乳房再造相比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患侧上肢输液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乳腺癌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患者81例,研究组42例采取患侧上肢输液,对照组39例接受健侧上肢输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药物外渗、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于全麻拔管时对血流动力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患者40例,20-50岁,ASAⅠ-Ⅱ,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20)及对照组(C组,n=20)。两组均于手术结束时停瑞芬太尼(3.0-5.0ng/mlTCI)。R组将瑞芬太尼改以1.0ng/ml继续泵入直至拔管时止。监测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拔管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值(HR),心率变异性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结果与手术结束时相比:C组拔管时HR明显增快,SBP、DBP明显升高(P<0.01)。两组拔管时LF、HF,LF/HF均高于手术结束时(P<0.01)。拔管后5min两组LF、HF均高于手术结束时(LF:P<0.01,HF:P<0.05),C组LF/HF高于手术结束时(P<0.01)。R组拔管时及拔管后各对应时点HR慢于C组(P<0.01),SBP低于C组(P<0.01),DBP低于C组(P<0.05)。R组拔管时LF低于C组(P<0.01),LF/HF低于C组,拔管后5minLF、LF/HF低于C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0ng/ml用于全麻拔管时,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血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周木香  李祥奎 《四川医学》2011,32(8):1183-1185
目的观察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在乳腺手术应用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苏醒效果。方法 60例全麻下乳腺包块切除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I-VA组(F组)和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IVA组(RF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给予利多卡因1 mg/kg、顺时阿曲库铵0.1mg/kg、咪唑安定0.04mg/kg、丙泊酚1~1.5mg/kg,F组给予芬太尼3~4μg/kg,RF组给予雷米芬太尼1μg/kg。意识消失后置入4#喉罩(LMA)。麻醉维持均以雷米芬太尼0.1~0.25μg/(kg.min)、丙泊酚5~8mg/(kg.h)微量泵持续输注。两组患者均在缝皮结束前2min停麻醉药。记录诱导、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术后24h疼痛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与T0比较,两组T1和T3时BP和HR下降,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R组长于RF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h内VAS评分R组低于RF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各有1例。结论以芬太尼诱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持的TIVA平稳、苏醒快、舒适,适用于乳腺包块手术。  相似文献   

16.
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52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随机均分为S、P 2组。自诱导至术毕2组始终以5 ng/mL效应室TCI输注瑞芬太尼,S组在以丙泊酚、琥珀胆碱完成插管后改吸七氟烷,P组以TCI输注丙泊酚。术中维持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在15-25。观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糖变化,记录苏醒及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OAAS)、术后认知功能评分(MMSE)以及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AAI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术毕前及拔管后10min两组血糖均有所升高,与基础值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苏醒时间P组明显长于S组(11.2 vs 7.0min)(P〈0.05),苏醒后无论是OAAS评分还是MMSE评分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术后认知功能均较术前有短暂下降,但术后2 h已基本恢复。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24 h内VAS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副反应相似,七氟烷比丙泊酚可控性更佳,术后苏醒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对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剂量及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丙泊酚初始靶控输注剂量设为1.5 mg/L,每4 min增加0.5 mg/L,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1分时,Ⅰ组输注生理盐水,为对照组;Ⅱ、Ⅲ、Ⅳ组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1、0.2和0.4μg·kg-1·min-1;在MOAA/S为0分时给予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瑞芬太尼输注时间及插管时丙泊酚的总量。同时观察诱导期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均高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P0.01),Ⅱ组用量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和P0.05),Ⅲ组和Ⅳ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瑞芬太尼输注时间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和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Ⅳ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可以缩短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的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持续静脉输注即可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乳腺癌患者的术后需要及阅读疗法的疗效,分析了乳腺癌患者术后阅读治疗的必要性,以湖南省肿瘤医院为例,从组建阅读治疗团队、订制阅读处方、宣传与推广阅读疗法,设计阅读治疗环节与形式,调查患者阅读倾向等几方面,论述了专科肿瘤医院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开展阅读疗法的措施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全麻中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40例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观察入室(T0)、诱导后(T1)、置入喉罩(T2)、切皮(T3)、术毕(T4)、拔出喉罩后5 min(T5)的LF/HF、HRVI、HR、Sp02,清醒及留观时间、手法辅助通气、拔出喉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入室比较,R组的LF/HF、HRVI、HR在T1~T4显著降低,F组的在T2、T3显著升高,在T1、T4、T5降低(P<0.05),Sp02在T1~T5降低(P<0.05);两组比较,在T1~T4R组HRVI、LF/HF、HR均低于F组(P<0.05),Sp02均高于于F组(P<0.05);患者清醒时间和留观时间R组短于F组(P<0.05);R组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中,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抑制自主神经功能、提高术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妇科手术中,不同剂量的芬太尼超前镇痛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恒速输注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每组在完成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切皮前再静脉注射:A组生理盐水4 ml,B组芬太尼2μg/kg,C组芬太尼6μg/kg。各组麻醉维持:丙泊酚3~5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手术时间,术后躁动的评分,术后2、4、8、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C组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较A、B组更趋稳定,术后躁动的评分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术后2、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C组较A、B组更低(P﹤0.05),但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的芬太尼超前镇痛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恒速输注麻醉能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