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丁甘仁温病透法六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透法以辛散轻灵取胜.新感表透,阻邪内传;伏气透表,促邪外达,实启门驱贼之计.投之及时、恰当,能有效截断传变,祛邪挽危.继叶天士首创,其后不乏发挥,运用广泛、活泼者可推丁甘仁等.今采撷丁氏医案中精华,归纳透法六种.1 解透法即解肌透邪.无论风温、湿温、伏暑、暑温,凡未得汗,或汗泄不畅、有汗不解,未臻气分,亦或卫气同病均依此化栽.基本方:葛根、清水豆卷(或豆鼓)、银花、连翘、蝉蜕、桑叶、薄荷、荷叶、芦根.解肌原为外感初起有汗而设,属辛凉解表.古来温病忌汗,恐病已伤阴,误药复伤阴.丁氏不泥古拘执,考据“温病有汗而再汗之例”,选诸品非图发汗,旨在透邪,使邪速去,营卫和调.临证尤善变通,譬如暑温虽迫于营分,仍疏之配伍石膏透营转气,或加玄参、天花粉、石斛清热生津;或加玄明粉、枳实、瓜萎通下存阴.湿温氤氲者,或加黄芩、黄连苦化湿热;或加通草、六一散、泽泻淡渗利湿;鹜溏洞泄归咎早进寒凉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兼顾中土;习用鸡苏散、甘露消毒丹入煎,表里双解,刻刻不忘给邪以出路.类此颇多,略不枚举.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不断分析总结,运用"太阳透刺法"为主治疗头面部杂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方面验案略举一二,与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3.
透刺法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针透两穴(或两穴以上)的一种针刺法,称透刺法,是刺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为针灸医师所习用。笔者浅析之,管窥之见,敬请斧正。1 溯本来源 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刺法,如“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大寒气之浅者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刺于分肉之间,以治肌痹”等隐见透刺法之义。宋·马丹阳《杂病歌》中提及担法(即透刺法)。金·窦汉卿著《针经指南》提及透刺法,惜佚于兵燹。元·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歌》更注重透刺法应用,“偏正头风难医……沿皮向后透率谷”。明·杨继洲《针灸  相似文献   

4.
单兆伟 《中医杂志》2003,44(1):17-17,73
透法,轻清宣泄,引邪外出,用药醇正,不伤正气,是孟河医学学术思想特色之一。孟河学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在治疗温热病中尤善用透法,每起沉疴。吾随师多年,目睹其验,受益颇深。现将笔者治疗脾胃病中常用的几种透法介绍如下。 1 宣透宣透,适用于气机郁滞,胃失和降,痰湿阻遏胸膈之证。临床可见胸膈满闷,或胸骨后隐痛不适,食咽受  相似文献   

5.
论清透法在温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乐平  张燕青 《中国中医急症》2001,10(3):147-147,162
当今,临床上发热性疾患越来越多,包括各类感染、传染及一些原因不明之发热,由此引起机体由功能失调到器官损害乃至衰竭。如何运用中医中药辨治而使邪挫热清,病情减轻或治愈,疗程缩短,疗效提高,这一直是中医界治疗热病中思考探索的内容,除传统的卫气营血阶段疗法及后来医家倡导之截断疗法被广泛应用外,笔者认为清透法因其所针对温热病病机及贯穿存在于温病的全过程和诸法中,尤当引起重视。就此,略作探讨。1 清透法之概念清即清热之意,为中医八法之一;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历代医家治疗温病都很注意热邪之清与透,如叶…  相似文献   

6.
"透"法是治疗湿病气机阻滞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透表达里、升上畅下的作用,贯穿于湿热病治疗的始终。笔者以薛生白《湿热病篇》为例,谈谈"透"法在湿热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13-715
文章探讨了透法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放射性肺损伤从外因上属温病火热伏邪,治当用透法,方用桑杏清营汤,提出其清透、转透、宣透、养透等透法可能在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起到扭转病机、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等关键作用的科学假说,应开展相应的效应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8.
“透法”已有久远的历史源流,其在疾病的排邪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置否中医八法中常寓有其身影,但历代对“透法”系统的论述较少,故本文探析并总结“透法”的运用特点以期望能为学者们提供一定参考。“透法”注重因势利导,用药多以轻清灵动、芳香辛散药物为主,总以疏通气机、开门逐寇。一方面用汗透法、宣透法、清透法以透邪外达,如用麻黄、荆芥等以汗透邪,用防风、升麻等宣发透邪,用连翘、金银花等寓清透邪;另一方面用清热祛湿以透散郁邪,如用淡豆豉、蝉蜕等清热透郁,用藿香、佩兰等祛湿透郁。总的来说,“透法”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祛邪大法,能够较快扭转病势,截断病邪发展,使邪有出路,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以增加治疗临床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跃庆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211-1211
自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及治疗理论,后世许多医家极重视透热祛邪法的临床运用.笔者通过对温热病临床治疗观察认为,在温热病的治疗中,应于苦寒泄热中加入、选用轻透祛邪之药,为邪热寻出路,以层层透邪,领邪外达而祛病.透邪与泄热两法,同为温热病治疗祛邪的一途径,其相互为补,有着同等重要意义,提示不可忽视轻透祛邪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外感温病是临床常见病,普遍具有发热、咳喘、咽痛等症状,故常用清热法进行治疗。但蒲辅周先生在其著作中指出,外感温病病邪在表,若病邪未及透散而过早使用清热法,易使病邪深入,闭门留寇,故外感温病首先以宣透邪气为重。对于一些已出现里证的情况,应仔细辨证,若属卫气同病,则仍宜宣透邪气,祛邪出表,只有病邪完全入里,才可使用清热攻下等法。  相似文献   

11.
清透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之法.温热病发展过程中,采用清透之法对于清除热邪,防邪内传,预防机体功能损伤有重要的意义.温邪所致皮肤病,势必引起卫气营血的功能失常,故从卫气营血来进行论治,往往能取得不错的疗效.根据皮肤病发展变化、温邪侵入的程度的不同,可将治疗方法分为邪犯卫表,疏卫透表;邪入气分,清热透表;热伤营阴,透热转气;热盛入血,凉血透斑.其用药特点也多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又根据兼证不同,佐以养阴生津、通下泻俯、攻毒杀虫止痒.总之临床上治疗温热性皮肤病当以清透法作为总的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透刺法是将一定针具刺入穴位后按一定方向透达另一穴(或几穴)或另一部位的一种刺法,是影响针刺效应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透刺法的名称很多,而只有"透刺法"这一名称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临床实际。透刺法中蕴含了直达病所、拓展腧穴作用、调节刺激量等刺法学思想。依据透刺时针刺角度、所选穴位、涉及的经脉以及采用针具等的不同,透刺法有多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上的发热性疾患越来越多,如各类感染、传染及一些原因不明之发热,由此引起机体功能失调到器官损害乃至衰竭。如何运用中医药辨治,使邪挫热清,疗程缩短,疗效提高,一直是中医界治疗热病中思考和探索的内容。除传统的卫气营血阶段疗法及后来医家倡导之截断疗法被广泛应用外,笔者认为“清透法”因其所针对温热病病机而贯穿于温病的全过程中,尤当引起重视,本文就此略做探讨。 1 清透法之概念 “清”为八法之一,乃清热之意;“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历代医家治温病都很注意热邪之清与透,如叶天士之“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  相似文献   

14.
清透法是温病的主要祛邪大法,其运用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合理运用清透法,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透法是选用轻清、芳香的药物 ,以透达肌表、募原、空窍 ,从而驱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温病学讲究透邪 ,适时恰当地运用透法 ,对各类温病的病程、转归及预后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 ,笔者将温病学常用透法治则阐述于后 ,以求正于同道。1 辛凉透汗选辛凉轻清透泄之味 ,配少量辛温之品 ,以疏散卫表之邪。用于温病初期 ,邪在肺卫 (上焦 )。常用透药 :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淡豆豉、薄荷 ,代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本法体现了吴鞠通“治上焦如羽”的法则 ,对风温、春温和湿温的治疗尤为重要 ,常关系病邪的去向、病情的转归和病程长短…  相似文献   

16.
肩周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为感受风寒湿邪,以致气血阻滞,经筋受损,不通则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笔者采用快针透刺法治疗肩周炎,效果较好.现将验案介绍如下.1 病例资料李某,女性,54岁,2011年5月10日就诊.主诉:右肩关节疼痛3月余.查体右肩局部按压疼痛,上举、外展、后伸时严重受限且疼痛,夜晚疼痛尤甚,肩前、肩井压痛明显,属冻结期,治宜活血化瘀,散寒通络止痛,治疗取右侧肩髃穴透刺肩髎穴,肩髃穴透刺臂臑穴,持1.5寸针,透刺使局部得气,酸胀感明显后行提插手法,即刻取出;右侧足三里透阳陵泉,持3寸针,透刺使局部得气后行提插法,平补平泻,并嘱患者活动病肩,行手法半分后即刻取出.  相似文献   

17.
浅析温病清透法的配伍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清透法是温病的主要祛邪大法,其运用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运用清透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其它治法配合使用,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温病治疗学中的透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法是温病治疗学的方法之一,体现了中医治疗学的优势,温邪致病应以透邪之法为纲,邪在于卫分,应宣通气机,透邪于外;邪在气分,当调畅气机,寓清于透,透热于外;邪在营分则当"透热转气"使营分之邪转出气分而解;邪入血分则应以清营凉血,使邪热随斑出而向外透解。只有理解和应用好透法,才能更好的应用中医药治疗温热病。。  相似文献   

19.
丁鑫  王乐平 《中医药学刊》2014,(9):2240-2242
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析清透法在清代温病医案中温热类证候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显示:清透法贯穿于温病温热证卫气营血全过程。"透邪"药物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辛温/辛微温的药物在温病卫分证中根据邪气郁闭的程度和邪气性质及患者的体质等可与辛凉类药物相配伍,增强辛凉透表之功;"清法"的用药多注重脏腑和病位浅深,药物多归肺、胃、肝胆、心经。  相似文献   

20.
浅谈透针刺法的临床应用157100黑龙江省海林县卫生局张孟香,朱美玉主题词刺法,透针透针刺法,又称透穴针法或透刺法,即一针两穴或两个以上穴位的一种针刺法。本文仅就透刺法的临床应用赘述如下,供同道参考。一、透刺法的历史源流透刺法早在古代的针灸著作中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