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五地区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地区间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为骨量减少症的社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5103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对230余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五地区资料分别分析结果为:年龄因素(OR=1.0410-1.1706,男女)为较共同危险因素,体重(OR=0.3379-0.9645,男女)为较共同的保护性因素;心脏病史(OR=2.6581,男),胃肠手术史(OR=5.1465,男),肾脏病史(OR=3.1193,女),第1次月经年龄晚(OR=1.731,女)等危险因素分别在不同地区出现;而常吃水果(OR=0.621,男)常吃豆制品(OR=0.4650,男),年龄时骑自行车(OR=0.2604-0.3955,女)居室朝阳(OR=0.3288,女)多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我国五地区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同时,不同地区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又有一定差异。为今后骨量减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湖南省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综合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175对病例及对照进行饮食及生活行为问卷调查,用比值比(OR)来估计各危险因素与胃癌的联系强度,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饮酒(OR=1.58,95% CI1.18-2.13),饮食不规律(OR=2.00,95%CI 1.34-3.10),高盐饮食(OR=1.82,95%,CI1.21-2.74)等;饮绿茶(OR=0.47,95%CI0.26-0.85)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纠正不良的饮食及生活行为,经常饮绿茶可能减少胃癌的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医科大学三年级学生近视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烈  张治英  李富军  龙泳  徐德忠 《医学争鸣》2001,22(18):1714-1716
目的:观察某医科大学中期学习的学生视力状况,探讨影响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把三年级医疗专业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式调查,近视作为病例组,视力正常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的成组处理,作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学生中近视率为69.19%;男生为64.3%,女生为84.4%,差异显(P=0.011)。单因素分析表明,近视与居住在城市(OR=2.78,P=0.007),眼疲劳史(OR=2.24,P=0.018),阅读距离远(OR=0.22,P=0.000),看电视多(OR=3.54,P=0.000)四种因素相关;其中居住城市、阅读距离远、看电视多与近视有一定剂量效应关系。多因素分析发现,阅读距离远(OR=0.23)、床上阅读(OR=2.07)、父母近视(OR=2.47)为近视的主要保护和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可能是混杂因素;居住城市、床上阅读、看电视多、阅读距离远与父母近视是学生近视的主要危险或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群髋部骨折患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髋部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为髋部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8092例的6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30余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18个影响老年人髋部骨折患病因素。其中,年龄因素(OR=1.07-1.10)和身高(OR=1.04-1.09)为男女共同危险因素;从事工作(OR=0.19-0.55),吸烟(OR=0.39-0.50),香烟(OR=0.91-0.96)和摔倒时间(OR=0.29-0.65)为男女共同的保护性因素,吸烟年龄,色酒,跑步,游泳,跳舞,武术,球类,其它锻炼,体育锻炼等危险因素在男性中出现。结论:我国老年人男女髋部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同时,男女之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暴露水平又有一定差异。为今后髋部骨折的防治策略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饮食因素与男性食管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饮食因素在天津市男性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天津市市内6区的1999年86例新发病例和158例对照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喜食腌菜(OR=4.30,95%CI为1.98-6.50);喜食烫食(OR=2.40,95%CI为1.65-4.12);饮茶(OR=2.18,95%CI为1.07-4.12);水果摄入(OR=0.64,95%CI为0.46-0.84),蔬菜摄入(OR=0.14,95%CI为0.05-0.37)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结论 经常食用腌菜、饮茶、喜食烫食可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经常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对食管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IC U革兰阴性(G-)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以进行风险评估并指导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诊断为G-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G -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IC U发生血流感染172例次,其中G-菌引起者93例次。G-菌血流感染致病菌有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除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于社区感染外,其他细菌均主要来自于医院感染。为区别于其他病原菌血流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 G-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血清降钙素原(PCT)≥10.0 ng/mL(OR=60.52,P=0.001)、之前接受碳青霉烯类及三代头孢治疗(OR=16.09,P=0.03)、患病前住院天数小于2周(OR=13.79,P=0.03)、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OR=12.94,P=0.01)。结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 U科G -菌血流感染以多重耐药菌为主,血清PC T≥10.0 ng/m L、之前接受碳青霉烯类及三代头孢治疗、患病前住院天数小于2周、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是影响其发生、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8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列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列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检测或相关问卷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果:①病程≥10年、饮酒、BMI>24.0kg/m2、HOMA-IR>1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病程<10年、不饮酒、BMI≤24.0kg/m2、HOMA-IR≤1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χ2=0.973,饮酒χ2=0.799,BMIχ2=0.784,HOMA-IRχ2=1.184,P<0.05);②观察组HOMA-IR、TG、HDL-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OMA-IR t=9.445, TG t=9.832,HDL-c t=10.314,LDL-c t=9.876,P<0.05);③病程、饮酒、BMI、HOMA-IR、TG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病程OR=0.973,饮酒OR=0.799,BMI OR=0.784,HOMA-IR OR=1.184,TG OR=0.763,P<0.05)。结论: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因素较多,病程、饮酒、BMI、HOMA-IR、TG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通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肺功能检测,分析COP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资料完整共选入828例,男348例,女480例。COPD患者共102例,患病率12.3%。其中男性患病率16.1%,女性患病率9.6%,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2,P=0.005)。吸烟者患病率(17.9%)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P=0.008)。有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人群患病率(17.5%)显著高于无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人群(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1,P=0.002)。随年龄增加,COPD患病率增加,而与BMI、文化程度、6个月以上燃煤史无关。结论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COPD患病率为12.3%,年龄是COPD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性别、吸烟及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也是COPD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女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分布情况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保健门诊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产妇100例为病例组,以糖代谢正常及孕周相同的孕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遗传史( OR=2.398,95%, CI:1.042~5.012)、年龄>28岁( OR=1.413,95%,CI:1.322~4.352)、体质指数>24( OR=6.543,95%, CI:0.782~2.320)、流产史( OR=0.212,95%,CI:0.025~2.256)、吸烟史( OR=0.246,95%,CI:0.045~3.452)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8岁、体质指数>24、糖尿病遗传史、流产史、吸烟史的孕妇应在妊娠早期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相似文献   

10.
吸烟、饮酒的糖尿病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了解吸烟、饮酒在糖尿病发病风险中的作用,及其对糖尿病及IGT患者餐后血糖、血压、BMI及WHR的影响。方法:利用广东省1998年对全省11742名抽样 群进行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做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广义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糖尿病主要独立预测因素为年龄(OR=2.053,1.568-2.687)、家族史(OR=3.210,2.019-5.104)职业运动量(OR=1.644,1.217-2.221)、WHR(OR=2.255,1.690-3.008)、BMI(OR=2.538,1.905-3.381)和高血压(OR=3.088,2.246-4.245)。吸烟和饮酒的独立风险作风不显著,调整年龄,运动、家族史、经济水平等其他因素后,每日吸烟>25支或每周饮酒7次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1.037(0.367-1.535)和1.261(0.718-2.214)。但吸烟、饮酒和年龄、职业反动量及家族史有明显的相乘交互作用,每日吸烟>25支明显增加50岁以上人群和低职业运动量人群的糖尿病患者病险,每周饮酒>7次除增加职业运动量较低人群患病风险外,使50岁以下人群的患病危险性增加1.42倍,并大幅增加糖尿病家族史人群的相对危险性(OR=8.61,2.14-34.63),在糖尿病及IGT患者中,当前吸烟者的BMI低于已戒烟和不吸烟者,WHR则高于不吸烟者,当前饮酒者BMI较已戒酒者低,但WHR差异不明显。结论:大量吸烟、饮酒是糖尿病可变的、非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少运动和家族史等主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的相乘交互作用,吸烟可能导致糖尿病及IGT患者体脂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从两所高校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558名,获得其年龄、性别、相关社会心理学因素以及是否存在抑郁状态等信息。结果218人患有抑郁症状(39.1%),且男性中发生比例(44.9%)显著高于女性(34.4%)(x^2=6.4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身体状况(OR男=1.852,OR女=1.924)和倾诉与否(OR男=2.000,OR女=1.694)均为男女大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少年时期的生长环境(OR=1.781)、专业兴趣的有无(OR=2.971)、恋爱与否(OR=2.326)和年龄差异(OR低年龄组=3.088)是男大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而就业前景(OR=1.803)、人际关系(OR=2.112)和在校学习年限(OR一年=5.739)则为女大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男大学生中抑郁状态产生比例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不同性别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和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135例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分析其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是否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分组后,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引起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为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组(观察组)和常规喂养组(对照组),通过观察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等指标,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结果: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胎龄(OR =2.981)、出生体重(OR =4.215)、出生头围(OR=1.989)、IUGR(OR =1.283)、静脉用氨基酸最大量(OR =2.057)、达到肠道标准热卡所需时间(OR=4.782)是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的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拨胃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每日体重增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感染、IUGR、出生头围是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村居民膳食摄入量与高血压病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病的膳食影响因素,为农村居民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和膳食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壶关县石河末村25岁以上常住1256名居民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并从食物摄入量与高血压病患病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壶关县农村1256名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为23.96%,男26.10%(160/613)女21.92%(141/643)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9,P〉0.05).进入回归模型的食物因素中腌制蔬菜和油脂类食物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3和1.07).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多对高血压患病有保护作用(OR值为0.71).结论:食物中高血压病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并存,合理膳食改善食物结构及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高血压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观察护理干预疗效。方法纳入神经科危重症患者275例,对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存档,并就意外危险因素进行调查。2013年5月前入院的患者137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其中男86例,女51例,2013年5月起入院的患者138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就危险因素进行特定护理干预,其中男92例,女46例,观察二组患者意外发生情况,判断护理干预对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意外的效果。结果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有活动能力(OR =3.54,P=0.000<0.01)、意识状态(OR =6.12,P=0.000<0.01)、吞咽能力(OR =4.82,P=0.016<0.05)、颅内压(OR =2.36,P=0.024<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护理意外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针对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如活动能力、意识状态、吞咽能力、颅内压开展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发病相关的环境及生活危险因素。方法以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29家二级、三级医院血液科为研究现场,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03年6月至2007年4月间确诊的206例住院成人AML患者,均符合2001年WHOAML诊断标准,有明确肿瘤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史者AML除外。对照组选自该院其他科室的非血液系统患者,年龄、性别为主要配对条件。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族史、疾病既往史、用药史、职业有害因素和生活有害因素接触史,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服用中草药为可能的保护因素(OR:0.39,95%C1:0.16~0.98);糖尿病史及服用降糖药(OR=1.39,95%CI:0.67~2.87),金属类职业接触史(OR=1.73,95%CI:0.77~3.91),职业接触其他物质包括胶水、油漆、涂料等(OR=1.72,95%CI:0.93~3.2),从事饲养家禽家畜(OR=1.33,95%CI:0.79—2.24)等为成人AML患病的可疑危险因素。未发现居住在距离高压输电线100m内、1年内装修、染发、吸烟、饮酒与成人AML患病有相关性。结论上述危险因素如金属类接触史、职业接触胶水、油漆、涂料等可能增加了罹患AML的风险,而服用中草药为可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因素,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以简单四格表分析法初步筛选重要因素。结果:新生儿低体重与孕母孕期体重变化(OR=3.33,P<0.05)、孕期生活事件(OR=3.33,P<0.05)、孕前1个月经情况(OR=3.75,P<0.05)及胎龄、孕母文化程度等有关。结论:孕母孕期体重变化、孕期生活事件、孕前1年月经情况及胎龄等是低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10周初产妇共709例,行盆底分级肌力测定,分析产科因素与PF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剖宫产组Ⅰ类肌纤维异常142例(40.2%),Ⅱ类肌纤维异常151例(42.8%);阴道分娩组Ⅰ类肌纤维异常194例(54.5%),Ⅱ类肌纤维异常201例(5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D 与年龄(OR=3.134)、第二产程时间(OR=2.487)、孕期BMI增加值(OR=3.052)、新生儿出生体重(OR=3.665)有关(P<0.05)。结论:剖宫产对于PFD无保护作用。产妇年龄、第二产程时间、孕期BM I增加值、新生儿体重均为PF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住院治疗资料完整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随机从同时期在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其他非心房颤动患者中选取同等数量作为对照组进行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效调查556例患者,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1.037,95%CI:1.022~1.052)、高血压(OR=2.395,95%CI:1.361~4.214)、糖尿病(OR=2.374,95%CI:1.301~4.333)、冠心病(OR=2.620,95%CI:1.480~4.638)、心脏病(OR=3.468,95%CI:1.834~6.560)、心力衰竭(OR=3.050,95%CI:1.741~5.345)、尿酸增加(OR=1.011,95%CI:1.005~1.016)、左房内径增加(OR=1.201,95%CI:1.130~1.276)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女性(OR=0.518,95%CI:0.321~0.837)、左室射血分数(OR=0.097,95%CI:0.021~0.449)、三酰甘油(OR=0.418,95%CI:0.252~0.693)、高密度脂蛋白(OR=0.381,95%CI:0.213~0.683)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OR=0.230,95%CI:0.127~0.417)是房颤的保护因素。结论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心房颤动的发生,相关部门应该从多方面制定综合的心房颤动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PTB)的环境危险因素,以为其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8月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和200例T2DM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肺结核的环境危险因素。结果人均居住面积(OR=6.878,95%CI 0.956~6.778),室内采光不良(OR=5.675,95%CI 0.654~5.767),室内通气不良(OR=4.345,95%CI 0.567~7.675),家庭或同事有结核患者(OR=5.785,95%CI 0.753~6.677),化学烟雾接触(OR=4.242,95%CI 0.753~6.900),粉尘接触(OR=4.478,95%CI 0.867~6.896)是导致 T2DM 合并肺结核的环境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肺结核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应积极控制环境危险因素,以减少 T2DM 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感染病人预后的因素。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为策略,研究对象为1999-2001年在两家教学医院住院的SLE合并肺部感染连续性病人126例。以32例死亡者为病例组,另外94例存活者的为对照组。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病原体、SLE各种并发症,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主要的治疗方法,实验室各常规,生化、免疫学指标、各辅助检查等48项,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SLEDAI积分的OR=1.18(95%CI:1.03-2.27),血浆白蛋白水平(g/L)的OR=0.91(95%CI:0.82-0.98),尿量(L/24hr)的OR=0.64(95%CI:0.46-0.81),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OR=0.82(95%CI:0.74-0.89),环磷酰胺冲治疗的OR=2.05(95%CI:1.02-4.13)。结论:合并肺部感染的SLE住院病人中,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增加尿量和运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降低病人率,而SLEDAI积分增高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