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混凝剂预处理洗涤剂生产废水,其净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一型混凝剂PAC和PFS,且用量小,费用低,与生物接触氧化法联合处理洗涤剂生产废水。处理后水质清亮,COD、SS、pH值等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是处理洗涤剂生产废水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混凝超滤工艺,选取不同混凝预处理技术(FeCl3、PAC、AS)处理滦河水,并考察后续膜出水水质及TMP变化,3种混凝剂小试最佳投药量分别为8、6、12 mg/L,其中效果最佳的混凝剂为PAC;在小试基础上进行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混凝剂对超滤膜的跨膜压差贡献依次为PAC相似文献   

3.
邯钢焦化厂污水处理量约200m3/h,工艺流程分为预处理、生化处理、混凝深度处理、污泥处理4个工序。其中在混凝处理工序中投加JY-202混凝剂,进一步去除生化处理后废水中的COD、SS和色度,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其中COD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废水成分复杂、色度大,在详细分析其水质特点的基础上,以季胺盐型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YJD)为混凝剂,以Ca(OH)_2为pH值调整剂,对其进行混凝预处理试验,考察了混凝剂(YJD)投药量、混凝pH值以及温度对絮凝沉淀性能的影响,为混凝法预处理姜黄素废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涂布白板纸生产废水厌氧-好氧处理工程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以废旧纸箱和书本报纸为原料的涂布白板纸生产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调节、沉淀预处理,UASB和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辅以混凝沉淀作为后处理的处理工艺流程。预处理不添加任何混凝剂,生物处理不需要添加任何营养盐,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的HRT分别为8.0和10.6 h,对于溶解性CODCr的削减,厌氧处理的贡献大约为好氧的6.5倍。同时,由于采取了纤维和污泥回用、厌氧技术及减少混凝剂的使用量等措施,剩余污泥量可减少70%以上,并节约了大量的电能。在节水条件下处理出水稳定达到DB 61/224—2011《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唐钢综合废水的水质,采用混凝沉降-多介质过滤器-臭氧活性炭过滤器等预处理工艺对该水进行反渗透预处理.通过静、动态试验,调整混凝剂PAC,助凝剂PAM,其他助剂HCl、NaClO以及臭氧的投加量,最大限度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金属离子等导致反渗透膜污染的物质,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反渗透膜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混凝法处理油田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介绍了适用处理油田废水的高效,廉价的混凝剂XDY。实验室及工业应用表明,通过采用XDY混凝剂处理后的废水水质全面达到了油田注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处理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沉淀池出水时,超滤技术存在产水率较低的问题,反洗水的回收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产水率和降低运行成本。试验设计了两套小试微滤膜系统,将膜反洗水经过预处理后按1∶9比例与滦河水混合作为一套小试膜系统进水,另外一套小试膜系统处理滦河水。试验考察了两种预处理方式对于混配水膜系统的出水水质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反洗水中投加混凝剂和粉末活性炭(PAC)后,相对仅投加混凝剂的预处理方式,混配水系统的出水水质得到改善,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9%和6.3%,预处理方式对于混配水系统出水浊度没有影响,比通量衰减速率降低了16.6%。在反洗水经混凝和PAC吸附后,混配水和滦河水系统出水水质与膜污染状况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混凝剂预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用粉煤灰、稀硫酸、氯化钠制备混凝剂的工艺条件 ,考察粉煤灰粒度、硫酸用量、加热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印染废水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得出制备混凝剂最佳工艺方案。通过正交实验 ,用最佳混凝剂预处理印染废水 ,找出混凝剂投量、废水pH值、搅拌时间及静置时间等最佳参数 ,探索一条以废治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微污染原水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国内外针对由微污染原水制饮用水的处理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针对地表水水质受污染的现状,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净水技术研究为主线,阐述了近年来预处理、深度处理和强化混凝等强化处理技术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特别地强调了在众多微污染原水强化处理工艺技术中,使用高效混凝剂实施强化混凝处理是最为有效、经济可行的方法之一,已成为目前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进而,在对国内现有普遍使用的混凝药剂做介绍的基础上指出,结合我国地表水水质区域和季节特点,开发普适性和专用性高效混凝剂,可为提高我国微污染原水处理工艺水平,保障饮用水供水水质提供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荧光渗透液作为示踪剂用于精密零件的无损探伤检测后,在零件清洗过程中会产生高浓度荧光渗透乳化油废水。采用破乳-混凝工艺对该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破乳过程中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以及混凝过程中混凝剂投加量、p H、助凝剂投加量、静置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经破乳-混凝预处理,废水COD、油、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6.08%、99.49%和96.88%,处理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袁润民  古丹 《应用化工》2009,38(6):928-930,932
采用931A复合沉淀剂为主剂、931复合混凝剂为助剂,对炼油厂事故排放的高硫氨废水进行了应急处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水pH值、主剂投加量以及助剂的有无均对硫氨去除率有较大的影响。控制原水pH值在7.5~8.0,主剂和助剂的投加量分别为100 mg/L和50 mg/L时,S2-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8.2%和92.1%。工业性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药剂的脱硫率平均可达81.2%,脱氮率达到81.9%,预处理后的水质可以保证后续生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微生物生长良好,污泥结构密实,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厂运行过程中原水水质、水量变化容易引起混凝效果下降的情况,为了及时准确调节混凝剂的投加量.使出水水质达到最优,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际水厂运行的混凝实验,考察了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原水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并以净水厂常规水质实验中混凝实验数据结果、混凝曲线图为参考,提出净水厂生产运行中三种关于混凝剂投加量的选择方法,就如何...  相似文献   

14.
余文腾  许越  张永利 《当代化工》2010,39(6):661-663,705
采用正交试验,对高浓度有毒有害垃圾渗滤液进行混凝预处理。对单组分混凝剂进行筛选,通过处理垃圾液COD去除率进行评价,得出单组分最佳用量为1 250 mg/L(PAC)、1 500 mg/L(PFS)、50 mg/L(PAM)。对3种混凝剂进行双组分及多组分的复配,确定复配的最佳剂量比值为PAC/PFS/PAM=1︰1︰1。实验结果表明,复配的混凝剂比单组分混凝剂的垃圾液预处理效果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毛玉红  陈超  白丹 《化工进展》2023,(S1):479-488
铝盐混凝剂因其形成絮体大而密实,具有较好的除浊脱色性能,在混凝领域广泛应用,但却存在处理水铝残留问题。本文为更好地促进铝盐混凝剂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详细介绍了铝盐水解物对人体的毒性效应、对输配水管网系统和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影响。总结了残留铝生成机理和形态分析方法,阐述了优势形态Al13和Al30的水解过程以及其发挥优势混凝作用的原因。分析了原水水质条件、化学条件、水力条件和前期预处理对残留铝含量的影响。最后,点明了未来控制残留铝的策略和技术。指出未来应结合人工智能复配合成纳米级新型混凝剂,关注混凝过程中水力条件对残留铝的影响,并开发能够精准测量分析水中各类铝形态的方法,不断创新强化净水工艺,进一步完善残留铝控制措施,保障出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王书杰  邓杰帆  曾彩明 《广东化工》2014,41(23):130-131
通过对切削废液预处理混凝剂种类、最佳投加量选择的实验研究,优化混凝剂配比,发现在切削废液的预处理中,混凝剂Fe SO4的混凝效果优于PAC;且在2 g Fe SO4+1 g Al2(SO4)3投加量时,混凝效果最佳,混凝后COD由32318 mg/L降至533 mg/L,COD去除率达98.35%。  相似文献   

17.
用粉煤灰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 ,研究用粉煤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中COD的去除作用、效果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用粉煤灰处理渗沥液 ,最佳灰水比为 1:10 ;预处理时 ,在渗沥液 pH <4,效果最佳 ;混凝剂 (硫酸铝 )用量为 2 g/L时 ,处理效果最佳 ;用混凝剂和粉煤灰综合处理时 ,先加少量混凝剂进行预处理 ,后再加粉煤灰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卤代杂环类农药中间体废水,研究了混凝预处理、活性污泥的驯化和培养以及污泥回流比等关键因素对农药中间体废水的脱色、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生化处理的最佳条件。运行结果表明:当混凝剂的加入量为1‰、按10%速率提升进水负荷、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回流比控制在40%~50%、深沉曝气池的污泥回流比控制在30%~40%时,系统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金山第二工业区接管标准。  相似文献   

19.
超滤膜处理水库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滤膜过滤哈尔滨附近B水库水研究显示,超滤膜通量下降受膜进水浊度影响很大。利用混凝作为超滤的预处理能提高膜通量,并且能减缓膜通量的下降,混凝/超滤工艺所需混凝剂量比自来水厂常规工艺少.并且出水水质好。对于B水库水质量分数0.1%的柠檬酸溶液是较好的膜清洗剂。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不同混凝剂对石油化工生化出水的混凝效果,并针对不同混凝剂的特性复配,对复配组分的种类、加量、pH、混凝沉降时间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预制絮体实验对复合混凝剂去除有机物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PFAC+FC+AC+PAM比单独的混凝剂处理效果有显著的提高,该体系最佳混凝条件为pH=5.0、PFAC加量为150mg/L、m(FeCl3)∶m(AlCl3)=9∶1(总量保持50mg/L)、沉降时间为1h。在此条件下TOC去除率高达40.39%,处理后TOC降至15.51mg/L,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GB 8978—1996);电中和和络合吸附是混凝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去除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