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概念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年”是处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社会群体和热情奔放、探索着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先锋队。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大抵是十四岁至二十九岁的年轻人。“青年”的属概念是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这里所论的“青年”概念正是对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下的年轻人的科学抽象,决不是那种抽去了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人”的概念。我们在给“青年”下定义时指明一定社会形态中的青年,是为了使青年能从自己所处的实际社会生产关系出发去认识与改造社会。如果我们离开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对社会生产关系的改造,就不可能正确认识青年和谋求青年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中弱势阶层的概念界定及其生成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晶 《学术探索》2004,(1):29-31
作者从社会排斥理论出发对弱势阶层的概念做出一个界定对于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掌握极少,由于生理或社会的原因遭到社会排斥的脆弱群体.并在社会排斥理论框架下利用"自我"生存论、劳动过程创造论、意识形态认可论等观点来分析转型期我国弱势阶层生成的原因,得出不是由于弱势阶层的"弱势"地位而遭到社会排斥,而是由于社会排斥造成部分群体"弱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青年群体分化已是不争的客观现实,青年群体分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具体体现,但也必须正确面对青年群体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青年群体分化的总体现状、特点和原因以及青年群体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尔斯将社会问题界定为"公众论题"而非"个人困扰"的观点已经被社会学界广泛接受,它也是社会问题"公共性"的重要根据,而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则表现为其突出的"群体抗争"和"团体诉求"的特点。"社会问题自然史观"研究了社会问题从产生、发展到解决的过程,它将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在"公共性"的共同本质下实现了二者的联接和整合。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240-245
二战以来,英国青年亚文化借助媒介的传播,迅速突破地理疆域的阻隔,在全球范围蔓延。泰迪青年、魔斯族、光头、嬉皮士等青年群体通过服饰、言谈、音乐,甚至暴力行为特立独行地表达自我。英国青年亚文化本质上为工人阶级后代为反对原工人阶级母体文化之文化现象,其产生源于其母体文化的消弭、对过去价值观的反叛、美国文化的输入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种族文化的冲击。青年亚文化反抗力量在商业娱乐和消费社会背景下借助于大众媒介而消解。  相似文献   

6.
青年时尚是一种独特的青年文化现象,是一定时期内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非常规行为模式和社会心理现象。其内容纷繁多样,具有流行性、新奇性、科技性、消费性与异质性等特征。青年时尚是一种追求品味的时尚。青年时尚品味是青年在时尚中共同追求的意义或价值,具有"概念先行"特征、群体区隔功能与差异化建构逻辑。青年时尚及其品味具有社会正功能,同时也因缺乏反思与批判功能而陷入单向度的泥淖。因此,在青年时尚的引导上,应着眼于青年时尚本身,以时尚的方式解决时尚的问题,加强时尚的"自身引导",纠正青年时尚的偏失。  相似文献   

7.
人的虚拟存在与现当代哲学的新视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振强 《河北学刊》2003,23(1):57-61
哲学具有时代性,哲学基本问题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问题的解决而转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已经不是现当代哲学的基表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已经被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而且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所揭示。在虚拟现实中生活已经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思维和存在相互转化,思维可以被客观化为计算机程序,可以重构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总是讨论旧的、已经被自己解决的问题,而应在它开创的现代哲学的道路上继续向前走,去开辟新的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如何理解全球化的问题上 ,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如 :中性论、肯定论、陷阱论、双刃剑论、综合论等 ,他们只看到了全球化的表层现象 ,却没有把握全球化的内在本质。我们认为 ,全球化的内在本质是民族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发展 ,特别是其科技实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体现。从这一角度看 ,发展中国家进入全球化必须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论思维社会学丛大川一、关于“社会思维学”和“思维社会学”的界定。关于“社会思维学”,张育铭同志界定为:“社会思维学就是研究和探讨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下,人们(即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在社会实践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及...  相似文献   

10.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是基于信访实践提出的信访工作的全新理念,涵容着关于信访本质、信访价值的时代性解释,并在这种解释中给出了解决社会转型期间诸种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本体论承诺。这个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信访工作将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和社会发展包容性增长思想的贯彻作为自身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应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我党集中全党智慧适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它体现了人与社会、社会内部、人与自然、社会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五大关系的内在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新时期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精神旗帜和伟大战略。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初始,在我国文论试图摆脱政治和哲学束缚、回归自身的文化语境下,童庆炳提出的"文学审美特征论"将文学的根本特征由形式决定的形象特征重新归为由内容决定的审美特征,并提出了"文学的特殊本质是审美"的科学论断."文学审美特征论"运用马克思的价值论从美学角度确定了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区别了文学与非文学,回应了历史要求."文学审美特征论"具有多元开放的理论视野、辩证思维的理论方法和继承发展的理论精神,这样的理论特色使其不断保持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13.
80后是个充满争议的群体,其根源来自主流话语中对80后青年的建构和定位,与80后青年自身的话语表达之间的天然对峙,同时也通过80后与成人社会之间的代际冲突体现出来。随着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降临以及青年文化在大众文化中日益凸现的主导地位,80后以其自身特有的具有反叛性和娱乐性的网络表达方式赢得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两种青年话语之间的对峙正在转向渗透与反哺。与此同时,80后在集体奔三而遭遇"三十难立"的窘境之后赢得主流社会的普遍同情与关注,使这一标签第一次成为他们以弱势的身份相互取暖和认同的符号。因此在主流话语对80后从全面声讨到部分肯定的转化过程中,作为青年自身话语表达主体的80后精英的自我认同,也经历了由集体抗拒到集体认同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8,(2):142-145
70后"鲁迅研究学人群体有着良好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素养,是目前学院派研究的主体,但同前几代鲁迅研究学人相比,学院派研究缺少一些研究的"温度",为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有必要借鉴日本东京大学鲁迅研究学派和中国1980年代以钱理群为代表的鲁迅研究学人的经验,即以鲁迅作为方法,将自身的处境以及社会现实问题作为鲁迅研究的驱动来展开学术研究,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不仅如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还要有意识地超越前人研究,其方法就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思考"现代"及其问题,从长历史的角度质疑和打破"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线性思维模式,在一种全新的思维范式下去重新审视鲁迅及其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压力下的社会科学分析单位转换与思维范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昌明 《文史哲》2005,(3):137-143
当代全球化的迅猛推进给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挑战,使传统的“国家”分析单位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日渐式微,面临着向“世界体系”转换的发展趋势,由于全球化自身内在的矛盾性,这种转换过程将是长期的;二是传统社会科学的思维范式在全球化的冲击与分析单位的转换下面临着创新的压力,推动着传统的二元结构思维向全球性思维的转变。在全球思维范式下,社会科学应着眼于相互依赖性、综合性、辩证性和过程性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美国罕见的政治和社会分裂,其根源在于美国国内正在发生的"双向运动":市场的扩张运动和保护社会的反向运动.过去40多年间,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市场的扩张运动成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的主题,该运动增强了美国经济的金融化和全球化趋势,得到资本所有者、高级白领和高技术工人等"获益群体"的支持.市场的扩张运动加剧了贫富分化,损害了底层民众、中产阶级和低技术工人等"失意群体"的利益,触发了以民粹主义为代表的反向运动,该运动旨在保护社会免受市场扩张的侵害,对全球化和金融化持消极态度.这两种运动之间的冲突及其背后的群体紧张关系是美国政治和社会分裂的经济根源.由于建制派精英未能有效地回应"失意群体"的政治诉求,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右翼民粹主义力量于2016年乘机上位,但特朗普保守的经济政策和转嫁危机的做法非但未能触及问题本质,反而加重了美国的分裂和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相似文献   

17.
对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我国已经步入了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 ,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着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等问题 ,就这些问题分析探讨 ,有益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人首先是并永远是自然存在物,永远是地球上的一个物种,它的自然本质并不因为人类结成怎样的社会关系而改变,这正如松树生长在其群落、黑猩猩生活于其群体(社会),其植物或动物的自然本质不会改变一样。故人在研究人自身时,应用自己既有的科学知识对待之,即运用自己学到的自然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的自然本质,运用自己学到的社会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的社会本质,并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采作综合研究。提倡把人的研究置于科学基础上,其侧重点是强调人学要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因为没有自然科学甚础,仅从“哲学’来研究的人学不是整体意义上的人学,充其量只是一种人类社会学。本文只是从方法角度采谈四个问题:把人的科学包括于自然科学:在自然的意义上理解人的社会性;多从自然科学了解人自身;论人与作人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以同化论为代表的传统社会融合理论的研究思路不仅限制了社会融合的研究领域,也使社会融合研究陷入了"他群融合"的理论泥沼而自拔不得。社会融合只不过是社会流动所产生的一个后果而已。所有经历了社会流动的群体都会面临着社会融合问题。在实现了广泛平等的现代社会,社会融合更可能是基于社会经济地位的,而不是基于身份或种族的。在移民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发生转变之前,其社会融合不大可能会发生。换言之,与传统融合理论所期待的不同,社会融合更可能是一种"我群融合"而不是"他群融合"。  相似文献   

20.
当前 ,创新思维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牵引全球化快速前进的动力。这就对我们提出了结合时代特征开发创新思维的要求。要开发创新思维 ,就要把握其内涵及根本特征 ,同时 ,要反对“孤立创新论”、“任意创新论”和“创新万能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