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个性属于心理学范畴 ,它是指个体的个人倾向性和个体特性的总和。研究表明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很多 ,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后天教育因素有关 ,其中后天教育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 ,在开发学生个性上到底起什么作用 ?个性教育对体育教学有何影响 ?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用同一种内容去教学 ,其效果如何 ?应当承认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个性教育因素并不是主要考虑方面 ,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考核内容而进行 ,对个性教育发展重视不够。当学生的个性被压抑 ,势必影响到他们的情绪 ,影响到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而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 ,发挥其潜能 ,便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个班级的学生 ,其个性有差别 ,在体育活动中具体表现在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有所不同 ,在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下 ,如何使每个学生都以愉悦、满意的心理体验去对待体育活动 ,达到满意的教育目的 ,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1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第一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在培养个性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的教书育人是指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的特点是:直接参与性、动态性、身心合一性和社会性;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的作用有: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和观察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什么是个性,发展个性的意义,学校体育教育在发展学生个性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个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正> 体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已很少有人提出异议了,但体育在学校中究竟承担什么职责,在认识上则是千差万别的。尤其是在体育对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起什么作用,更是很少有人作深入的研究。因为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只准谈做为群体的“人”,而一涉及到活生生的个体的“人”,便噤若寒蝉了。因此,学校体育如何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个性问题一直不被重视。本文仅对个性的概念、培养发展青少年学生个性的意义、以及学校体育培养个性的作用和优势等,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试图引起一点争鸣。  相似文献   

5.
姚明瑾 《精武》2012,(17):37-38
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提倡个性发展的今天,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而,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存在着双向性。本文主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个性发展对体育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论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阐述了体育教育和自我意识的内容,指出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个性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体育应及时抓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征与表现形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改善教学气氛,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顽强意志品质等端正学生体育教育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个性。揭示出体育教育对高校学生意识的影响与作用,充分挖掘了体育教育在现代化人才培养上所发挥的作用,明确了体育教育应该承担的人才培养责任。  相似文献   

7.
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他的本质在于创造。个性化教育是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而实现的教育。不重视个性的发展,就不能使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心理变化最复杂的时期,它表现为心理不够成熟、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经常经受不起挫折。因此对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体育运动对健全心理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大学体育应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重要目标;应将学校体育的着眼点由学校期间扩大至教育的终身,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能根据主客观条件积极从事有效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8.
当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人的独立个性。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也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独立个性。因为良好个性的行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独主个性列为体育的健康教育的任务之一。体育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发展学生独立个性的理想场所。通过一个阶段的教育实践,本人发现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人的独立个性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是本人试图就此阐述独立个性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独立扣炷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对学生良好个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而体育教学与实践活动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所接纳,但对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职能,认识上则是千差万别,时有争议。尤其是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起什么作用,以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少有人作深入研究。在中国,由于深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人们习惯于论“大同”而不善于求“小异”。过去几十年,又因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只准谈做为群体的“人”,而一涉及到活生生的个体的“人”,便会有被“打棍子”、“扣帽子”的危险。因此,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如何发展青少年的个性问题一  相似文献   

11.
王蕊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1):39-41,17
就中、日、德三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长处和不足。建议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的教法和发现式的学法,重视对学生人格的教育,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组建体育俱乐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智勇 《体育科技》2002,23(3):64-65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在很多方面已无法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而组建体育俱乐部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不仅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而且为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着小学体育能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采用追踪改革实验法,建立改革目标,采取改革体育知识教学与运动课教学,加强课外锻炼,建立体质测量与评价反馈系统等举措。结果:学生的体育知识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体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与增强,品德教育等也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这一指导思想为体育教学中推行主体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多年的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使体育教育者在体育价值观及教育指导思想等内容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实施主体性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这一视角出发,剖析建构主义的主体性教学思想对体育教学启示以及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条件分析,力图为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建构充分的理论依据,并使其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重心的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现代体育科学教育有关理论分析认为,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重心,以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为杠杆,应向“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注意个性化培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选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评价方法”等几方面进行转移,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强调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出能力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一体化的最后阶段,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该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它以学生体育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它贯穿于体育教学各个教学环节,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都学中学生情绪常常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进度、课堂规范和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调控和指导学生的情绪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取得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当今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能力的新课程理念下,到底该如何组织体育课的教学,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目前非常关心、也急于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文献资料、归纳推理等方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学为中心体育课教学设计模式,并对此模式的内涵、运用原则及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为在第一线的体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一味追求“齐步走”等问题进行探讨,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对“分层法”教学的学生进行研究,定量分析“分层法”教学对学生体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改革的几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