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纪鹏 《广东化工》2013,(8):70-71
我国的煤化工技术主要有煤炭焦化、煤气合成技术、煤炭液化、多联产技术等。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呈现能源转化为主、规模型和技术商品化等特点。煤化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煤炭的液化、气化、焦化等。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新型煤化工能源技术将越来越引起关注,并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煤气化技术作为煤炭深度加工、转化的先导技术,是洁净煤技术的优先发展技术之一。目前,中国正在加速发展大型煤化工、城市煤气和发电技术,配套使用先进的大中型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已经成为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达到环保要求的必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大型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发展的主要状况,并介绍了国内煤自主气化技术研究开发的现状。积极进行国内煤气化技术的开发,对我国的煤化工发展和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勇 《云南化工》2009,36(6):60-62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多煤炭的国家,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特别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对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现代煤化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通过煤气化过程将固体的煤炭转化为气态的燃料或化工原料,是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介绍了我国主要的煤气化技术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当今壳牌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4.
煤气化-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核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世界》2015,56(1)
煤气化是现代煤化工发展的龙头技术,是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基础。从2004年开始,"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先后两次立项,开展大规模高效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基础研究。通过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我国在煤气化技术上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SE粉煤气化技术等技术。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均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化工进展》2008,27(9)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核心技术,是煤洁净利用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和煤制油等具有能源替代概念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众多,对先进煤气化技术需求旺盛,同时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产业也给予极大的关注。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定于2008年9月25~26日在北京京民大厦召开"2008年国内外煤气化技术经济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国内著名的煤化工专家评述当前国内外先进煤气化技术的优劣,汇集展示多项国内外先进煤气化技术,为行业全面了解当前世界煤气化技术的进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6.
煤化工是一种化工技术,它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各种手段将煤炭固体转化为气体、液体的过程,而现代煤化工项目离不开煤气化技术,煤气化技术是指通过煤炭的加工或者精制一氧化碳气体的过程,它利用汽化炉、氧化剂等物品,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固体转化成气体。这项技术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不过国内外技术层次和技术应用特点情况不一。煤气化技术作为煤化工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的优点,不过其投资大对整个煤化工厂的发展起到巨大影响。本文对现代煤化工项目煤气化技术的应用和探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帮助,为我国现代化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正>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煤化工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推进,预计未来5 10 a,将有大批煤气化炉投入制造和生产运营,无论是煤气化技术商,还是煤气化炉设备制造厂家,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伴随着各种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煤化工建设项目应用实践,人们对于煤气化技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不同煤气化技术对煤质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煤种有不同的适应工艺,煤种、煤质对气化工艺的选择、平稳运行及便捷操作都具有重要影响;而气化技术的不同,其水处理技术也有着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我国庞大的煤化工市场促进了煤气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根据国内、外煤气化技术的实际情况,评述了固定层、流化床、气流床煤气化工艺的主流技术路线及其工艺特点和发展概况,介绍了各种煤气化技术在国内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现状。  相似文献   

9.
蔡国峰  刘勇  安德成 《广州化工》2011,39(23):37-38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核心技术,是发展煤化工技术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德士古、鲁奇、壳牌、GSP等国外煤气化技术的工艺特点以及多喷嘴对置、二段干粉及灰熔聚等国内气化技术,为我国企业选择合适的煤气化技术提供参考,并展望了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实施,当前我国各行业尤其是煤化工行业的碳减排任务艰巨。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的关键之一。经过150多年的发展,众多研究人员在煤气化领域进行了艰难探索,煤气化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以大型煤气化技术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已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与此同时,气化规模增大及用煤量增加导致气化渣的产生和排放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洁净煤气化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寿建 《化肥设计》2004,42(5):3-5,41
论述了美国洁净煤技术框架和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纲要,介绍了洁净煤气化技术发展过程和Shell粉煤气化技术的特点。从洁净煤气化得到的合成气用于制合成氨、甲醇、氢气、甲醇燃料、二甲醚燃料,以及用于发电等方面论述了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现有(含在建)引进和自主开发的各种先进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情况,详细列举煤制甲醇、合成氨、尿素等传统煤化工领域和煤制烯烃、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领域以及在煤制天然气、油和煤气化多联产等煤气化相关产业中的产能及在建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洁净煤气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我国洁净煤气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气流床煤气化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气流床煤气化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关键技术。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影响水煤浆气化的主要因素,如烧嘴、耐火砖、激冷环等,分析了干煤粉气化的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发展趋势。水煤浆气化已积累丰富经验,而干煤粉气化的实践较少,应用于化工领域还有待工程检验。基于国内煤气化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和工业运行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煤气化技术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煤气化技术现状、发展及产业化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几种主要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评述了各煤气化技术的优缺点,认为加压固定床煤气化技术成熟,更适于大型化、多联产的煤制天然气装置;流化床气化技术有待发展;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流床气化技术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洁净煤技术发展述评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从中国能源,环境现状出现,说明了发展洁净煤技术的重点目标是解决燃煤效率低和污染严重问题,重点技术措施是实施全过程脱硫;总结了近年来在选煤,水煤浆,循环流化床燃烧,IGCC,PFBC-CC,煤炭气化及液化,燃料电池,FGD,煤层气开发等技术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开发及国内有关发展洁净煤技术的政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我国新一代煤化工(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圈技术:①洁净煤化工专项技术;②能源煤化工一体化技术;③石油化工产品可替代技术;④洁净煤化工节能减排环保技术。从气化工艺、气化煤种、气化反应床型方面论述了选择适宜的煤气化技术的重要性;分析了各类煤气化技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以ICI工艺和Lurgi工艺为例,介绍了由煤制合成气生产甲醇的工艺路线,以及由甲醇/二甲醚为原料生产丙烯的研发基础和工艺技术特点;分析了企业建设煤化工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能源利用及环境现状出发,由洁净煤技术概念引出煤气化技术的重要性,介绍了当前典型的商业化运用的煤气化技术,总结了煤气化技术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展望了未来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外Shell煤气化工艺及我国自主开发的灰熔聚流化床、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工艺的技术进展及工业化进 程和工业推广前景。介绍了国内外甲醇新工艺和催化剂的开发及甲醇燃料在中国推广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前景。综述了中国 焦化工业的现状和今后几年有可能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的国外先进的炼焦新工艺、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第三代煤气化技术研究开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涛  王黎  孙雪莲 《煤化工》2005,33(3):21-24
回顾了煤气化技术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煤的催化气化及其他新型煤气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进展。针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状况,论述了我国大力发展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煤炭高效、洁净和综合利用技术的重要意义,并对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