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辽宁省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方法 对改水和未改水饮水型地氟病病区分层抽样开展饮用水含氟量筛查和8-12岁儿童氟斑牙,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病情普查,检测8-12岁儿童志愿者尿氟.结果 全省普查842个未改水村(屯)和1829个改水村(屯),未改水村(屯)居民饮用水水氟0.01-7.10 mg/L,平均(0.96±0.64)mg/L,29.2%(246/842)的未改水村(屯)饮用水含氟量>1.2 mg/L,在1829个改水村(屯)中调查了1234个降氟改水工程,水氟0.06-7.67 mg/L,工程正常运行且水氟≤1.2 mg/L的工程占调查工程的68.31%(843/1234),已改水村(屯)有31.69%(391/1234)的工程没有发挥其降氟改水作用.普查12127名8-12岁儿童和85 636名16岁以上成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4.4%(2960/12 127),成人临床Ⅱ度及以上氟骨症检出率为2.22%(1900/85 636).轻,中,重病区儿童氟斑牙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5,P<0.01),重病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较高,个别未改水的重病区村(屯)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达到100%,成人临床Ⅱ度及以上氟骨症检出率为18.03%(97/538).重病区和轻病区(未改水及工程报废)儿童尿氟中位数分别为2.01,2.00 mg/L.结论 辽宁省未改水的饮水型地氟病中,重病区的病情仍然十分严重,工程停运或报废病区仍亟须落实降氟改水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毫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及降氟改水工程等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地氟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在市辖3个县(区)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的地氟病监测点,对所有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水氟含量进行了调查。对每县区的3个固定监测村的人口学资料、水氟含量、8~12岁儿童氟斑牙、25岁以上成人氟骨症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工作。结果 共调查了134个集中式改水设施,无经费运行或损坏的有14个,水氟>1.0mg/L的有93个。共采集9个病区村的48份水样,全市水氟浓度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范围为1.37mg/L,最大值为4.91mg/L。726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1.26%(158/726),缺损率为1.24%(9/726),氟斑牙指数为0.74;25岁以上成人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15.4%(69/448)。结论 亳州市饮水型地氟病病情尚未完全控制,防控形势仍很严峻,需进一步加强降氟改水监管力度,使群众能够饮用低氟水。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贵德县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及改水降氟工程修建、使用情况,为深入开展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05年,对贵德县未改水病区村进行普查,并对病区村及周边非病区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每个村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采集居民户家中饮用水水样;对已改水病村,进行工程运转状况调查、采集全部水源水、末梢水进行改水工程质量监测,水氟测定采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在2008年,按改水前水含氟量,将贵德县氟中毒病区村按轻、中、重分类,分别抽取其中1、1、3个村作为调查村,采用Dean法对调查村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每个年龄段抽检尿样6份,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调查村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在中、重病区村,每村按年龄抽取20人(男女各半)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结果 共对85个村进行了高氟水源筛查,其中有3个村饮水含氟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 mg/L);在16个改水降氟工程中,有8个间歇供水,3个报废,工程正常使用率仅为31.25%.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1.13%(116/282);尿氟中位数为1.06 mg/L,范围为0.20~9.44 mg/L;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47.95%(969/2021),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20.73%(17/82).结论 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大部分改水工程供水不正常,病情有回升趋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保证改水降氟工程的正常使用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甘肃省秦安县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其降氟效果 ,用于指导全省地氟病防治。方法  Dean氏法进行儿童氟斑牙诊断 ,X线拍片检查氟骨症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儿童尿氟含量。结果  2 0 0 0、2 0 0 1年泰安县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 35 .3%和 39.9% ,尿氟含量均值 >1.5 0 mg/L ;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为 2 4 % ;两年均有 6 0 %左右的改水工程不能正常运行。结论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降氟改水防病效果显著 ,但工程维修、管理不善影响了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改水后广东省韶关市所辖乐昌市和始兴县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现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8~12岁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s法分度诊断;饮水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乐昌市廊田镇岩前村委的5个村饮冷泉水的水氟均值1.63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44.45%,16岁以上人群氟骨症临床检出率3.80%,氟骨症X线临床检出率8.0%。始兴县的6个病区村改水后饮水氟范围在0.23~0.59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8.61%;罗坝镇廖屋村饮水氟均值为2.10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68.75%。结论乐昌市廊田镇岩前村委5个饮用冷泉水的自然村为饮水型氟中毒轻病区;始兴县罗坝镇廖屋村还是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需要改换饮用水源,才能控制地氟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2007年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国家监测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和病情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青海省互助县普查改水防氟工程使用情况,同时以互助县蔡家堡乡岩崖村作为监测点,检测该村生活饮用水,8-12岁儿童及16岁以上成人氟斑牙和尿氟,成人临床及X线氟骨症.水氟和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氟斑牙诊断用Dean法,氟骨症诊断按国标(GB 16396-1996,WS 192-1999)进行.结果 互助县有60个病区村,其中有36个村实施了改水,改水率为60%.监测点岩崖村水氟均值为1.25 mg/L(国家标准<0.05 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90.20%(46/51),成人为88.89%(48/54),儿童氟斑牙指数为1.77,成人为2.95,儿童尿氟几何均数为2.27 mg/L,成人为2.00 mg/L,成人氟骨症临床检出53例,检出率为98.15%(53/54),X线检出10例,检出率为18.87%(10/53).结论 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重,降氟措施落实缓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忻州市饮水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评价改水降氟防治效果,为开展病情监测和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忻州市按照水氟浓度和病区类型分层后,抽取25个病区村作为调查点.在未改水降氟调查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1份水样,已改水降氟调查村分别抽取3份居民户末梢水样和1份水源水样,测定水氟.水氟测定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调查村所有8~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对调查村所有16周岁以上人群进行临床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查.抽取调查村中8个村,每村抽取男、女各10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 192-2007).抽取调查村中13个村的8~ 12岁儿童,每个年龄段采集6人份尿样,共30人份,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WS/T 89-2006)测定尿氟.结果 未改水村检测水样56份,水氟均值为2.7 mg/L;已改水村检测水样52份,水氟均值为1.6 mg/L;其中水源水氟>1.5mg/L的占46.15%(6/1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未改水村为74.75%(622/832),已改水村为23.67%(241/1018),未改水村与已改水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P< 0.01).未改水村氟骨症检出率为30.02%(2803/9335),已改水村为9.44%(1230/13 02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7.75,P<0.01).儿童尿氟几何均数(G)为3.31mg/L,未改水村与已改水村儿童尿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结论 忻州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通过改水降氟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但局部病区病情还很严重,部分改水村水氟回升,病情也有上升趋势,须加大监测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2004-2007年甘肃省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掌握甘肃省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动态变化及防治措施落实进度,为制订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7年调查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落实情况及工程质量,并选择秦安县安伏乡安伏村为病情监测点,采集水源水和居民饮用水水样,采集8~12岁儿童尿样,水、尿氟测定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结果 截至2007年,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已全部改水,正常使用的改水工程占81.15%(99/122),停用、报废的工程占18.85%(23/122).2004-2007年监测的改水工程数分别为24、81、9、8个,其中2004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3个:2005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5个,>2.0~4.0 mg/L的工程有5个:2006年水氟为>1.0~2.0mg/L的工程有2个;各年度均无水氟>4.0 mg/L的改水工程.2006和2007年安伏村水源水和居民户饮用水含氟量均在1.0 mg/L以下.2004-2007年儿童尿氟均≥1.5 mg/L,儿童恒牙氟斑牙检m率平均为34.47%(354/1027),氟斑牙指数为0.65.结论 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工程报废和水氟超标现象较普遍,儿童氟斑牙病情尚未达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甘肃省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动态变化及防治措施落实进度,为制订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7年调查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落实情况及工程质量,并选择秦安县安伏乡安伏村为病情监测点,采集水源水和居民饮用水水样,采集8~12岁儿童尿样,水、尿氟测定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结果 截至2007年,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已全部改水,正常使用的改水工程占81.15%(99/122),停用、报废的工程占18.85%(23/122).2004-2007年监测的改水工程数分别为24、81、9、8个,其中2004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3个:2005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5个,>2.0~4.0 mg/L的工程有5个:2006年水氟为>1.0~2.0mg/L的工程有2个;各年度均无水氟>4.0 mg/L的改水工程.2006和2007年安伏村水源水和居民户饮用水含氟量均在1.0 mg/L以下.2004-2007年儿童尿氟均≥1.5 mg/L,儿童恒牙氟斑牙检m率平均为34.47%(354/1027),氟斑牙指数为0.65.结论 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工程报废和水氟超标现象较普遍,儿童氟斑牙病情尚未达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山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和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抽取的病区村进行地方性氟中毒有关指标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s分度诊断;水氟测定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6),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WS/T89-1996);临床和X线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1999)。结果改水后84.62%水样水氟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1.0 mg/L);8-12岁儿童尿氟均值0.90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平均为29.17%,氟斑牙指数0.19;临床氟骨症检出率23.65%,成人尿氟均值2.67 mg/L。结论武山县以改水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成效,改换水源是预防饮水型地氟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5年甘肃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方法 对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和改水降氟工程进行水氟监测和工程运转情况调查登记.水氟测定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筛查了11个市(州)的34个县(区)354个乡(镇)的1576个村的水源.检测水样7829份,检测出水氟超标水样1891份,占24.15%.水氟均值≤1.0 mg/L的村为1185个,占调查村的75.19%;1.0 mg/L的村为391个,占24.81%;水氟最低为0.04 mg/L,最高为6.78 ms/L,以庆阳市、平凉市及定西市总体水氟均值较高,大于或接近1.0 mg/L.调查了993处改水降氟工程,对876处工程的饮水含氟量进行了检测,共检测水样3528份,有408份水样含氟量1.0 mg/L.其中≤1.0 mg/L的工程768处,占87.67%;1.0 mg/L的工程108处,占12.33%;水氟最高为5.27mg/L.剔除能正常运转但水氟超标部分,实际水氟合格且正常使用的工程682处,占68.68%.改水降氟的主要形式为打井和引水.结论 甘肃省筛查村的水氟超标仍较严重,有近1/3的改水工程报废或处于非正常运转状态,须尽快落实防治措施和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监测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方法 2007年对鲁西南地区主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嘉祥、郓城、梁山3个县降氟改水措施落实情况、改水设施使用运行状况、饮水含氟量(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及居民的有关氟中毒病情指标『尿氟、8~12岁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法)、成人临床及X线氟骨症、成人心电图改变]进行了调查与检测.结果 3个县共有病村1371个,改水降氟工程完成率为53.61%(735/1371),嘉祥、郓城、梁山3个县完成率分别为38.0%(220/579)、65.51%(378/577)、63.72%(137/215);改水设施使用正常的病村占已改水病村的76.73%(564/735),报废率为23.27%(171/735);抽查3个县改水工程水263处,含氟量符合国家标准(≤1.0 mg/L)的占64.64%(170/263),超标率为35.36%(93/263),水氟最大值为4.17mg/L.检测3个县13个病村440例8~12岁儿童与484例30岁以上成人即时尿氟,几何均值分别为2.98、3.06 mg/L,个体最大值分别是12.83、14.49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84.28%(649/770),缺损率为17.66%(136/770),氟斑牙指数为1.89;30岁以上成人临床与X线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44.40%(234/527)、24.67%(130/527);成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32.43%(168/518),主要表现为T波异常.结论 山东省鲁西南地区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比较缓慢,改水工程水含氟量超标严重,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掌握广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状况.方法 2006年按照国家(2005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对广西地方性氟中毒分布地区和改水降氟工程进行水氟监测和病情调查.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诊断分度法检查,氟骨症按全国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标准判定.结果 共筛查了61个村屯305份水样,超标71份,超标率为23.28%.检测了8处降氟改水工程,除1处工程报废外,其余工程水氟均未超标.调查了8~12岁儿童2627人,检出氟斑牙356人,检出率为13.55%;调查16岁以上成人1615人,检出Ⅱ度以上氟骨症患者65人,检出率为4.02%.结论 广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强改水降氟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山东省黄河流域内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山东省选择9个病区县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居民饮用水含氟量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结果 水氟均值≤1.00 mg/L的村占34.41%(606/1761);>1.00 mg/L的村占65.59%(1155/1761);水氟最大值为11.33 mg/L.水氟均值≤1.00 mg/L的改水降氟工程占72.65%(449/618):>1.00mg/L的改水降氟工程占27.35%(169/618);水氟最大值为5.85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患病率为45.03%(25 579/56 804),氟斑牙指数为0.80.结论 山东省黄河流域内50.00%以上的村庄水氟超过国家标准(≤1.00 mg/L),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须尽快落实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2006年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和降氟改水工程现状.方法 在18个病区县(市、区)对未改水病区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县(市、区)所建设的全部改水工程进行监督、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结果 共筛查18个县(市、区)、1252个村的不同类型饮用水水源6260处,水氟≤1.0 mg/L的占63.50%(3975/6260),水氟>1.0 mg/L的占36.50%(2285/6260).调查16个县(市、区)的各类改水工程997处,正常供水工程占95.49%(952/997).间歇供水工程和已报废工程分别占3.11%(31/997)和1.40%(14/997).检测983处工程水源水,水氟均值合格工程占91.76%(902/983),水氟均值超标工程占8.24%(81/983);检测934处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氟均值合格工程分别占92.08%(860/934)和91.97%(859/934),水氟均值超标工程分别占7.92%(74/934)和8.03%(75/934).降氟改水工程以打井和集流水窖为主,水源类型主要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结论 在调查的县(市、区)中,仍有部分村水源水氟超标,少部分改水工程报废或间歇运行,少部分改水工程不符合防病要求,氟危害依然存在,须尽快落实降氟改水措施和加强降氟改水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病情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河南省2010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在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抽取10个县(区),在每个县(区)随机抽取10个降氟改水工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照轻、中、重原则随机抽取3个病区村。进行水氟含量及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监测。结果在10个县(区)共监测100个降氟改水工程,99个能正常运行,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率21%(21/100)。共调查30个病区村,其中8个为已改水病区村,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全部合格,8~12岁儿童氟斑牙的总检出率52.71%(496/941),缺损率5.84%(55/941),氟斑牙指数1.19,流行强度中等;22个为未改水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7.34%(1015/2144),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为13.29%(285/2144),氟斑牙指数为1.15,流行强度中等。结论河南省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现象依然严重,氟中毒危害仍然较重。因此,应加强改水工程建设的科学论证和竣工时工程验收,杜绝不合格工程投入使用;坚持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对水质超标工程及时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不同改水降氟情况的儿童氟斑牙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方法在13个市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点,水氟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氏法进行诊断。结果共调查31个县337个病村,水氟>1.00mg/L的病村占54.41%,8 ̄12岁儿童氟斑牙总患病率为41.39%,斑釉指数为0.95,缺损率为9.10%。在未改水的病村中,有69.77%的病村水氟>1.00mg/L(最大值为6.62mg/L),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平均为41.84%,斑釉指数为0.97,缺损率为9.06%;在改水降氟工程运转基本正常的病村中,有37.04%的病村水氟>1.00mg/L(最大值为5.57mg/L),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平均为33.29%,斑釉指数为0.73,缺损率为5.98%;在改水工程停用报废的病村中,有72.84%的病村水氟>1.00mg/L(最大值为8.32mg/L),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平均为57.18%,斑釉指数为1.35,缺损率为15.02%。结论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仍然十分严重,须进一步落实防制措施和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2009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选择10个县,每个县选择3个村,测定饮用水含氟量,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和≥25岁成人氟骨症。水氟含量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s法,氟骨症诊断执行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在10个县中,共调查26个已改水村和4个未改水村。在26个已改水村中,水氟均值≤1.20 mg/L的村15个,占57.69%;>1.20 mg/L的村11个,占42.31%,水氟最大值为5.58 mg/L。在4个未改水村中,水氟均值≤1.20 mg/L的村1个,占25.00%,>1.20 mg/L的村3个,占75.00%,水氟最大值为2.92 mg/L。检查已改水村8~12岁儿童1 331人,氟斑牙检出率为59.73%,氟斑牙指数为1.17,缺损率为10.14%。检查未改水村8~12岁儿童138人,氟斑牙检出率为51.45%,氟斑牙指数为0.95,缺损率为0.72%。已改水村和未改水村≥25岁成人的氟骨症X线检出率分别为8.80%和3.05%。结论山东省改水降氟工程水氟超标严重,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须进一步加大防制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5年山东省济宁市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的水氟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的现状.方法 在济宁市选择有地氟病的任城区、梁山县和嘉祥县进行饮用水氟筛查和改水降氟工程运行情况调查,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氟.结果 共筛查了671个村,饮水含氟量≤1.00 mg/L的村为170个(占25.34%),>1.00 mg/L的村为501个(占74.66%),水氟最高为11.33 mg/L.共检测改水降氟工程497处,其中报废工程161处(占32.39%),正常运行工程334处(占67.20%),间歇运行工程2处(占0.40%).正常和间歇运行的 336处改水降氟工程.饮水含氟量≤1.00 mg/L的工程为281处(占73.18%),>1.00 mg/L的工程为55处(占26.82%),最高为4.28mg/L.结论 济宁市地氟病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须尽快落实防治措施和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1992-2006年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和病情变化动态,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选择桓台县(1992-1996年)和梁山县(1997-2006年)作为监测县,调查2个县改水情况和饮水含氟量;在桓台县选择李家村,染山县选择东徐村,调查居民饮水含氟量,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尿氟水平以及16岁以上成人临床与X线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 1992年桓台县、2006年梁山县的改水降氟完成率分别为100.00%(304/304)、63.72%(137/215);1992-1996年桓台县正常使用工程的水氟超标(>1.0mg/L)率范围为5.00%(5/100)~17.14%(18/105),1997-2006年梁山县为18.97%(11/58)~45.61%(26/57).1992-1996年李家村居民饮用水水氟均<1.00 mg/L,1997-2006年东徐村居民饮用水水氟均<0.50 mg/L.李家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由1992年的30.86%(25/81)降为1996年的10.13%(8/79,χ2=12.41,P<0.05),东徐村则由1997年的68.95%(151/219)降为2006年的0(0/38,χ2=222.04,P<0.01);李家村和东徐村儿童尿氟水平连续监测均低于1.40 mg/L.桓台县李家村16岁以上成人X线氟骨症阳性检出率由1992年的30.0%(15/50)降为1996年的13.95%(6/43,χ2=3.41,P>0.05),均为Ⅰ度病例;东徐村由1997年的64.58%(31/48)降至16.67%(4/24,χ2=14.71,P<0.01),且无Ⅲ度病例检出.结论 监测县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尚不平衡,梁山县进展比较缓慢;部分改水工程水氟超标;重点监测村居民饮用水水氟正常,氟中毒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加大投入,加快改水进度并加强改水设施的管理与病情监测,最大限度降低氟中毒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