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刘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指主要由绝经雌激素低落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常于绝经后5~10年发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城区1400例妇女腰椎骨量与年龄和绝经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妇女的腰椎骨量变化规律,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对1400例20~85岁居住在北京市城区的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测量第1~4腰椎的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结果:(1)BMC和BMD在30岁以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0岁达高峰,50岁以后显著下降。(2)绝经前妇女,BMC和BMD达峰值后不随年龄增长有显著下降,绝经后10年内出现快速骨丢失,早绝经妇女的骨量较低(P<0.05)。(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17.40%。结论:绝经后10年内出现快速骨丢失,此期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绝经妇女服用利维爱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雌激素不足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替代疗法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部分骨代谢指标的检测,观察人工合成的仿性腺激素利维爱对绝经妇女骨代谢的影响。现报道结果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1...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雌激素有明确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缺乏,导致骨量的快速丢失,使中、老年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大大高于男性。绝经后激素治疗能有效阻止骨丢失,维持骨量,降低骨折危险。特别提倡在60岁以前或绝经10年内开始使用激素治疗。此期间启用激素治疗,除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外,还可以明显缓解绝经症状及降低冠心病风险,获益最多,风险最小。选择绝经激素治疗,是基于生活质量、健康优先原则和个人危险因素而做的个人决策。  相似文献   

5.
钙剂对绝经后骨丢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钙剂对绝经后骨丢失的影响张忠兰袁艺董振南刘建立增加钙摄入量在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尚有不同的结论[1~3],但仍是当前防治此症的基本措施之一。为探讨我国绝经后妇女补充钙剂对骨代谢的影响,现对1993年至1995年三个前瞻性药效观察中单服...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患病的主要原因。已经证实,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是由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引起。在绝经后的前5年内.雌激素和孕酮的缺少导致了骨矿含量以每年3%加速丢失或约丢失骨量的12%-15%。在人类骨细胞系中有大量孕酮受体持续存在。这些受体开始定位在细胞内,最近也在细胞膜上被发现。假设孕激素能够促进骨形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前瞻陛随机试验检测微粒化孕酮、炔诺酮和安宫黄体酮在绝经早期妇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绝经后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PMO)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2,6(IL-1,2,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及骨密度(BMD)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0例绝经后低骨量或骨质疏松症并伴有骨痛患者(双阳组,又分为倍美力组和倍美力加依屈磷酸二钠联合治疗组)的血清IL-1,2,6和IGFⅡ,选用单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跟骨骨密度,并与40例骨密度正常,无骨痛的健康绝经后妇女(双阴组)和30例健康女性青年(青年组)作对照。结果绝经后妇女无论有无骨质疏松均有IL-1,2,6和IGFⅡ水平上升;联合治疗后血清IL-2,6和IGFⅡ显著下降(P分别<0.01,<0.01,<0.05),倍美力组细胞因子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倍美力仅能延缓骨丢失,不能逆转已经存在的低骨量,联合治疗不仅能延缓骨丢失,而且使骨量增加,骨密度上升;双阴组6个月、12个月骨丢失分别为1.21%和2.86%。结论绝经后妇女的免疫活性细胞释放过多的IL-1,2,6和IGFⅡ,参与了骨骼系统的免疫损伤,峰值骨量低者则发生骨质疏松。联合治疗可使与骨吸收有关的细胞因子水平下降,骨密度上升,疗效优于倍美力组。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低骨量及快速的骨质丢失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决定性因素。女性的峰值骨量明显低于男性,4 0岁后骨质还会伴随年龄的增长出现缓慢的丢失。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骨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致使骨转换率明显增高,骨吸收增多,骨丢失加速,年丢失骨量约占全部骨量的2 .5 % ,甚者可高达5 % ,此过程持续约5~10年,尤以绝经后的前3年骨丢失速度最快。当绝经后妇女的骨量减少,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达到峰值BMD的- 2 .5S或以下即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  PMO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利维爱对绝经后症状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维爱(livial)为合成类固醇类药物,结构与异炔诺酮相似,具有弱的雌、孕、雄激素作用,对子宫内膜影响小,在欧洲每日应用2.5mg治疗绝经后症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本观察旨在确定减少利维爱剂量后,能否有效地控制绝经后症状,预防绝经后骨丢失,同时...  相似文献   

10.
3种激素制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甲基异炔诺酮、结合雌激素、尼尔雌醇3种激素制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本研究通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后桡骨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探讨3种激素制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一、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为1996年10月至1999年5月间就诊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及我院妇科门诊、年龄55~65(60.2±5.4)岁、绝经1~8年的48例健康妇女,其中自然绝经44例、人工绝经4例,经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桡骨BMD诊断为骨质疏松,志愿参加…  相似文献   

11.
鉴于许多国家的老龄化人口正在迅速增加,骨质疏松症可能成为一项全球挑战,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绝经期骨质流失加速,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患病人群,特征为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退化、骨小梁丢失和骨折风险增加.沉默信息转录调节因子1(SIRT1)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脱乙酰酶,可以...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时秋 《生殖与避孕》2007,27(12):794-797,F0003
目的:探讨减半剂量雌激素联合孕激素和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38例绝经2年以上因骨痛就诊的妇女。①测定用药前血性激素,血、尿骨代谢生化,并与20例未绝经的正常妇女相比较;②绝经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6例),A组给予倍美力0.625mg+安宫黄体酮2mg+钙尔奇D1g/d,B组给予倍美力0.3mg+安宫黄体酮2mg+钙尔奇D1g/d,C组给予安慰剂+钙尔奇D1g/d,均连续用药2年。在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分别测定血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BAP)、I型羧基末端终肽(CICP)、比林二酚(Pyd)、尿钙(Ca)、肌酐(Cr)、IL-6;行双光子(DEXA)测定骨密度(BMD),并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及钼靶摄片了解乳房情况。结果:①与未绝经组比,绝经后血清E2、BGP、BMD值下降(P<0.05),血FSH、LH,尿Pyd/Cr、Ca/Cr比值增高(P<0.05)。②3组对象用药后3个月,骨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组和B组用药后1年骨密度有明显提高,而C组在1年后骨密度呈下降趋势。3组对象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子宫内膜的异常增厚。用药6个月时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血清IL-6水平就有显著下降。结论:绝经后妇女中,小剂量雌、孕激素加钙剂能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性激素替代治疗在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近年研究结果证实激素替代治疗(HRT)在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中的作用,随机对照实验数据表明,HRT可以增加骨皮质和骨小梁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及全身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并存在剂量相关性。各项观察数据证实HRT在降低脊椎及股骨骨折上有积极影响,但HRT的副反应限制其在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尼尔雌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尼尔雌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刘晓瑷刘延陈伟珍金毓翠本研究观察绝经后短期(5年内)和长期(5年以上)妇女的骨量变化,及小剂量尼尔雌醇对预防骨质丢失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就诊于本院门诊的绝经后妇女62...  相似文献   

15.
绝经前后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绝经前、后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对比观察绝经后无骨折妇女78例,绝经后骨折妇女34例,围绝经期妇女20例和生育期妇女52例的骨密度和血、尿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绝经后无骨折组、骨折组和围绝经期组的尿钙/肌酐、羟脯氨酸/肌酐、吡啶酚/肌酐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均高于年轻健康组妇女(P<0.05);绝经后骨折组的尿钙/肌酐、吡啶酚/肌酐和脱氧吡啶酚/肌酐显著高于绝经后无骨折组(P<0.05),羟脯氨酸/肌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成骨活性和破骨活性均明显升高,绝经后骨折妇女这二者则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绝经后妇女应用小剂量替勃龙联合牡蛎碳酸钙片为期3年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服药剂量每日1.25mg(1/2量组)加牡蛎碳酸钙片3片50例和每日0.625mg(1/4量组)加牡蛎碳酸钙片3片50例。用于药前及药后每6个月随诊,分别观察骨密度、尿Ca/Cr比值、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乳腺腺体密度变化、血生化检查等。结果:两组经SPA测量骨密度均有上升。其中1/2量组治疗后上升6.8%,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1/4量组治疗后上升2.3%,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尿Ca/Cr比值相应的下降率分别为10.2%与7.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虽有所增加,但平均厚度均未超过0.5cm;两组乳腺腺体密度无明显变化;两组血生化值无明显差异。结论:绝经后妇女应用1/2量替勃龙联合牡蛎碳酸钙片3片可提高骨密度,1/4量替勃龙联合牡蛎碳酸钙片3片可维持骨量;对子宫内膜无明显刺激作用;对乳腺腺体密度无明显改变。结果显示替勃龙联合牡蛎碳酸钙片能有效地用于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1] ,临床上常测定骨密度 (BMD)和骨矿含量 (BMC)诊断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变化早于骨密度的改变 ,可反映骨吸收的程度[2 ,3 ] 。本研究探讨绝经前后妇女TRAP活性与骨量的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 ,并评价TRAP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1999年 2月至 4月按随机表随机选择我院门诊绝经前、后妇女各 30例 ,平均年龄分别为 37 5岁 (2 7~48岁 )、5 7 5岁 (5 1~ 6 4岁 ) ,绝经时间 2~ 16年 ,均无影响骨…  相似文献   

18.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女性特有的骨代谢疾病,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可作为防治绝经骨质疏松和低骨量的一线药物选择。在激素治疗中应充分评估患者健康状态,选择个体化MHT方案,可有效降低用药风险和提高治疗获益。在激素治疗期间需要按规范流程进行监测和随访。1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特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男性的4倍,绝经和年龄增长是女性骨质丢失的两个重要因素。绝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雌激素缺乏引起,以进行性骨丢失、骨小梁退行性变、骨质疏松、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严重危害中老年妇女身心健康。21世纪,我国将进入老龄化人口高峰期。据推测,我国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8400万人,其中50%以上为绝经后妇女,因此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妇产科学乃至全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妇女血清瘦素水平与骨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产物,又是骨组织的旁分泌和自分泌激素,由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瘦素促进人成骨细胞胶原的合成、细胞分化及细胞外骨矿化结节的形成。有研究报道,大鼠的卵巢切除后血清瘦素下降。目前,有关绝经后妇女瘦素水平和骨量的报道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瘦素与骨量(即骨矿含量及骨密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