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北夏季气温分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莹  江静  杨青  卢秉红  杨诚 《气象科学》2008,28(1):50-55
对1961-2002年东北夏季气温用REOF方法分解,以此将东北夏季气温的变化区域分为南部、北部、中东部.讨论三个区域夏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特点,结果发现三个区域夏季气温年际变化表现为一致的上升趋势,只是升温的幅度有所不同,而年代际变化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各区域回暖具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功率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分区的周期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对全区以及各分区作滑动均方差,发现各分区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北部和中东部气温振荡幅度较为一致,南部地区在1990 s之前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小,1990 s之后气温的振荡幅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安顺市近45a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安顺市6个地面观测站1961-2005年月平均气温和降量资料,对年和四季的基本气候特征、年代际变化、气温和降水异常年、气候突变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5a来安顺市气候变化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差异。除春季外,年和各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秋、冬季升温明显,但未出现突变现象。夏季和冬季降水有增加趋势,而春季和秋季降水呈减少的趋势。秋季降水存在由多到少的突变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秋绵雨出现的天数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气温异常偏高年的次数远多于异常偏低年,降水异常偏少年多于异常偏多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及周边地区气温年代际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NCEP/NCAR资料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气温场作了分析,发现该区域各季节、各高度上的气温10年滑动距平场均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500 hPa冬、夏季咸海地区和日本海地区该气温距平场则有明显的反相关和"跷跷板"现象,且这两地区500 hPa年平均气温变化均含有10年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西灵山县2007/2008、2008/2009年冬季各乡镇自动气象站实况记录资料,按晴天、阴天、雨天、多云到晴及辐射寒害、平流寒害(湿冷)等天气类型,分析各天气类型下各时次气温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晴天和辐射寒害天气类型下,气温昼夜变化及空间分布差异最为明显,多云到晴天气次之,阴天、雨天和平流寒害气温度昼夜变化及空间差异相对较小;气温空间分布的差异,既与自动气象站地理位置,包括纬度、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也与自动气象站临近环境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5.
选取禹州市1957-2006年的气温资料,对禹州市气温变化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禹州5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086℃/10a.从气温变化特征可看出:年平均和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的趋势;冬季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夏季增幅不明显;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年平均和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变化均有明显的突变发生.  相似文献   

6.
利用安顺市6个县区气象观测站1981—2015年的气温、湿度、风速、日照等月平均资料,应用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着衣指数(ICL)、综合舒适度指数(C),分析安顺市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安顺市各县区四季分明,气温适宜,无严寒和酷热天气,综合舒适期均长达9个月以上,尤其关岭县全年均为舒适期,适合全年开展旅游。考虑到日照对舒适度的影响,对C进行了本地化调整,使其更客观地反应安顺市各县区的综合舒适度。安顺市舒适期长度西南部大于东北部。  相似文献   

7.
采用吉林省特种观测资料中的柏油路面温度资料,分析高速路面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季节、分月份计算气温与高速路面温度的偏差值,并分不同天空状况(晴天、雨天、多云天)进行讨论.分析发现:全省高速路面温度和气温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各季节高速路面温度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气温.夏季高速路面温度与气温的偏差值最...  相似文献   

8.
近46年洛阳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洛阳地区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并分析了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近46年来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较强增暖趋势,其中冬、春季增温最为明显,秋季气温变化平缓,而夏季气温则呈下降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下降,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气候由"冬冷夏热"逐渐向"冬暖夏凉"转变;年降水量各年代均有不同,四季旱涝特征是春季干旱加剧,夏季干旱、洪涝均有加强趋势,秋季洪涝减少、旱灾增加,冬季降水变化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贵州夏季气温分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61--2007年贵州夏季气温用REOF方法分解,将贵州夏季气温的变化区域分为北区、南区和东区。分析3个区域夏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特点,发现夏季气温呈现弱上升趋势,南部地区升温明显。功率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分区的周期变化基本相同,有10a左右的周期。对全省以及各区作滑动均方差,发现各分区气温的年际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宁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71-2010年气温资料,分析了广宁县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宁县总体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年平均气温前10年较低,中期20年保持稳定,后10年明显上升;春季气温相对稳定,夏、秋和冬季气温升高,夏季气温升高尤为明显;1-2、5-8及11-12月气温升高,9-10月气温相对稳定,3-4月气温略有下降.年极端最高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都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康志明 《气象》2002,28(8):58-61
今年 5月 ,与常年同期相比 ,除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华南东部、内蒙古东部和南疆大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少外 ,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或接近常年。本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低 ,其中黄淮西部、江淮大部、西南地区东部、湖北和湖南北部等地的气温偏低 1~ 2℃ ,东北和华南东部沿海偏高 1~ 2℃。本月有一个热带风暴生成。1 天气概况5月份降水量 ,西南东部地区、黄淮大部及其以南地区在 10 0mm以上 ,其中江南及重庆大部、贵州大部、云南西南部、广西、广东中部等地一般有 2 0 0~ 330mm ,局部地区达 330~ 4 70mm ;东北、华北、…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地表热力异常与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赵勇  钱永甫 《大气科学》2007,31(1):145-15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51~2000年间5月青藏高原主体、高原东部和高原西部(90°E分界)地表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研究高原热力异常对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时,要考虑到高原热力状况的空间差异对其的影响。相关分析发现,与高原主体和高原西部相比,高原东部地表温度变化对7月江淮地区的降水有更好的指示性。高原东部和其以北区域的大尺度热力差异比高原本身的热力异常对江淮地区夏季降水有更好的指示意义,可以作为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一个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3.
Fluctuations in the length of the growing season in Minnesot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luctuations in growing season length and in the dates of the last spring freeze and first fall freeze between 1899 and 1982 were studied for five rural Minnesota stations with long, high quality records. A general increase in growing season length was found, but there was substantial variation in the pattern of fluctuations among the stations. The increase in growing season length is not clearly and uniform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dates of first and last freezes.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growing season duration is on the order of the increase in duration so that the change would not be readily apparent to a casual observer. Our results do not correspond well with certain other studies of growing season length nor with fluctuations in hemispheric mean temperature. We conclude that extreme care must be used in extrapolating results of growing season length studies in space and in relating them to mean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相似文献   

14.
海效应降雪的发生发展机制与内陆地区降雪有明显区别。中国渤海中东部、渤海海峡、黄海、东海海面及其沿海地区均可产生海效应降雪,以山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地区最为显著。从各海域海效应降雪的分布特征、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作用、地形对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影响、海效应降雪的研究资料、方法和数值预报检验等5个方面总结了近十年中国海效应降雪的主要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加深对海效应降雪的理解和认识。并针对当前预报业务难点和研究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朐县1980-2008年29年间作物生育季节3—11月的所有“黑、白”霜观测记录,对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霜冻危害较重的季节在3—4月份;霜冻类型以辐射霜冻为主;霜冻发生的气候特征与当地地形地貌密切相关;从而为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的预测预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引言根据实践经验,把测到的地方性云类与天气的关系联系起来,然后用天气学、气象学的基础知识,论述地方性云类出现特征与天气变化规律及在预报中应注意考虑的几个问题,对于制作单站和区域性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We present definitiv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that the startling change of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deep circulation observed in winter 1995 and documented by [Roether, W., Manca, B.B., Klein, B., Bregant, D., Georgopoulos, D., Beitzel, V., Kovacevich, V., Luchetta, A., 1996. Recent changes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deep water. Science 271, 333–335.] actually started before October 1991. This change involved not only the deep water mass pathways but also the origin and pathways of the water mass spreading in the intermediate layer. We carry out the first unified analysis of the POEMBC-O91 data set, which shows that, differently from the previous decade of the 80s, the Cretan/Aegean Sea was in 1991 the `driving' engine of the intermediate, transitional and deep layer circulations, with Cretan Intermediate Water (CIW), transitional water and Cretan Deep Water (CDW) spreading out from the Cretan Sea into the basin interior. The most important new results are: (a) the Levantine Intermediate Water (LIW) formed inside or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Rhodes gyre is blocked in its traditional westbound route on its density horizons σθ=29.05 and 29.10 kg/m3 by a three-lobe strong anticyclonic structure in the Southern Levantine, which induces a substantial LIW recirculation in the Levantine basin itself; (b) the CIW exiting from the Western Cretan Arc Straits spreads into the Ionian interior on the σθ=29.05–29.10 kg/m3 isopycnal surfaces, thus replacing the LIW confined in the Levantine basin. A branch of CIW flows eastward in the Cretan passage and is entrained by the Ierapetra anticyclone to flow again into the Cretan Sea through the Eastern Cretan Arc Straits; (c) on the horizons σθ=29.15 and 29.18 kg/m3 a transitional water mass of Cretan origin, denser than CIW, and CDW are observed to spread out massively from the Cretan Arc Straits both into the Ionian and Levantine interiors. These isopycnal surfaces rise to much shallower depths in 1991 than in 1987, increasing the salt content of the intermediate, transitional and deep layers. This leads to a massive salt increase in the Ionian below 1200 m, clearly related to lateral advection of the new denser waters of Cretan/Aegean origin, thus contradicting the hypothesis of a vertical salt redistribution proposed by Roether et al.  相似文献   

18.
周玉淑  朱科锋 《气象学报》2010,68(5):612-616
实际大气既非完全是干空气,也不是处处达到饱和的湿空气,而是处于含有水汽但又不饱和的湿空气状态。基于这样一种湿大气状态,在湿大气中广义位温定义的基础上,对不同暴雨类型的广义位温与干大气的位温及饱和湿大气的相当位温做了比较。对2003年江淮流域暴雨过程、2004年华北一次暴雨过程以及2006年碧利斯台风中的位温、相当位温和广义位温分布的对比分析表明:即使是在暴雨系统中,湿空气的相对湿度也不一定达到100%,饱和湿空气相当位温的引入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而广义位温的定义用一个表达式就可以表示出于大气、未饱和湿大气以及饱和湿大气这3种大气状态的位温,位温和相当位温则是广义位温的特殊情况。当大气比湿为零时,广义位温就变成位温;当大气比湿达到饱和后,广义位温就变成相当位温。除了可以衔接干大气位温和饱和湿大气的相当位温外,广义位温包含了水汽由干到湿再到饱和的变化过程,更好地体现了大气中水汽的实际分布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东生 《气象》2005,31(2):90-93
11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 ,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北部出现明显降水 ,旱情缓解 ,但华南中部和南部干旱仍持续或发展 ;月平均气温 ,全国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高或接近常年 ,其中东北部分地区偏高显著 ,黑龙江、吉林两省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 5 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月日照时数 ,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总的来看 ,本月全国大部地区光热水条件适宜 ,天气气候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月内 ,浙江、四川、重庆、新疆等地局地发生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灾害 ;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 ,部分地区因雾引发多起交通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1998年5月-7月在改则、当雄和昌都三测站获得的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发现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还讨论了高原近地面层白天出现的逆湿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