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实践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由此带来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的过度物质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尤其是它作为精神、观念、文化的生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通过精神生产的方式来进行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我们不仅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中重视物质生产,而且也要重视精神生产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精神生产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名词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是更深层次的理解确实少之又少。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类别出发,阐述了它的特点,并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季诚迁  金媛媛 《城市》2011,(1):71-75
自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学术界也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然而,  相似文献   

4.
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全面构建文化强市战略和建设幸福乡村战略的背景下,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引领作用,加快文化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分析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阐明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略。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展示民族魅力,体现民族情怀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公民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或者说引用到旅游业中,一方面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使更多的民众通过旅游了解到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这一举措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铿 《现代交际》2012,(7):66-6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池州市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各界也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当前,池州在保护与传承、继承和发扬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为此,需要积极应对,走出困境,迈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深化旅游专业教学改革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高职旅游专业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性,探讨了将非物质遗产引入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化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烨  李跃 《城市》2021,(5):61-7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区关联性特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效果更佳.笔者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的动力机制进行阐释,对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和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价...  相似文献   

9.
别金花 《城市观察》2011,(3):110-115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应该加以珍视。在保护的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适当旅游开发。本文以大都市上海为背景,廓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优势、作用、影响,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走入大众视野,焕发出盎然生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抢救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2004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自己的“非遗”保护名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处于濒危状态。其中,深受中老年观众喜爱的一些地方戏剧.更是境况堪忧。  相似文献   

11.
丰富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高职语文教学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以甘肃为例,分析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可能性,探索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途径,促进大学生对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知识,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为高职院校传承和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践者,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活态传承下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文化生存土壤日益改变,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传承人年老,面临消亡危机。因此,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对非遗传承人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应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方式日渐式微。智媒时代,为响应"十四五"数字化强国的号召,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效能,采用了个性化推荐算法,增强文化传播面,营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利用热点追踪技术、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扩大非遗的传承主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生境,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以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据笔者的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上海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青少年基本缺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典型个案分析,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从娃娃做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提出为迎接世博会,上海青少年要积极参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5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五十六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和流传的珍贵历史实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有利于维护我国在世界文化中的话语权、增强民众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同时也是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可延续性的重要手段。虽然通过十余年的抢救挖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有诸多因素阻碍保护工作进程,因此依然不可松懈。  相似文献   

16.
温州人杰地灵,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温州文化气息,但是面临保护困难、传承后继乏人等诸多问题的困扰,使其保护传承工作进展缓慢,有些甚至已经永远留在了博物馆的橱窗里。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当前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期望通过考察学习,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更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绩溪县湖村为例,关注如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来促进传统村落这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湖村村落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接着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与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关系,再梳理政府、企业和社区三个层面村落物质空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结合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湖村物质空间发展策略,最后提炼出构建"人—村—遗"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完善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加强以生态博物馆理念为核心的村落内涵建设及建设以特色产业为媒介的多方参与体系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各种媒介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代,电视是一种普及性很高的传播媒介,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陕北民歌是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电视媒介,将陕北民歌这一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使更多的人借助这一方式关注陕北民歌,从而达到保护陕北民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简而言之,博物馆一般都是以物为载体,最终面向的对象是人,来传递某种文化。然而在当代社会,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多被人们所关注,博物馆的载体也就不再仅仅是实物,也包含了非物质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就成为了当代博物馆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贺红茹 《现代妇女》2014,(11):86-87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开发,实现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体验与收益的双赢。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旅游活动的关系,分析了六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转型模式的优劣,最后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转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