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平面上升包括绝对上升和相对上升两种概念。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联的海平面上升属于海平面的绝对上升,这是全球性的,世界各地的上升速率几乎都一样,其上升速率每年约1.5毫米左右。海平面的相对上升则不一样,它包含着两种成份,一是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海平面绝对上升,另一成份则是地壳的升降和洋流等海洋动力学因素的影响所致。因为不同岸段地壳升降、洋流等影响不一样,所以海平面的相对上升在不同的岸段和不同时段可以有不同的数值,它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例如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在有些岸段上海平面的相对上升为正值,而在另一…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维海洋环流模式(parallel ocean program,POP),探讨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情景下21世纪格陵兰冰川不同的融化季节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CP4.5情景下,当格陵兰冰川以7%×a~(-1)的加速度快速融化时,相比于只在夏半年融化,全年融化会导致动力海平面在北冰洋、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加速上升,而在欧洲西北部和北大西洋副热带海域加速下降;比容海平面在北美沿岸加速上升,热带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副热带海域也有所上升,北冰洋、欧洲西北部和北大西洋副热带则显著下降。格陵兰冰川不同的融化季节对海平面变化影响的不同,主要是由于相比于只在夏半年融化,格陵兰冰川全年融化会造成大量较冷较淡的融冰水被滞留在格陵兰岛南部海域,在冬半年,会导致上层海洋层化加强和大西洋经向翻转流进一步减弱,一方面造成大量海水在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堆积;另一方面导致向北的热盐输运减弱,从而造成了北冰洋、北大西洋副极地和副热带海域东部的热比容海平面显著下降和盐比容海平面加速上升。  相似文献   

3.
卫星重力估计陆地水和冰川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场恢复与气候试验(GRACE)卫星为高分辨率地监测全球海洋质量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利用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Level-2 RL05的GRACE产品,进行去相关误差滤波、高斯滤波和海洋-陆地信号泄漏改正后,得到了全球陆地和海水质量变化,并分析了陆地水和冰川的质量变化对海平面长期变化的贡献。研究表明,全球陆地水和冰川的质量变化对海平面的贡献约为(2.09±0.54)mm/a,与卫星测高扣除海洋温盐数据比热容变化得到的海水质量长期变化(2.07±0.62)mm/a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其中全球陆地水储量对全球质量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为(0.15±0.25)mm/a,南极冰盖对全球质量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为(0.59±0.10)mm/a,格陵兰岛冰盖对全球质量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为(0.72±0.12)mm/a,山地冰川对全球质量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为(0.63±0.09)mm/a。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分析中心GRACE重力场系数,一阶项系数和二阶项对质量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阶项对质量项海平面的影响为(0.10±0.08)mm/a,二阶项对质量项海平面的影响为(0.16±0.04)mm/a,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和德国地学研究中心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结果则稍稍偏小。  相似文献   

4.
RCP4.5情景下预测21世纪南海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吉  左军成  李娟  陈美香 《海洋学报》2014,36(11):21-29
结合卫星高度计资料和SODA温盐数据,本文利用CCSM(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4)气候系统模式在代表性浓度路径RCP4.5情景下对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的预测模拟结果作为强迫场,用POP模式模拟预测21世纪南海海平面长期趋势变化及空间分布。模拟结果显示,在RCP4.5情景下,南海海域在21世纪末10年平均海平面相对于20世纪末10年上升了15~39cm,明显上升海域位于中南半岛东部的南海中部、南部海域和吕宋海峡东西两侧海域,上升值最大可达39cm。如果加上格陵兰和南极等陆地冰川融化的影响,21世纪南海总海平面上升值将可能达到35~75cm。南海比容海平面明显上升区域位于吕宋岛东面的深水海域,广东沿岸流和吕宋冷涡之间海域,以及中南半岛东南部海域。总比容海平面的变化主要来自热比容,盐比容贡献比较小。南海南部和西部比容海平面上升速率较低,如加里曼丹岛西北侧、泰国湾和海南岛西侧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全球海平面的年变率与21世纪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应用全球的验潮站海平面资料,求出全球海平面上升年变率为0.15-0.16cm/a,且提出采用全球海平面年变率的全球海平面的预测法与21世纪的预测值,并把成果和结论与国际上的比较;同时指出和纠正了以前一些学者的部分错误成果和预测结论。  相似文献   

6.
温室效应引起气温上升,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本文在整理和计算全球海平面观测资料求得海平面年速率的基础上,结合全球气温预测值,提出和了全球和任意港口的21世纪长期海平面预报方法,并对东南亚、南亚和日本的一些海平面上升较大的港口曼谷、马尼拉、戴蒙德港、神户、名古屋、横须贺和宫古等进行了21世纪的海平面预测,介绍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限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排涝过程受长江口海平面变化及潮位变化的控制。本文采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太湖流域河网水文模型,并对1991年太湖流域洪涝过程进行的模拟。在此基础上,假定当太湖流域发生1991年特大暴雨过程时,海平面上升0.5m和长江口发生了百年一遇高潮位,太湖最高水位可分别达到5.01m和4.99m,整个梅雨期排涝量分别比1991年少排14.9×108m3和13.1×108m3,加剧了该地区洪涝灾害的严峻程度。  相似文献   

8.
海平面变化速率可以从地质记录中识别 ,分为长期 ( <1 0 0 0ka)、冰后海侵期 ( 2 0~ 7ka)以及其后的对于现代海平面的调整期 ( >7ka)。另外 ,还有仪测的历史记录。1  <10 0 0ka长期海平面变化的地质记录提供了一幅海平面自然波动的景象 ,表明海平面的变化是颤动的。深海沉积物的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 1 8O/ 1 6O)比给出了冰期 /间冰期循环的大量海平面波动的证据 ,Vostok冰心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至少 4个循环的记录。这些周期大约为 1 0 0ka的循环已在东南澳大利亚地质记录和相关的氧同位素记录中识别出 ,这里的一系列滨岸沙坝的时代可追溯…  相似文献   

9.
基于GRACE得到的时变地球重力场数据反演了格陵兰冰盖2002~2011年期间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格陵兰冰盖2002~2011年的年消融总量为188±10km3/a,2002年以来冰盖整体的消融速率呈现出增加趋势;冰盖的消融区域主要集中在冰盖的东南部和西北部;自2008年以来,冰盖东南部的消融速率虽然有所放缓,但消融速率仍然维持在55±7km3/a;冰盖西北部的消融速率仍在增加,2008年以后达到了48±6km3/a。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应用验潮站的海平面资料求年变率的方法,该法得出我国海平面的年变率为0.14-0.20cm/a,同时对海平面的外推预测法进行介绍和比较验证;提出了全球海平面上升值加当地地面升降 地点和地区预测法,结合年变度和气温升温计算出全球和我国珠江,长江及可三角洲等地区以及一些地点的21世纪海平面预测值。  相似文献   

11.
Annualvariationrateofglobalsea-levelriseandthepredictionforthe21stcentury¥ZhengWenzhen;ChenZongyong;WangDeyuadandChenKuiying(...  相似文献   

12.
To better monitor the vertical crustal movements and sea level changes around Greenland, multiple data sources were us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tide gauge, satellite gravimetry, satellite altimetry, 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GIA). First, the observations of more than 50 GPS st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 and Greenland network(GNET) in 2007–2018 were processed and the common mode error(CME) was eliminated with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  相似文献   

13.
南极海冰和陆架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冰中心和雪冰中心提供的海冰资料和我国南极考察现场的海冰观测资料,对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多冰期;80年代是少冰期;90年代南极海冰属于上升趋势,后期偏多,区域性变化差别大,东南极海冰偏多,西南极海冰即南极半岛两侧尤其是威德尔海区和别林斯高晋海的冰明显偏少.东南极和西南极海冰的变化趋势总是反相的.90年代后期普里兹湾的海冰明显偏多,南极大陆陆架冰外缘线总体没有明显的收缩,有崩解也有再生的自然变化现象.西南极威德尔海的龙尼冰架和罗斯海冰架东部崩解和收缩趋势明显,东南极的冰架也有崩解和收缩,但没有西南极明显.陆架冰崩解向海洋输送的冰山对全球海平面升高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南极冰盖断裂崩解形成的冰山,向海洋输入的水量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4mm.南极海冰没有随着全球气候温暖化而明显减少,而是按照东南极和西南极反相的变化规律进行周期性的变化、调整和制约.  相似文献   

14.
Anomalous change of the Antarctic sea ice and global sea level chang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omalouschangeoftheAntarcticseaiceandglobalsealevelchange¥XieSimei;ZouBing;WangYiandBaoChenglan(1.NationalMarineEnvironmentF...  相似文献   

15.
利用欧洲中心气候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北极海冰面积资料,分析了夏季北极海冰面积与前期大气经向热量输送年际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6月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的经向热量输送以瞬变热量形式为主,其中巴芬湾西部(B区)和格陵兰岛东部(G区)是瞬变热量向极区传输的两个通道,二者之间存在反位相的协同变化,且这种协同变化与夏季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密切相关。可能的机制为:6月,AD、AO和NAO三种北极大气环流型能够引起巴芬湾西部和格陵兰岛东部瞬变热量输送的协同变化,这种协同变化通过涡旋动力作用激发夏季极区大气表现为AD异常,同时影响途经区域的气温,从而通过热动力作用影响夏季北极海冰。将向极区输送的热量称为暖输送,从极区输出的热量为冷输送,则上述两个区域的瞬变热量协同输送可分为三种情况:B暖G冷、B冷G暖、B和G均冷,而B和G均暖的情况十分罕见。当B区向极区输入、G区输出热量时,有利于太平洋扇区和喀拉海的海冰偏少;当G区输入、B区输出热量时,利于喀拉海和拉普捷夫海海冰偏少;当B区和G区均输出热量时,利于波佛特海南部、喀拉海和拉普捷夫海海冰偏多,反之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南极海冰的生消冻融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多年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有诸多关于南极海冰范围变化的研究,但大部分是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来展开分析。Argo观测网遍布全球各大洋,为海冰范围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根据浮标GPS点的南部边界推算南极海冰边界,由浮标的年、月累积数据得到南极海冰范围的年际、月际变化规律。对于这种研究思路提出了三种实现方法:(1)绘制专题图,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南极海冰在2—9月间的生消变化情况;(2)利用南极附近浮标GPS点数量占全球比例的变化情况来分析海冰变化规律,在月际变化趋势上与影像数据一致,在年际变化上稍显不足;(3)使用点密度分析方法估计海冰边界,建立基于浮标GPS点密度的海冰-海水分界模型,可得到南极海冰范围变化规律的定量分析结果。浮标数据与影像数据互为补充,可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ROMS数值模式配置基本实验模拟了2004年到2006年中国东部海域海平面的季节变化。模拟结果与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海平面年较差从中国沿岸到黑潮路径逐渐变小。将数值模式的风应力项去掉,配置对比实验。与基本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对比实验海平面仍然具有季节变化,但是闽浙沿岸和苏北沿岸海平面春夏季异常偏低、秋冬季异常偏高现象消失,中国沿岸向太平洋的海平面变化减弱。春季和秋季,渤、黄海和黑潮附近海平面异于东海的现象减弱。对比实验海平面的年较差的数值明显减小,从近岸向黑潮海平面年较差渐变的过程消失。整个渤黄海的海平面年较差近似。对比实验海平面年较差占基本实验海平面年较差比率从近岸向黑潮路径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谢涛  艾润冰  王彦  刘彬贤 《海洋学报》2021,43(7):173-182
利用RADASAT-2的海冰SAR图像,分别采用Prewitt、Sobel和Canny边缘检测算子计算图像范围内的海冰周长,分析不同图像分辨率、不同边缘检测算子分别对周长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结合冰层侧向融化速率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海冰侧向融化温度敏感性模拟实验,分析了图像重构分辨率对海冰侧向融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冰破碎程度不同时,对应不同的最佳边缘检测算子和最佳分辨率;仅考虑侧向融化时,随着温度升高,3种算子模拟的海冰面积融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指数型增加,Prewitt算子模拟效果最好,对应的最佳重构分辨率为30 m×30 m、65 m×65 m和155 m×155 m。  相似文献   

19.
渤海冬季海冰气候变异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选取渤海冰情等级资料和大气环流74个指数逐月资料,分别建立不同尺度(年、半年、季和月)的累积值变量作为因子,研究该地区冰情年代际变化及冰情的气候成因,结果发现以1972年为分界把1932~2000年时期冰情的变化分为两个时段,前一时段为重冰情多发阶段,1972年以后转为轻冰情时段.影响渤海海冰冰情变化主要因子是太平洋副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