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价格欺诈     
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有13种价格行为被列为价格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中解释 :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中 ,采用虚假或者其它不正当手段欺骗或误导消费者 ,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此所作的明确规定为 :1销售掺杂、掺假 ,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的商品 ;2采用虚假或者其它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它欺骗性价格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行业视点     
据记者了解国家计委近日颁布第15号令,发布了《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这部规章的出台,适应了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对于建立市场信用体系,创造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的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此次发布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将价格欺诈行为分为标价欺诈和价格欺诈两种手段,并列举了当前市场上存在的价格欺诈的典型表现形式。本规定将于2002年1月…  相似文献   

4.
《家电科技》2003,(9):26-2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将从2003年11月1日起实施。根据《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以下五种行为被列为价格垄断行为:一是经营者之间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操纵价格;二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在向经销商提供商品时强制限定其转售价格;三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牟取暴力;四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以排挤、损害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或者采取回扣、补贴、赠送等手段变相降价,使商品市场销售价低于商品自身成本;五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在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时…  相似文献   

5.
要闻·资讯     
家电价格虚标严重监管办法出台为了规范各类行业包括家电行业零售企业的促销行为,防止价格欺诈,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五部门日前联合颁布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自2006年10月15日起施行。对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的安全管理、促销宣传、建立促销商品价格档案、商品质量保证等问题作出了规定。在《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中指出,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打折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明示的费用。…  相似文献   

6.
3.15余音     
《家用电器》2004,(4):23-23
新闻上海叫停“职业打假”行为上海法院曾先后受理职业打假人以普通消费者名义要求商家赔偿案件100余件。上海法院就此类赔偿案件明确表示:经营者对故意购假的消费者不构成欺诈,对“知假买假”“诱假买假”的消费者要求经营者“退一赔一”的诉讼请求,法院将不予支持。上海法院明确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退一赔一”责任的范围,仅限于经营者存在“欺诈”的情形。欺诈行为的构成,除有经营者的欺诈故意外,还要求经营者的欺诈与消费者作出错误意思表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消费者明知经营者销售的是假货,其购买行为并非因经营者…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  相似文献   

8.
政策法规     
正网购商品7日可无理由退换2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其官网公布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旨在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该办法将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此前出台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办法》明确提出了网络商品经营者和有关服务经营者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违反这一管理办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办法》要求,  相似文献   

9.
3月15日,借消费者权益日之东风,整合后的大中电器正式宣布,大中将为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以旧换新、价格延保。同时,面对目前空调等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大中表示已经提前备货,并承诺:“在京城64家大中卖场里销售的以空调为代表的家电商品,在一段时期内不仅不会涨价,而且还会进一步有降价举动。”  相似文献   

10.
假冒、仿冒行为总称为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假冒、仿冒或其他虚假手段,使交易相对人产生混淆、误信,从而获得交易机会的行为.假冒、仿冒行为,通常被认作属于同一性质的制作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而实际上二者有所不同.假冒主要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仿冒行为是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擅自将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相近的使用,造成与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物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