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但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焦虑、紧张、愤怒、烦恼等不良情绪都会引起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其他紧张激素大量产生,在身体上造成明显后果.据有关资料统计,有1/3~2/3心肌梗死病人的发作诱因,大都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疲劳过度[1].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病阶段,当胸痛发作产生濒死感时,又多有紧张、焦虑、抑郁和压抑情绪,从而加重病情,所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老年人是冠心病中重要的人群,在患病过程中有它的特异性,临床护理人员在做好冠心病一般护理的同时,应该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老年患PTCA术前的心理问题,探讨其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我科2000年1月—2002年11月286例行PTCA治疗的老年患的相关资料,将老年患PTCA术前心理分为紧张恐惧、焦虑、抑部3种类型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预防护理。结果 术前有紧张恐惧心理56例,焦虑172例,抑郁32例。紧张恐惧最多见于心肌梗死患。结论 老年患PTCA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心理反应,针对患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解除心理障碍,对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及术后早日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梅静  李淑荣  梁艳敏 《护理研究》2003,17(18):1075-107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1] ,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但病人接受检查和治疗时 ,往往不了解其意义和有关内容 ,在心理上存在担心、紧张的情绪 ,而较严重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会对冠心病产生不良影响 ,并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而健康教育是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 ,使病人了解并增进健康知识 ,改变健康行为和问题 ,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2 ] 。因此 ,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健康教育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 ,使之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保证介入术的顺利进行 …  相似文献   

5.
医学人文关怀体现的是对人、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是一种实践人类内心医学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的过程[1]。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原,焦虑、恐惧、抑郁是手术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当这种应激过于强烈时,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有文献报道,对手术有明显应激者,约半数发生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适应不良。如何缓解因手术而产生的焦虑,提高病人的心理应对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文关怀护理可解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2]。我科对手术病人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影响。方法将58例拟行心脏介入术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29例,术前向病人讲解冠心病及心脏介入术的相关知识,给予心理辅导和卫生宣教等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29例,按术前常规护理。结果术前心理干预组的病人焦虑、紧张情绪较对照组轻,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冠心病病人术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术前的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的恢复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使之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痊愈。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病人易接受等优点;但因多数病人对这方面的信息掌握的甚少,易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抑郁等,尤其是急诊病人。而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表现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并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对病人的预后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已成为促进PCI术病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对策。我院心脏中心及急救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PCI术实施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有效地消除了病人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促进了病人心理生理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近年来5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心理活动观察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1例,男43例,女8例,40~73岁,其中脑力劳动者39例,体力劳动者12例;劳累后发病35例,休息时发病5例,夜间发病6例,进餐时发病2例,情绪激动时发病3例。心理状态为焦虑45例(88.2%);紧张恐惧37例(72.6%);烦燥13例(25.5%)。2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2·1紧张、恐惧AMI的急性期,胸骨后持续疼痛是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陌生的环境、强烈而单调的声觉刺激、不分昼夜的治疗、医护人员不当的言行等,都可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感。…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在冠脉介入术患者焦虑情绪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介入术是目前冠心病最先进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包括冠脉造影、P/CA及内支架术。冠脉介入术虽然得到普及,但毕竟是一项创伤性检查,大多数患存在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作自2005年1至9月,采取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缓解患的焦虑恐惧心理状态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观察、询问、记录急性心肌梗死 112例发病过程中不同时期存在的心理问题 ,就文化程度、性别、病情轻重等因素与产生心理问题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麻痹和依赖心理 ,发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心理问题 ;文化程度与心理问题呈正相关(P <0 0 0 5 ) ;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心理压力大 ,存在的心理问题多 (P <0 0 1) ;对有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比较 ,前者紧张、恐惧、依赖心理较后者重 ,麻痹心理较后者轻 ,焦虑心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 ,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效果显著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庆平  邓瑞姣 《护理研究》2008,22(18):1622-1623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其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且常发生在起病2周内(急性期).有研究表明,在AMI病人发病的急性期内,有心理改变者达60%以上,半数以上的病人有病理心理症状,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且心理状态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照顾心肌梗死病人时,大多数护士把重点放在应用技术和治疗需要上,而忽视应该采用心理干预以满足特殊病人群体的需要。病人的信息需要受群体文化很重要的影响。宗教对某些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起重要的作用。心肌梗死病人最常见的情感反应是焦虑、恐惧和愤怒,常伴随着无望、无助和无价值感。没有证据表明护士有责任为心肌梗死病人提供心理护理,也缺乏对心肌梗死病人心理反应的护理知识,这些证据显示心理护理没有被普遍提供给病人。Kinzinger(1992)发现80%的病人报告有不适、紧张、恐惧和焦虑。Bolwerk(1990)建议专业保健人员应该认为所有…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急重症之一,它严重地威胁病人的生命。临床研究表明: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严重影响心脏病病人发病与预后。与人的情志活动密切相关,在抢救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及心理安抚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规律,运用心理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笔者针对本病在不同发展时期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个性化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例冠心病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冠心病病人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焦虑、抑郁,缓解负性情绪.[结论]负性情绪对冠心病的发展、顸后有显著影响,心理干预在冠心痛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例冠心病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冠心病病人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焦虑、抑郁,缓解负性情绪.[结论]负性情绪对冠心病的发展、顸后有显著影响,心理干预在冠心痛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心肌梗死发病率的提高以及发病年龄的下降,心肌梗死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病人住院期间针对不同个性的心理特征,心理表现实施心理护理,使病人不同程度地解除了焦虑、恐惧、忧虑等心理状态,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放置肾造兼导管是一种非手术性的尿路改道技术。此种技术是在电视屏幕式B超监视下定位操诈.采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行腰部穿刺后.向肾脏中放置导管。应用此项技术治疗的15例病人.由于我们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有关护理工作报告如下。1术前准备1、1心理护理接受这种治疗的病人.一般清情比较重.常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此时.护主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操作程序及效果。设法满足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需求.以消除其恐惧心理.减轻思想负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2术区准备清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少乳腺癌病人焦虑、抑郁心理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心理调查问卷调查分析134例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可能原因.[结果]不良心理反应中以焦虑最多,占总调查病人的77.6%,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9,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焦虑、抑郁、恐惧心理予以足够重视,临床治疗中配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及有效护理干预,对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小红  郭金陵 《家庭护士》2008,6(1):227-228
口腔门诊老年病人就诊前和诊疗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和疼痛.护理人员 如何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005年12月对11 2例口腔门诊老年病人为对象,探讨心理干预在口腔门诊老年病人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焦虑、抑郁、紧张、颓废与惧死等心理特点是影响冠心病发病与疗效的重要负性情绪。心理治疗对冠心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典型病例介绍冠心病负性情绪的心理分析与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