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胚胎脊髓移植对脊髓内源性NGF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胚胎脊髓移植后,脊髓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的表达及NGF多肽的合成。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胚胎脊髓移植可以促进和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损伤脊髓内NGF mRNA的表达和NGF多肽的合成;胚胎脊髓植入后早期能在宿主脊髓内表达和合成NGF;损伤和移植条件下,NGFmRNA的表达与合成主要在脊髓前角神经元。结论:内源性NGF在移植后的损伤脊髓中可能对再生轴突起重要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大鼠应用珍宝丸后对其神经的修复再生作用,探讨珍宝丸对神经生成因子(NGF)的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损伤模型,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和治疗组,脊髓损伤后,治疗组以珍宝丸灌胃治疗。分别在3个时间点对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进行BBB评分,评分完毕后再对大鼠受损脊髓行免疫组化检测,同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并作比较。结果 BBB评分显示,治疗组明显高于损伤组(P<0.05)。NGF在治疗组的阳性表达量显著高于损伤组(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珍宝丸对大鼠NGF的阳性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脊髓损伤大鼠血清及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8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36)、模型MT组(n=36)及假手术组(n=12)。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模型对照组给予无水乙醇,模型MT组给予MT,均为腹腔注射。对比术后12h、3、5d大鼠血清及脊髓组织中NGF的表达及Tarlov评分。结果术后12h模型对照组及模型MT组Tarlov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MT组TarlOV评分稍高于模型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d模型MT组Tarlov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12h、3、5d模型对照组和模型MT组血清NGF水平、脊髓组织NGF蛋白及NGFmRNA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模型MT组则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MT通过调高脊髓损伤大鼠体内NGF的表达起到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褪黑素(MT)对脊髓损伤(SCI)早期大鼠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讨MT治疗SCI的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MT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前2组以改良的Allen’sWD法建立脊髓T12水平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MT组于术后10min腹腔注射MT100mg/kg,模型组则腹腔注射等体积无水乙醇。术后12h对3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血液检测NGF水平;取脊髓标本进行病理观察,RT-PCR法检测NGFmRNA,免疫组化SP法检测NGF蛋白。结果:模型组和MT组大鼠于术后均出现了严重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2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3组大鼠脊髓内NGFmRNA、NGF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N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6.819,321.762和122.707,P均<0.001),3者均在MT组中最高,SCI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P<0.01)。结论:MT可通过提高SCI大鼠体内NGF的表达减轻SCI。  相似文献   

5.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损伤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采用Allen的weight dropping(WD)法挫伤大鼠Ts节段脊髓,于术后0、2、4、8、12、24h经蛛网膜下隙导管各注入NGF溶液(20/60g),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检测脊髓损伤前后发生凋亡的脊髓神经元,结果:正常组大鼠脊髓中未见凋亡神经元,生理盐水组于伤后2h始出现凋亡神经元,N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结论:NGF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Wistar大鼠脊髓组织中tau蛋白动态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组用改良Allen法制备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即作为手术组(48只);另1组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开椎板,不损伤大鼠脊髓组织n=8).分别在12h、1d、3d、5d、7d、10d取出大鼠在T10及部分T9、T11椎板下的损伤脊髓组织制作蜡块并切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中tau蛋白的表达.结果:Wistar大鼠在急性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内即出现tau的阳性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tau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逐渐增多;伤后3d阳性表达到达最大表达值,10d表达仍呈阳性且高于对照组.结论:损伤大鼠的脊髓组织后,组织中tau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在不同时间点上有一定的变化关系,为急性脊髓损伤后临床的早期干预时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c-fos基因的影响。Wistar大鼠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GF组;用AllenWD法以10g×2.5致伤力损伤T8脊髓。NGF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分别于术后即刻、10、30分、1、2、3、4小时注入NGF溶液20μl,生理盐水组经导管于同时间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蛋白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示生理盐水组在术后1  相似文献   

8.
NGF和BDNF在脊髓全横断后大鼠运动皮质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在运动皮质内的分布规律,为临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运动皮质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各组的运动皮质中NGF和BDNF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Ⅴ层;脊髓全横断后NGF和BDNF的表达均增高,NGF的表达高峰在脊髓全横断后7天,21天回到正常水平;BDNF表达在脊髓横断后21天到达高峰,28天回至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皮质内NGF表达上调早于BDNF。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环磷酰胺组分离出右侧坐骨神经并离断,然后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假手术组游离出坐骨神经,然后缝合切口。术后即日起,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mg.kg-1.d-1连续2周,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2周,假手术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分别于给药后4、7、14、21d取术侧坐骨神经,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GF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坐骨神经内无NGF阳性表达。环磷酰胺组给药后4、7、14、21d坐骨神经内NGF阳性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t=2.32~3.67,P<0.05)。环磷酰胺组和模型组组内不同时间点NGF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94、140.125,q=4.53~31.20,P<0.05)。结论环磷酰胺可以通过增加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NGF的表达来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颈脊髓损伤后水钠代谢紊乱的动物模型。方法在预实验基础上选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无手术对照组(A组)15只,肠内营养乳剂(TP)喂养并行胃造瘘和颈后路椎旁肌剥离手术对照组(B组)15只,肠内营养乳剂喂养并行颈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及胃造瘘术、导尿术实验组(C组)15只,其中C组3只鼠术后死亡弃用,测量血钠、尿钠浓度及尿量。结果与B组相比,C组于手术4?d后均获得明显低钠血症(P<0.05)。A组和B、C组术前血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大鼠颈脊髓完全损伤后引起低钠血症的发生,可以作为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鼠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时NF-κB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时NF κB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 (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s,EMSA)、Westernblotanalysis(WBA)等方法 ,对脊髓胞核与胞浆内NF κB在各个时点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急性脊髓创伤性损伤中可使脊髓胞浆和胞核内NF κB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NF κB被激活是急性脊髓损伤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联合应用促细胞生长物质(GS)对脊髓损伤后期大鼠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应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MSCs,10 mg/L的BrdU标记细胞核。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以改良Allen打击法制备T10脊髓损伤模型,制模后2周随机分为MSCs+GS组、MSCs组与对照组,每组12只,伤后2周各组损伤处分别注入MSCs+GS、单纯MSCs、培养液。分别于伤后1、2、3、4、5、6周进行BBB评分;损伤后6周处死大鼠,取损伤段脊髓及其上下各1 cm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和BrdU阳性细胞及GAP-43的相对表达。结果制模后1~2周3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F=0.322、0.044,P>0.05),3~6周MSCs+GS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较MSCs组和对照组高(F=13.729~97.187,P<0.05);MSCs+GS组大鼠脊髓损伤中心及头、尾端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同时,MSCs+GS组及MSCs组损伤节段脊髓内GAP-43的表达面积明显多于对照组,MSCs+GS组多于MSCs组。结论 MSCs移植联合GS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细胞移植,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穹隆-海马伞切断对大鼠脑内Trk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穹隆 海马伞切断对大鼠脑内不同部位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 10只 ,随机分为穹隆 海马伞切断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两组大鼠均常规取海马CA1区、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等部位脑组织与假手术组比较TrkA阳性细胞表达情况。③结果 假手术组大脑各观察区有基础水平的TrkA表达。模型组大脑海马CA1区、大脑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以及Meynert核区Trk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t=3.94 4~ 8.4 4 2 ,P <0 .0 5 )。 ④结论 穹隆 海马伞切断可致大鼠脑内多部位TrkA表达减少 ,其可能是导致认知和情绪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IL-10对继发性脊髓损伤(SCI)后脊髓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表达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作用。②方法建立大鼠SCI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L-10及甲基泼尼松龙(MP)对大鼠SCI后1、4、12、24、48、72、120h脊髓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③结果大鼠SCI后1h未见ICAM-1的表达,4h脊髓损伤部位的内皮细胞开始出现ICAM-1的表达,24~48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20h仍可见到ICAM-1的表达。IL-10和MP对脊髓损伤部位的内皮细胞表达的ICAM-1都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则更加明显地抑制了ICAM-1的表达。④结论ICAM-1参与了SCI损伤早期的病理过程,是引起SCI继发性损伤病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SCI后早期应用IL-10及MP阻断ICAM-1的表达有助于减轻SCI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SPF级)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GBE组,均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制成中度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GBE组给予GBE 0.75 mL/(kg.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5、71、4 d处死动物取材,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伤段脊髓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GBE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均在5 d达到高峰,但GBE组凋亡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4.97~9.56,P<0.05)。结论GBE能够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抗凋亡可能是GBE缓解急性脊髓损伤的诸多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温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前应用局部脊髓低温灌注给予低温预处理,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早期病理形态学改变,Hplas-100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脊髓损伤中心区残留白质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脊髓损伤早期病理形态学改变较对照组轻,损伤中心区残留白质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温预处理对大鼠正常脊髓形态结构无明显影响,可明显减轻大鼠脊髓损伤早期病理形态学损害,减少损伤中心区白质面积的丢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移植治疗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8只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4组,4周后4组分别注射BMSCs+BDNF、BMSCs、BDNF及DMEM干预。分别于移植后1、2、4周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情况,并于移植后4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MSCs在脊髓损伤部位的分布,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结果移植后4周,BMSCs+BDNF组及BMSCs组的BMSCs在脊髓损伤部位均得以存活。BMSCs+BDNF组与BMSCs组及BDNF组比较,脊髓空洞较少并且GAP-43阳性表达面积较高(F=35.57,q=4.97~25.84,P<0.05)。BMSCs+BDNF组BBB评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7.51,q=3.89~11.57,P<0.05)。结论 BMSCs+BDNF联合移植对于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NT-3在损伤部位相邻节段脊髓腹角神经元随时间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重为250g左右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六组。分正常组、假手术组及胸10脊髓节段全横断术后1,3,7,14d组。动物到达存活时间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NT-3在脊髓损伤相邻节段腹角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正常组的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腹角的大神经元和少量小神经元。损伤区上段的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在脊髓腹角的表达,均于术后1d组开始明显增高并达到高峰,术后3d、7d组逐渐回落,术后14d组接近正常水平。而损伤区下段的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在脊髓腹角的表达均于术后1d组开始明显增高,术后3d组达到高峰,于7d组开始下降,到14d组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在脊髓全横断术后,脊髓腹角神经元对NT-3的需求增加,提示NT-3在脊髓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①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②方法 对 4 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 4 2例 ,CT扫描 2 5例 ,MRI检查 19例 ;手术治疗31例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4例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2 7例。③结果 颈髓损伤组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13.0 9,P <0 .0 0 5 )。MRI检查 19例提示颈髓损伤存在脊髓水肿、髓内出血和脊髓挫裂伤 3种形式。伤后 14d内手术者疗效优于晚期手术者。④结论 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颈椎失稳是该病的主要病理解剖基础。临床Frankel分级与MRI检查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对X线片或CT扫描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人 ,应尽早行MRI检查 ,争取 14d内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