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创伤性传染病。牛、羊、鹿等反刍动物常见且发病率较高,以侵害反刍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为主。该病的特征为动物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以及角质层破坏。目前,在我国牛、羊饲养场中,腐蹄病的发生率可达到50%,是牛、羊,尤其是奶牛养殖业中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性疾病之一。患腐蹄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严重者被迫淘汰,从  相似文献   

2.
奶牛腐蹄病是趾间皮肤的化脓坏死性炎症,为奶牛的常见多发病。在牛舍潮湿不洁、运动场地泥泞的条件下,蹄角质及趾间皮肤长期受粪尿及污水浸泡,感染坏死杆菌等病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夏秋季节,雨季来临时都会有个别羊群发生腐蹄病。腐蹄病是蹄趾间皮肤化脓坏死性炎症。病蹄负重异常,疼痛不适,引起跛行,由于病痛而引起病羊采食量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影响羊群生产。  相似文献   

4.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表现为趾间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绒山羊腐蹄病发病率高,占引起绒山羊跛行蹄病的35%-36%,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绒山羊腐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奶牛腐蹄病是因指(趾)间皮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化脓坏死性炎症。主要原因是由于厩舍、运动场潮湿以及多雨季节导致趾(指)间皮肤长期受粪尿和污水浸渍,致使弹性降低,引起龟裂、发炎,或受到损伤时坏死杆菌等侵入而致病。 临床症状:病初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疼痛,呈现明显的跛行,  相似文献   

6.
中西结合治疗高寒阴湿地区绵羊腐蹄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腐蹄病是由腐败梭菌及坏死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类特殊的传染性疾病。甘肃省岷县属典型高寒阴湿地区,春秋季节阴雨绵绵,圈舍潮湿,是绵羊腐蹄病高发时期,不同年龄的绵羊均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易感,但病情较轻。趾间皮肤受草籽或尖锐物刺伤,地面潮湿等均可诱发本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绵羊腐蹄病121例,治愈119例,治愈率为98% 。  相似文献   

7.
每年夏秋季节,雨季来临时都会有个别羊群发生腐蹄病。腐蹄病是蹄趾间皮肤化脓坏死性炎症。病蹄负重异常,疼痛不适,引起跛行,由于病痛而引起病羊采食量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影响羊群生产。  相似文献   

8.
腐蹄病又称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是一类引起反刍动物蹄部感染的传染病,以跛行、指(趾)间皮肤肿胀和炎症为主要特征。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羊腐蹄病发病率日益增加,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羊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羊腐蹄病的诊断与防治方面总结性的报道较少。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快速诊断和防治方法显得非常重要。论文以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资料为基础,从羊腐蹄病病原、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羊腐蹄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趾间腐烂(Foot rot) 以趾间部为中心的坏死性及化脓性的病理变化,总称之为趾间腐烂。往往从单纯的趾间皮肤炎发展到深部组织形成病灶,包括蜂窝织炎、腱鞘炎、蹄关节炎等等。所谓牛的腐蹄病,此病名由来已久,其含意甚广,包括从趾间皮肤及软部组织发生炎症开始直至侵害蹄底角质或蹄球角质部发病,统称为腐蹄病。近来,则有趾  相似文献   

10.
腐蹄病又名烂蹄病,也称为蹄间腐烂。牛腐蹄病是因坏死杆菌感染牛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蹄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层破坏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牛都易发生,特别是海拔1500m以上地区,多阴雨潮湿季节更易发生,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腐蹄病是由结节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混合感染引起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动物蹄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形成受到破坏为主要特征。患病动物表现为运动  相似文献   

12.
趾间蜂窝织炎又称蹄皮炎、腐蹄病,是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腐蹄病,其发病率较高,一般为8%~20%,有的地区高达30%~50%。1病因一是饲养管理方面,牛体营养不良,体质弱,日粮中矿物质钙、磷不平衡、蹄角质疏松;牛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泥泞,粪  相似文献   

13.
<正>腐蹄病是危害山羊、绵羊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趾间皮肤外伤后感染了化脓杆菌、坏死杆菌或坏疽性放线菌而引起,大多数属于顽固性蹄病。绵羊腐蹄病主要表现为绵羊蹄部发热、肿胀、化脓,乃至跛行。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跛行为主要特征。梅雨季节或其他潮湿多雨季节易造成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4.
奶牛蹄病包括蹄变形、蹄叶炎、腐蹄病、趾间赘生、蹄皮炎、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疾病。在上述蹄病中,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蹄变形是蹄角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是奶牛指(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  相似文献   

15.
种公牛腐蹄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各繁改站均有种公牛腐蹄病的发生 ,腐蹄病往往是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 ,给采精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尽管各站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 ,但还是没能得到有效控制。结合近几年在这方面的工作 ,现总结如下 ,供同行参考。1 发病原因1.1 卫生管理不良。大多数牛舍粪便不能及时排除 ,趾间、蹄底长期受粪尿的侵蚀 ,使趾间皮肤变软 ,皮肤免疫力下降 ,粪中坏死杆菌活动加强 ,导致趾间皮肤溃烂。1.2 运动不足。种公牛每天的活动基本上是两点一线 ,即牛舍和运动场之间。尽管很多繁改站采取多种措施 ,加强牛的运动 ,但由于种公牛体形高大 ,…  相似文献   

16.
<正>腐蹄病是危害山羊、绵羊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趾间皮肤外伤后感染了化脓杆菌、坏死杆菌或坏疽性放线菌而引起,大多数属于顽固性蹄病。绵羊腐蹄病主要表现为绵羊蹄部发热、肿胀、化脓,乃至跛行。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跛行为主要特征。梅雨季节或其他潮湿多雨季节易造成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7.
腐蹄病和蹄踵溃疡是使牛跛行和减产的两种主要蹄病,两者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合适的卫生情况和正确使用蹄浴可防止或减少此病。这两种病常被误诊。母牛患腐蹄病时突然显著跛行,一般只有一个蹄受感染,通常细菌感染由趾间开始,如不及时治疗病变会蔓延到蹄一尖,并引起永久性损伤。蹄肿胀系部尤为明显。如果站在母牛后面,能看见肿胀迫使两趾分开,母牛可能发热和产奶下降。两趾间常发出特征的恶臭气味。确诊为腐蹄病后,可给予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用弱消毒剂洗涤两趾间,除去疏松的腐烂组织和修掉患部的蹄壳。  相似文献   

18.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成年且高产的母牛易发.  相似文献   

19.
1蹄(趾)间蜂窝组织炎 又称腐蹄病,为蹄(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局部炎症,为奶牛常发病,全年都有发生,但以每年的7~9月份最为多见;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四蹄都有发生,而且以后蹄多见。发病牛以成年牛为多,育成牛和犊牛则少见。  相似文献   

20.
腐蹄病是偶蹄家畜趾间皮肤化脓坏死性炎症。临床上多见于奶牛,猪较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