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30例下颈椎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痨治疗至少3周后,采用前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术。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7岁。术前检查病变累及2个椎体者21例,3个椎体者9例。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5例,D级13例,E级7例。术前颈椎平均后凸角为12°。[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70~100 min,出血量为50~150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0个月。末次随访中,23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中,5例B级恢复到D级,3例C级恢复到D级,2例C级恢复到E级,13例D级恢复到E级。随访中结核病灶无复发,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平均时间为6.5个月。[结论]经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多数下颈椎结核手术目的在于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矫正畸形等[1]。本研究对脓肿较大、病灶内死骨、空洞、合并脊髓损伤等具有手术指征的下颈椎结核患者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下颈椎结核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37~69岁,平均(58.12±4.81)岁;合并脊髓损伤16例;原发性结核疾病:肺结核2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前方入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移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均采用一期前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术。结果术中无大血管、脊髓或喉返神经损伤,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结果正常。结论一期前方入路显露下颈椎结核病灶安全可靠,椎管减压效果显著,病灶清除后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2~71岁,平均55岁。病灶累及两个椎体者11例,其中C3~41例,C4~52例,C5~64例,C6~74例;累及3个椎体者4例,均为C5~7。颈椎后凸Cobb角为22°~46°,平均35°。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8例,E级2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以上,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大血管、脊髓、食道、气管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20~60个月,平均30.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神经功能1例B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达E级。术后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0°~5°,平均2.6°,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植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折断、结核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1月-2004年2月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前路Z-Plate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3例,包括切口愈合率、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随访时间8个月至3年,平均26个月。结果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和窦道形成,切口均一期愈合。11例合并截瘫的患者,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8个月至1年所有植骨均显示骨性融合,未见植骨块脱落、吸收及死骨形成。术前后凸Cobb角<30°者,均基本矫正至正常,30°~60°者,矫正至10°~20°,>60°者,矫正至20°~30°,近期随访后凸角与术后相比较丢失2°~4.3°,平均丢失2.4°。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使脊柱获得即刻稳定,促进骨融合和截瘫恢复,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椎结核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本组8例颈椎结核患者,男5例,女3例,最小5个月,最大3岁,平均年龄1岁7个月。1例为枢椎结核,7例为下颈椎结核。术前检查病变累及2个椎体者3例。神经功能:Frankel C级2例,D级2例,E级4例。术前颈椎平均后凸角为18°。术前三联抗痨治疗至少3周,采用前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同种异体骨植骨、钢板内固定融合术;一年半以后取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40~90min,出血量为30~12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中,影像学检查示所有结核病灶均骨性融合,无局部病灶复发,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无排斥反应。神经功能:2例Frankel C级,2例D级,末次随访时均为E级。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术可实现治愈结核、维持颈椎稳定性及恢复神经功能,是治疗婴幼儿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儿童颈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2002年9月至2004年2月期间,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儿童颈椎结核4例,经过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6年7月采用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59例,术后随访1~5年,平均2.5年。观察结核治愈率,后凸畸形矫正及截瘫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均骨性融合、神经症状及后凸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后凸角分别为(29±5)°和(11±3)°,P值<0.01。结论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适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此方法能一次性完成畸形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94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病例:男65例,女29例;平均34岁;下颈椎3例,胸椎8例,胸腰段27例,腰椎56例.结果 随访9~23月,症状完全缓解84例,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x线片示各病例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术后平均3月出现植骨融合;所有病例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气胸等并发症,未见钢板螺钉移位、松动及断裂.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8例颈椎结核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采用ECK融合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并观察颈椎融合节段高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围手术期无食管损伤、深静脉血栓等...  相似文献   

11.
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结核病灶清除、自体或同种异体髂骨移植、钢板内固定治疗颈胸段结核的效果。方法:2000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标准右前方入路联合胸骨柄正中劈开显露病变椎体,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术治疗颈胸段结核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5~46岁,平均38岁;病史3个月~2年,平均12个月。患者慢性发病,颈部持续性疼痛、僵硬、畸形,同时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术前X线片、CT、MRI检查提示病变部位:C7-T110例,T16例,T1-T33例,T2-T31例。颈胸段后凸Cobb角25°~60°,平均35°。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7例,D级2例,E级5例。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Cobb角变化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NDI(颈椎残障功能量表)和Frankel分级评定术后临床症状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无大血管、脊髓或喉返神经损伤,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39个月,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结果正常。术后3~6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末次随访Cobb角10°~16°,平均12°。NDI评分从术前的(48.2±2.9)分降低至终末随访的(22.5±3.1)分。除2例术前脊髓功能A级末次随访未见恢复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其中A级2例,B级1例,C级1例,D级3例,E级13例。结论:经前方入路显露颈胸段结核病灶安全可靠,椎管减压效果显著,病灶清除后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颈胸段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填充异体骨植入、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病例29例,病变节段为C3~7,其中14例患者有不全瘫症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B级3例、C级3例、D级8例。术前常规行颈椎X线、MRI检查和/或CT三维重建检查,均显示为颈椎曲度变化、局部寒性脓肿或死骨形成等。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5年,平均3.1年。手术时间为60~120 min,出血量为50~150 mL,所有患者都能耐受。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14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3例B级患者恢复到D级,1例C级患者恢复到D级,2例C级患者恢复到E级,8例D级患者恢复到E级。结核病灶无复发,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的明显丢失。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经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效果。 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填充异体骨植入、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病例29例,病变节段为C3~7,其中14例患者有不全瘫症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B级3例、C级3例、D级8例。术前常规行颈椎X线、MRI检查和/或CT三维重建检查,均显示为颈椎曲度变化、局部寒性脓肿或死骨形成等。 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5年,平均3.1年。手术时间为60~120 min,出血量为50~150 mL,所有患者都能耐受。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14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3例B级患者恢复到D级,1例C级患者恢复到D级, 2例C级患者恢复到E级, 8例D级患者恢复到E级。结核病灶无复发,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的明显丢失。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 结论 经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Lan X  Xu J  Liu X  Ge B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0):1176-1179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5月,采用经腹膜外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取自体或同种异体髂骨植骨,后路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腰骶椎结核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8~65岁,平均48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性下腰痛。病变节段:L4、5 3例,L5、S1 8例,L4~S1 5例。腰骶角18~32°,平均22°。术前红细胞沉降率为15~55 mm/1 h,平均25 mm/1 h。术后抗结核治疗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80 min;出血量300~600 mL,平均42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结核病灶无复发,红细胞沉降率均恢复正常,术前下腰痛或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均消失。X线片检查示,患者均于术后8~12个月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腰骶角为16~31°,平均21°。结论经腹膜外前方入路暴露腰骶椎结核病灶安全可靠,病灶清除后行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可有效重建腰骶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下颈椎结核.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5例下颈椎结核患者,所有患者术前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以上,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继续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记录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  相似文献   

16.
Ⅰ期手术经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Ⅰ期手术经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12岁,平均7岁;病史3个月~1年,平均6个月.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胸背痛、肋间神经痛以及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术前X线片、CT、MRI检查提示病变部位多发生于T4-T9节段.胸段后凸角35°~72°,平均48.2°.术前脊髓功能ASIA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2例.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后凸角变化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定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儿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正常.术后4~8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最后随访后凸角12°~30°,平均19.5°,脊髓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5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Ⅰ期经后路清除胸椎结核病灶彻底,椎管减压可靠,矫形效果显著,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可有效重建胸段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徐勇  许浩  李锋  熊伟  方忠  廖晖 《骨科》2017,8(2):81-84,90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胸椎结核病人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为21~63岁,平均为39.5岁.其中T4/54例,T5/61例,T7/83例,T8/94例,T9/105例,T10/113例,T11/125例.X线片显示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椎局部后凸畸形,CT及MRI显示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及脓肿形成.术前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功能分级:D级5例,E级20例.记录并评价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210 min,平均失血量为900 ml.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为20个月.术后3个月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恢复至正常水平.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良好,融合率100%.末次随访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是治疗胸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唐本森  孙立  向阳  尹培荣 《中国骨伤》2004,17(10):610-611
近年来,骨关节结核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其发病率也明显上升。传统采取病灶清除、植骨等治疗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等弊端。我科于1999年8月-2002年11月应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4例,不但消除了上述弊端,而且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填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行Ⅰ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7~63岁,平均(49.8±9.2)岁;病程5~18个月,平均(10.7±3.2)个月;累及L5椎体者1例,L5S1间隙者8例,L5或S1椎体及L5S1间隙者23例。通过VAS评分、ESR、CRP、腰骶角、L5S1椎间高度和神经功能ASIA分级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39个月,平均21.6个月。手术时间120~260 min,平均175 min;术中出血量700~1 450 ml,平均1 050 ml。术前VAS评分为8.4±1.6,术后3个月为3.5±0.8(P<0.05),末次随访时为1.7±0.6。术前ESR和CRP分别为(48.8±10.2)mm和(58.6±5.6)mg/L,术后3个月降至(35.6±6.9)mm和(22.5±4.3)mg/L(P<0.05);末次随访时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前L5S1椎间高度及腰骶角分别为(7.7±0.4)mm和(19.3±1.2)°,术后3个月恢复至(10.3±0.3)mm和(22.4±1.5)°(P<0.05),末次随访时无明显丢失。术前ASIA分级:C级8例,D级19例,E级5例;至末次随访时,除1例仍为D级外,其余均为E级。结论: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有效地清除结核病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手术安全,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先经后路行病变节段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再经前路行病灶清除整块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除4例失访外,27例获得1~4年随访,平均2.1年。除复发病例2例外,其余病例椎体间植骨全部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6个月,治愈率达92.6%(25/27)。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3°,随访期内无明显丢失。7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恢复,平均恢复1.3级。结论本术式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结核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如下优势:内固定物不在病灶内,安全性更高,大大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后路内固定可使病变节段获得即刻稳定,还可以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和防止后凸畸形加重;满足了脊柱的生物力学要求,可提高植骨融合率;同时具备前路手术病灶显露良好易于处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