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不足、红细胞寿命缩短是造成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部分出现EPO抵抗,影响疗效。本院采用rhEPO与左旋卡尼汀(L-CN,又称左旋肉碱)联合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方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4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12周后观察他们的肾功能、血红蛋白及血色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64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的血色素、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上升,肾功能也趋于稳定,行为状况也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效率达到90.62%,并且治疗前后,治愈有效的58例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方面显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白丽萍 《现代保健》2011,(10):139-140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 56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只血液透析治疗)18例,B组(血液透析后静脉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18例,C组(血液透析后静脉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口服铁剂)20例,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Hb、HCT、SF、TSA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 经统计分析,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HCT、SF、TSAT水平变化没有差异,而B、C组的Hb、HCT、SF、TSA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增高幅度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75.0%,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的同时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口服铁剂治疗能明显改善贫血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6例非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给予生血宁片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18例,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可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肾性贫血主要病因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临床已证实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改善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肾性贫血的方案较多,最常用的方案是采用rHuEPO 80—120U/(kg·周),分2—3次皮下注射。而今国内已逐渐接受使用大剂量rHuEPO(1万U皮下注射,1次/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苯中毒所致再障中的作用:附病例报告及再障治疗进展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北京西路,200003)张桂芳,余慧珠,顾祖维,陶庭芬近年来苯中毒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屡见报告[1,2]。一般采用输血、抗生素和丙酸睾丸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辅助治疗糖尿痛心肌痛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糖尿病心肌痛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0 3000 IU IH每周2次)联合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个月.结果 促红细胞生成素组治疗前后相比心功能测定LVEF、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加服铁剂防治早产儿贫血疗效。方法:选择胎龄耋35周、出生体重1100-1950g的早产儿50例,生后7d病情稳定后取末梢血查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5)于生后1周常规服雏生素VC、COB、叶酸。治疗组(n=2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250u/(kg·次),隔日一次,共4周。并同时加服铁剂,元素铁按第1周:2mg/(kg·d),第2周:3mg/(kg·d),第3周:4rag(kg·d),第4周5rag(kg·d),两组均于生后21和42d复查Hb、Hct、Ret。结果:治疗组的Hb、Hct、Net明细高于对照组。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加服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住院血透尿毒症病人医院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1992~1994年我院住院血透尿毒症病人医院感染率,结果显示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者,肝炎、下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的感染率较未加用EPO治疗者明显降低(P<0.05),提示EPO是降低住院血透尿毒症病人医院感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缺氧新生鼠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102只,随机分成3组,①假手术组(n=18);②观察组(n=42):HIBD模型后即刻给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kg腹腔注射;③对照组(n=42):HIBD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处置后2、6、12、24、48 h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并于处置后48 h作HE和TUNEL染色光镜下检测脑细胞凋亡数,以及测定脑组织水含量.[结果]观察组脑组织SOD升高、MDA降低、脑细胞凋亡数及脑组织水含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拮抗氧自由基、减轻脑水肿和阻止神经细胞凋亡,发挥对新生鼠HIBD时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效果。方法选择胎龄〈32周、需机械通气(包括常频及高频)治疗的患儿103例,随机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51例)和常规治疗组(52例),比较两组在生后28dBPD发生率、纠正胎龄36周时BPD严重程度、死亡率、住院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氧疗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和常规治疗组BPD发生率(11.8%和28.8%)、纠正胎龄36周时BPD严重程度、住院时间[(32.6±11.2)d和(44.3±9.7)d]、输血量[(28.6±12.7)ml/kg和(39.6±10.6)ml/kg]和贫血发生率(35.3%和6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Epo治疗有BPD风险的早产儿可减少BPD的发生率及减轻BPD程度,减少氧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未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杨杰 《职业与健康》2006,22(14):1113-1114
早产儿贫血是导致早产儿疾病的重要原因,往往影响着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并易产生并发症。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国产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0)防治早产儿贫血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病症,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最主要原因,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效果不理想,目前认为可能与体内左卡尼汀缺乏有关。为此,笔者使用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性贫血并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及其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 4 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 6 0例健康对照血清IL - 6和TNF -α水平 ,计算两组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 10 0g L时所需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剂量 ,研究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剂量的因素。结果  (1)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IL - 6和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2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剂量的因素是血清IL - 6和TNF -α炎症介质。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炎症反应 ,其炎症介质水平的升高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剂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苗小勇  王蛟 《临床医学工程》2023,(11):1527-1528
目的 探讨左卡尼丁注射液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R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Hb、 HCT、 TAST、 SF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Hb、 HCT、 TAST、 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84%vs. 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丁注射液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RA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贫血、营养状况,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近年来研究比较热门的一种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其参与了缺血神经元的保护、肿瘤血管生成等生理病理过程。新生血管的生成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不少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孟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4,(1):68-68,70
目的 研究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肾衰竭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患者经血液透析之后给予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治疗量为每周100~150 U/kg之间,每周注射2~3次,待血细胞比容(Hct)上升至30%后减量.观察组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联合治疗,治疗剂量为1.0g/次.两组患者经12周的治疗后观察对照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肾性贫血均有显著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相似文献   

18.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近年来研究比较热门的一种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 ,其参与了缺血神经元的保护、肿瘤血管生成等生理病理过程。新生血管的生成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不少研究表明 ,促红细胞生成素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胎膜早破是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其发病率在2%~17%之间。自孕37周随孕周增加而增加,胎膜早破可出现羊水污染和羊水清亮两种情况。羊水污染是胎儿缺氧的一个指标。近年来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EP0)与缺氧的关系有研究报道。我们选择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和无羊水污染的新生儿脐动脉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测定,分析脐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肖峰  胡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76-3578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腰穿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VEGF、bFGF的变化以及欧洲卒中量表。[结果]治疗组d7、d10、d14、d17、d21血清VEGF和血清bFGF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欧洲卒中量表d10、d14、d17、d2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腰穿注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