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桑葚果实及其加工产品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拥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通过调查线上大部分桑葚产品的市场情况、北京大兴和四川攀枝花桑葚产区桑葚及其产品的情况,以及2个地区的消费者对桑葚及其产品的了解度和接受度,以期为我国桑葚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桑葚多糖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有关桑葚多糖提取工艺文献的查阅,总结了近年来桑葚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桑葚营养丰富,具有较强保健功能,但由于桑葚不易贮藏,加工利用程度不够充分,导致资源浪费。通过分析确定了用料配方,优化了桑葚复合饮料加工工艺,对拓宽桑葚饮料加工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果实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的活性成分因其众多的生理功效,尤其是为人所关注的抗氧化作用,近几年已成为许多专家的研究重点。此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其活性成份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系统地介绍了果实的活性成分、抗氧化作用相关研究、开发利用情况及展望,旨在为今后果实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桑葚是著名的药食两用中药,富含花青素等药理活性成分,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和保健品行业。对近5年桑葚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提取工艺和开发利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叶果间的内在作用规律,以桑树(Morus alba L.)当年生果枝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大小果枝上叶片特征和果实性状的差异及其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果枝由小到大,果枝上的叶片数与总叶干重显著增加,而叶形指数却无显著变化;桑葚数与总桑葚干重也有显著增加,桑葚含水量无显著变化。桑葚数与叶片数、总叶干重、总叶面积及其平均桑葚干重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证实了果实的性状与叶片特征之间存在极密切关系。当年生果枝上的桑葚数量多少取决于果枝上的叶片总数,平均桑葚的干重则与果枝上的平均叶面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桑葚真空干燥的工艺参数。通过双因素试验,考察了真空干燥过程中温度和桑葚粒径对干制桑葚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干燥温度对桑葚品质的影响极为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62℃,桑葚粒径2.0 cm,真空干燥后相应的VC质量分数为1.179mg/100g。  相似文献   

8.
德昌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当地较为成熟的培育体系,已经足够支撑当地发展桑葚深加工业,并且可以进一步推动桑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种植。通过分析当地发展桑葚深加工的条件,从鼓励兴办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引进等方面提出了面向市场消费终端开展桑葚深加工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胡萝卜缨即为胡萝卜的茎叶,其营养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多。通过分析胡萝卜缨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及胡萝卜缨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对胡萝卜缨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了胡萝卜缨开发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乙醇提取桑葚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葚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对桑葚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对桑葚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桑葚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pH值1.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0.5h,料液比为1∶2。  相似文献   

11.
桑叶是食、药两用物品,富含l8种氨基酸、矿物质及黄酮类物质。以桑叶和糯米为原料,研制出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桑叶发酵米乳。对桑叶发酵米乳的稳定性和配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桑椹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和经济价值的果品。本文介绍了桑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所含的活性物质;分析了桑椹采后生理生化的变化;综述了目前桑椹果实贮藏保鲜主要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桑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前景及采后保鲜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果桑侧芽生长点组织快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桑(Morus spp)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目前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选树种。桑苗可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笔者以果桑侧芽生长点为材料,研究各种消毒条件、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和不同褐化抑制剂对其组织快繁的影响。实验结果得到了生长茁壮的愈伤组织,并诱导生根。主要结果如下:果桑生长点先用75%酒精消毒30秒,再用加入少量吐温-80的0.1%HgCl2消毒8分钟,在MS+6-BA 2mg/L + IAA 0.5mg/L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率可达80%。在生根培养基MS+IAA0.1mg/L + 6–BA 0.5mg/L上,生根率可达70%。如果直接进行不定芽诱导,在MS +IAA 0.2mg/L + 6–BA 3.0mg/L的培养基上,每个茎段平均可以产生3个不定芽。抗坏血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但是在整个果桑组织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宜州市不同桑树品种生理生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宜州市当前栽培的主要桑树品种:特优2号、粤桑11号、桂桑优62为材料,对不同桑树品种生理生化性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个测定时期,特优2号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粤桑11号和桂桑优62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粤桑11号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特优2号和桂桑优62的高;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含水量和干物重均达正常水平;特优2号叶片丙二醛含量最低,而脯氨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贺伟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296-301
为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桑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便优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选取液料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桑叶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5%乙醇,在液料比为50:1、超声温度64℃,超声45 min后,桑叶总黄酮提取率理论值可达到4.29%,验证值为4.23%。实验结果为确定桑叶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桑枝(Ramulus Mori)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具有降血糖、抗炎症、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广泛用于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治疗。对桑枝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桑枝资源在药用研究和开发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陕北桑树栽植技术及其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沙尘暴肆虐为害,水土流失异常严重的陕北地区桑树栽植的5种形式及栽桑技术,并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隔坡桑带区比农耕坡地年减少径流37.8%,减少泥沙56.2%,0~10㎝土壤相对湿度提高20%,含水量提高1.7%~2.15%,风速降低30%,7月份桑带内平均气温降低2.8℃,0~20㎝地温降低1.7℃,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增加20.57%,全氮增加20.0%,全磷增加10.5%,有机质增加43.3%,每667m2可产桑叶700kg,养蚕1张,产茧35kg,产桑条800~1000kg,产桑果400kg,产值1000元。桑树既是陕北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树,又是可有效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经济林。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市售肉制品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菌株L5-6,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ATCC54003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干扰后,确定该抑菌物质为蛋白类物质,即细菌素。16S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L5-6为戊糖片球菌。对L5-6中编码细菌素的结构基因进行克隆,推断L5-6所产的细菌素是片球菌素。片球菌素应用于肉制品防腐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课题组对L5-6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开发天然安全的食品保鲜防腐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浅谈桑树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树抗逆性能较强,在干旱、寒冷、风沙较大的丰宁县5个月可长高1~1.5m,当年成林,生态效益明显;15kg桑叶用于养蚕,1个月时间可转化出1kg鲜蚕茧,毛收入8~10元,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桑叶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是小麦的2倍,可做畜禽饲料,蚕、桑均含药物成分,可开发保健食品和药品,社会效益潜力大。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农杆菌感染桑幼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杆菌A-208接种桑幼苗以其致瘤基因作标记,调查接种部位冠瘿瘤的有无和大小,以此为桑苗对农杆菌敏感性的参考指标;用不同菌体对桑幼苗进行接种试验,探明了菌液接种的效果好于菌体;用农杆菌A-110株(L=BA4404/pIG121-Hm)菌液对桑幼苗子叶腋隙进行剌伤接种,由接种部位长出的桑芽表型异常。取处理株叶片基因组DN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以处理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反应后得到特异性扩增片段,该片段用SalI酶解,酶切产物与预计大小完全相符;用GUS基因作探针进行Southem杂交和用Kan基因作探针对基因组DNA进行Southem杂交,均获得较强的杂交信号;取畸形株扦插后,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扦插苗幼根进行显色反应,幼根出现深兰色区段,这一结果表明GUS基因在桑苗中得到部分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