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某企业汽车配件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及检测结果,对试运行期间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本次现场检测350份样品,其中粉尘检测6个点,46份样品,粉尘样品合格率100.0%。生产性毒物检测13个点,248份样品,毒物浓度样品合格率97.6%。噪声测定29个点,噪声强度合格率96.5%。紫外辐射测定5个点,合格率100.0%。高温测定7个点,合格率100.0%。手传振动测定11个点,合格率45.5%。工频电场测定4个点,合格率100.0%。结论由于该项目中部分岗位臭氧、噪声、手传振动检测结果超标,应高度关注超标岗位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2.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检验法,对6家发制品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评价。结果显示,粉尘、毒物、高温检测点合格率为100%,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66.7%。毒物、噪声是该行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存在一定的接触暴露,建议合理布局,改进设备,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采取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采用职业卫生现况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30家木质家具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30家木质家具企业木粉尘检测点合格率为81.1%,毒物检测点合格率为88.7%,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75.8%;木粉尘超标倍数最高为14.6倍,毒物中二异氰酸甲苯酯超标倍数最高为10倍;大中小型木质家具企业木粉尘、毒物检测点合格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噪声检测点合格率在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均好于中小型企业,而中小型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护效果差,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高工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佛山市某家电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共监测5个粉尘检测点、6个化学毒物检测点、26个噪声检测点、1个高温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检测点、3个紫外辐射检测点;其中粉尘、化学毒物、高温和紫外辐射检测结果均合格,合格率为100%;噪声有2个检测点超标,合格率为92.3%,超标岗位分别为水压试验检验岗位[L_(EX,W):84.5~85.1 d B(A)]和叉车岗位[L_(EX,8h):87.9~88.6 d B(A)]。结论企业所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可行,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某烟草有限公司烟草薄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建设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烟草尘、其他粉尘、氢氧化钠、硝酸、硫酸、硫化氢、噪声、工频电场、电离辐射等。粉尘45个检测点,合格率为100%;化学毒物27个检测点,合格率为100%;物理因素51个检测点,合格率为100%。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采用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合理有效,采取的综合防护措施可行,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疆某铍冶炼厂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管理部门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粉尘等。对该企业的检测结果显示,总粉尘及呼吸性粉尘检测合格率为71.4%,噪声合格率为94.7%,铍及其化合物3个检测点均不合格,其余化学毒物、个体粉尘、高温等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该项目正式投产后若能落实在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措施及建议,职业病危害基本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北京市朝阳区某家具厂涂装车间流水线项目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对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法等分析法对某家具厂涂装车间流水线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项目涉及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甲苯、乙苯、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粉尘和噪声。化学毒物共检测8个点,合格率100%;粉尘共检测2个点,合格率100%;噪声强度测定2个点,整改后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有效,在落实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补充措施及建议后,职业病危害基本可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企业技改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经验对照、系统工程分析等方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粉尘检测点合格率100.0%,粉尘单项指数为0.224 6;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97.4%,噪声单项指数为0.904 9;化学毒物检测点合格率100.0%,单项指数范围为0.001 2~0.275 2。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已达到预期评价效果,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的要求。技改项目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较高、通风排毒设施齐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有力。这对控制职业病危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汤丽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693-1695
目的了解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生产方式、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等,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进行识别和现场检测。结果 4家煤矿的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等较完善。检测粉尘作业点121个,合格率62%;检测有害化学毒物作业点99个,合格率100%;噪声检测点112个,合格率87%。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达95%以上。结论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应加强治理,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汽包加工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该行业的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选择有代表性的粉尘6个检测点、锰及其化合物5个检测点、噪声12个检测点、苯系物1个检测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及苯系物。其中锰及其化合物、苯系物合格率均为100%;粉尘、噪声合格率均为66.7%。[结论]粉尘、噪声作为汽包加工制造行业的重点控制因素,其所涉及的浓度超标岗位为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1.
某铜冶炼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成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42-2744
目的了解某铜冶炼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粉尘选择9个检测点、毒物选择17个检测点、噪声选择16个检测点、工频电场选择3个检测点。结果粉尘、铜烟、铅烟、镉及其化合物、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二氧化硫、硫酸雾、硫化氢、噪声、工频电场和高温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合格率为77.8%,铜烟合格率为83.33%,砷合格率为80.0%,二氧化硫合格率为50.0%,硫酸雾合格率为60.0%,铅烟、镉、氧化锌、硫化氢、噪声强度和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生产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某公司电子级玻璃纤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及控制效果。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工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该项目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经现场检测碳酸钠、二氧化硫、氨、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氮、煤尘、其他粉尘、石灰石尘、高温、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噪声的等效声级合格率均为100.00%;玻璃棉尘超标2个点,合格率为91.67%;矽尘超标1个点,合格率为88.89%;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3.9~107.4 d B(A),有5个检测点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结论该建设项目采用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从职业病防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钛白粉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强度,初步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运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定量分级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结果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硫、硫酸、二氧化硫、绿矾、硫酸铵等20余种)和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紫外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化学毒物中的硫酸有3个检测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为95%;有2个粉碎岗位的二氧化钛粉尘检测结果超标,其余岗位总粉尘浓度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物理因素方面共对36个作业岗位进行了噪声检测,其中有4个岗位或工种检测结果不合格,合格率为88.9%;高温和工频电场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钛白粉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企业应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强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为劳动者发放防护用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公司年产10万t硫酸的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对相应防护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相关资料,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检查表法等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本项目存在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粉尘、毒物、噪声、高温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燃煤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职业健康状况、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氨、盐酸、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六氟化硫、次氯酸钠、噪声、振动、高温、工频电场;粉尘定点检测合格率为95.83%,粉尘个体检测合格率为87.50%,化学毒物的检测合格率为100%,噪声定点、个体检测合格率均为37.50%,工频电场检测合格率为50.00%。结论该建设项目粉尘、噪声、工频电场危害较严重,须加强工程技术防护、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钢结构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粉尘选择9个检测点、毒物选择20个检测点、噪声选择23个检测点、紫外线选择6个检测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以及噪声、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其中粉尘合格率为100.0%,紫外强度合格率100.O%,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合格率为50.0%,噪声强度合格率为73.9%。[结论]钢结构生产企业主要有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分析某铝银浆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找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提出进一步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综合判断,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粉尘、化学性毒物、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个体检测和工作场所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8.6%和90.7%;噪声个体检测合格率为73.9%;高温、毒物均符合标准。结论粉尘、噪声、高温为该企业关键职业病危害控制因素,特别是粉尘和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垃圾炉排研发制造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以及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该行业的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选择有代表性的粉尘6个检测点、锰及其化合物4个检测点、噪声10个检测点、苯系物1个检测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及苯系物。其中粉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系物合格率为100%;噪声合格率为66.7%。结论粉尘、噪声作为垃圾炉排制造行业的重点控制因素,其所涉及的超标岗位为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9.
费小进  童智敏  杜成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70-1971
目的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完善职业病防治的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使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对扩建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该项目投产后可能会产生玻璃纤维粉尘、甲烷、甲醇、乙酸、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项目粉尘和毒物检测点合格率100%,高温检测点合格率100%,噪声检测点合格率71%。结论该项目基本可行,但应完善职业卫生防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检查,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某印刷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对该印刷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正己烷、二甲苯、正庚烷、噪声、粉尘等。检测7个岗位的化学毒物浓度,合格率为85.71%;噪声强度测定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检测粉尘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较重,但是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