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扩散是一个三维空间的运动,在某些组织如脑白质中的运动是各向异性的.磁共振脑扩散张量可分辨出分子扩散运动方向上的差异,因而可显示组织扩散各向异性的细微异常.就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成像可视化技术的基本概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分子扩散是一个三维空间的运动,在某些组织如脑白质中的运动是各向异性的。磁共振脑扩散张量可分辨出分子扩散运动方向上的差异,因而可显示组织扩散各向异性的细微异常。就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成像可视化技术的基本概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扩散加权MR不同,扩散张量成像(DTI)可以采集6个或更多方向上的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因此能更准确地显示脑白质水分子的各向异性扩散.它是目前惟一能够无创地显示活体白质纤维束的方法,为评价白质纤维束间的联系及其病变开拓了新的前景.从DTI的技术原理以及临床应用方面介绍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毛青  包颜明  田伟 《放射学实践》2005,20(4):368-370
DT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扩散成像利用脑实质中水扩散的各向异性,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定量成像方法,DTI为准确反映包括脑白质纤维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研究提供可能。DTI相关概念,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DC);表示单位时间内分子自由扩散的范围;扩散敏感因子b值(b value)是反映MRI各成像序列(如SE、FE、EPI)对扩散运动表现的敏感程度,体现成像序列检测扩散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不同时期的脑梗死灶进行观察,探讨皮质脊髓束的受累情况与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相互关系,评价DTI对判断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5例超急性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DTI检查,对所得的原始数据利用纤维束后处理软件行三维皮质脊髓束图像重组,观察脑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并对每例患者进行2次临床神经功能症状评分,作为临床评价标准。结果:25例中DTI显示8例者皮质脊髓束从梗死灶边缘通过,表现为无受压、移位、中断等,临床上患者的运动功能表现为无或轻微损害;10例显示皮质脊髓束部分从梗死灶中通过,表现为部分受压、中断,临床上患者运动功能出现受损的症状,治疗后症状部分恢复;7例皮质脊髓束全部从梗死灶中通过,表现为大部分中断、破坏,临床上患者表现为即使进行治疗,大多数运动功能无恢复或仅轻微改善。结论:通过DTI可对脑梗死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功能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概念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是近年来在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分子扩散特性的影像学方法。给临床提供组织微观结构和微观动力学的大量信息,是惟一可以无创地描绘脑白质纤维的有效方法。可用于诊断许多疾病早期轻微的病理改变。尤其是脑白质病变,综述了该方法的概念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水成像新技术,是通过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来量化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和方向,反映脑白质纤维束病理状态及其与邻近肿瘤关系,进而鉴别肿瘤良恶性,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颈髓的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颈髓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14例MR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重建FA图,在颈髓各节段分别测量FA值。利用日本东京大学Masutani开发的DTVⅡ和VolumeOne纤维束示踪成像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成像。结果:颈髓平均FA值0.6583±0.0737,所有FA图上颈髓显示清晰,没有明显图像失真。白质纤维束成像三维显示颈髓大部分主要的纤维束。结论:DTI有效地显示颈髓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及白质纤维束的分布和走向,对颈髓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探索强迫症患者脑部白质异常的部位.方法 对15例强迫症患者和15例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脑部DTI扫描.选择双侧眶额叶白质、顶叶白质、扣带束、上纵束、内囊前肢、丘脑后辐射以及胼胝体嘴、胼胝体膝、胼胝体压部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测量以上部位的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强迫症症状严重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右侧前扣带回、胼胝体嘴部的FA值降低(P<0.05),左侧前扣带回及右侧前额叶的FA值升高(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多个脑白质区的结构异常,以上部位的异常可能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扩散张量成像是无创性显示和分析白质纤维束的一项新技术,在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中正广泛地使用,它提供的信息能补充MRI技术的不足,经常能更早地显示病理改变,特别是扩散张量成像能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用于检测大脑功能分区间神经联络的变化,还能追踪缺血性中风发展演变过程。评估缺血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测中风结果。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发病因素。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控,MRI检查是有效的。扩散张量成像较常规MRI对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更敏感,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病的病理变化,而且可反映其微观结构的变化,有助于在脑皮质发生明显萎缩之前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脑组织结构在扩散张量成像(DTI)中的信号特点及各向异性。资料与方法 对20名正常人行DTI,分析其平均扩散系数(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的特点,并对不同感兴趣区(ROI)进行ADC及FA值的测量,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扩散和各向异性特点。结果男女之间比较,同一部位的ADC及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称结构而言,左右侧的ADC或FA值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图上脑脊液呈明显的高信号,而其余脑组织呈不同程度的较低信号,且信号差别不大。侧脑室体部内的脑脊液与其他ROIADC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ROI之间的ADC值则无差异(P〉0.05)。FA图可以清晰反映脑白质纤维,呈明显的高信号。不同白质纤维的FA值不一致,胼胝体压部的FA值最大,并与胼胝体膝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测量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白质的各向异性按胼胝体、内囊、半卵圆中心、外囊逐渐降低。侧脑室体部内脑脊液的FA值最低。结论 不同部位脑组织的各向异性及信号不同。ADC图主要体现脑脊液与其他脑组织的差异,而FA图可以清晰显示脑内的白质纤维,并能定量反映不同部位各向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研究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材料和方法:应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观察10例正常志愿者的大脑白质纤维的FA图像,分别测量两侧大脑半球相对称的5个感兴趣区即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前部、胼胝体后部的FA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在FA图像上可清楚地观察到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呈高信号,各个部位信号是不同的,胼胝体信号较其他部位高,尤以压部信号最高。5个感兴趣区的FA值是外囊0.41、内囊前肢0.48、内囊后肢0.71、胼胝体前部0.72、胼胝体后部0.86。各个兴趣区之间进行秩和检验,结果为胼胝体后部与外囊比较有统计显著差异,胼胝体后部与内囊前肢比较有统计显著差异,胼胝体前部与外囊相比较亦有统计显著差异,其余各兴趣区之间相比较无统计显著差异。结论: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有效地显示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缸,为正确认识大脑白质纤维的正常解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扩散张量成像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Basser等将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引入到MRI领域以后,DTI已逐渐成为临床神经影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MRI显示精神分裂症灰质异常已经取得巨大进步,而对脑白质纤维柬连通性的评估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尤其是连接额颢叶的纤维束。有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包绕轴突的髓鞘神经胶质细胞尤其是少突胶质细胞异常,该观点一旦被证实将用来解释精神分裂症中DTI观察到的神经细胞结构异常及功能障碍。尽管DTI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刚刚开始,但显示了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就DTI的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脊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是个圆柱形,具有比颅脑更加明显的各向异性,将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用于脊髓成像应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然而,由于脊髓体积相对小、骨结构导致的局部磁场不均匀以及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限制了DTI技术对脊髓的应用[1,2].近年来,随着MR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DTI对脊髓的应用成为可能.笔者拟对DTI在脊髓成像中的原理、序列及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期脑梗死进行观察,探讨受累的皮质脊髓束与临床运动功能损害的相互系,评价DTI在判断脑梗死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5例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DTI检查,对所得的原始数据利用纤维束重组软件行三维皮质脊髓束重组,观察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系;并对其行2次临床神经功能症状评分,作为临床评价标准.结果 皮质脊髓束若从梗死灶边缘通过,其可表现无受压、移位、中断,患者的运动症状可表现为无或轻微影响;若皮质脊髓束部分从梗死灶中通过,其可表现部分受压、中断,患者运动功能出现症状,治疗后症状部分恢复;若皮质脊髓束全部从梗死灶中通过,其可表现大部分中断、破坏,临床运动功能表现为大多数运动功能无恢复或轻微改善.结论 通过DTI可对脑梗死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功能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是一种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无创伤性优点的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其可以定量分析大脑的微细结构,如可定量分析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弥散特征,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视神经萎缩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视神经萎缩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特点.方法 对20例视神经萎缩患者进行视神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并与20例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①萎缩视神经均明显变细,在各向异性(FA)图和方向编码彩色(DEC)图上萎缩的视神经信号强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②萎缩视神经的FA值(0.277±0.078)和λ∥值(1.808±0.307)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萎缩视神经的平均扩散率(MD)值(1.442±0.264)和λ⊥值(1.231±0.225)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均有明显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视神经萎缩的信号变化非常敏感,并且可以定量反映视神经萎缩后轴索和髓鞘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扩散各向异性与单体素多纤维分叉的关系。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表观扩散系数和球谐函数的多纤维扩散各向异性分析方法对扩散各向异性进行分类。通过对5例孤独症患者和5例正常儿童的扩散张量成像数据分析,从而有效地解释了部分各向异性改变与体素内多纤维分叉现象之间的关系。结果1)单体素内多纤维分叉可能会导致部分各向异性FA值降低;2)单体素内多纤维分叉异常不一定会影响白质纤维的部分各向异性;3)部分各向异性降低也可能由其他原因产生。结论多纤维分叉异常是导致部分各向异性降低的原因之一,但多纤维分叉现象并不一定影响部分各向异性FA值。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精神疾病脑白质扩散各向异性的异常改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PCa)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经病理证实的20例PCa和25例BPH患者,DTI都采用Siemens Sonata 1.5 T超导成像仪和腹部相控阵线圈,应用Siemens Leonardo工作站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DTI记录感兴趣区各向异性(FA)值和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绘制相应参数图和纤维示踪图像.对比不同感兴趣区的相应成像指标的差异.结果 正常外周带、BPH和PCa的FA值分别为0.16±0.03、0.23±0.04和0.46±0.02(P<0.05).正常外周带、BPH和PCa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5±0.34)×10-3 mm2/s、(1.37±0.27)×10-3mm2/s和(0.61±0.09)×10-3 mm2/s,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前列腺组织、BPH和PCa组织DTI指标存在差异,结合常规MRI检查有助于PC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