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寻求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 临床研究的指标是按临床症状分组 ,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清中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水平的变化。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中、重度患儿血清NSE浓度分别为 (1 9±5 7)、(3 9± 1 6 )、(83± 2 1 ) μg·L- 1 (P <0 0 1 ) ;血浆PAF分别为 (2 0± 7 6 )、(2 9± 6 4)、(5 6± 8) μmol·L- 1(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研究发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致病因子之一是PAF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浆中PAF增高 ,其水平与NHIE的严重程度有关。PAF参与了NHIE的发病过程。NHIE患儿血清NSE增高 ,其水平与本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故认为NSE可作为该病的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变化,探讨PAF水平与HIE和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新生儿血浆PAF水平(40例为HIE组,1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中、重度HIE患儿急性因浆PA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也明显高于恢复期血浆PAF水平(P<0.001);对照组血浆PAF水平与恢复期血浆PA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HIE血浆PAF水平变化与HIE和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PAF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方法90名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及同期住院50名新生儿各抽取静脉血2 mL,用薄层层析法测定PAF水平。结果不同临床分度HIE患儿血浆PAF水平与对照组PA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F参与新生儿HIBD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 ,PAF)是一磷脂类化合物 ,1972年由Benveniste等发现 ,最初被认为与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有关 ,故命名为血小板活化因子[1] 。虽PAF的作用远不止活化血小板 ,但此名一直沿用至今。现已研究表明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重要炎性介质 ,在包括哮喘在内的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1 PAF的产生、合成途径PAF是一种对磷脂酶A2 敏感的、与花生四烯酸 (AA)代谢密切相关的脂质递质 ,分子量为 110 0 ,是一种在 1位以醚链连接长碳链 ,2位连接乙酰基 ,3位连接磷酰胆碱的甘油酯 ,化学名…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血小板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磷脂,它是很强的血小板聚集剂,能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血浓缩,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引起白细胞趋化。它可降低血压,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引起支气管收缩。亦与过敏性和内毒素性休克发病有关。可见它是一种与炎症、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建立PAF放射配基结合测定法,对于PAF受体的基础理论研究,筛选药物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 ,是围产期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 ,只要围产期有缺氧缺血因素存在就有可能引发本病 ,病情重、病死率高 ,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 ,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做好本病的防治 ,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致残率、做好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我院自 1999- 12 - 2 0~ 2 0 0 0 - 12 - 10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112例的致病病因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我院自 1999- 12 - 2 0~ 2 0 0 0 - 12 - 10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112例 ,占同期新生…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 PAF)一词于1972年由Benveniste等首先提出,指出在免疫球蛋白E诱发的过敏反应过程中,嗜碱性细胞释放出一种能激活血小板的物质。其特点是一种对磷脂酶A_2 (PLA_2)敏感的磷脂,化学结构为1-0-烷-2-乙酰-sn-甘油-3-磷脂酰胆碱。近年来,由于发现了特异性的PAF拮抗剂,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PAF在健康和疾病条件下发挥的作用。现将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探讨早产儿合并HIE时血中PAF水平,及PAF在早产儿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早产儿HIE血中PAF水平。结果早产儿血中PAF水平(9&#177;3)pg/ml比足月新生儿低(44&#177;12)pg/ml;早产儿HIE时PAF浓度显著高于无HIE组,P〈0.01;早产儿轻度HIE时PAF浓度(13&#177;6)pg/ml显著低于中、重度HIE时PAF浓度(137&#177;59)pg/ml,P〈0.0l。结论早产儿血中PAF水平比足月新生儿低,早产儿合并轻度HIE时PAF浓度增高,中、重H/E时则明显增高。PAF在病理情况下可能参与早产儿HIE发病,并可能与HIE严重程度相关。PAF受体拮抗剂可能起到有效的神经保护作用,作为HIE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国内将高压氧治疗应用于新生儿临床治疗 ,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疾病的治疗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2 0 0 0 - 0 3,我科购进了 1台由武汉船舶总公司七○一研究所研制的实用型“氧宝”牌婴儿氧舱 ,至今共有 14 7例患儿接受了共 10 2 7次的高压氧治疗。现将操作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83例患儿接受婴儿氧舱治疗。其中 ,新生儿 6 4例 ,2 9d~1岁 11例 ,1~ 3岁 8例。病例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84例 ,新生儿窒息 12例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 15例 ,新生儿黄疸 9例 ,脑性瘫痪 12例 ,病毒性脑炎 4例 ,其它疾病 15例。2 氧舱操作程序2…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系指围产期窒息所致新生儿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 ,是引起脑瘫、智力低下及癫痫疾病的重要因素 ,是新生儿常见病以及死亡原因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HIE的表现征象诊断 ,是目前专家认可的检查方法和较可靠的手段。现将 38例经行头颅 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诊断体会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选择 1 998年 8月~ 2 0 0 1年 2月因窒息、惊厥等住院的新生儿 ,经行头颅 CT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1.
王秀琴 《海南医学》2003,14(9):65-6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 ,虽然随着产科技术的改进 ,新生儿产伤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但HIE的发病率在新生儿疾病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选择 5 2例经临床和(或 )CT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住院患儿进行分析。1.一般资料本文选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收住本科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5 2例 (其中 37例已作CT检查提示HIE) ,诊断参照 1996年 10月杭州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1 ] 。年龄为生后 10分钟 - 17天 ,其中胎龄最小为 34周 ,最大 4 5…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由多种细胞在一定刺激下分泌出的一种磷脂,参与了临床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其加速了血小板的聚集以及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而PAF拮抗剂的发现和运用为临床防治上述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疾病。该种疾病简称HIE,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临床尚未对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做出明确解释,给疾病的临床诊治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本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展开讨论,分析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并对该疾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指围产期窒息所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是常见的临床疾病 ,发病机理极其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了大量研究[1 ] ,包括了临床分型、多系统损害、影像诊断、酶学、预测预后的指标、药物治疗及其它治疗、动物模型试验研究等等 ,虽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 ,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能量代谢衰竭、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自由基的损伤、炎症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凋亡等有关。现在就这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叙述如下 :1 能量代谢衰竭新生儿缺氧缺…  相似文献   

15.
银杏内酯是迄今为止自然界存在的生理活性最强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PAF是血小板和多种炎症组织分泌产生的一种内源性磷脂,它与许多疾病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1]。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强作用,现就其在心脑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 ,且为新生儿期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对发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 ,且大多取得较好效果。本院儿科近 2年试用硫酸镁治疗该病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我院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1 0月住院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96例 ,其中男 57例 ,女 39例。所有病例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1],分为3级 :轻度 1 8例 ,中度 60例 ,重度 1 8例。小儿有先天性畸形疾病者 ,生后 30min内死亡者 ,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均排除出本组。1 .2 方法1 .2 .1 分组…  相似文献   

17.
吴宜娟  王丽娟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9):1097-1098,1101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能够活化血小板和其他炎症因子,在变态反应及呼吸、消化等系统的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能够水解PAF和相关的氧化磷脂并使之失活,从而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本文对PAF-AH的结构特性以及对相关疾病的未来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法复苏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对本病9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院内组与院外组在临床分度构成及疗效对比上均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发病情况及疗效与其方式关系密切,提倡住院分娩,推广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及其伤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围产期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 ,新生儿窒息复苏存活率明显升高[1] 。围产期窒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仍然是早产儿和足月儿长期发病的重要因素[2 ] 。减轻和避免窒息新生儿后遗症的早期干预是当今儿童保健研究的热门课题。许多研究已注意到“生物 -社会 -心理”的医学模式对儿童健康和疾病的作用。早期干预的措施初步体现以保健为中心 ,保健与临床结合 ,以家庭为载体的干预趋向。其对策综述如下。1 及时正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HIE)  新生儿 HIE治疗的关键时间是生后 0~ 1 0天 ,尤其是 3天以内。治疗的宗旨是维持内环境稳…  相似文献   

20.
郭惠梅  黄建萍 《医学综述》2009,15(19):2979-298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世界范围内足月新生儿围生期死亡和后期神经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它的发病机制复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及临床工作者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方面。近年来亚低温疗法有望成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流。本文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疗法的神经保护机制及临床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