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钢年耗能源610万吨标准煤,是特大型耗能企业,能耗费用占公司总成本25%以上。节能降耗对提高公司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995年上半年,在公司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推动下,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进步》2008,(11):46-47
天津市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07年天津市万元GDP能耗为1.016吨标准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7.6%,比2006年下降4.90%,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天津市采取重点在民用、生产等领域逐步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煤炭和煤制气措施,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2007年天津市终端能源消费量为4715.07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16.9%,比2006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电力消费比重为32.4%,上升了0.6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比重为3.7%,上升了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一个能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消费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2005年全美一次能源消费达36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占40%、煤炭23%、天然气23%、核能8%、可再生能源6%。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占全世界总数5%的人口却消耗全球23%的能源。石油进口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7%。目前美国对石油依存度为53%。按此速度发展,到2025年将达到70%。油价攀升必然使美国经济受到影响。能源供应的风险增加,在能源供应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迫使美国政府把节能列为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经两届政府推动,美国总统布什2005年签署了新的能源法案《国家能源政策法——2005》,简称能源法。美国新能源法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节能,其中包括占有相当比重的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实现规划目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期启动了节约和替代石油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通过实施这十大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节约2.4亿吨标准煤。这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还包括: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发展改革委将在冶金、电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等企业进行以洁净煤、石油焦、天然气、可燃性气体为燃料及原料的节代油改造工程;发展清洁汽车;推广机动车节油技术;制定《节约石油管理条例》配套措施等。“十一五”期间,实现节约和替代石油3800万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类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的加快建设,我国建筑能耗总量逐年增长,建筑能耗总量在本世纪初达到3.58亿吨标准煤,在全社会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据统计,我国保有的建筑面积目前已达到430亿平方米以上,还在以每年约2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其中99%的现有建筑和95%的新建建筑属于高能耗建筑;而且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用能需求都将大幅增加,因此,我国建筑能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按照目前的建筑能耗状况,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比2004年增加2.5亿吨标准煤/年,新增电耗将达到5800~6300亿度。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本市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1995年,全市终端消耗能源折合标准煤4440万吨,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为1.85万吨标准煤,每亿元工业总产值能耗0.9万吨标准煤,分别比上年降低5.7%和7%。为了及时总结、交流、推广节能技术改造的先进经验,表彰、奖励、宣传优秀节能技改项目,进一步增强全民节能意识,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日前,本市召开了上海市第七批优秀节能技改项目表彰交流会。市经委节能办、市工业技术发展中心等领导和本市各工业局(控股集团公司、公司、总厂)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受表彰的优秀节能技改项目负责人以及上海经济报等新闻单位的100余人出席了会议。 本市从1988年开始,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评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指出:“节能是国家发展社会经济的一项长远方针”,按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能源需求和近三年能源消费增长趋势发展,到2020年能源需求量将超过30亿吨标准煤。如此巨大的需求,在煤炭、石油和电力供应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都会带来严重问题,因此,节能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能源约束矛盾和能源环境压力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经济加速带动下,上海市能源消费进入新的高速增长期,2008年上海市能耗总量已由2000年的5500万吨标准煤增加至10000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交通、建筑领域用能占有绝对份额。“十一五”前三年,上海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分别为3.7%、4.7%和3.6%,因而后两年全市单位GDP能耗每年须下降6%,方能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而“十一五”后期,一批钢铁、  相似文献   

9.
工程资讯     
我国10年内节能产业潜在投资需求2.8万亿元本刊讯按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10-2020年均节能率为4.4%,形成的节能能力要达到14亿吨标准煤,按每形成亿吨标准煤的节能量需投资2000元计,到2020年潜在市场为2.8万亿元,年均投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进步》2008,(11):45-45
国家统计局最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4.7%,已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总自给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进步》2010,(8):46-47
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甘肃省不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近三年已淘汰落后产能900余万吨,累计完成节能量153.9万吨标准煤,实现了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时间进度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正式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程咨询》2012,(6):60-60
今年,云南省工信委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实施重点节能项目作为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重要抓手,筛选确定了省级重点节能项目200项,项目包括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锅炉(窑炉)改造、煤矿瓦斯发电、节能技术示范、节能产品产业化示范、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合同能源管理9大类,总投资11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266.27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正式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万吨、2046.2万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均能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生产生活中能耗量却相当大。本文针对耗能量最大的建筑行业的节能问题进行讨论,重点论述了门窗节能的措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工业生产耗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浪费是相当严重的,而地处边疆,工业基础薄弱的云南,能源浪费更是严重,为增加能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热处理行业更应全方位的开展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伊始,一场声势浩大的“节能风暴”在中国掀起。若GDP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需形成6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由此产生的需求将推动节能作为一类新兴产业加速成长。而节能咨询服务业作为节能产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成为工程咨询业务拓展的新空间。同时,在全社会日益强调“节能降耗减排”的今天,众多能耗企业对节能咨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咨询服务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我国“十二五”期间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基本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全国水泥生产平均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小于114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综合能耗小于93千克标准煤/吨。水泥颗粒物排放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50%.氮氧化物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25%,  相似文献   

19.
世界第一大能源牛产国中国末来5年的能源走向,一直牵动着全世界的心,而随着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丁“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这一能源图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根据中国基本国情和“十二五”期间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分析,到2015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预计可控制存40亿到42亿吨标准煤。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中国消耗大约30亿吨计算,意味着未来5年,中国的总能源消耗增长幅度约为30%。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办学条件的迅速改善,教育资源需求持续增加,高校耗能总量呈现刚性增长态势,成为重点耗能单位之一。靠消耗大量能源维持正常运行的高校,如何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充分发挥节约节能优势,创新节约节能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从节能认证的角度研究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