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Graves眼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亭  鲁建华  张文芳 《眼科》2003,12(1):53-55
目的:研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在活动期Graves眼病(Graves opthalmopathy,GO)患者治疗前后处周血中的表达,探讨sICAM-1在Graves眼病中的作用。方法:42例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根据伴有或不伴有甲亢分为两组。同时设20正常人对照组。抽取所有患者激素治疗前后的血液,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sICAM-1的浓度同正常健康人做对比。结果:GO患者血清中的sICAM-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伴甲亢者比不伴甲亢者血清中的sICAM-1浓度高,二者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激素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ICAM-1参与了Graves眼病的发生,其血清浓度同Graves眼病的活动性有关。检测患者血清中的sICAM-1浓度对评估Graves眼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Graves眼病是器官特异的自身免疫病。绝大多数(约75~80%)的Graves眼病病人有甲亢的表现,但也有少数(约20%)的Graves眼病者,既无甲状腺形态的改变,也无功能上的异常,仅表现为浸润性眼病变者,称为眼型Graves病。四年来,我们采用从眼睑皮肤作切口的手术方法,治疗眼型Graves病所致的上睑退缩,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治疗Graves眼病的效果。方法 32例Graves眼病患者,用0.1%点必舒滴眼剂治疗,每4小时1次,每天4次。每周复查一次眼球突出度、上睑退缩程度和眼压。伴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同时用抗甲状腺疾病药物治疗。结果用药1个月后全部病例病情稳定,有4例眼压升高,经改换滴眼剂和应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得到控制。一般用药3个月。结论 醇型地塞米松制剂的点必舒滴眼剂,可较好的穿透组织,进入眼眶内治疗中、低度Graves眼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与Graves’眼病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甲状腺功能正常Graves’眼病患者41例和正常对照组49例血清sIL-2R。结果:Graves’眼病患者未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甲亢型Graves’眼病组与眼型Graves’病组其sIL-2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其治疗前血清SIL-2R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显效的病例高于无明显治疗效果的病例(P<0.001);sIL-2R的水平与按NOSPECS分级的疾病严重程度无相关。12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查其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Graves’眼病血清sIL-2R升高可能与眼眶局部淋巴细胞活化有关,可作为评价Graves’眼病的疾病活动性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眼科学报1999;15:78—80。  相似文献   

5.
背景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发病率低,临床上较为少见,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对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其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 总结并分析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连续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诊断为Graves眼病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29例54眼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眼部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对患眼进行临床评分.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24例其中CAS≤2分患者44眼接受人工泪液点眼,3例CAS≥3分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疗法,2例3眼分别接受双侧眶减压术和Müller肌切除术.患者接受随访1.5~6年,评估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治疗效果,以眼球突出度及上睑退缩变化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 结果 29例患者中男5例,女24例;患者年龄5 ~18岁,平均12.9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球突出、眼睑退缩和眼睑肿胀,可伴有结膜充血、眼睑闭合不全.所有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 0.8.CAS评分为0~2分者26例48眼,≥3分者(活动期)3例6眼.CT/MRI检查显示患眼眼眶脂肪组织容积增加,部分患眼可见眼外肌肌腹增粗.实验室检查显示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2例,占41.4%;甲状腺功能亢进者15例,占51.7%;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例,占6.9%.随访期间11例20眼症状好转,占37.9%;16例29眼病情稳定,占55.2%;2例4眼病情加重,占6.9%. 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临床症状较轻,病情活动性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Graves眼病治疗途径的现况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Graves眼病又叫甲状腺相关眼病,浸润性突眼,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眼部表现,尤其是与Graves甲亢有关,发病率占甲亢的5%~10%,男性多于女性。对该病的治疗尽管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十分棘手,尚不能取得完全的功能和外观的改善。严重Graves眼病的治疗更是一个临床难题,因此人们不断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希望攻克Graves眼病这一课题。本文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途径和个体化治疗的现状做简要综述,并展望Graves眼病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儿童Graves眼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的频率。方法 回顾1994~2004年18岁和18岁以下诊断为Graves眼病患儿的一组资料。结果 32例Graves眼病儿童,其中女25例(78.1%),男7例(21.9%)。初诊时,5例患儿(15.6%)有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患儿(3.1%)有甲状腺功能减退,26例患儿(81.3%)甲状腺功能正常。诊断为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平均年龄为13岁(3~18岁)。诊断为Graves眼病的平均年龄为15岁(5~18岁)。28例患儿(87.5%)仅用支持疗法,1例患儿(3.1%)行眼睑手术,3例患儿(9.4%)行眶脂减压术。追踪观察5年(1~10年),有1例患儿(3.1%)实施了眼肌手术。结论 儿童Graves眼病临床表现相对来说不很严重,很少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99 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 Tc-MDP)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Graves 眼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Graves眼病患者96例14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针冲击治疗,间歇期口服强的松片,试验组静脉滴注99 Tc-MDP针剂,同时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针和强的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Graves眼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在突眼度方面,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Graves眼病活动性方面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两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未出现与99 Tc-MDP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99 Tc-MDP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Graves 眼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改善突眼度方面效果好,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背景: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以确定离子外照射可否改善Graves眼病患者的眶部表现。患有糖尿病和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者被除外。42例患者接受了眶部照射,每次剂量2Gy,共10次,总量为20Gy。患者在3年的随访期内接受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CIM’CD25’调节性T细胞在Graves眼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观察该病患者外周血中CIM’C1~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临床实验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Graves病不伴有眼征患者组(53例),Graves眼病患者组(51例),正常对照组(51例)的外周静脉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raves病不伴有眼征患者组Treg水平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raves眼病患者组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下降(P〈0.01);Graves眼病患者组外周血Treg数量明显低于Graves病不伴有眼征患者组(P〈0.01)。结论:Graves眼病患者外周血中CIM’CD25’Treg在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降低,存在自身免疫调节紊乱。可能是其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受损的重要机制,为对该疾病进行免疫学治疗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1.
Graves眼病是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引起的眼眶炎症,主要累及眼外肌和球后脂肪产生突眼或眼外肌功能障碍.糖皮质激素通过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可使Graves眼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本综述比较了口服、局部注射和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副作用及用药指征,显示口服用药效果优于局部用药,静脉给药似乎优于口服,但副作用较大.发现Graves眼病需及早治疗,尤其是活动性眼病更需要治疗,防止眼病恶化,治疗时需权衡糖皮质激素的风险与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口服小剂量泼尼松治疗Graves眼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指导临床优化治疗方案。

方法:2010-01/2012-12来自中山一院眼科和核医学科确诊的Graves眼病患者118例,其中男37例,女81例,年龄14~67(平均35.4±12.2)岁,每天口服15mg泼尼松,连服3~6mo。好转定义为治疗后突眼严重性分级减低和/或突眼由活动变为非活动。于治疗第6mo末比较治疗前后突眼的变化并对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经泼尼松治疗后,58.5%的 Graves眼病患者突眼好转; 其中72.6% 的活动性突眼患者突眼好转,而非活动性突眼患者仅23.5% 好转,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性突眼患者血清TRAb高于非活动性患者(P<0.01)。轻中重度三组突眼的患者中,突眼越轻的患者疗效越好(P<0.01)。突眼病程越长,突眼越严重(P<0.01)。治疗期间甲状腺功能状态无论过高或过低,均可加重患者突眼(P<0.01)。

结论:每天口服15mg泼尼松,持续3~6mo对活动性Graves突眼的改善明显优于非活动性突眼。病程越短的患者突眼越轻,而突眼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故发现突眼需及早治疗,同时力争把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减少突眼的加重。  相似文献   


13.
刘刚  吴晓  孔晶 《眼科新进展》2006,26(4):296-298
目的通过对存在恶性突眼的Graves眼病患者受累眼外肌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注射后眼位偏斜及复视恢复的情况,探讨A型肉毒毒素辅助治疗Graves眼病的机理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伴有恶性突眼的Graves眼病合并眼位偏斜的患者31例(其中伴有水平偏斜者15例,伴有垂直偏斜者30例)。患者进行眼眶CT扫描、同视机、HESS屏和斜视度测定等检查后,对其所受累的眼外肌(下直肌24条,内直肌11条,上直肌6条,上睑提肌4条)在肌电图的指引下进行多次重复的A型肉毒毒素肌腹内注射。定期随诊观察注射后的眼位变化及复视程度的变化。结果31例接受A型肉毒毒素眼外肌注射的患者中,在经过重复注射2~6次后,其斜视度及复视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总体显效率41.9%,有效率51.6%,无效率6.5%.结论A型肉毒毒素眼外肌内注射是一种能有效缓解Graves眼病患者眼外肌挛缩和减轻复视症状及斜视度的治疗方法。在疾病早期及时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受累眼外肌注射,并适当联合全身或局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控制Graves眼病的临床症状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上睑退缩是Graves眼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它可以导致暴露性角膜病变和容貌的畸形。目的:评估治疗上睑退缩的分级前部睑切开术的效果。方法:32名患当中的50只眼伴有Graves眼病相关性上眼睑退缩并且引起了有症状的眼部暴露,他们接受了分级的、穿过皮肤的、全层的、前部睑切开术。我们比较了术前和术后眼部暴露的症状,上眼睑的位置,兔眼和角膜病变。  相似文献   

15.
对与Graves病(GD)相关的眼病和发生于无甲亢的患者的变异型(眼GD)尚无完全令人满意的治疗。因为可能涉及对眶内肌、泪腺和其他眼眶组织的自身免疫过程。所以新近大多数治疗试验集中研究把免疫抑制作为阻止或逆转严重眼病的一个方法。作者报告用对T细胞有高度特异性的强效免疫抑制剂环孢多肽(cyclosporin)治疗2例Graves眼病患者的结果。例1为60岁男性,发生突眼、眶周肿胀、泪  相似文献   

16.
上巩膜静脉压力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测量正常人及Graves眼病患者的上巩膜静脉压力(EVP)值,对上巩膜静脉压力计的临床应用作初步的探讨。方法:对74例(110眼)正常人及35例(55眼)甲状腺相关性眼病(Graves眼病)患者分别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压测定及EVP检测等。结果:正常眼EVP值与年龄、眼别无关;Graves眼病继发青光眼与EVP升高有关,其眼压(Pi)与EVP(Pe)的关系符合方程Pi=6.27 0.77Pe。结论:应用上巩膜静脉压力计有助于房水动力学的研究,并且可协助诊断伴有EVP升高的青光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伊朗 Graves 眼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 2003/2005 年确诊为 Graves 眼病的10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在103例 Graves 眼病患者中,48例(46.6%)为男性,55例(53.3%)为女性(男女比例为1.1).年龄18-73(平均45)岁,95例(92.2%)表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3例(2.9%)表现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5例(4.8%)甲状腺机能正常.出现眼部症状的时间为2~95 (平均3.2)mo,而表现出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时间为6~180(平均39.4)mo.12例患者单眼发病,90例(87%)患者有眼睑退缩,80例(77.6%)患者表现出眼球突出,其中30例(29%)伴有局限性眼外肌运动障碍;CT扫描显示70例患者中有52例(74%)有眼外肌肥大.6例患者(5.8%)有视神经功能障碍,22例患者(21%)表现出Graves眼病相关的青光眼.其中7例(6.7%)为正常眼压青光眼.结论:本组病例中眼睑退缩是Graves眼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未来需要更大范围的病例研究,以评价分析Graves眼病在伊朗人群中的发病率以及不同人种之间临床表现差异.  相似文献   

18.
内分泌眼病,又称Graves眼病,是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的特殊表现之一。由于伴有或不伴有商代谢症群,易误诊为眶内外有关部分病变。我院1988~1997年共收治内分泌眼病49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政1.一般资料:49例病人中,男32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16例首诊于眼科,  相似文献   

19.
硬腭黏膜移植治疗下睑退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全  邱新文 《眼科研究》2005,23(1):36-36
下睑退缩常见于Graves眼病、外伤、化学伤、手术后等。我院1996年8月~2003年10月对11例17眼下睑退缩患者行硬腭黏膜移植矫正术,经过长期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细胞和前列腺素E2在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0例正常对照者,8例Graves病( GD)无眼病患者和11例TAO患者分别进行泪液PGE2、血清IL-1水平的检测以及血液纤维细胞的培养,并观察炎性刺激对纤维细胞释放PGE2的影响。结果泪液PGE2的浓度:TAO组患者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GD无眼病组患者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IL-1的血清浓度:相对正常对照组,TAO组和GD无眼病组患者均有显著升高,但TAO组和GD无眼病组患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血液中纤维细胞的增殖水平:在TAO组患者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GD无眼病组患者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离体实验中, IL-1显著提高纤维细胞PGE2的释放。结论 TAO中泪液PGE2的浓度和血液纤维细胞活性增加。在TAO中眶内组织肿胀和循环障碍可以刺激炎性因子释放,从而增加纤维细胞的浸润并增加PGE2的释放,而PGE2可以通过增加血管通透性而促使眶内组织水肿而进一步加重TA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