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6,(5):16-20
研究苦荞淀粉的提取工艺及理化特性,并与土豆淀粉、红薯淀粉、豌豆淀粉、玉米淀粉这四种淀粉的理化指标及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苦荞淀粉的最优提取工艺:在55℃条件下水浴加热,料液比15∶1(w/w),加酶量1%,酶解时间1.5 h;苦荞淀粉的透明度略高于玉米淀粉,但低于土豆淀粉、豌豆淀粉和红薯淀粉;其凝沉性高于土豆淀粉、红薯淀粉、豌豆淀粉,但低于玉米淀粉;苦荞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和玉米、豌豆、红薯相当,但弱于土豆淀粉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板栗粉中占主要成分的淀粉的研究,为后期板栗粉冲剂开发提供试验理论依据,探讨了板栗淀粉糊的溶解度和膨润力、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以及凝胶强度等性质,并与小麦淀粉、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85℃开始,板粟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润力都有很明显的上升;板栗淀粉的透明度低于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相似;凝沉现象随时间的增加比较明显;板栗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凝胶强度性质较其他两种淀粉出色。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凝胶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相比较,系统研究了马铃薯凝胶淀粉的理化特性,包括:粘度的测定;热糊与冷糊的稳定性;不同pH值及电解质(NaCl)和非电解质(蔗糖)存在下的粘度曲线;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 结果表明:马铃薯凝胶淀粉比天然淀粉具有优良的热糊与冷糊的稳定性,电解质(NaCl)和非电解质(蔗糖)的存在,对马铃薯凝胶淀粉的热糊与冷糊的稳定性基本上无影响,凝胶强度高,冻融稳定性好,尤其是耐酸性能强,可作为凝胶剂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市售马铃薯、红薯、绿豆、玉米淀粉为对照,采用电子显微镜、粘度分析仪、质构仪研究了秦巴山区栓皮栎橡子淀粉的颗粒形貌、直支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凝胶特性。结果表明:栓皮栎橡子淀粉颗粒呈肾形、三角形、卵圆形、球形等,平均粒径9.4μm,均小于对照淀粉颗粒;栓皮栎橡子淀粉糊化温度71.23℃,糊化粘度值大于玉米而小于马铃薯、绿豆和红薯淀粉,热糊稳定性优于红薯、绿豆、马铃薯而劣于玉米淀粉,回生速度快于马铃薯、玉米、红薯而慢于绿豆淀粉,冻融稳定性优于马铃薯淀粉而劣于绿豆、玉米、红薯淀粉;在同浓度下,栓皮栎橡子淀粉凝胶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小于绿豆淀粉而大于玉米、马铃薯、红薯淀粉,其凝胶弹性大于马铃薯淀粉凝胶,而与玉米和绿豆淀粉凝胶相当,小于红薯淀粉凝胶,粘聚性和恢复性均大于对照淀粉凝胶,宜作为面条、粉条、粉皮、凉粉和等凝胶类食品的辅助品质改良材料以及作为稳定剂应用于糖果和烘焙工业当中,不宜用于冷冻食品。  相似文献   

5.
油莎豆凝胶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玉米淀粉和油莎豆淀粉相比较,系统研究了油莎豆凝胶粉的理化特性,包括:粘度的测定;热粗与冷糊的稳定性;不同PH值及电解质(NaCl)和非电解质(蔗糖)存在下的粘度曲线;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油莎凝胶淀粉比天然淀粉具有优良的热糊与冷糊的稳定性,电解质(NaCl)和非电解质(蔗糖)的存在,对油莎豆凝胶淀粉的热糊与冷糊的稳定性基本上无影响。凝胶强度高,冻融稳定性好,尤其是耐酸能力强,可作为凝胶剂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体系。  相似文献   

6.
氯化钠对5种不同植物来源淀粉糊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玉米淀粉、绿豆淀粉和小麦淀粉为研究对象,探究氯化钠对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最高,添加2%氯化钠后,各淀粉糊化温度均有所提高,峰值黏度出现的时间延后,薯类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崩解值和回升值下降,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的粒径减小;淀粉的凝沉性、溶解度和膨胀度增大,冻融稳定性得到改善;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较大,除了玉米淀粉,其余淀粉糊的透明度呈下降趋势;在凝胶特性方面,氯化钠能够降低各淀粉的凝胶强度,增大薯类淀粉凝胶的黏度。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种类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的种类不同,其偏光现象和粒径大小也存在差异;溶解度和膨润力的大小顺序均满足:土豆淀粉红薯淀粉绿豆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土豆淀粉透明度最好;土豆淀粉和红薯淀粉冻融稳定性较差,玉米淀粉冻融稳定性最好;绿豆淀粉凝沉性最好,土豆淀粉凝沉性最差。  相似文献   

8.
以白心薯、红心薯和紫心薯为原料,测定了3种不同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表观黏度、膨润度和溶解度等物理特性,并进行差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白心薯淀粉糊的直链淀粉含量最高,溶解度和膨润度较小,透明度最低,凝沉性最高,冻融稳定性最强,表观黏度最大,热稳定性差;紫心薯淀粉糊的溶解度和膨润度在各温度下都比其它两种甘薯淀粉糊高,属于高膨胀型淀粉,表明紫心薯淀粉与水分子结合能力最强,紫心薯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凝胶强度好,透明度最高,凝沉性最低,表观黏度最小;而红心薯淀粉糊的各种物理特性均居于白心薯和紫心薯两种淀粉糊之间。  相似文献   

9.
板栗淀粉与板栗变性淀粉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比较了板栗淀粉,板栗氧化淀粉,板栗羟丙基淀粉,板栗磷酸酯淀粉的主要物理性质并测定了板栗淀粉及其3种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溶解性和膨胀度、糊化特性等性质。结果表明:板栗淀粉经过变性后,3种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透光率上升,溶解度变大;氧化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膨胀度小于板栗淀粉,磷酸酯淀粉的膨胀度大于板栗淀粉;板栗淀粉糊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95℃的黏度与50℃的黏度以及在二者温度保温1 h的黏度值均低于板栗淀粉;板栗变性淀粉糊的热黏度稳定性和冷黏度稳定性与板栗淀粉相比变化较大;板栗变性淀粉的凝胶性和凝沉性均低于板栗淀粉,抗老化能力强于板栗淀粉。  相似文献   

10.
苦荞淀粉颗粒及淀粉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苦荞籽粒淀粉理化特性,以7个苦荞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其淀粉颗粒表面结构及其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糊化特性、热焓特性。结果表明,苦荞淀粉颗粒多为不规则多面体球形,颗粒大小平均为6.8μm;苦荞淀粉糊的透明度平均为7.68%,低于玉米淀粉糊;苦荞淀粉糊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均强于玉米淀粉糊;苦荞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冷黏度、破损值及回生值均高于玉米淀粉;苦荞淀粉糊具有较强的热黏度稳定性、冷黏度稳定性和凝胶形成能力;苦荞淀粉糊的平均糊化温度范围为65.87℃到78.41℃,峰值温度为70.88℃,均低于玉米淀粉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