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血清PS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医学》2000,12(5):206-20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维、汉族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 PSA及前列腺体积的差异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999年6月~2009年4月前列腺增生症住院患者472例,其中汉族279例,维吾尔族 193例,于治疗前行放免法检测血清 PSA及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血清 PSA及前列腺体积的比较.结果 60岁以上各年龄段维、汉族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均随年龄增长而有上升趋势,但维、汉族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患者前列腺体积在70岁以上组维吾尔族明显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PSA及前列腺体积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二者之间关系呈正相关.结论 维、汉族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间血清 PSA及前列腺体积差异有显著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病理特点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BPH患者的血清PSA水平与其术后病理检查特点。结果以腺体增生为主的140例患者血清PSA值明显高于以非腺性增生为主的16例患者(<0.05)。BPH合并炎症或梗死者,其血清PSA值和PSA密度(PSAD)值明显高于无病理事件的BPH病例(<0.05)。结论BPH腺上皮的广泛增生特别是合并炎症或梗死,可能是BPH患者PSA分泌或释放过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急性尿潴留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对前列腺增生病人血清PSA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例94例分成急性尿潴留组(A组)41例 ,与非尿潴留组(B组)53例,并设因接受非前列腺手术后尿潴留的BPH病人34例为第二对照组(C组),对3组病人的血清PSA浓度作对照研究。结果:急性尿潴留组的PSA浓度明显高于两对照组。结论:急性尿潴留可使BPH病人的血清PSA浓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的PSA,并与200例正常者作对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PSA(64.25±0.61)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12±0.16) ng/ml.前列腺增生患者PSA(8.83±0.48) ng/ml也高于正常对照.结论血清PSA含量是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导尿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2007年5月-2008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因BPH并发急性尿潴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患者导尿前、导尿后1 d、导尿后1周、导尿后2周时血清PSA水平.结果 40例患者导尿前和导尿后不同时间点PSA水平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2.40,P<0.05).导尿前患者血清PSA水平[(13±9) ng/ml]与导尿后1 d、导尿后1周、导尿后2周的血清PSA水平[分别为(9±6) ng/ml、(5±5) ng/ml和(5±5) ng/ml]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01、7.34和7.47,P<0.05);导尿后1 d与导尿后1周时比较,患者血清PSA水平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q=7.47,P<0.01);导尿后2周与导尿后1周比较,患者血清PSA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q=0.13,P>0.05).结论 留置导尿可以显著降低BPH并发急性尿潴留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其约在导尿后1周时降至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吴莉红  隆电熙 《海南医学》2012,23(10):101-102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BPH手术患者,对其按血清PSA值分为三组:A组<4 ng/ml;B组4~10 ng/ml;C组≥10 ng/ml.比较各组间年龄、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测定的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区体积大小、膀胱残余尿量;对其按是否出现尿潴留分两组:尿潴留组为因BPH入院并有急性尿潴留;无尿潴留组为因BPH入院而无尿潴留.比较组间年龄、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测定的前列腺体积大小、血清PSA值.分析其血清PSA升高相关因素.结果 不同血清PSA值组间患者的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区体积大小、残余尿多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组和无尿潴留组患者年龄、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大小及血清PS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手术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区增大、残余尿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清PSA、F/T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106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和76例正常体检对照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进行检测,探讨PSA、F/T 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列腺活检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动力学特点,同时观察前列腺癌患者与非前列腺癌患者间前列腺活检后PSA变化的差异.方法 对血清PSA异常的36例患者,进行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活检后在第10、30、60、90 分钟分别进行血清总PSA、游离PSA、F/T比值测定,并描绘血清PSA动力图,同时进行病理检查.根据患者的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非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癌组,并进行两组T-PSA动力学结果的比较.结果 36例患者活检后各时间点的T-PSA、F-PSA、F/T比值均显著升高,而且在活检后10 分钟即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根据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36例患者中前列腺癌14例,非前列腺癌2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T-PSA活检后10 分钟值与活检前值的比率较60、90 分钟时的T-PSA活检后比率明显升高;而前列腺癌患者活检后各时间点T-PSA活检后比率无明显变化.即非前列腺癌患者T-PSA活检后比率较前列腺癌患者明显升高.结论 前列腺活检后血清T-PSA、F-PSA、F/T比值明显升高,在活检后10 分钟即可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前列腺活检后,非前列腺癌组T-PSA活检后比率较前列腺癌组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增生症(BPH)之间的关系及PSA在BPH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有排尿障碍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BPH患者58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72.41%的患者血清PSA值〈10ng/ml,且各年龄段PSA值均略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但与年龄无相关关系(P〉0.05)。44例开放切除术标本每克增生组织产生的PSA值为0.21ng/ml,60.09%的腺体重量〈50g,PSA与腺体重量的增加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P〈0.05)。本病病理检查除BPH外,还有48.82%患者伴发有癌前病变。结论 BPH病例血清PSA值虽略有增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PSA失去临床诊断价值。PSA的实际意义在于鉴别和早期发现局限性癌,与癌前病变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率(F/TPSA)对前列腺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微粒子捕捉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前列腺增生症66例、前列腺癌15例及正常组60例的血清FPSA、TPSA浓度及其比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FPSA/TPSA平均比率为7.18%,前列腺增生组平均为19.87%,正常对照组为31.82%。结论前列腺癌病例FPSA/TPSA比率均小于10%,因此,FPSA/TPSA比率可更有效地诊断前列腺癌,当TPSA浓度为小于20ug/l时,测定其比率有相当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霞  鲁翼雯 《上海医学》1997,20(2):92-94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前列腺增生症(BPH)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探讨PSA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BP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清PSA、fPSA与BPH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SA〈4μg/L 48例(42.9%),PSA 4~10μg/L 41例(36.6%),PSA〉10μg/L 23例(20.5%),血清PSA、fPSA水平与年龄、PV、IPSS均呈正相关关系(r=0.31、0.57、0.20;0.36、0.63、0.22,均P〈0.05),并且与血清PSA相比,fPSA与PV的相关性更强。血清PSA、fPSA水平与QOL评分无相关性(r=0.14、0.17,均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增大、高龄和高IPSS评分是接受手术治疗BPH患者血清PSA、fPSA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年龄与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之间的关系,评估其预测前列腺体积的价值.方法 整理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abel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45例PCA患者血清中VEGF和PSA水平,并以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作对照。结果:PCA组血清VEGF为(50.17±8.03)pg/ml,高于BPH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前列腺癌血清VEGF为(52.71±8.15)pg/ml,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VEGF为(49.46±7.26)pg/ml,高于未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VEGF与PCA的临床分期和浸润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其检测对PCA术前病情判断、疗效和预后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熊飞龙  何卫阳  李信  王明 《重庆医学》2016,(35):4974-4976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穿刺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361例行前列腺穿刺患者的血清PSA检测、穿刺病理检查及全身骨显像等资料,依据不同血清PSA水平将其分为A组(PSA≤4.0 ng/mL)、B组(4.0 ng/mL<PSA≤10.0 ng/mL)、C组(10 ng/mL<PSA≤20 ng/mL)、D组(PSA>20.0 ng/mL),比较各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以及不同PSA水平前列腺穿刺阳性患者的骨转移发生率.结果 A、B、C、D4组患者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分别为9.09%、9.84%、26.21%、74.73%,其中A、B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与D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中,游离态PSA/总PSA比值(F/T)≤0.16与F/T>0.16的患者穿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穿刺阳性患者中,PSA> 20 ng/mL者骨转移发生率高于PSA≤20 ng/m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SA水平越高,前列腺穿刺阳性率越高;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20 ng/mL建议行全身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前列腺癌合并骨转移的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和人腺体激肽释放酶mRNA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中PSA、PSMA和hK2mRNA表达.结果:巢式PCR能够检测到经淋巴细胞稀释的LNCaP细胞的PSA、PSM和hK2mRNA的灵敏度,稀释浓度分别为10-6、10-6及10-7.检测初发伴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PSA、PSMA和hK2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59.45%、51.35%、59.46%,其中三种检测同时阳性的为32.43%;检测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出现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57.14%、85.71%、83.33%,其中三种检测同时阳性的为52.48%.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健康男性及健康女性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以β-actin mRNA做为内参照,所有临床标本检测均为阳性.结论:采用巢式RT-PCR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PSMA、hK2和PSA mRNA有助于发现进入循环系统的前列腺癌细胞,提示隐匿性转移的存在.PSMA和hK2较适合用于内分泌治疗后患者的检测.三种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转移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89例PCA、45例前列腺增生(BPH)和30例正常人群血清VEGF的浓度,并将三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CA组患者血清VEGF、t-PSA、f-PSA浓度显著高于BPH组、正常对照组(P<0.05);PCA组患者f/t PSA比值显著低于BPH组、正常对照组(P<0.05);BPH组患者血清t-PSA、f-PS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PH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GF、f/t PSA比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高、中、低分化组间血清VEGF、t-PSA、f-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期PCA血清VEGF、t-PSA、f-PSA表达显著高于A+B期(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血清VEGF、t-PSA、f-PSA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清f/t PSA比值与分化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VEGF、PSA的检测有助于PCA的诊断;血清VEGF、PSA浓度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分化分级、临床分期和浸润转移相关,其检测对PCA术前病情判断、疗效和预后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及两者比值(fPSA/tPSA)在良、恶性前列腺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86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62例前列腺癌(PCa)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男性(对照组)的外周血中tPSA、fPSA及fPSA/tPSA,并对3组表达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tPSA≤4.0ng/mL和≥18.0ng/mL的低、高值区时,tPSA的表达在3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tPSA〉4.0~〈18.0ng/mL的中间区域(亦称灰值区)时,3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PSA尤其是fPSA/tPSA的比值,在中间区域3组间的差异则有显著性(P〉0.01)。研究显示3组的tPSA、fPSA、fPSA/tPSA表达在一定的区域内有互相重叠现象。结论联合检测tPSA、fPSA和fPSA/tPSA的比值,可提高良、恶性前列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是临床确切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PSA相关指标在前列腺重复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自2008年1月1日~2015年4月1日,在笔者医院超声医学科进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4315例患者中,筛选出145例进行了重复穿刺的患者进行分析,按第2次穿刺结果将患者分为肿瘤组以及非肿瘤组。分析指标包括患者年龄、两次穿刺间隔时间、穿刺针数、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特异抗原速率(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rate,PSAV)、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ree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移形带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 transitional zone,PSATZ)。对所有入选患者中63例初次穿刺PSA位于灰区且穿刺间隔超过1年的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层研究,分为灰区肿瘤组和灰区非肿瘤组。结果 第2次穿刺针证实为前列腺癌的共有42例,阳性率28.97%(42/145)。按第2次穿刺结果将病患分为肿瘤组以及非肿瘤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间隔时间和穿刺针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相比较,肿瘤组大于非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SATZ相比较,肿瘤组明显大于非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次穿刺间PSA差相比较,肿瘤组明显大于非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与非肿瘤组PSA差ROC曲线分析显示,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87,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588ng/ml。穿刺点位于灰区的肿瘤组和非肿瘤组PSAV相比较,肿瘤组明显大于非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灰区肿瘤组与非肿瘤组PSAV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3,最佳诊断临界值为每年>1.648ng/ml。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仍属有创检查,患者有一定痛苦且有可能引起较严重并发症,应谨慎行再次穿刺。当患者两次PSA差>2.588ng/ml时是进行重复穿刺的强指征。对PSA位于灰区的患者当每年PSAV>1.648ng/ml是续行重复穿刺的观察指标。只有把握合适的指征才能在真正减少患者痛苦的同时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