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髓内血管畸形的血管构筑学及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髓内动静脉畸形(AVM)的血管构型、血管内栓塞的指征及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行DSA检查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选用PVA颗粒及丝线段。结果:15例中,球型3例,幼稚型12例;球型AVM均为单支动脉供血;幼稚型AVM为多支动脉供血,其中7例为2支供血动脉,5例有3支以上供血动脉,2例伴有动静脉瘘(AVF);15例患者经27例次栓塞治疗,根据栓塞前后脊髓功能评价,痊愈2例,显效3例,好转6例,4例无变化,无1例加重。经6个月-5年随访,症状较栓塞前改善者4例;栓塞后症状维持者2例;栓塞后症状再次反复者7例,再次行栓塞治疗;失得2例。结论:髓内AVM应栓塞畸形血管团,减轻静脉压力,减少出血机会;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检查与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DSA检查与栓塞治疗。资料与方法 搜集脊髓血管畸形9例。临床均表现为进行性脊髓损害。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对每一对肋间动脉和腰动脉进行造影,颈髓血管畸形者行双侧椎动脉,甲颈干及肋颈干造影,9例中,单纯栓塞6例。单纯手术2例。未治1例。结果 选择性脊髓血管DSA的病变显示率达100%。栓塞治疗的6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选择性脊髓血管DSA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栓塞治疗操作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是非手术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 (AVM)的方法。方法 本组 4 1例脊髓AVM。3例用 3个 0真丝线段栓塞 ,14例采用干燥硬脑膜栓塞 ,16例采用PVA栓塞 ,8例采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胶粘合剂经微导管超选择性栓塞。结果 病灶完全栓塞 2 7例 ,部分栓塞 14例 ,肢体瘫痪症状改善 36例 ,其中 5例症状未改善。平均随访 32个月 ,有 18例症状完全恢复正常 ,5例复发 ,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过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疗效。材料和方法:8例脊髓血管畸形中髓内AVM 5例,髓周AVF 3例。颈段1例.胸段4例(球型2例.幼稚型3例)。髓周]AVF 3例均位于圆锥马尾部.其中Ⅱ型1例,Ⅲ型2例.8例均作病灶栓塞。保留供血动脉4例,供血动脉完全闭塞4例。结果: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并发症.随访2—24个月,髓周AVF疗效明显优于髓内AVM。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尤其对Ⅱ型和Ⅲ型髓周AVF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SCVM)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2例SCVM病例.临床随访10个月~6年.临床症状随访分为完全恢复、改善、无变化和加重.结果 本组病例包括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6例、髓周动静脉瘘(PMAVF)9例和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7例.完全栓塞20例,部分栓塞12例,其中单纯性动脉瘤或静脉瘤栓塞4例.临床平均随访48个月,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6例改善,8例无变化,3例加重;改善病例中2例症状复发,无出血或再出血病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SCVM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方法。方法  2 5例脊髓髓内血管畸形患者 ,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早期 4例在肋间动脉或腰动脉直接注射硬脑膜颗粒或PVA等 ,近期 9例将微导管插至供血动脉远端以PVA栓塞 ,1例先以NBCA栓塞供血动脉上的动脉瘤 ,再以Embosphere栓塞AVM。 7例以NBCA栓塞。 5例直接手术切除病灶 ,2例栓塞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2 0例栓塞后造影证实 12例几乎完全栓塞 ,8例为大部分栓塞 ,经半年~ 2年随访 ,16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4例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均未出现出血症状。结论 对于髓内幼稚型和不能手术的团块型AVM ,血管内栓塞治疗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内血管损伤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和选择肾动脉栓塞术的治疗价值、适应症以及一些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9~ 4 7岁 ,平均 30 .5± 11.8岁 )肾内血管损伤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放射学资料 ,所有患者于栓塞前行肾动脉造影检查 ,栓塞材料选用明胶海绵和弹簧钢圈。结果 :16例肾内血管损伤患者经血管造影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 ,12例可见对比剂外溢 (其中 6例合并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 /或动脉瘘形成 ) ,9例可见假性动脉瘤形成 (其中 3例合并有动静脉瘘形成 ) ,单纯动静脉瘘形成者 1例。 16例肾内血管损伤者经弹簧钢圈栓塞者 7例 ,明胶海绵栓塞者 3例 ,弹簧钢圈加明胶栓塞者 6例。 9例随访了 3~ 2 5个月 (平均 14个月 ) ,无血尿等症状复发。结论 :血管造影有利于指导肾内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选择性肾动栓塞术是一种微创的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评价经动脉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肢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肢体血管畸形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对难以手术切除、伴有畸形血管的病变行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分别选用明胶海绵、碘油及不锈圈,并 联合应用血管硬化剂平阳霉素。结果:经动脉血管造影明确诊断18例,6例(25%)不能进行明确分类。对9例肢体血管畸形(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K-T综合征和2例KTPW综合征)行栓塞治疗,治疗后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随访7例,平均随访3.7年,其中5例复发,行多次治疗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栓塞治疗可作为肢体血管畸形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肥胖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价单纯肥胖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4 0例肥胖患者和 38例正常对照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结果 :肥胖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血管扩张明显减弱 (10 .14± 6 .2 3) %对 (18.96± 6 .92 ) % ,P <0 .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17.96± 6 .91) %对(19.0 1± 5 .81) % ,P >0 .0 5 ;肥胖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血管扩张与体重指数成负相关关系 (r=- 0 .6 1,P <0 .0 1)。结论 :肥胖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肢体和颅面部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56例肢体和颅面部血管畸形患者,颅面部14例,上肢18例,下肢24例.先行血管造影,了解病变部位、累及范围、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侧支循环情况.然后行栓塞治疗,超选择插管至病变供血动脉内,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插管的具体位置及治疗目的 ,选择不同种类、大小的栓塞剂及栓塞方法.对四肢近端局限性动静脉瘘患者置入带膜支架封堵瘘口.结果 56例患者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均明确诊断,其中44例表现为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之间有明显迂曲扩张畸形血管团;12例表现为动静脉瘘.23例行介人治疗,其中21例栓塞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表现为局部包块缩小,血管杂音减轻或消失,心脏功能改善等,2例带膜支架置入后血管杂音消失.随访4~48个月,除2例臀部血管畸形患者栓塞后1年左右又出现临床症状而接受相应治疗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经导管动脉造影是肢体和颅面部血管畸形的可靠诊断方法;介入治疗血管畸形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